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研究论文_田晓星

田晓星

凤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湘西 4162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手足口病(HFMD)发病情况,积极探讨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从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疾控中心监测系统中选取4487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收集全部患儿临床资料,对其易发年龄、时间、院隔离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结果:2010年小儿手足口病215例,2011年325例,2012年1140例,2013年819例,2014年1988例;≤4岁小儿手足口病发生率高于>4岁发生率,5~7月份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于其他月份,居家治疗和门诊留观治疗患儿比例高于住院隔离治疗(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发生率逐年上升,好发于4岁以下患儿,好发时间为5~7月份,多数选择门诊留观治疗,应根据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及患儿实际情况,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与蔓延,有效降低死亡率,确保患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治疗方法

小儿手足口病是常见儿科疾病,目前临床缺乏特效药物,预防和控制是防治疾病发生和进展的关键。我中心从监测系统中调取4487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发病年龄、时间、治疗相关情况,积极总结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此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确保小儿健康发育,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调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4487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资料,男性2870例,女性1617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4.07±1.23)岁,≤4岁者患儿3010例,>4岁者1477例;患儿入院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手足和口腔黏膜皮疹、水疱等,经实验室相关检查,均符合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标准[1]。

1.2 治疗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对患儿实施治疗,包括住院隔离治疗、居家治疗、门诊留观治疗等,认真落实所有患儿检测、报告、指导、消毒等措施。住院隔离患儿,需给予维生素B、C口服治疗,按照患儿病情的不同,若出现严重发热、头痛、充血、厌食、精神萎靡者,可给予抗病毒药物、抗感染药物治疗;若皮肤出现丘疹、疱疹患儿,采用阿昔洛韦软膏外敷,每日3次,持续治疗7d[2]。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可给予丙种球蛋白肌注。

1.3 观察指标

统计2010年~2014年小儿手足口病发生情况;以年龄4岁为分界点,分析≤4岁和>4岁年龄组发病情况;5~7分组和其他月份发病情况;不同治疗方法的患儿人数,包括居家治疗、门诊留观治疗、住院隔离治疗等。

1.4 统计学处理

收集整理本组研究数据,建立数据库,在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作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处理,分别应用(?x±s)、(n%)作数据描述,组间或组内差异经卡方检验,独立样本经t检验,如果检验结果为P<0.05,则代表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年份病例分析

3 讨论

手足口病(HFMD)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Cox A16)为主[3],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传播。小儿手足口病临床可表现为低热、厌食、口痛、手、足、口出现小溃疡或疱疹,多数患儿7d可自愈,但部分患儿无法自愈,引起肺水肿、心肌炎、无菌性脑膜脑炎等,直接危及其生命安全。我中心对近几年收治的4487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统计分析,发现2014年发生率高达44.31%,可见小儿手足口病发生率逐年上升,对患儿生长发育、家庭、社会等带来严重的影响,需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组结果显示,4岁以下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率为67.08%,明显高于4岁以上发病率32.92%;5~7月份是小儿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发生率高达66.82%,比其他月份发生率33.18%显著增高(P<0.05),说明小儿手足口病好发于4岁以下儿童,5~7月份为高发季节,需引起幼儿机构、家长、医院重视。本组住院隔离治疗患儿比例低于门诊留观治疗及居家治疗患儿,提示小儿手足口病以轻型为主,通常重症患者少,多选择居家或门诊治疗[4],可减少患儿医院陌生感所致的不良情绪,并降低经济压力。

为尽可能降低小儿手足口病发生率,我中心制定了相关预防控制措施[5-6]:(1)加强健康宣教。积极建立宣传栏和宣传橱窗,张贴宣传标语,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小手册发放等形式,向患儿家属普及小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包括诱因、发病机制、症状、危害、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好发季节等,并根据患儿家庭情况,实施针对性家庭教育,增强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率,提高家属对婴幼儿健康的关注,以便于家属及早发现、确诊、隔离、治疗等,阻碍病情蔓延和传播。(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工作,通过专题讲座、自学、出差交流等方式,充分掌握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诊治标准、护理方法、控制预防措施等,培养其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工作态度,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临床服务。(3)成立专家小组,对可疑病例进行诊断和研究,确诊后立即实施隔离措施,做好相关登记、报告工作,并追踪患儿身体情况,我疾控中心人员与医院做好交接工作,进一步切断传播源,预防手足口病传播。(4)加强消毒隔离。在病区、门诊部醒目处设置手足口病相关标识,并做好家属解释工作;患儿生活用品、病房、仪器等需采用消毒液擦拭,玩具、书籍需通过紫外线照射消毒,切断传播源,确保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5)根据患儿病情、体质、年龄等,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每日营养补给;同时加强小儿运动量,鼓励家长带孩子散步、慢跑、骑自行车、爬山等,增强儿童机体免疫力,有效预防小儿手足口病。

综上所述,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应积极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切断传播源,保护小儿健康;确诊患儿应积极治疗,并做好全面控制和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促进患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袁春霞.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治疗干预对控制流行性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4):9-10.

[2]孙浩淼.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对策[J].黑龙江医药,2012,25(2):330-333.

[3]王春波.64例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与预防措施[J].医药前沿,2014,21(35):290-291.

[4]黄自珍.浅谈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及预防[J].当代医药论丛,2014,28(8):104-105.

[5]林社润.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13):142-143.

[6]和胜芳.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及控制策略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21(19):55-56.

论文作者:田晓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研究论文_田晓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