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衡阳市中心医院;2 湖南省衡阳市第二精神病医院)
摘要:目的 对比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功能恢复和安全性影响。方法 在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观察组给予机械取栓,观察患者功能缺损情况、颅内出血、死亡率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NHISS评分比对照组低,Bathel指数比对照组高,P<0.05,颅内出血及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结论 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借鉴。
关键词:机械取栓;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功能恢复;安全性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在所有脑血管疾病中所占比例较大,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严重的特点,临床并没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特效药物。很多脑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生活。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必须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方式,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在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对比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功能恢复和安全性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选取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分为对照组36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36岁至78岁,平均年龄(55.27±2.41)岁,病程2小时至5天,平均病程(2.38±0.77)天。观察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5岁至77岁,平均年龄(54.29±2.45)岁,病程2小时至6天,平均病程(2.40±0.79)天。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 国药准字S20110052)0.9mg/kg,总量10%静脉推注,剩余剂量1小时内静脉滴注。输注结束后,使用0.9%生理盐水100mL冲管。溶栓24小时后,查头颅CT,排除出血后给予阿司匹林(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5051)300mg,1天1次。
观察组给予机械取栓,采用1%利多卡因10ml局部浸润麻醉。使用Sedingger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将6F动脉鞘置入,将导引导管头送至病变动脉。造影显示动脉狭窄部位、程度、侧肢代偿情况。在Raodmap下,使用Silver-speed-14微导管支架输送系统,将Rebar导管头端送过血栓部位。噪音显示,闭塞血管远端血流恢复,从Rebar送入SolitaireAB支架,将Rebar回撤、支架释放,8分钟后将支架撤出体外,对取出的血栓进行检查。回抽30ml导引导管内血液。造影显示取栓后图像,对是否存在血栓堵塞远端或其他血管的情况进行明确。将动脉鞘拔除,使用血管闭合器止血,包扎穿刺点,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CT检查,查看是否有颅内出血。
1.3观察指标
NHISS评分、颅内出血、死亡率、Bathel指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NIHSS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越低,神经功能越好。采用巴塞尔指数评价患者生活能力,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统计软件版本采取SPSS20.0,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n,%表示,2检验临床效果,将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观察组患者NHISS评分比对照组低,Bathel指数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2.2颅内出血及死亡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颅内出血及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见表1。
表1 颅内出血及死亡率对比(n%)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在脑卒中中占有较大比例,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脑血流、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的重要措施就是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及神经血管介入治疗。当前,静脉溶栓是脑梗死早期血管开通的主要方法,但是具有时间窗限制,并且治疗效果不佳。
机械取栓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NHISS评分比对照组低,Bathel指数比对照组高,P<0.05,颅内出血及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P>0.05。阿替普酶是一种内源性的酶,在无纤维蛋白的条件下能局部作用于血栓部位,进而激活纤溶酶原,最终快速溶解血栓。所以,阿替普酶具有较强的溶栓作用,但是阿替普酶的溶栓作用还会导致出血性并发症,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加强重视。机械取栓术所使用 SolitaireAB是可以回收的自膨式支架,能通过支架释放再回收,牵拉血栓取出,进而迅速恢复血液流动,不仅不会对内膜造成损伤,还能使血管痉挛发生率有效降低,使静脉溶栓所带来的出血高风险降低,对血栓再形成进行有效控制,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所以,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治疗,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好,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璐璐.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6,48(8):1262-1265.
[2]陈静霞.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与非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2):244-247.
[3]肖文,蒲晓龙,柏杖勇,等.动静脉联合溶栓与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7,23(9):1498-1502.
[4]徐娟,李志宁,刘腾飞,等.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3):62-65.
[5]熊波,李航,史树贵,等.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与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7,26(3):185-188.
[6]虞德明,刘勇,易明亮,等.机械取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四川医学,2016,37(12):1351-1355.
论文作者:曾比贤1 陈彩凤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脑梗死论文; 溶栓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机械论文; 血栓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