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社区老年人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及相关对策3.1 社区老年人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3.1.1 退休综合征多数老年人处于退休阶段,年龄多数集中在65岁左右,这一年龄段的社区老年人因一时无法适应刚退休、缺乏工作的生活,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落寞感和孤独感[4]。除此之外,这一年龄段的老年人多数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退休以及突然间的落差,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恐惧及不安全感,主要表现为缺乏认同等。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是导致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的催化剂。在生活中,这一年龄段的老年人通常面临着友人离世、夫妻争吵等问题,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刺激[5]。3.1.2 身体机能衰退65周岁以上老年人通常会伴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渐衰退和一系列的基础疾病,导致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同时,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还导致心理问题的加剧,如此一来,导致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出现恶性循环。本次研究发现,41.32%社区老年人存在行动不便以及残疾的情况,加之当前,大部分子女身上肩负养育4个老人的重担,不赡养的情况屡屡发生,导致部分行动不便以及残疾的老人不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还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长此以往,极易出现抑郁症等严重情况,加剧生活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6]。3.1.3 缺乏子女陪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很多家庭通常会存在轻陪伴的情况。很多子女认为,只要满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让其物质生活质量提升,即为孝顺。但是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多数老年人更加注重亲情,良好的物质生活并不能消除其心理孤独和寂寞感[7]。对于老年人的身体疾病可以通过医疗手段进行有效的解决,但是心理健康问题在临床上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准,部分老年人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也会难于启齿,导致心理问题加重。3.2 护理干预措施3.2.1 合理安排社区老年人的日常娱乐和运动生活老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老年人自身,社区人员建议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首先,适当的运动不仅能提升身体免疫力,对提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也有积极意义。因此,社区工作人员应该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积极鼓励其进行适当的运动,例如快走、散步、太极拳等。其次,积极参与社会,在社会活动中,老人能够广泛地接触别的人与事物,既可增长知识、加强人际交往,又可消除孤独与寂寞、增添生活的乐趣。社区工作人员可定期组织各种娱乐活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例如各种兴趣班等,改善其心理状态和身体状态,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再次,部分老年人可通过上老年大学排解心中烦恼、消除孤独寂寞、提高生活水平。上老年大学的学员除上课外,还可组织游园、学习参观、举办舞会和节日联欢等活动,保持一种良好的生活状态[8]。最后,部分老年人会因生活环境的改变出现落差感,针对这一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可组织老年人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既有益于家庭和社会,也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自己轻松、愉快地度过晚年生活。3.2.2 关心社区老年人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当前,我国社区人员对于老年人的日常护理仍旧停留于对老年人的身体进行关注的状态,会定期组织老年人进行社区体检以及进行家庭护理等,却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缺乏关注。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护理模式倡导以人为本,对老年人进行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护理,将护理重点放在关注老年人的思想和精神方面,让老年人感受到更多的关怀。这就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对相关的心理知识进行补充和更新,更好地服务社区老年人。除此之外,在工作中,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定期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使老年人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对于已经患抑郁症的老年人,社区工作人员要根据老年人的表现采取特殊的护理措施,并对其病情进行密切关注,如老年人的病情较为严重,社区工作人员要联系家属,必要时送至专科医院进行相关的抗抑郁治疗。除此之外,社区工作人員不能忽视对抑郁症老年人家属的心理教育,让家属充分了解病情的原因,给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同时,要对家属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培训,让抑郁老年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缓解其负面情绪。4 结语本次研究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老年抑郁量表对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探析一种积极、健康的工作机制,减少老年人因退休综合征等原因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参考文献][1]李玉萍.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现状及护理对策[J].名医,2019(2):182.[2]廉 蓓.社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现状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6):152-153.[3]王朝昔.格尔木市某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护理对策探讨[J].青海医药杂志,2014,57(7):46-47.[4]吴美珍,朱月霞,朱义雯.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6,15(2):117-119.[5]齐玉玲,高 航,张秀敏.城市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17,31(1):26-28.[6]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54(8):511-512.[7]陈树林,李凌江.SCL-90信度效度检验和常模的再比较[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3,29(5):323-327.[8]王文雪,郭晓燕.包头市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J].北方经济,2006,14(12):11-12.
论文作者:万雪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7
标签:老年人论文; 社区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老年论文; 心理论文; 针对性论文; 对策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1月22期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