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同济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住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成为人们追求的主流。绿色生态一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住宅理念的核心。设计中以生态理念为主题,利用有限空间为人们创造一个绿色舒适的家园。
关键词:现代生态型;住宅建筑设计
引言: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加强,对建筑中的生态问题益发的重视。生态建筑不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代表了新时代建筑行业的主流。本文探讨了现代生态型住宅建筑设计的探索与思考。
一、生态型住宅建筑的基本特征
(1)建筑物要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防风、遮荫,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重视室内空气质量,保持新风在室内的流动。重视人文景观的保护,建筑物附近有价值的古代文化或建筑遗址应予保留并妥善安置。
(2)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和其他消耗至最低程度。建筑物应充分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尽量利用清洁能源,保护与改善自然环境。在满足人们的健康、舒适、安全使用的情况下降低消耗、节省资源。
(3)建筑物应有合理的朝向布局,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建筑物的形体布置合理,应减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以减少采暖与制冷能耗,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应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构造,并具有良好的自然采风系统以及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
二、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2.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住宅是城市建设的基础,生态城市应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使居民的生活得更美好、更舒适、更和谐。
2.2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合理规划项目用地,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采用科学的建筑体系,以提高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和耐久年限,限期淘汰能耗大的建筑材料,节约不可再生原料和短期资源,多使用自然建材和当地材料。
2.3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生态住宅能够减轻居住区环境的污染,能使废弃物减少到零排放或零污染,做到再生、循环使用和重复使用,生态住宅可为人们提供最大的自然度和自由度,充分利用自然的原材料,大大减少了有害建筑材料对人体的污染,使人们居住更加舒适。
三、生态型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3.1室内外的空间一体化设计
空间一体化是指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建筑的结构特点,将室内外做成通透的形式,使得室内外相通,这样不但能够使空间增大,而且更利于景观的设置。这种设计方法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设计手法,很多大型建筑的大厅或内庭院都是以这种方式来设计,并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将室内的温湿度调节成最佳的状态,以利于室内外的植物更好生长。
3.2通风、遮阳、日照与采光
对于建筑的通风来说,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环境调节手段是自然通风。要求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设计和三维空间布置等与自然环境之间达到和谐一致,来有效解决住宅中通风不顺畅,空气质量差等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夏日阳光的直射和辐射是影响居室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建筑最初设计当中应充分利用建筑的外形设计、悬挑和凹凸变化形成建筑围护结构来进行遮阳同时减少阳光的直射、紫外线的辐射和辐射的热量。也应根据当地地理与气候条件,经过对建筑群日照、遮阳及自然采光等一系列条件进行分析计算,来检验建筑的设计是否满足日照和遮阳的要求。
3.3能源利用上的生态化设计
现代技术创造了众多节能材料,对其运用将使常规能源得到较好的节能效果。例中住宅建筑就采用了大面积的“中空玻璃”,对室内的恒温、采光、隔音等都起到了较大作用。另一方面,就是对天然洁净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3.4保护利用环境,尊重历史、自然设计与地方相结合
利用基地周边的自然条件,保留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湿地和自然水系,保持绿色空间,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的连续性,使建筑空间布局充满活力。并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废弃物的排放,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3.5保护生态系统调控城市气候
创建舒适健康、高效清洁、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是我们的生活追求。这要求设计及规划采取合理的城市结构与绿地系统布局,考虑建筑通风与遮阳,控制污染,合理处理与建筑相关的垃圾及工业废弃物,广种乔木并用当地杂草绿化(节约水资源)改善城市气候,铺地尽量用可渗透性地砖,以利于水和植物的生长。
四、建筑设计的生态化发展趋势
4.1建筑利用的生态趋势
在对废旧建筑进行处理时,为了获得更广的使用范围,拆除这些建筑是最基本的手段,保证城市发展以及建设进度,确保开展社会活动时拥有足够空间。在拆除废旧的建筑物时,会对建筑附近的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影响,极大浪费了资源。当前国外发达国家十分重视保护及改造废旧建筑物,减少拆除建筑物的工作。
4.2建筑能源的生态趋势
主要是指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利用,降低非再生资源的利用,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地热能、太阳能等再生能源的利用已成为生态建筑设计趋势,是未来能源获取的重要途径。另外,加强应用隔热设备、自然光的采集、自然通风,合理使用保温材料,也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如房屋建筑中的墙体设计。
墙体是房屋建筑围护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室内外热量交换的主要途径。节能墙体按其材料及组成方式可分单一材料节能墙体、复合节能墙体和采用新型节能复合墙板。单一材料节能墙体是采用空心粘土砖、加气混凝土气块、普通混凝土气块以及以粉煤灰、煤矸石、浮石等混凝土空心小砌块等砌体材料,采用保温砂浆作为砌体胶凝材料。复合节能墙体是由保温隔热材料与传统的如实心粘土砖、混凝土等墙体材料或空心砖、空心砌块等新型墙体材料复合而成的墙体。而新型节能复合墙板目前主要品种有钢丝网岩棉夹芯复合板(简称GY板)、GRC夹芯复合板、钢板岩棉夹芯复合板、硅钙板、保温层、石膏板复合板材等。
4.3建筑结构的生态趋势
作为建筑工程的主要部分,建筑结构实现对建筑的支撑功能,建筑结构的趋势表现在对拉索结构、薄壳结构、轻钢材料以及轻质墙体的研究开发,减少建筑施工材料的使用,全面提升建筑结构的质量,强化建筑物的持续发展。
4.4高新技术的转化
高新技术一般只是生态技术的实现手段,并不能与高技生态技术混淆。但高新技术却是生态技术难得的催化剂,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理念对建筑设计时的高新技术进行生态转化是高新技术自身魅力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结束语:住宅建筑应从空间角度去关注人们的生活,生态宅建筑更应如此,要在现代住宅建筑的基础上从更加宏观的环境与资源角度关注人类生活,它将住宅与环境资源及人类活动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它在注重空间使用效率的同时,更强调发挥环境和资源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萍霞.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5):52.
[2]齐芳燕.居住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论文作者:吴章乾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建筑论文; 生态论文; 住宅论文; 建筑物论文; 墙体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自然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