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更新研究

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更新研究

王晓东[1]2004年在《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更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的研究是基于对两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索。首先,战略管理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企业与变化着的环境不断对话的过程,环境的变化必然需要我们对战略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重新思考。目前企业所处的环境正在发生着变动、复杂和不可预知的变化,形成了一种与传统竞争环境截然不同的新态势,这使得我们必须研究企业在这种新环境下的行为变化,而战略更新作为一种应对非线性环境变化的持续性动态调整过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所考虑的另外一个基本问题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成长悖论。企业是应该进行更多的探索性行为还是更多的利用性行为?企业如何处理稳定和变化之间的关系?作为两类完全对立的选择,企业应该如何面对?是否可能存在一种(或者几种)解决方法? 对以上两个基本问题的探究构成了本文研究的主线。本文尝试以一种综合性的方式将它们纳入到一个整体性的分析框架中来。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更新是本文的基本研究对象,本文试图在对企业战略更新的研究过程中将企业成长悖论加以有效解决。 本文从内容、过程和情境叁个视角出发对企业的战略更新行为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基于内容视角的研究试图回答的是战略更新“是什么”;基于过程视角的研究则尝试解答战略更新“怎么做”;而从情境角度的分析则是试图说明战略更新“由谁做”以及“在哪里做”的问题。 在对战略更新基于内容视角的研究中,本文利用构型理论构建了有效实施战略更新的四种企业基本构型,它们作为“理想型”适用于不同动态程度的竞争环境,这些基本构型形成了本文的基本分析单位和语境。在存在一种单一企业主体的前提下,或者企业面对的是一种单一类型的外部环境,每一种基本构型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解决了企业成长中面对的悖论。 随着分析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对现实世界的不断逼近,对战略更新基于过程视角的研究扩大了基本构型的应用范围并增进了与现实企业具体实践的结合。本文分析了五种实施战略更新的机制,它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和解决了现实企业(特别是多业务单元企业)的成长悖论问题,从而将战略更新与对企业成长悖论的解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推动企业战略更新进行的过程中,企业与所处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是环境决定企业还是企业改变环境?或者两者之间存在一种互动的关系?具体到企业内部,谁应该在战略更新推动过程中扮演主体性的角色?是传统经典理论所认为的高层管理者?还是基层经理?是否还存在另外的可能?本文运用“共同演化”的分析思想对企业战略更新的推动机制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战略更新作为一种存在于特定情境中的企业活动,不同的行为主体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因此存在着多元化的战略更新推动机制,本文在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合理的战略更新推动机制必须具有的基本要素。 对于战略更新从内容、过程和情境叁个视角的研究共同形成了本文关于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更新行为的系统研究。

谭滔[2]2007年在《动态能力视角下IT能力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IT能力能够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观点虽然已经得到了验证,但对IT能力作用于持续竞争优势的机理却始终缺乏合理的解释,而动态能力理论能够合理地解释动态环境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问题,因此,本文从动态能力的角度来研究IT能力作用于持续竞争优势的机理。动态能力是企业通过特定的学习(知识)活动模式来不断获取并更新自身所拥有的知识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动态能力的本质是企业中一系列确保其根据环境变化持续动态更新知识的机制,包括:战略更新机制、战略匹配机制和知识创新机制。IT能力是企业有效的利用IT资源,使其与企业其他的资源和能力实现充分的互补,来支撑企业的日常运转并快速有效的根据环境变化进行变革,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构建IT能力是提升企业动态能力的一种具体的、有效的途径,IT能力之所以能够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因为企业通过构建IT能力提升了整个企业的动态能力。IT能力能够通过有效的配置和应用企业的各种信息技术资源提高企业战略更新机制、知识创新机制、战略匹配机制的运行效率,使企业更加快速有效的根据环境变化制定战略,发现知识缺口,并通过在战略指导下的知识创新,迅速弥补知识缺口,知识缺口的弥补通过知识、核心能力、核心技术、产品的相互作用关系导致了企业的能力、技术和产品的演化,使企业能够跟随环境的变化而更加及时准确地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更加迅速有效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不断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最终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尚航标[3]2010年在《动态环境下战略决策者管理认知对战略反应速度与动态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以动态环境下战略决策者管理认知对企业战略反应速度和动态能力的影响为课题。动态环境凸显战略决策者的有限理性特征,分析环境动态性、管理认知、战略行为、组织能力和企业绩效间的关系,提出并验证战略决策者管理认知在环境动态性与战略反应速度间与环境动态性与动态能力间的中介作用。包括以下子课题:环境动态性是否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者的管理认知?管理认知对企业战略反应速度有何与如何影响?管理认知对企业动态能力有何与如何影响?通过文献综述,厘清理论发展脉络,明确管理认知内涵与外延,特别是其定义、分析层面、维度划分及效应。进而,厘清动态环境、企业战略反应速度、动态能力,以及管理认知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针对以往研究的局限,明确研究前沿为:有限理性战略决策者管理认知对企业战略反应速度和动态能力的影响;整合管理认知观、产业结构观与资源基础观,为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获取与保持问题提供更加透彻的解释。案例研究尤为适合探索性研究。利用扎根理论,选取万和集团作案例企业,分析万和集团战略决策者管理认知的演化及其对企业战略行为和组织能力的影响。通过对案例企业战略相关人员的深度访谈、内部文本和外部文本构建案例分析的叁角验证证据链,对环境、管理认知、企业战略行为、组织能力进行探索性的分析。在文献综述和探索性案例研究基础上,构建包括环境动态性、管理认知、企业战略反应速度、动态能力和企业绩效的研究模型;并推导出包括环境动态性与管理认知关系、管理认知与战略反应速度、管理认知与动态能力、战略反应速度与企业绩效、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等7个研究假设。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寻找合适的研究样本,选取适合行业的、适合时间段的152个上市公司数据。行业类型方面,选择较动态和较静态的有代表性的行业;时间跨度从2006-2009年叁年;样本选择的标准包括非多元化、成立时间十年以上等;数据的来源包括CSMAR数据库和质性资料编码。运用UCINET软件进行管理认知的知识结构集中性和分散性分析。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包括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由此验证所提假设和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环境动态性对战略决策者管理认知有显着的影响;管理认知影响着企业战略反应速度,并在环境动态性与企业战略反应速度间起显着的中介效应;管理认知影响着动态能力,并在环境动态性与动态能力间起显着的中介效应;企业战略反应速度和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着的影响。依据对实证结果的理论解释,形成基本结论:(1)有限理性的战略决策者管理认知受到环境特征的影响;管理认知在环境动态性与企业战略反应速度间和环境动态性与企业动态能力间起显着的中介作用。(2)管理认知影响着企业对环境变化的战略反应速度,进而对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产生影响;动态环境下战略决策者的管理认知应保持-定的复杂性。(3)管理认知影响着企业的动态能力,进而对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产生影响;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决策者的管理认知应保持一定的复杂性。本研究的创新之处:(1)验证并证实战略决策者管理认知在环境动态性与企业战略反应速度之间、环境动态性与企业动态能力之间的中介效应。(2)明确战略决策者管理认知与企业战略行为、组织能力间的关系。(3)明确战略决策者管理认知的知识结构特征在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获取与保持中的具体作用。

张振森[4]2017年在《不确定环境下基于IS资源的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处于一个日益复杂且被冠以"超级竞争"和"动荡"的世界中,企业希望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不仅需要将自身现有的资源和能力充分利用,还需要适时调整其资源组合、开发新的资源和能力以应对环境不确定性,这就是动态能力理论,其近年来出现后迅速在战略管理领域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动态能力理论中,企业这一研究主体被置于不确定环境中,因而该理论的研究更加符合企业的生存现实。这一理论提出后很多学者从动态能力性质、产生、发展等方面以及动态能力对于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的影响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需指出的是此类研究中动态能力仍具有不易操作性和难以验证性。已有相关文献从战略层次上来洞察企业应该如何成功配置和快速有效的管理稀缺资源,但是很少有文献从企业信息化视角来研究动态能力的构建与提升。基于此,形成本文研究的基本问题:在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如何获取和提升自身的动态能力?能力的构建由许多因素引起,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回顾信息系统领域内已有的动态能力理论应用研究,发现其中部分关注企业IT/IS应用对动态能力提升的影响,建立动态能力改善的研究框架,并对框架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但是这样的研究仍属于少数,虽然国内外的学者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的探索,但分析结论和目前对动态能力理论理解的主流趋势仍有一些偏差。本文认为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不断累积的信息系统资源是促进企业能力培育与发展的重要方面。基于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可以将研究的基本问题更进一步分解为叁个更具体的问题:子问题一: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是什么,如何测量动态能力;子问题二:企业IS资源是否是动态能力提升的重要来源;子问题叁:环境不确定性在IS资源对于动态能力提升的影响关系中起什么作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问卷调查,应用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在不确定环境下基于信息系统资源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提升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研究提出的子问题一,本文首先提出应用研究如何使组织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生存系统模型理论作为指导,从理论上和实证探讨动态能力的内涵与构成维度及其内在联系;对于问题二,依据对现有文献的综述分析,本文构建了基于信息系统资源视角的动态能力发展研究模型,然后应用问卷分析进行验证;对于问题叁,借鉴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将环境不确定性变量划分为环境动态性和环境敌对性两方面,实证分析其在IS资源与动态能力提升的作用机制中所起的作用。通过上述叁个子问题的分析,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动态能力内涵的剖析:五维度模型动态能力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研究框架,在文献分析和VSM理论指导下,本文认为动态能力内涵可描述为企业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动态更新其战略,通过与环境进行资源交互、内部整合、外部协调及组织学习形成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潜力。动态能力是一个通过战略更新能力、组织学习能力、运行控制能力、关系协调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协同工作的"生存系统",得到实证支持。同时实证结果还表明,动态能力是一个能力整合系统,各个维度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五种能力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动态能力在是五种能力的相互促进过程中不断提升与演化。(2)IS资源是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的重要来源首先,实证结果表明,IS资源在总体上对动态能力有积极的显着影响,并且按照对IS资源的划分,其中由外而内的IS资源和跨越的IS资源与动态能力的正向相关关系得到了验证,但是由内而外的IS资源的影响并不显着。其次,IS资源对于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的影响作用还通过互补性资源——流程融合的中介作用实现。详细来说,流程融合对于由外而内的资源与动态能力间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对于跨越的资源与动态能力间关系属于完全中介效应;而对由内而外的资源与动态能力间关系的中介效应不成立。(3)IS资源对企业动态能力提升中的作用机理进一步原因分析:IS资源易模仿性和易替代性存在显着不同不论是易模仿性和易替代性,IS资源中由外而内的IS资源与跨越的IS资源没有显着不同,但是这二者都显着不同于由内而外的IS资源,即具有较低程度的易模仿性和易替代性。而这正是各项IS资源在企业动态能力提升中体现出不同的作用机理的深层次原因。(4)环境不确定性是IS资源对企业动态能力提升影响关系的调节变量实证结果表明,环境不确定性变量分解为环境动态性和环境敌对性两个因子得到支持。并且环境动态性和环境敌对性两因子在IS资源对企业动态能力提升影响关系中均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即IS资源对动态能力的影响作用在环境越是动荡、越是敌对的条件下会显着增强。本文主要的创新点体现在:(1)依据生存系统模型和已有文献,提出动态能力的内涵及维度构成,并实证验证了动态能力五维度相互联系的内在机理;(2)IS资源可以通过直接驱动方式和间接方式即通过互补性资源——流程融合的中介作用对动态能力提升产生影响,不同IS资源的易模仿性和易替代性差异是其在对动态能力影响作用表现差异的内在原因;(3)厘清环境不确定性在IS资源对于企业动态能力提升影响关系中起到的是调节作用。总之,本文研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管理启示作用,为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下从IS资源视角构建和提升自身动态能力做了有益探索。

张文隆[5]2012年在《董事会专业能力对企业成长性战略选择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回顾台湾液晶面板企业在过去15年的发展阶段当中,有赖董事会与高管阶层采取以规模经济取胜的战略决策,使台湾液晶面板企业跃居全球面板产业中的重要角色。然而随着产业发展步入成熟阶段,以效率为重点的代工模式面临战略更新的挑战,加上2007年之后在全球经济趋缓与新产品应用双重冲击下,液晶景气循环周期愈趋缩短时,经营环境恶化加剧,过去成功的代工经营模式反成为未来企业成长的绊脚石,台湾面板企业的战略决策面临严重考验,其中董事会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专业性能力问题值得关注。从企业战略管理的权变思考及企业经营绩效的考虑,台湾液晶面板企业的董事会缺乏完整而长期的战略决策规划,其中董事会专业能力是影响战略决策优劣的主因,产业面临宏观的产业政策的调整与微观的战略更新的突破。因此,本文着眼于台湾面板企业战略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如何运用董事会的多元性专业能力并影响成长性战略选择的关系提供有效的监督与支持的战略角色,发挥董事会资源提供、协调整合及参与战略决策的职能,成为本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遵循“董事会专业能力→成长性战略选择机制与过程→企业竞争优势”的逻辑框架,采用统计规范分析与多元回归实证分析相互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处于动态环境下的台湾液晶面板企业为研究对象,董事会的专业能力及其战略选择的抉择为研究主体,通过企业战略管理与公司治理的主流学说,探索企业不同的董事会专业能力在成长性战略选择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为企业带来创新与价值创造的新模式,从而取得企业竞争优势的延续。在以台湾面板企业2000~2010的11年的实证面板数据分析,主要结论如下:第一、透过面板企业董事会专业能力对战略选择的正向显着影响的实证结果。本研究表明液晶面板具备一种技术与资金的高门坎产业特性,面板企业必须加强网罗内、外部专业董监事,强化董事会的专业决策能力,只要有技术能量,台湾面板企业就有机会。因此,积极参与的董事会战略介入议题比起过去任何时刻都更值得注视,董事会能力的专业性更攸关企业战略决策的质量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取得。第二、企业成长性战略选择对以经营绩效为替代变量的竞争优势具正向显着影响:表明企业在自主研发战略的投入有利于增强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绩效和产品竞争优势;表明企业通过并购战略从外部获取了短缺的资源和能力,长期而言有助于企业绩效和竞争力的提升;企业选择并执行业内企业间的战略联盟策略,形成战略协同和优势互补,有助于联盟内所有企业的绩效和优势的共同提升。同时,本文认为自主研发及并购是长期效应,而战略联盟常以短期战略目的为目标,企业为达成长期性的战略目标,必须将其战略内容充分落实在所谓的战略活动系统中;企业并购对绩效的影响必须同时注意到并购价值的评估、并购后的组织文化融合等全面性的整合,这样的推论与Pearce(1987)认为企业制定和执行战略计划过程的能力能够带来企业竞争优势的论点相符。第叁、董事会专业能力具有显着地正向调节成长性战略选择对经营绩效的影响。本研究验证董事会专业能力与战略选择的交叉乘积项对企业绩效具显着正相关,表明企业成长性战略选择在与企业绩效具显着正相关的前提下,董事会专业能力可以显着地正向调节成长性战略对绩效的影响。成长性战略选择是董事会战略服务职能的一部分,亦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绩效。基于企业经营的愿景与战略目标,以董事会不同形态的能力为资源,支持、指导高管团队作出最正确的战略决策,进一步监督经营团队对战略决策的执行,形成竞争优势,并通过外部环境的反馈,形成企业新的资本与竞争力的来源,完成本研究理论架构的逻辑。本文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台湾液晶面板企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延续前人从董事会专业能力的视角探讨对董事会战略决策作用的研究,试图在董事会资本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找出董事会战略选择的战略服务职能,为台湾面板企业在面临转型与战略更新的时刻,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确保长期性竞争优势的持续。最后在研究展望方面,本文认为有别于台湾液晶面板企业过去的代工模式,未来5-10年以创新及产品附加价值为主流的经营模式下,将是十分值得观察与研究的议题。

李大元[6]2008年在《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持续优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市场环境的变幻莫测、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越来越难以获取并维持竞争优势。而对当下正处于经济社会转轨时期的我国企业而言,相对于西方发展历程,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变化在时间与空间上被极度压缩了:市场转型、社会变革、消费升级、技术革命、全球竞争等多股力量交织在一起,使得中国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错综动荡,持续优势的获取与维持更加艰难。基于上述严峻的现实背景的呼唤,笔者提出了本研究的基本问题:企业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下获取持续优势?理论研究上,企业持续优势的构建一直是战略管理研究的中心议题,已经形成叁种理论流派的解释:外生观(又可分为静态外生观及动态外生观,前者包括种群生态理论、权变理论、制度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后者包括演化理论等)、内生观(又可分为静态内生观及动态内生观,前者包括资源基础观、核心能力理论,后者包括战略选择观、创新理论等)与综合观(又可分为静态综合观及动态综合观,前者有SWOT分析方法,后者包括共同演化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等)。单纯的外生观、内生观、静态综合观都难以有效解释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持续优势的来源问题,而动态综合观的共同演化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又略嫌抽象,在具体性方面仍有欠缺。因此,有学者主张将动态能力进一步细分为调适能力、吸收能力与创新能力,并认为调适能力是与环境最相关的能力,是不确定性环境中的优势持续之源。然而,当前关于战略调适能力的内涵、情境及其结果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当前文献回顾显示,鲜有学者从战略调适能力的视角来研究企业持续优势,关于战略调适能力的研究及关于企业持续优势的研究尚处于分离状态,企业持续优势的研究还未具体到以战略调适能力来解释,而战略调适能力的研究则多囿于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讨论,二者尚未实现有机结合。因此,针对本研究的基本问题,本文主要围绕下列叁大子问题展开:(1)不确定环境下企业能否通过战略调适能力实现持续优势;(2)环境不确定性在这一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3)如果战略调适能力确实是持续优势的重要来源的话,则可通过什么途径来构建与提升。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访谈、问卷分析,系统地基于战略调适能力视角研究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持续优势的构建这一基本问题。对于本研究的子问题一,本文首先明确了战略调适能力的理论基础、概念内涵与分析维度,然后从理论与实证上探讨了其与企业持续优势的关系:对于子问题二,本文将环境不确定性划分为动态性与异质性两个维度,探讨其对战略调适能力的驱动作用及对战略调适能力与持续优势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进行实证检验;对于子问题叁,依据文献阅读与实证分析,本文从高管团队智力资本、有机结构、冗余资源、创新文化及组织学习等方面剖析了提升战略调适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对上述叁大子问题的研究,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战略调适能力是组织意会、柔性决策及战略执行等叁维能力的整合通过相关概念成分的辨析,结合战略调适能力的相关研究,本文将战略调适能力定义为“企业持续感知内外环境变化,进行柔性决策并有效执行的过程能力”。依据战略管理过程的“分析—决策—实施”框架、Teece(2007)的动态能力“机会感知—机会把握—战略重构”架构、Helfat等(2007)的动态能力“搜寻—选择—配置”模型以及既有战略调适能力维度划分,本文提出,战略调适能力是组织意会能力、柔性决策能力与战略执行能力的整合。上述能力维度体系从洞察内外环境及其变化开始,到进行柔性战略决策并形成协同与控制力量付诸实施,体现了企业从认知到决策再到行动的战略调适的完整过程。本文对战略调适能力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战略调适能力的测量题项可以分解为叁个因子,即组织意会能力、柔性决策能力与战略执行能力。这也验证了战略调适能力上述叁维度划分的实践合理性。(2)战略调适能力是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持续优势的重要来源在不确定环境下,核心资源、能力等隔绝机制能创造短暂优势,创新、先动战略能获得系列短暂优势,而系列短暂优势的整合则有赖于战略调适能力(Haeekel,1999),战略调适能力是企业持续优势之源泉。笔者探询了战略调适能力创造持续优势的主导逻辑,研究了其各个子维度与持续优势的关系,从理论上阐述了战略调适能力作为企业持续优势来源的可能性与作用机理。从实证研究结果来看,在控制了企业规模与行业类型的情况下,战略调适能力及其子维度均对企业持续优势有显着影响。因此,本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战略调适能力确实是企业持续优势重要来源。(3)环境不确定性是战略调适能力的驱动因素而非调节变量理论研究上,学者们或认为环境不确定性是战略调适能力的驱动因素,或认为是其与绩效关系的调节变量。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环境不确定性对战略调适能力有显着的正向驱动作用,而对战略调适能力与企业持续优势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着,环境不确定性是战略调适能力的驱动因素而非其与持续优势关系的调节变量。也就是说,战略调适能力高低受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环境不确定性水平越高,需要越高的战略调适能力来与其匹配,从而达成持续优势;而战略调适能力的功效,即其与企业持续优势的关系强弱不受环境不确定性水平的影响。(4)从企业整体层面识别了提升战略调适能力的五种有效途径在明晰了战略调适能力确实是企业持续优势的来源,并且这一关系不受环境不确定性水平的影响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依据文献阅读与实地调研,分析了影响战略调适能力提升的相关因素。本文认为,战略调适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会受到高管团队智力资本、有机结构、冗余资源、创新文化及组织学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较深入地剖析了组织学习提升战略调适能力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上述五种因素对战略调适能力影响的假设大部分通过验证,并且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而其中,又以组织学习的回归系数为最高,因此,战略调适能力的提升需要高层管理团队智力资本的支持,需要有机的组织结构的支撑,需要足够的冗余资源的储备,需要创新型文化的沐浴,更需要组织学习的导引。总之,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为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持续优势的构建提供了新的、切实可行的视角与思路。

王京伦[7]2016年在《转型经济下的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现代企业面临着技术快速进步、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及全球化的动态环境。持续的组织学习和变革已经成为近几十年来全球企业管理领域最强烈的呼声。特别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企业需要通过持续地学习来促进和提升创新活动,以及培养创新能力。组织学习被认为是企业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来源。正因为此,组织学习已然成为关乎企业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能力、竞争能力提升的焦点话题,建立学习型组织成为学者研究和管理者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组织学习的现有研究内容十分丰富,而目前,组织学习研究争论的焦点从讨论组织学习是否有益于企业的发展,转移到组织学习如何有益于企业的发展上来,更加聚焦于组织学习的作用机制研究。该研究的直接表现便是中介变量的引入,即试图通过中介变量来搭建组织学习到组织绩效的转化路径。尽管已有研究对中介变量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研究十分散乱,对于一些中介变量的作用机理并不是很清楚,包括中介变量产生作用的原因和过程,以及情境条件对组织学习及中介变量的影响等。并且,大多数企业在利用组织学习作为产生竞争优势的具体实践中是失败的。总结起来,这是因为现有企业的组织学习缺乏正确的战略导向;以及忽略了组织学习的作用机制的环境依赖性。在中国情境下,企业需要适应制度环境的转型。一方面,随着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一些企业更多地开始转向以市场为中心的战略决策;而另一方面,市场制度水平仍然较弱,面对高昂的交易成本和政府强势干预的约束,企业不得不借助非正式制度来寻得保护和发展,把发展关系作为一个战略机制即通过与竞争者和政府当局进行合作来克服竞争和资源不利。具体地讲,现有企业整体上主要采取两种战略,以市场为基础的战略与以关系为基础的战略。作为一种环境认知活动,组织学习反映了企业对所处制度环境的理解,进而影响着企业的战略选择和绩效。制度框架形塑了组织学习的方向,因此,组织学习研究需要高度重视制度环境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组织学习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这一黑箱,本文从战略视角出发,引入市场导向战略作为中介变量,制度环境和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试图探讨转型经济下企业如何有效地进行组织学习。具体来讲,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组织学习是否对组织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2)市场导向是否在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间起到中介作用,即组织学习是否要通过市场导向战略的选择和具体的市场导向行为作用于组织绩效;(3)制度环境是否在组织学习与市场导向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环境动态性是否在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4)制度环境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是否会影响到市场导向的中介作用,即二者是否影响到组织学习向组织绩效的转化路径。围绕上述问题,本文在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框架和具体的研究假设,并在进行严格研究设计的基础上收集了数据。在对样本进行初步统计、对量表进行信效度分析和共同方法偏差检测、对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后,通过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提出的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组织学习对组织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市场导向对组织绩效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对市场导向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市场导向在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制度环境在组织学习与市场导向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环境动态性在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中没有显着的调节作用;制度环境对市场导向的中介作用产生显着的调节影响。可见,本文除了关于环境动态性的假设不成立外,其余假设均成立。由此,本文对转型经济下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关系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本文丰富了组织学习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将市场导向作为中介变量引入模型中,深入探讨了组织学习通过市场导向作用于组织绩效的路径;另一方面,针对中国转型经济下的企业,从制度环境和环境动态性入手,分析二者对组织学习的作用机制的调节影响。尽管结果并未证实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但是对现有研究结论的不一致做了进一步的检验并对结果进行了解释。其次,本文对组织学习与市场导向的关系进行了辨析。一直以来,组织学习与市场导向的关系存在争议,而争议点在于二者之间哪一个是前因哪一个是结果。已有研究绝大多数是基于市场导向的研究出发点,引入组织学习的视角,认为市场导向是组织学习的基础。本文则以组织学习为出发点探讨市场导向在组织学习作用机制中扮演的角色,强调组织学习是市场导向的基础。本文对二者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并进一步明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本文强调了制度环境对组织学习、市场导向和组织绩效关系的意义。制度是转型经济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考虑的因素。然而,现有关于制度与组织的研究,对于微观层面的组织行为和战略的分析非常有限。本文主要从经济制度的视角出发,分析制度对组织学习、市场导向和组织绩效的影响,拓展了制度理论在战略管理中的研究,这也为未来有关制度的组织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尽管本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样本的选择、数据的收集和变量的测量等方面,这需要后续研究进一步地完善。

霍春辉[8]2006年在《动态复杂环境下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国、内外成功与失败的企业发展轨迹中可以看到,企业要想实现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必须要构建一个持续的、有效的竞争优势。近些年来许多管理学家和企业的管理者,越来越重视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性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在于其拥有可持续竞争优势,因此,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和根本就是研究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长期以来一直是战略管理领域中研究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战略管理中的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关于这一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已经形成了诸多的理论流派,但竞争环境的日趋动态复杂化对传统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本文重点对动态复杂环境下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问题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全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主要介绍课题选题的背景、研究的前提假设、研究方法、创新点和研究的技术路线等内容。动态复杂环境下的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这一问题的提出背景是:(1)竞争环境的变迁对企业战略管理提出了挑战,环境性质不断向动态复杂环境演变的趋势要求战略管理研究的转变;(2)尽管动态复杂环境对竞争优势的持续产生了挑战,但是动态复杂环境下的企业竞争优势仍然具有可持续性。为了研究这种环境下的可持续竞争优势问题,论文放松了传统竞争优势理论研究的前提假设,以环境不确定性、有限理性、路径依赖性和资源异质性为研究的假设条件。论文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了模型分析的方法,并遵循着“问题的提出——研究前提假设——对传统理论的反思——新战略思想的产生——战略系统模型的构建——战略系统模型的解释——结论——个案验证”这样一个研究的技术路线。第二部分,竞争优势相关文献研究的文献综述:本部分主要对传统的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了总结和辨析,分别对竞争优势各个理论流派从内生论、外生论和综合论等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了S-C-P范式、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能力基础理论、行为制度观、战略选择观和综合观等学术流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局限性。进而提出了动态复杂环境对传统竞争优势理论的挑战:竞争优势防护机制失灵、线性思维模式的局限性、传统竞争模式失效、竞争优势趋于动态性、竞争战略呈现融合互动性等等。第叁部分,动态复杂环境下可持续竞争优势系统模型的诠释:本部分首先提出了动态复杂环境中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构建的动态系统思想,认为解决动态复杂环

王翔[9]2006年在《企业动态能力演化理论和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以数字化为代表的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政府管制的不断放松,产业界限的逐渐模糊,一个动态多变的竞争环境正在逐步形成。在这种新的环境下,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企业不得不加快决策、学习和创新的步伐,也就将面临更频繁的环境不连续性、日益缩短的产业和产品生命周期、不断加快的知识创新和老化的速度。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今天,企业更新和老化的速度日趋加快和范围日趋普遍,企业很容易步入能力陷阱,苦心构筑的核心能力更有可能变成核心刚性。动态能力,即整合、构建和重构企业内外部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的能耐,成为在动态多变的新市场中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新利器。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动态能力理论在战略管理学术界和实践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但是作为一个只具有十来年发展历史的前沿性战略管理研究领域,仍有一些关键的理论问题没有澄清。其中,动态能力如何产生和演化的核心问题一真是个瓶颈制约,没有得到系统的分析。因此,本文研究企业动态能力演化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了揭开企业动态能力演化的黑箱,本文沿着一个能力(知识、资源)→动态能力→演化→动态能力演化整体框架→动态能力演化具体维度→实证考察和检验的逻辑思路逐步展开。首先,本文逐层递进地对企业战略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企业动态能力进行文献回顾和分析评述,厘清战略研究的问题及重点的历史演进规律和发展方向,进而指出了目前动态能力理论中存在的不足。基于此,本文提出关键的研究问题和思路。紧着,本文对研究所涉及到的能力、资源、知识和动态能力基本概念进行了清晰地界定,并且提出企业能力实质上是静态能力和动态能力的矛盾统一体,要全面地考察企业能力,不仅要考虑某一时点上企业能力的截面结构,而且要考虑纵向上的时序变化。然后,本文从探讨演化的本质出发,借鉴和吸收企业组织演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构建起一个企业动态能力演化“内容—情境—过程”叁维分析模型。然后,本文依次对叁个维度进行详细的阐述,从知识和学习的视角研究了企业动态能力演化的本质内容、影响因素和调节机制,提出企业动态能力演化实为由内部知觉、外部知觉、内部反应和外部反应四象限链接构成的企业知识链的演化;站在共同演化的视角上分析了企业动态能力演化所处的内外情境,四种推进机制以及环境、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和员工在推动过程中扮演的主体角色;在过程维度上,总结提炼出一个间断均衡式的企业动态能力演化阶段模型,揭示演化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的探索和利用之间的悖论,并且提出一个逻辑完备的悖论化解方案,该方案由四种解决机制组成:选择机制、空间分离机制、时间分离机制和整合机制。最后,本文通过考察和分析叁类不同类型的企业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验证和完善了本文提出的企业动态能力演化叁维模型及其相关思想。综上所述,本文从多个维度出发揭示企业动态能力演化的运行机理,为企业促进和提升动态能力从而驱动企业更新变革提供有益的思维和管理框架。

焦豪[10]2007年在《创业导向下企业动态能力提升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态能力是企业整合、构建和重组内外部资源以修正运营操作能力从而适应动态复杂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Teece et al.,1997;Zahra et al.,2006),其对企业在动态复杂多变环境中获得由无数个暂时竞争优势组成的持续竞争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动态能力理论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然而,现有动态能力理论研究往往注重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的关系,或者说对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要么停留在概念的解释与甄别阶段,要么就是把企业动态能力当作影响因变量的一个因素,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需要更多的关于动态能力的要素与影响要素、层次与维度分析、动态能力的指标体系、培育与发展过程、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动态能力的作用机理以及动态能力的提升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基于多重方法和定性研究设计的研究。并且由于处在动荡复杂多变环境中的企业在不断的演变和进化中,因此有必要把理论研究和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动态能力进行剖析,从而提炼出提升动态能力的实现机制。因此,我们必须开展企业动态能力来源问题的研究,即什么因素驱动以及如何驱动企业能力提升与演化?在企业追求短期和长期竞争优势的过程中,企业动态能力的提升动力机制是什么?公司创业导向和组织学习理论为问题的答案指出了曙光。作为整个研究的基石,论文首先基于文献综述,对动态能力理论、公司创业导向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进行了梳理,发现叁者之间的关系趋势从而提出假设,进而用实证分析验证叁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提出在组织学习的中介效应作用下企业如何在创新性与超前行动性的背景下提升企业动态能力的过程机制。具体而言,通过实证样本调查统计分析出动态能力由变革更新能力、组织柔性能力、技术柔性能力和环境洞察能力构成。其次,经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公司创业导向的创新与超前行动性维度与企业动态能力有着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再次,证实了组织学习在公司创业导向与动态能力间的中介效应,动态能力的提升是通过组织个体层、群体层、组织层,前馈层和反馈层的学习发生作用的。一个组织要想在创业导向背景下提升企业动态能力,通过组织学习的作用来实现是可行方式之一。最后提出了公司创业导向背景下组织学习作为动态能力的关键驱动要素来提升企业的变革更新能力、组织柔性能力、技术柔性能力以及环境洞察能力的动态能力提升实现机制,并用两个典型案例进行了佐证。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之上,文章还从企业精英个体、企业以及政府等叁个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并总结了本研究的结论以及今后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1]. 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更新研究[D]. 王晓东. 复旦大学. 2004

[2]. 动态能力视角下IT能力对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研究[D]. 谭滔. 中南大学. 2007

[3]. 动态环境下战略决策者管理认知对战略反应速度与动态能力的影响研究[D]. 尚航标. 华南理工大学. 2010

[4]. 不确定环境下基于IS资源的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研究[D]. 张振森. 山东大学. 2017

[5]. 董事会专业能力对企业成长性战略选择影响研究[D]. 张文隆. 南开大学. 2012

[6]. 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持续优势[D]. 李大元. 浙江大学. 2008

[7]. 转型经济下的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D]. 王京伦. 吉林大学. 2016

[8]. 动态复杂环境下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研究[D]. 霍春辉. 辽宁大学. 2006

[9]. 企业动态能力演化理论和实证研究[D]. 王翔. 复旦大学. 2006

[10]. 创业导向下企业动态能力提升机制研究[D]. 焦豪. 浙江大学. 2007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动态环境下的企业战略更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