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下的昆明文明街历史街区遗韵传承研究论文_储帅,方硕,马程伟

市场需求下的昆明文明街历史街区遗韵传承研究论文_储帅,方硕,马程伟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历史街区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下已经遭到了大量的破坏,在市中心的老街区更不多见,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就是“老昆明”最后的记忆。如何对历史街区进行改造,做到既传承了其原有的遗韵精髓,也发展了商业,是一直困扰着政府和开发商的问题。本文以昆明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从政府、市场需求入手,对其文态、形态、生态和业态进行探讨,以达到将城市记忆、文化片段、生活场景、商业空间有机融合。

关键词:市场需求;遗韵传承;文明街;历史街区

一、背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街区、古建筑遭到拆除破坏,很多城市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开发,但多是拆除重建。昆明城也不例外,历史街区一个接一个被拆除重建,尤其中心城区,就只剩下文明街片区。单从钱王街来看,只是一条商业街,没有文化、没有特色,不仅破坏了历史街区原有的韵味,也吸引不了顾客,老昆明人不买账,年轻人更不买账。如何传承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遗韵,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概况

(一)历史沿革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的活史书,以历史建筑为载体,向人们陈述着一个城市历史 的厚重。昆明市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昆明城内仅存的老街区,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上溯到大理国时代,文明街片区就已经存在了,后经元、明、清、民国直至新中国建立的今天,饱含了900多年的历史沧桑,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在现昆明市盘龙区景星街以北,正义路以西,五一路以东,华山南路以南大约占地21公顷的区域。现在我们所看到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格局是从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83年)云贵总督在此建署衙,以及随后重建文庙(公元1690年)而逐步形成的。至此200多年文明街片区骨架没有太大变化[1]。

(二)商业价值分析

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紧临南屏街、正义路中心商业片区,目前景星街、光华街富有商业活力,其他街道正进行商业改造。因良好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历史传承,使得文明街片区有着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

三、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商业现状

景星街主要路边摊点经营旅游纪念品,到正义路的游客以及到正义坊购物的游客,都会顺便到景星街看看,尤其景星街的花鸟鱼虫市场,是昆明人最熟悉的地方。光华街靠近抗战胜利堂南侧的沿街地区也有少量摊点,其他街道上主要分布餐饮行业,但并不是老昆明的传统饮食,多为现代化的奶茶铺、咖啡厅,或者外省的小吃、面馆等。

四、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遗韵传承现状

钱王街的改造我们可以看到,并没有保留历史文化遗韵。文明街片区改造后从物质上,到精神上,再到文化传承上,都没有了载体,也没有人传承这份历史文化遗韵。而重建后的街道以商业运营为目的,并没有将历史建筑真正保护起来。

五、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思路

(一)政府统筹,整体规划

政府统筹工作,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而是要做作到统筹街区形态、统筹市场主体、统筹功能规划。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很多巷道内只是单一的居住功能,必须对整个片区的功能统一规划,向居住、商业混用转变,实现区域内的多功能、多元化、多业态的和谐发展。

(二)尊重市场需求

对历史街区进行改造,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老街区才能有人去?现有的钱王街商业缺乏市场吸引力,究其原因是一味地追求商业化,忽略了真正的市场对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需求,市场需求来自于多个种类的顾客。

第一类顾客,是老昆明人。这类人群对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需求最高。他们是从小生活在这里,体味过“老昆明”的人,不仅对文化精髓有着较高的审美,还有老昆明人的传统习俗,也有着浓浓的回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二类顾客,是游客。这类人群对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需求是特色。游客往往是追求一种新颖、独特的文化展示,他们要看到的是老昆明城的历史缩影,他们要看到的是云南多民族融合下历史文化遗韵传承下来的结晶。

第三类顾客,是年轻人。这类人群主要包括学生群体、上班族,他们消费能力强,所以很多商业开发都是以这一类人群为主体,迎合他们的消费需求[2]。

(三)以文脉保护为前提

文脉主义强调建筑的文化精髓、历史承载、传统习俗、居民习惯等元素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整体性的统一和延续。无论是城市形态规划,还是居住社区,都要满足地方文化特色、历史典故、居民情感的需求。

(四)以市井文化为重点

清代后期,南屏街就已经发展成为昆明市区最繁华的商业街,南来北往的商业贸易,以及后来中国面向东南亚的贸易商住,都活跃于此。2007年文明街修缮工作启动,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商业摊点都集中到景星街内,其内花鸟鱼虫市场集经营花鸟、虫鱼、古玩字画、钓鱼具、珠宝玉石、高档餐饮为一体的旅游购物休闲餐饮为一体的娱乐一条街[1]。

(五)重视现代元素和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传统遗韵的载体最容易传承下来的是建筑,如何有机融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地方,第一,街面上不易出现过多的现代建筑元素,容易引起审美上的“反感”。可以在街后巷道里,做一些高档优雅的消费场所,这时候融入少量现代建筑元素,更显得有情调。第二,现代建筑元素植入历史街区,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结合,不能仅仅为商业服务,更多的是要表达出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向人们诉说着“老昆明”的传统习俗和美好的生活愿景。

(六)四态融合、传承遗韵

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四态,指文态、形态、生态和业态。文态,指的是“老昆明”甚至云南省历史文化遗产的文脉精髓与历史典故,是整个项目规划的灵魂所在;形态,是指呈现在人们面前,标志了历史文化遗产与民族风俗的建筑、器物等景观与实物;生态,则是指环境层面,是一种情景,能够让游客沉浸在历史文化的氛围之中,陶醉在古往悠远的回忆之中;业态,则是指根据成都市现代都市生活与时尚消费理念结合的创造性布局与消费业态的开拓。如何让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商业繁华而不失文化魅力,如何让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在喧闹都市中不失历史神韵,正是四态融合的关键所在[3]。

六、总结

想做好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遗韵传承又不缺乏商业活力,政府、市场需求、业态布局、传统文化等都是分不开的。政府工作是首当其冲的,政府不仅要提炼“老昆明”的文化内涵,还要通过提炼的文化内涵来精心策划个性业态,在还原“老昆明”的前提下,有机融合文化形态和业态,将“老昆明”的传统饮食文化、茶马文化、民俗文化等与现代化的西餐、现代艺术、小吃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个性化的业态布局[4]。

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是“老昆明”最后的记忆,承载了太多太多厚重的历史,只要把握住遗韵精髓,结合市场需求,做到“四态合一”,改造后的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就一定能唤醒“老昆明”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郭妙堂.文明街片区历史[J].社区,2006(3),52-55.

[2]司金霞,刘云.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重构与旅游开发研究——以昆明文明街为例[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58-160.

[3]张学勤.古典与时尚融合的闹市清幽——宽窄巷子文化旅游意境营造探析[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6(1),8-11.

[4]吴叶红,杨启,李倩.城市文化消费空间的文化研究[J].华中建筑,2016(3),142-144.

作者简介:

储帅,(1990-)安徽滁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防灾减灾。

马程伟,(1992-)云南版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防灾减灾。

方硕,(1993-)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城市防灾减灾。

论文作者:储帅,方硕,马程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  ;  ;  ;  ;  ;  ;  ;  

市场需求下的昆明文明街历史街区遗韵传承研究论文_储帅,方硕,马程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