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妇幼保健院B超室(娄底市娄星区人民医院) 湖南娄底 417000
【摘 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肺部超声评分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医院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30)例当做分析的对象,遵病情程度分甲组(轻度、7例)、乙组(中度、9例)、丙组(重度、14例);同时遵预后分A组(存活、17例)、B组(死亡、13例),总结甲乙丙三组患者肺部超声的评分情况,AB两组患者肺部超声的评分情况、AB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情况。结果:甲组肺部超声评分小于乙组、丙组,差异显著,P<0.05。乙组肺部超声评分小于丙组,差异显著,P<0.05。A组患者肺部超声评分小于B组,差异显著,P<0.05。A组的平均动脉压、SOFA评分、乳酸、肺部感染评分、APACHE II评分均优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中,肺部超声评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肺部超声评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价值
临床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重症监护室常见的一种疾病,属于非静水压性的肺水肿,患者早期的生理和病例改变是肺部通气丧失[1]。在专业诊断中,专业诊断中,肺部超声技术全面分析其超声评分同时,还能及时的了解肺部系统的通气状况和变化情况,除判断疾病程度之外,还能准确判断患者预后[2]。为了探讨和分析肺部超声评分对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价值,此次抽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医院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30例)当做分析的对象,以下为研究的具体内容:
1资料、方法
1.1临床资料
此次抽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医院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30例)当做分析的对象,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在26-87岁之间,平均为(65.15±3.71)岁。遵病情程度分甲组(轻度、7例)、乙组(中度、9例)、丙组(重度、14例);同时遵预后分A组(存活、17例)、B组(死亡、13例),各组资料比较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比次研究患者均进行肺部超声检查,探头是相控阵凸面,频率在3.5MHz-10.0MHz之间。仰卧位,检查前胸壁、侧胸壁、后胸壁上侧以及后胸壁下侧,严格按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
1.3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记录AB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SOFA评分、乳酸、肺部感染评分、APACHE II评分。
1.4评价标准
肺部超声评分,0分:正常通气区;1分:通气面积为中度降低;2分:通气面积为重度降低;3分:肺实变区域。各区域分数相加,0-36分[3]。
1.5统计学分析
以SPSS16.O软件分析此次研究数据,( )表示肺部超声评分、相关指标,经t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果
2.1甲乙丙三组患者肺部超声的评分情况
如表1,甲组肺部超声评分小于乙组、丙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5. 405、8.827,p=0.000)。乙组肺部超声评分小于丙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7. 088,P=0. 000)。
3 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患病的不同时间会表现出不同的机体疾病程度,最新柏林定义中,将氧合指数与PEEP水平作为依据,对ARDS进行分级,分别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相关学者研究指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发病均较为急促,但危重性患者除外,且患者会出现肺部通气障碍,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死率在逐年升高,需要对此疾病实施早期诊断,进而尽早治疗。一般情况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会有肺水增加症状,且肺部通气会有一定障碍,患者一旦出现以上两种症状,则需要给予一定重视,从而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加快患者康复,改善预后。经超声检测研究发现,当肺部通气面积出现变化时,患者氧合指数也会出现相应的改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实施专业检查中,将胸部CT扫描作为诊断ARDS肺部通气面积的金标准,但是需要患者到CT室进行诊断,因CT室辐射较强,无法实现重复评估。患病早期阶段,特异性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且肺部超声技术应用价值较高[4]。
肺部超声技术具有辐射低,便捷以及可重复的优势,此种诊断方式花费较低,能够实现床旁操作。对急性呼吸窖迫综合征检查过程中,可以借助机体肺部系统通气面积实现全方位检查,并对缺失程度进行盘点,对机体肺部超声评分进行综合评价,能够充分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以及病情程度[5]。通常情况下,借助肺部超声技术诊断疾病时,其中最为重要的评价指标就是定性资料,而对肺部系统通气面积临床变化情况的研究还未有开展,肺部超声技
术专用评分系统在机体肺部通气量化中的应用,将会获得一致的认可。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发现,其肺部系统通气状况缺失后,无法在早期阶段及时发现病症。将肺部超声评分结果作为依据,能够借助机体肺部通气条件以及通气面积变化反应出异常,能够准确判断出患者的疾病程度以及预后水平。
综上所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和预后判断中,肺部超声评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熊敏,朱一平,杨竹馨.利用床边超声评价ARDS患者肺复张临床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25(22):3226-3228.
[2]丁欣,王小亭,刘大为.肺部超声可用于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潜能及预后Ⅱ].中华内科杂志,201 7,33(5):378.
[3]吴文,吴海鹰(综述),钱传云(审校).心肺超卢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应用o]中国急救医学,2015,25(8):753-756,757.
[4]李桂冰,熊滨,翰林,等.肺部超声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管外肺水的临床价值Ⅱ]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19(8):1131-1134.
[5]李莲花,杨倩,李黎明,等.肺部超声评分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Ⅱ].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33(7):579-584.
论文作者:廖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9
标签:肺部论文; 超声论文; 患者论文; 综合征论文; 窘迫论文; 评分论文; 呼吸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