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库”主要表现形式及清查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金库论文,表现形式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金库”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变卖废旧物资、账外物资不入账。包括出售残次品、废品包装和边角废料收入,例如水洗芝麻厂的麻皮收入、纸箱厂的废纸收入等。
2、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存入账外。这种方法对于未建有固定资产账的单位较为适用。笔者在审计中发现乡镇近几年空置楼房变卖较多,有的则将所得收入,直接存入账外。
3、截留各种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各种劳务收入、租金收入、技术培训咨询收入、各种管理费收入、手续费收入、罚没收入等。
4、收回已注销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以及业务人员上交的回扣折让、损失赔偿等不入账。
5、投资联营所得转移存放账外。
6、停薪留职人员工资、兼职人员上交收入等私自存入“小金库”。
7、公物私卖、公款私借及利息收入、国库券利息收入、出借资金利息收入存入账外。
8、虚列运费、加工费或虚列支出等形成的款项。
几种清查方法:
1、现金盘点法。就是不定期盘点出纳库存现金与会计账簿所载金额是否一致的方法。笔者在对某镇计生办进行现金盘点时,在对白条借支的各种因素调整后,现金与账载一致。但经细心审查,却发现保险柜的内侧仍用纸包着些东西。经打开验证,是一万元现金。在审计人员的追问下,财会人员承认是账外资金。
2、账户核实法。就是通过调查被审计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户与单位银行存款科目进行核实的方法。审计组在检查乡镇的财务收支情况时,通过几家银行调查该镇的存款账户,结果发现实际存款户比单位财务上账户多出一个,余额12万多元。通过追查,原来是该镇将闲置楼房变价卖出,所得款项未入总账管理,账外设户,用于不正当开支。
3、突击检查法。就是在财务人员办公现场,出其不意地寻找蛛丝马迹以期发现线索的方法。笔者在一次专案审计中,发现会计账目未存在任何问题。在审计现场将结束时,笔者坚持到财务人员办公现场看一看办公条件。当打开财务人员的办公桌时,却发现两张记载着请客送礼的码单。由此发现了该单位多年形成的“小金库”。
4、账实盘点法。就是核实账目与实物是否相符的方法。个别企业产成品销售收入未进账,在盘查中应清查库存产成品并且要检查销售收入。若入账数量小于实际销售量,则需进一步找出原因,盘查是否在隐匿销售收入作“小金库”。
5、收支联系法。就是在检查某单位的财务时,将被审计单位的收入与另一单位的支出联系起来,进而确定“小金库”的方法。笔者在一次教育审计中,某教育主管部门为了鼓励乡镇政府购置安装微机,规定凡购置教育部门微机的,均给予一定资金的奖励。结果在某次乡镇审计时,却未发现该笔收入。经追查,8万余元的奖励款被私分。
6、收据核对法。就是核查所有收据是否齐全,各项收入是否全部入账的方法。在核对时,对企业全部外购、自制或领用的收据进行清点,且和已使用的收据和留存未用的收据进行检查,核对收据是否齐全,全部收入是否足额登记入账。若查到凭证短缺或者收入未全部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就可以查到“小金库”。
7、接触谈心法。就是审计期间,多和职工接触谈心,发现线索后进行追查的方法。如据职工反映某单位的吃喝现象十分严重。经审计人员深入该单位询问有关人员,经查账这些费
用并不在财务报销。经过进一步追查,发现该单位另一会计处隐匿数万元的“小金库”。
8、业务联系法。就是将单位相关联的两种业务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认“小金库”的方法。例如审查运费的真实性时,可将运费支出与购进、销售相联系,与库存商品相联系,成品入库率与副品率相结合确定副品量等方法。若发现异常则进一步追查询问。
9、支出怀疑法。就是在业务审计中,对一些异常支出产生怀疑,从而进一步追查资金流向的方法。运用此种方法审计可从四个方面入手:金额特征,主要表现为其金额较大、较整;经报人特征,一般为领导关系密切者或核心成员;项目特征,一般主要表现为虚列基建、维修等项目;时间特征,一般主要表现为集中在节前节后列支。把握以上特点,若存在虚列支出转移资金现象,再加以延伸即可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