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95例临床分析论文_刘丹

刘丹

讷河市中医院 黑龙江讷河市 161300

【摘 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临床治疗进展。方法:根据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我院的95例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43例,针对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措施如下:局部点滴醋酸强的松龙眼药水的患者,均予停用激素并加用白内停眼药水局部滴眼;对于口服强的松的患者,请内科医师会诊,逐步减少剂量,直至停用,同时改用布洛芬替代治疗,眼局部也加用白内停眼药水。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两组均观察6月。结果:实验组42例患者中,15例晶状体混浊较6月前有减轻;20例晶状体混浊不再发展;7例晶状体混浊继续扩大、加深,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后采取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植入术治疗。对照组43例手术患者中,有10例发生后发性白内障。结论: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间越长,剂量越大,激素性白内障的程度越重,视力越差。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随时警惕激素性白内障的发生,定期检查眼部。

【关键词】激素 白内障 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7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4-248-01

糖皮质激素在机体发育、分化、代谢、免疫调节等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抗炎和免疫抑制.长期局部及全身应用可发生激素性白内障.激素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复杂,虽然已经提出了不少有关的发病机制和学说,主要有晶状体蛋白结构及功能受损学说、晶状体酶功能受损学说、细胞黏附异常学说等,但均未能很好地解释后囊下混浊的形成过程,至今其发病机制仍然不十分明确。出现激素性白内障,患者在停用激素后有部分人的白内障是可逆的。但是很多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原因很难停用激素,所以白内障会持续加重;如果视力下降明显,影响生活与学习,同时白内障形成明显,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另外,长期使用激素不仅可能出现白内障的问题,还有发生青光眼的可能。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根据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我院的95例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对照组43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0-68岁,其中男性22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44岁。病程0.5-1.7年,对照组43例患者,年龄31-71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为51岁。两组的一般性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

1.2 方法

针对实验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措施如下:局部点滴醋酸强的松龙眼药水的患者,均予停用激素并加用白内停眼药水局部滴眼;对于口服强的松的患者,请内科医师会诊,逐步减少剂量,直至停用,同时改用非举体激素布洛芬替代治疗,眼局部也加用白内停眼药水。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两组均观察6月。

1.3疗效判定标准

病例收集标准,严格4点标准:有长期全身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史;常规散瞳裂隙灯检查异常,状体有以下特征性改变:后极部后囊下灰白色颗粒状或纤丝状结构并聚合成密集体(斑),通常边界清楚,偶而周围呈浅色晕轮或线样斑纹,可见点彩结屏;常规散瞳行三而镜检查,排除可能导致后囊下混浊的内眼疾患,尤其是周边部葡萄膜炎;无糖尿病、低钙抽搐及长期接触放射线等病史者。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治疗效果采用率(%)表示,用卡方进行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患者之间,对比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差异具有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两组的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3.1 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

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等作用,是哮喘、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肾病综合征以及过敏性结膜炎、眼部手术后炎症等多种眼部炎症的首选基础治疗药物。而激素的副作用常在使用激素数月到1年左右发生,因为常常被患者和医生忽视而造成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严重功能损害。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应定期到眼科检查,防止并发症的出现,还要对相应的并发症做出恰当的处理。全身或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称为GC性白内障。从20世纪中叶开始,一些国外学者就逐渐观察到这类疾病。此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长疗程激素治疗可诱发白内障,无论是全身、局部使用还是经呼吸道吸入激素,疗程越长,剂量越大,白内障程度越重,局部用药更易发生;儿童发生白内障所需要的激素剂量较成人低,其发生、发展速度比成人快;不同个体甚至同一个体的双眼发生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也有差别(发生时间、临床特征等)。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虽然目前已经提出了不少有关的发病机制和学说,对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形成机制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

3.2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临床治疗方法

随着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人们对其造成的不良反应的认识也不断加深。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复杂,无论是激素通过受体调节直接或间接影响晶状体蛋白结构和功能、抑制晶状体上酶的功能,继而影响晶体代谢,还是对粘附调节、细胞分化、凋亡调控等发挥作用,这些均不能完全解释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仅在后囊下发生混浊这个特殊病理的改变,因而也缺乏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研究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发病机制还需要建立理想的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模型,从细胞分化异常、凋亡调节失控及遗传因素等方向进一步研究,可能对阐明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对于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以往认为因透明皮质过多,手术难度大,而后囊下混浊可能波及后囊膜,因此不主张植入人工晶状体。不过通过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从临床实践来看,对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施行晶状体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的改善还是明显优于单纯晶状体摘除的5,.说明对手术难度和后囊膜混浊的担忧是不必要的。关于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及术后并发症等,从现有文献看,与普通白内障比较并没有特殊之处。

参考文献:

[1]赵俊华.白内障术后皮质类固醇激素眼液点眼引起血压升高的报道[J]. 甘肃医药,2016,02(15):119-120.

[2]葛佳佳.波形蛋白与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的关系[J].国际眼科杂志,2014,10(31):239-240.

[3]徐莺歌.波形蛋白与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08(30):31-32.

论文作者:刘丹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糖皮质激素性白内障95例临床分析论文_刘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