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翔[1]2010年在《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系统评价补肾化瘀法治疗内异症的疗效,为选择选择补肾化瘀法治疗内异症的患者和医生提供当前可得到的最好证据以帮助临床决策,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全面检索国内外补肾化瘀法治疗内异症的临床研究文献,纳入以补肾化瘀法治疗内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或自称是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包括随机方法、盲法、分配隐藏及失访等)进行评价,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8个文献研究包括1493例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因为各研究采用不同的对照组药物,对各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后合并计算各研究的疗效效应量。分析显示在综合疗效、提高妊娠率、月经失调治疗情况、腰骶酸痛缓解率、性欲减退治疗情况方面,补肾化瘀法治疗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痛经缓解率、复发率、盆腔包块结节治疗情况、性交痛缓解率方面,补肾化瘀法治疗疗效和西药间差异虽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疗效趋向于补肾化瘀治疗组的疗效显而易见。补肾化瘀法和西药在治疗EmAb方面疗效相仿(P>0.05),但疗效相对偏向于西药组。在综合疗效、妊娠率、基础体温恢复方面补肾化瘀中药治疗组优于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7篇研究对用药后副反应做了报导显示补肾化瘀法治疗副反应少于西药。结论:补肾化瘀法治疗内异症有良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于西药,但由于纳入研究数量较少且质量不高,存在一定的方法质量学上的缺陷,期待有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果。
曹军民, 魏金波, 王艳波, 崔宇红, 李丽[2]2017年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治疗现状》文中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常见的妇科病。该病症可以导致高达30%~50%的EMs患者不孕,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是备受医学界关注的问题。本文概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中、西医治疗方法,中西结合治疗方法及各自的疗效并指出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症的优势。各治疗方法及疗效如下。中医治疗方法有辨证治疗、专方治疗、周期治疗。辨证治疗的方法主要是补肾化瘀法和活血化瘀法。就补肾化瘀法文中介绍了贺希的报道及岳会群的对照试验,就活血化瘀法文中介绍了郝峻峰成功治疗继发性不孕患者的案例及曾静雯的EMs大鼠模型试验。在专方治疗方面,本文中列举了韩冰、夏天和蔡小荪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时所采取的专方及疗效。在周期治疗方面,本文中概述了王子瑜、刘海燕、刘蓝笛各自在经前、经期、经后所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和方药及其疗效。西医治疗方法有期待疗法、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期待疗法因自然妊娠率极低,不主张采用。药物治疗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只能延缓复发。手术治疗是采用腹腔镜手术,该治疗方法能有效提升妊娠率,但术后易复发。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有中、西药结合治疗和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在中、西药结合治疗方面文中介绍了付蒙、郭丽娜、贾素敏、陈丹利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成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案例及实验;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方面,文中介绍了蒋袁园的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对照试验和张会美、叶青、曾诚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方面的观点。
赵志梅[3]2000年在《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 评价补肾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疗效,并分析其获效机理。方法 以手术移植法制作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比较补肾化瘀高剂量组、补肾化瘀低剂量组、丹那唑组及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各组的妊娠功能(计算活胎率、着床率、黄体数和死胎率):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异位灶的大体所见及局部粘连情况;异位内膜的组织病理学:异位内膜细胞凋亡情况DNA 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法)。(补肾化瘀方的药物组成及剂量:补骨脂 30,淫羊藿 30,川断 20,益母草 30,桃仁 15,水蛭3,莪术20,枳壳20)。统计学分析:异位灶凋亡采用方差分析,其它采用T检验。结 果 补肾化瘀方高剂量组的黄体数显著高于手术对照组,P<0.05:前者与其它各组比较,P<0.01;补肾化瘀高剂量组的活胎率显著提高,与其它各组比较P<0.05;补肾化瘀高、低剂量组的着床率显著高子模型对照组,P<0.01,二者的着床率还显著高于丹那唑组,P<O.05:补肾化瘀高剂量能降低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与模型组比较P<O.01,与补肾化瘀低剂量组比较P<0.05:补肾化瘀高、低剂量组的吞噬指数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其P值分别为:P<0.01和P<0.05:补肾化瘀高、低剂量组及丹那陛组的异位灶体积均明显缩小,与模型比较均P<0.05;补肾化瘀高、低剂量组异位灶局部粘连较少,但无统计学意义;补肾化瘀高剂量组及丹那唑组异位内膜细胞 12 广州中医药人学 20to届博士学位论文的凋亡指数显著增高,与其它各组比较均P<0.of。结论 补肾化瘀方能有效提高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妊娠功能。其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促排卵(可能通过改善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及卵巢局部的免疫、微循环、代谢微环境,从而诱发排卵);诱导异位内膜细胞凋亡(改善异位灶局部的免疫、微循环、代谢微环境及调节卵巢功能从而改善异位灶的生长环境,使其发育成熟进而凋亡):免疫调节作用;减少粘连形成;改善在位内膜环境等。
宋艳华[4]2004年在《益气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和意义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妇科疑难病之一,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它具有的侵袭性、广泛种植、易复发的特性与恶性肿瘤十分相似。近年来,内异症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合并不孕,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内异症所致不孕的确切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不孕症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5%,在内异症患者约为30%~40%。以往多认为内异症患者月经周期正常,为有排卵月经。但近年的研究表明,内异症患者往往合并生殖内分泌失调,如排卵功能障碍、黄体功能不足、高泌乳素血症等,这些是否为不孕的原因尚不能肯定。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采用药物及手术的方法缓解疼痛,减缩及去除病灶,但也存在以下问题:保守性手术的复发率高,根治性手术受患者年龄及生育要求等限制;假孕及假绝经疗法停药后亦同样存在易复发及副作用大的缺点;GnRH-α类似物价格昂贵,副作用大,难以长期治疗。因此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是妇科界一项重大课题。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观察益气补肾化瘀为主的子宫内膜异位组方治疗内异症及不孕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1、临床研究: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内异症的患者48例,均为2001年5月~2003年11月于上海市名老中医门诊及上海长海医院中西医结合妇科门诊就诊患者。年龄18~46岁,平均30.8岁。病程1~18年,平均4.9年。有人流史23例。继发性痛经39例,其中不孕患者20例,原发不孕10例,继发不孕10例。健康妇女15名,来自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02级学员,月经周期规律,BBT双相,无妇科疾病及内分泌疾病,年龄18~21岁, 第二军医才学硕吐亡学应老戈旦旦旦组旦旦旦里典旦旦旦旦旦旦旦平均年龄20.1岁。以益气补肾化癖法为主的水煎内服方、灌肠方及外敷方组成子宫内膜异位组方对每个病人进行连续治疗。观察项目:(l)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痛经、非经期盆腔痛评分标准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评分)。B超和妇科检查判断治疗前后体征的变化。(2)基础体温采用BBT分类和HPS评分,此两项指标判断治疗前后患者的卵巢功能。(3)治疗前后于月经第三天检测血清中内分泌激素FSH、LH、PRL、玩、T的水平的变化情况。2、动物实验: 根据Robert方法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采用自身脂肪移植方法建立假手术组模型,制模4周后内异症大鼠模型根据随机数字分为内异方治疗组、丹那哇治疗组、非治疗组,假手术组,每日灌胃,治疗4周于动情前期处死,观察各组异位灶的大小,各组异位内膜组织学形态。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雌激素水平。结果 临床研究表明:一48例内异症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痊愈巧例,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5%。20例不孕患者巧例受孕,受孕率为75.00%。治疗后患者痛经积分显著降低(P<0.01),非经期盆腔痛积分显著降低(P<0.01),盆腔包块显著缩小(P<0.01),血清LH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甩、E: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基础体温明显改善,BBT高温相毋S评分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月经不调的疗效11/14例,占78.57%;对肛门坠胀的疗效,25/27例,占92.59%;经前乳胀的疗效13/18,占7222%;妇科检查后弯隆触痛结节消失11例,占5239%,后弯隆及骼骨韧带增厚触痛症状减轻20例,占76.92%。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治疗4周后,内异方组与非治疗组比较,异位灶的重量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丹那哇组与非治疗组比较,异位灶的重量也有所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内异方组血清中E:的浓度较丹那哇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非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组织学观察:内异方组异位内膜组织腺体数目少,腺腔小,腺上皮细胞呈柱状,而非治疗组异位内膜组织,腺体数目较多。兼二军医才笋硬士学世绘丈结论 益气补肾化癖法配合中药灌肠、外敷治疗内异症不仅可缩小病灶,松解盆腔粘连,减轻盆腔癖血,而且能够调节病人卵巢轴功能,具有给药途径多样化、副反应小的特点,可临床长期服用,不失为临床治疗内异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常青芸[5]2011年在《补肾化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45例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口服补肾化瘀方和对照组15例口服散结镇痛胶囊各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免疫学指标如血清CA125、子宫内膜抗体(EMA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以缓解患者的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肛门坠痛,缩小卵巢异位囊肿和盆腔触痛结节,提高妊娠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月经失调、腰骶酸痛、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失眠、面色晦暗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在降低血清TNF-α水平方面,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MAb转阴率,治疗组为44.44%,对照组为25.00%,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化瘀法具有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盆腔微循环的作用,从而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很好的改善,对治疗内异症有较好的疗效。
林新琴[6]2008年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辩证、治法及用药规律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近十二年来的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探讨其中的中医辨证分型、治法、药物组成的一般规律,从而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法、组方和中药新药开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5年1月至2007年12月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62篇,使用方剂68个,对其中医辨证、治法、用药采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找出其中医辨证分型、治法及用药规律。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证型:血瘀型占30%;气滞血瘀型占23%;肾虚血瘀型占19%;寒凝血瘀型占10%;热瘀互结型占8%;其他(痰瘀互结型、气虚血瘀型、湿瘀互结型)占10%。2.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法:行气化瘀法占32%;补肾化瘀法治疗占18%;清热化瘀法占16%,活血消癥法占12%,温经化瘀法占10%,其他(化痰化瘀、益气化瘀法)占12%。3.68个方中共用药119种:活血化瘀药占26%,补益药占22%,清热药占16%、理气药占15%,化痰药占9%,温里药占4%,其他占8%。其中行气化瘀法中共用药物65种、补肾化瘀法中共用药物57种、清热化瘀法中共用药物61种、温经化瘀法中共用药物39种、活血消癥法中共用药物36种。行气化瘀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2味中药:赤芍、当归、丹参、枳壳、香附、桃仁、莪术、川芎、延胡索、三棱、五灵脂、红花;补肾化瘀法出现频数最高的12味中药:菟丝子、莪术、三棱、当归、赤芍、仙灵脾、香附、续断、丹皮、穿山甲、丹参、延胡索;清热化瘀法出现频数最高的12味中药:桃仁、败酱草、赤芍、香附、丹参、蒲黄、甘草、牡蛎、水蛭、蜇虫、薏苡仁、莪术。活血消癥法出现频数最高的12味中药:赤芍、丹参、莪术、当归、水蛭、鳖甲、延胡索、桃仁、三棱、桂枝、蒲黄、五灵脂;温经化瘀法中出现频数最高的12味中药:当归、赤芍、川芎、蒲黄、五灵脂、小茴香、干姜、没药、延胡索、桂枝、香附、肉桂。结论1.本研究初步得出血瘀型;气滞血瘀型、肾虚血瘀型、寒凝血瘀型、热瘀互结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证型。2.本研究初步得出行气化瘀法、补肾化瘀法、清热化瘀法、活血消癥法、温经化瘀法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治法。3.行气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12味中药为:赤芍、当归、丹参、枳壳、香附、桃仁、莪术、川芎、延胡索、三棱、五灵脂、红花。4.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12味中药为:菟丝子、莪术、三棱、当归、赤芍、仙灵脾、香附、续断、丹皮、穿山甲、丹参、延胡索。5.清热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12味中药为:桃仁、败酱草、赤芍、香附、丹参、蒲黄、甘草、牡蛎、水蛭、蜇虫、薏苡仁、莪术。6.活血消癥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12味中药为:赤芍、丹参、莪术、当归、水蛭、鳖甲、延胡索、桃仁、三棱、桂枝、蒲黄、五灵脂。7.温经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12味中药为:当归、赤芍、川芎、蒲黄、五灵脂、小茴香、干姜、没药、延胡索、桂枝、香附、肉桂。
曾惠琦[7]2000年在《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子宫内膜组织包括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均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不孕、痛经、持续下腹痛、月经不调、性交痛、周期性瘢痕疼痛等。近年来,内异症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呈上升趋势,成为妇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是导致育龄期妇女不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医学无“内异症”这一病名。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痛经”、“不孕”、“症瘕”、“月经不调”等范畴。内异症以血瘀为致病之本,而导致瘀血形成的病因则有气滞、寒凝、热灼、手术创伤等不同。气滞则血行不畅,日久成瘀;寒主收引,使血液凝滞而成瘀;热邪煎熬津血或灼伤阴络迫血外溢而成瘀;妇产科手术不当,可直接损伤冲任胞宫,使离经之血不能外溢,旧血不去,新血不生而成瘀血。此外,气虚无力行血或统摄无权,也可使血运行迟缓或血溢脉外而成瘀血。由于瘀血留结于下腹,瘀阻冲任、胞宫、胞脉、胞络,影响气血运行,出现不通则痛,故发生痛经、盆腔痛、性交痛;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可致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瘀积日久,可形成症瘕;瘀阻冲任,阻碍两精相合,又导致不孕。本病病程较长,常发生“久病及肾”的后果;又“肾主生殖”,故内异症相关不孕的中医病机主要为肾虚血瘀,而补肾化瘀法为其治疗大法。 现代医学对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较普遍的学说为经血倒流、内膜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淋巴或静脉播散学说、免疫学说、遗传因素等。其中以“经血倒流、内膜种植学说”最具有说服力。而引起内异症相关不孕的病因主要为腹腔液中前列腺素浓度、巨噬细胞数量及活性物质的显著增高;自身抗体如EmAb;内分泌异常如黄体功能不足、黄素化卵泡不破裂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促卵泡激素分泌异常等因素。而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补肾化瘀法的研究表明该法可以纠正这些因素的异常,这恰好为补肾化瘀法治疗内异症相关不孕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因此,导师欧阳惠卿教授根据以上观点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并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成果,拟定了补肾化瘀方,用于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腹异位症相关不孕的研究。 本研究共收集了16 N病例,其中治疗组13例,继发不孕9例,原发不孕4例,平均年龄28.92岁;对照组3例,继发不孕二例,原发不孕二例,平均年龄27.67岁。经治疗后,治疗组显效2例*5.38%),有效10例(76.gmp,无效互例(7.69对,总有效串为92.31%:对照组显效1例(33.3W,有效1例(33.33知,无效1例(33.3咖,总有效率为66.6Th。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无显薯性差异 (>0.05)。在治疗组中,共 2例妊娠,其中1例于治疗用间妊娠,另1例则于停药后第3周期妊娠;对照组有二例于停药后第3周期妊娠,可见补肾化瘀方在治疗用间是不影响妊娠。在全身症状上,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明显的改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显酣差异。此外,盆腔情况及基础体温(eTX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
潘荣, 赵志梅[8]2009年在《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30例》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服用补肾化瘀中药,对照组服用桂枝茯苓胶囊,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和体征的变化。结果与单纯活血化瘀之桂枝茯苓胶囊相比,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和临床主症如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肛门憋坠感等症状的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不孕、排卵情况方面,治疗组受孕率及BBT监测排卵转为双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化瘀中药能够有效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受孕率,并对伴随的肾虚血瘀症状有显著改善的作用。
鲜恩英, 李雪琴, 黄莉莉[9]2018年在《益气补肾化瘀法周期性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益气补肾化瘀法周期性治疗子宫内膜异位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伴不孕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益气补肾化瘀法周期性治疗,对照组采用右归胶囊进行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中医症型改善效果,比较治疗前后血清CA125、孕激素(P)、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B超观察盆腔结节大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73.5%,二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P、LH和E2水平,缩小盆腔结节方面效果显著优于由于对照组(P<0.05)。二组在妊娠率和CA125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补肾化瘀法周期性治疗通过改善中医证候、调节患者体内生殖激素,缩小盆腔结节,以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治疗目的。
张丽君[10]1996年在《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症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系统观察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症临床疗效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医学理论及实验方法对补肾化瘀中药方进行系列实验观察。结果表明:子宫内膜异位模型家兔血清EMAb阳性率显著升高,PRL水平明显上升(P<0.01),P水平显著下降(P<0.01);补肾化瘀方可使造模组动物血清EMAb显性率明显降低,PRL水平显著下降(P<0.05),P水平明显升高(P<0.01),并能降低实验小鼠腹腔液巨噬细胞活性(P<0.05),同时能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的增生。
参考文献:
[1]. 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系统评价[D]. 黄飞翔.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
[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治疗现状[J]. 曹军民, 魏金波, 王艳波, 崔宇红, 李丽. 中医临床研究. 2017
[3]. 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研究[D]. 赵志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0
[4]. 益气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宋艳华. 第二军医大学. 2004
[5]. 补肾化瘀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D]. 常青芸.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6].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辩证、治法及用药规律探讨[D]. 林新琴.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7]. 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的临床研究[D]. 曾惠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0
[8]. 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不孕30例[J]. 潘荣, 赵志梅. 福建中医药. 2009
[9]. 益气补肾化瘀法周期性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临床疗效[J]. 鲜恩英, 李雪琴, 黄莉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
[10]. 补肾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症的实验和临床研究[J]. 张丽君.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