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 检验科 10008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82例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91例为研究1组,另91例为研究2组,另选取我院同期体检的91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压检查结果。结果:研究1组与研究2组的MCV、MC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组的MCHC、RDW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的RBC、MCHC、MCH明显高于研究2组,MCV、RDW明显低于研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组和研究2组的特异性、灵敏性与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它是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可靠依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血液检验;贫血;诊断;价值
贫血作为血液内科的常见病,其发病原因为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微环境异常、造血原料不足、溶血及失血等,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晕、乏力、心悸与皮肤苍白等[1]。临床常见的贫血类型有地中海贫血、出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及溶血性贫血等。临床治疗贫血的依据为鉴别诊断结果,通常情况下,采用血液检验的检测方法,为了明确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82例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了同期常规体检健康者91例,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182例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我院同期体检的91例健康者,研究组男74例,女108例,最小11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32.3±7.5)岁,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心悸与皮肤苍白,随机划分为研究1组与研究2组,各91例;对照组男54例,女37例,最小12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31.3±5.3)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检测者,空腹采血,抽取肘静脉血3mL,利用血常规专用管行真空采血,通过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行血液检测,检测试剂为相应配套试剂,严格遵循操作与分析流程,并且根据地中海基因、血清铁蛋白检查结果,比较研究1组与研究2组间的特异性、灵敏性与符合率。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血液检验结果,具体的观察指标有血红细胞(Blood red blood cell count,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red cell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平均血红蛋白(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Blood 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特异性、灵敏性与符合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F检验,计数资料以(n)与(%)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P<0.05则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2特异性、灵敏性与符合率
研究1组与研究2组的检测特异性分别为65.52%、68.33%,灵敏性分别为95.68%、96.39%,符合率分别为75.21%、78.5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贫血属于常见的血液疾病,它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减少,并低于正常值下限的症状。多种系统疾病均可造成贫血,其类型主要有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由于贫血的发病机制存在差异、临床症状有所不同,因此,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2]。治疗贫血的主要依据为鉴别诊断,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利用了血液检测,但目前关于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报道较少。
当前,治疗贫血疾病的主要诊断方法为血液检验,通过对疑似贫血患者的血液检测,掌握了患者血液中的RBC、MCV、MCHC、MCH与RDW等,进而为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因此,血液检验对贫血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血液检验是贫血鉴别的最简便方法,根据近几年的文献报道可知[3],采用基因检测技术鉴别不同类型贫血,提高了贫血疾病的确诊率,但此方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技术、专业与检验条件等,致使此方法的临床应用较少。
本组探讨了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其结果为研究1组与2组的MCV、MC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组的MCHC、RDW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的RBC、MCHC、MCH明显高于研究2组,MCV、RDW明显低于研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组和研究2组的特异性、灵敏性与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进一步表明了,血液检验用于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保证了诊断的准确性,满足了诊断的需求,值得在临床上积极推广。
临床治疗贫血疾病时,要考虑疾病的具体类型,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方案,但现阶段,贫血鉴别诊断的相关技术缺少简便性与高效性,未能有效确定贫血类型。目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贫血鉴别诊断方法为血液细胞检测,它为贫血诊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疾病诊断与鉴别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4]。血液检验作为常规检验,通过血液检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判断贫血的类型,同时此项检验的成本较低、对设备要求较少,因此,在基层医院中可积极推广[5]。
综上所述,血液检测是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保证了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因此,血液检验对各基层医院的贫血疾病诊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育超.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6):35-36.
[2]周广政.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0):3114-3115.
[3]松彩峰.浅谈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93-94.
[4]张志超.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4):69.
[5]张瑜.血液检验在贫血患者诊断中的作用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8):63-64.
论文作者:强昀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3
标签:血液论文; 统计学论文; 灵敏性论文; 差异论文; 患者论文; 意义论文; 特异性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