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的现实选择_全球化论文

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的现实选择_全球化论文

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的现实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教育论文,现实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01)05-0006-04

当今中国教育,在全球化的世界格局下,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其现实道路的选择,一是与对“全球化”的理解相关联,二是与对未来的构想相关联。

“全球化”一词,十几年前就创造出来,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的不可避免的和公认有用的术语,但是它有自己的局限性。它所界定的是经济活动的国际化。“全球化”远远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我们要超越经济范畴来看正在发生的事情,西方便出现了“全球境”(globality)一词,试图更传神地勾画出我们这个世界所发生的变化。

那么,什么是全球境呢?西方学者的解释是:24小时的相互联系的、极度灵活的、失去睡眠的、以电子邮件为燃料的世界。据西方学者的研究,有三种力量在互动,创造了这个新的全球境。

首先,是一种离开对政府管理经济的依赖而走向大为增强对市场能力的信心的动向,相信市场能够公平运作和交付货物。

其次,是一种推动全球境出现的力量,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一体化,国家边界正在消失。贸易市场、投资市场、资本市场的迅速增长也在把各国捆在一起。国际名牌在击败国家名牌。

第三,在这一切之外,加上无情的技术力量——廉价的通讯和信息技术制造了一个网状世界,一个全球社会,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众多的全球社会。不保持接触,不发生接触是很难的。

在这个世界里各非政府组织也日益在全球范围发挥影响。“世界语”不会卷土重来,但是令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在采用着共同词汇,不论是在软件和操作系统中,还是在个人每天获得的新闻中。(注:资料来源:《主宰未来人类生活的超国家的东西是什么?》,《中国图书商报》,1999年5月18日第3版。“全球境”一词的英文为"globality",国内有若干译法,这里是英语专家裘克安教授的翻译。)全球化日益成为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无处不在的现实,它已成了我们的生存境况,这大概也就是“全球境”一词想表达的含义。

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知识的创新核心是观念的创新,观念改变世界,或者说,观念建构世界更准确。对于中国教育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未来在哪里呢?澳大利亚未来委员会的未来观也许值得我们深思:“未来并不是我们想要去的某一个地方,未来存在于我们今天的创造之中。并不既存着通往未来的道路,通往未来的道路是我们创设的,这个创设活动本身既改变着我们的目的地,也改变着我们创造者自身。”中国教育的未来,无疑取决于我们今天的眼界和努力。笔者认为,面对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教育的现实选择,即我们可以切实努力的至少有这样三个方面:那就是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适度发展民办教育;更为切实地与国际接轨。

一、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

办好学校的关键是教师,这已成了人们的共识。但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包括大都市和发达地区的薄弱校以及为数众多的民办学校,教师素质不高。教师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提高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包括学历教育、脱产进修、在职进修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培训,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笔者认为,“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是较为务实和有效的教师培训的途径和形式。

所谓“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是指由多个教育专家组成的“教学诊断—评价与教师培训”小组深入到具体的学校,针对该校的实际情况,在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的基础上所实施的培训。

如果说,一般的教师培训主要是帮助教师提高本体性知识,那么,“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主要是提高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

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高相关”关系。教师的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这种知识是广大教师所普遍缺乏的,也是“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所特别强调的。我们可以把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育学的知识和学生成绩评价的知识。

教师培训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还包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育实验、行动研究等等,尤其是“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工作在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推广前景。

在这里要特别指出: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当然也是一个教育大国。我们教育理论界在讨论教育问题时,主要的着眼点是城市,而广大农村的教育境况遭到了有意或无意的忽视。其实,城市在整个中国仅仅只是一座座孤岛,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左右,但无论是教育研究者,还是有些教育行政人员,有时似乎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农村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师资流失、教师素质低下、教师的工作环境不理想、学生辍学厌学、教育经费严重短缺、教学设备陈旧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需要一个过程,但如果我们视而不见,任其自然,那恐怕永远不能得到解决。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教师的素质不高,成为学生厌学的最主要的因素。所以,教师培训一定不能遗忘了广大农村的教师。

二、适度发展民办教育

能够面对全球化挑战的教育一定应该是可供选择的教育,而可供选择的教育前提是教育的多样化。民办教育的发展,无论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还是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等方面都有助于推进我国教育的多样化。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十年来,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应运而生,遍及全国各地。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指引下,各地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创办起一大批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有力地弥补了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中国民办教育的崛起是世纪之交改革大潮中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变革。据统计,仅民办中小学就有3000多所,职业中等学校1400多所,高等学校1100多所,幼儿园20000多所。许多民办学校已具有相当规模,是我国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成为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这样一个大好形势下,研究如何进一步鼓励全社会来办教育,利用国民经济调整的有利时机,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扩大我国的教育规模,为下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培养各类必需人才,是一项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

民办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目前,民办教育的发展遇到了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学生来源问题。这是关系到民办学校生存的根本问题,有生源就有资金,目前有许多学校招生已经非常困难,原因是民办学校没有发达国家的私立学校那种优势,如质量高,名声好;又因为学费高,民办学校没有控制,太多。

其次是教师队伍问题。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前提,一些民办学校聘请离退休的老教师任教。好的教师不能安心工作,原因是各项福利待遇不稳定。教师的待遇问题,是保证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保证,待遇问题不仅仅是工资问题,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也没有得到落实,职称评定也没有得到解决。其他如住房等都无法得到满意的解决,但其劳动强度普遍高于其他学校教师。尽管民办学校教师的工资并不低,但不能保证其安心工作,人员流动幅度较大。

再次是民办学校在国家教育系统中的地位问题,也就是管理体制问题。民办学校办学者的权益问题,即如何从具体的政策和实施办法上进一步鼓励社会各阶层积极投资兴办教育事业;在教育制度方面,应该开始研究政府管理教育和办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是主体的问题;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投资者与学校教育行政方面应该是怎样一个关系,这个问题比较突出,已经到了必须研究解决的时候;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这一过渡阶段,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形成与社会经济是怎样一个关系?教育投资、教育基金、教育赞助金、教育公益金、教育公积金、教育经济管理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必须搞清楚,以利于进一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发展教育。

最后是政府管理民办学校的法规问题。民办学校目前是一种市场行为,有学生来源,能收上学费就开办学校,否则就没有办法办学。收费问题,价格不统一,差异性很大。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且项目不清,特别是赞助项目更是没有根据。

现在,对于民办学校,人们有一种说法,“一流的设备,二流的管理,三流的师资,四流的学生”。这种说法不是没有根据的。大多数民办学校管理人员虽为专职人员,但往往不懂教育;学生来源,一般是家庭条件较好,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但学生基本素质为中下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爱学习。

建立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基金已日益显示出可能性和可行性:在政府的计划和管理下,建立由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投入的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基金,将来由政府委托社会各界参与的教育基金会来发展教育,而国家则只负责教育的立法、规划和教育行政管理、学校资格的认定、水平考试和教育督导,这不仅有助于保证我国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也有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获得更多的动力和后劲。

总之,民办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首先是国家在政策上,应与公办学校平等对待。

三、教育的国际接轨

当今的世界被人们称为一个“迅速缩小的世界”,这是因为通讯、交通日益发达,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所发生的各种信息,都能飞速地传遍全球,彼此无法隔绝。偌大一个地球真的成了“小小环球”。人类文化的一体化与民族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发展的趋势。我们的基点不能单纯是东方或西方,而必须着眼于在更高层次上的中西结合,这就是融合西方的科学精神和东方的整体思维,将向外探求、改造世界与内外协调、身心和谐的价值观、自由观相互结合,大胆打破原有的东西文化的思想体系,从各方的传统中择取对本民族以及全人类今后发展有生命力的东西,加以综合和改造。两种文化的聚合,改变着我们的教育,也赋予教育新的使命——面向世界。

纵观人类文化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一种文化决不能靠排斥其他文化而得到真正的发展;有没有接受外来文化挑战的勇气,有没有容纳外来文化成分的气魄,能不能吸收和消化新的成分而又不机械搬用、盲目崇外,正是衡量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的标志。一个民族的文化,敢于对外开放,敢于接受外来文化的挑战,是它的人民对自己的文化具有自信心的表现。而且,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对外开放,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中淘汰其落后的东西,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耗散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开放的系统才可能走向有序(进化),而封闭的系统只可能走向无序(退化)。一个社会文化系统只有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得到进步与发展。闭关自守,不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交流,特别是在其他文化处于比较先进的发展阶段时不与之交流,那就等于剥夺了自己的发展机会和手段。

在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既要参与世界文化的交融,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甚至要排斥异己文化的干扰。中华民族当有这样一种自信心:渗透在中华儿女血液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是几阵欧风美雨冲刷得了的;我们走向世界,只是为了发展自己而去吸取他人的长处,只是为了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决不会拜倒在洋人脚下,成为洋人洋货的奴隶。

整个文化的对外开放,必然要求其教育是面向世界的。当今世界各国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在国际竞争中取胜,几乎都把怎样改革教育作为发展自己国家的一个重要课题来讨论和研究,而且在考察这个重要问题时,总是以面向世界为前提。事实上,当前国际范围内的教育竞争,已经成为各国以政治、经济较量为核心的整个文化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育作为文化系统的一个能动要素,不仅在整个文化对外开放的时代应该是面向世界的,而且也应在文化的对外开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面向世界的教育,首先应该是加重国际理解和全球意识的教育。各民族的先进知识分子,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吸收外民族的文化经验,用以丰富他们本民族的文化。在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已经把各民族文化看成是人类文化的共同遗产,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这样的意识。通过扩大各个领域国际知识的传授,使受教育者了解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法律、技术、风俗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并学习与借鉴各民族文化中精粹的东西,这是当前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中华民族如果再自外于世界,闭目塞听,那么,给整个民族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必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严重。面向世界的教育,应该是能够培养出我们自己的贝多芬、爱因斯坦等世界一流人物的教育,也是能够造就整个国民现代化的心理素质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向先进国家的教育看齐,努力实现其各个层面的现代化。

西方教育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经验,如美国教育思想中著名的三A原则,即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学术中立(Academic Freedom,Academic Autonomy,Academic Neutrality),这对于我们推动大学的学术创新有着借鉴意义。

其实,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使我们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已经有了一些尝试。导师制在英国公学推行了几个世纪,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借鉴。据报道,南京一中引入“导师制”,为构建素质教育有效运行机制进行了尝试。导师首先以全体学生为授课对象,同时对指定的若干学生的个性、人格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负责,从而很好地解决了以往不同程度上存在的“只教书不育人”的弊端。在教学过程中,导师制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导师们让学生参与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从学“情”出发实施目标教学。实施导师制后,南京一中还取消了周六的正课学习,改为学生区分层次自主选听“提优补差”的各类辅导课。学校陆续开设了系列的课外讲座,导师挂牌上课,学生自主选修。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正逐步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综合素质大大提高。

另外,组织国内学校与国外优秀学校之间进行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也是有着广阔前景的。可以逐步推进和发展国内民办学校与国外优秀私立学校及其他院校之间的学生交流;可以与国外优秀中学合作,互换学生到对方学校短期学习;可以组织国内学校不同年级的学生与国外相应的学校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扩大我国中小学生和国外的接触,了解国外的教育和文化,开阔视野,提高我国学生对外交往的能力;可以与国外职业学校或职业教育机构合作,争取将国内职业学校某些专业的高年级学生,派到国外职业学校学习、培训或实习,参加国外职业任职资格考试,争取获得国际认可的职业任职资格;也可以审慎探讨国内民办学校和国外合作办学的可能性、合作办学的形式和实施办法;研究引进国外教学课件、软件及设备的可行性,创造条件,争取在某些方面开展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合作办学。

标签:;  ;  ;  ;  ;  

全球化时代中国教育的现实选择_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