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质教育:以国外8所高校为例_图书馆员论文

信息通晓教育:以国外8所院校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院校论文,国外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通晓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的确定,成为衡量新时期人才能力的重要标准。目前西方国家已出现了较多有关“信息通晓”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并制定了地区或全国性的提升信息通晓水平的参考性标准,不少高校发起的信息通晓培育项目也已取得初步成效。而国内对信息通晓这一主题的相关研究极少,对信息通晓的培育尚未引起国内高校的重视。本文将在信息通晓内涵介绍的基础上,梳理和解析“信息通晓教育”的模式,并对国外一些高校的成功案例进行引介和总结。

1 信息通晓的内涵

信息通晓(Information Fluency,简称IF)概念由美国南部高校联盟(Associated Colleges of the South,ACS)于21世纪初期提出,最初的定义是指个人在信息收集、评估、利用和表达的过程中全面而熟练地应用批判性思维和适当的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通晓要求个人使用批判性思维和信息技术做到:采集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在评估和分析信息及其来源中利用批判性思维技能;构想合乎逻辑的结论并以适当而有效的方式表达这些结论[1]。Retting指出,信息通晓是信息素养、计算机素养和批判性思维三种能力的融合,也是代表不同能力缩影的三种身份的联结[2]。有关信息通晓定义与标准有多种不同的表达,几乎都强调并阐释了信息通晓是这三种能力在信息社会中的碰撞和融合,是个人在掌握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所设想的有序的知识体系和技能基础上,将技术选择与操作注入动态的情境之中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笔者认为,它既是有着自身能力内涵的静态概念,也是动态的知识创造过程。作为静态概念,它包含了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素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素养等,是终身学习者应对信息过载必备的素质。与信息素养不同的是它强调对信息技术背景和基础理论的理解以及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创造和交流的能力,突出批判性思维的重要。作为动态的知识创造过程,它强调在多元的信息环境下,包括实体信息环境和虚拟信息环境,通过选择和利用工具,可以独立或协作地进行阅读、思考和交流,批判性地处理信息,顺畅地完成“检索—获取—解决—创造—分享”等一系列的知识创造过程。“通晓”既强调对各种技能的精通,也强调技能之间转换的流畅性,包含技术使用的流畅性、思维转换的流畅性、鉴别评估的流畅性及交流协作的流畅性等。

2 信息通晓教育模式

2.1 信息通晓教育的必要条件

(1)教育对象。信息通晓的培育对象具有多样性,基本以大学本科在读学生为主。目前这些学生都是伴随计算机、网络、手机等现代信息与通讯工具长大的网络一代,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有着高度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习惯运用技术工具获取信息进行文字、图形、音/视频等的处理,参与网络互动和交友,传播自创作内容等。然而,尽管他们对新兴技术有着强大的接受能力,但是他们对技术或信源质量的了解却非常狭隘,缺乏一定的判断思维能力。其信息技术能力达不到信息社会的要求,对技术的理解不足以应对未来的变化,对信息获取方法也缺乏系统的认识,不能及时地找到可靠而有价值的信源,在信息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培育教师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也是信息通晓教育的目标之一。教师拥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程度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学术研究过程有着更好的理解和实践经验。但是,对信息素养的认识理解并不深刻,也没有意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他们的信息技术技能更是其教学和研究中最为薄弱的方面,因此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

(2)教育环境。信息通晓教育对培训环境有着一定的要求。首先,对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基本依赖于信息设备,因此,实现信息通晓教育必须在校园内,尤其是教室、图书馆和学生寝室等学生汇聚和活动最多的场所建设现代信息技术设施。培训室内必须联网并具备足够数量的信息设备,除满足教师讲课需求外,还需要为受训者提供实践操作的设备,以方便及时地练习和操作。其次,打破传统教师“在前、在上”,学生“在下、在后”,整齐划一呈列队式的课堂形式。在设备规划方面,强调“组”概念,避免以行和列为序排放桌椅和技术设备的模式,尽可能呈现“岛”形状,方便小组协作和讨论。再者,课堂氛围非常重要。某种能力必须通过从事需要该种能力的活动来获取,因此,信息通晓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取得预期的培育成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转换身份,从知识的传授者、信息“提供者”变成“教练”、“辅导员”、“促进者”,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将课堂时间更多的让给学生,促进他们主动、积极、协作地利用各种技术和方法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不是照本宣科,一味地灌输书本上已有的内容。

(3)教育力量。信息通晓项目由图书馆员联合教师和IT专家一同发起。其项目的主导者是精通和关注信息素养培育的图书馆员,在信息通晓培训中扮演组织者,而教授的主要力量是具备学科知识和较高思维素养的教师,对技术设备的支持力量则来源于IT专家。信息通晓项目最初由图书馆员发起与倡导,他们有义务联络教师和IT专家,有责任为信息通晓教育铺垫必要的条件,营造顺畅的环境。同时,他们也是信息通晓教育的承担者,一直以来从事信息工作的图书馆员对信源的了解、对信息检索与获取途径的掌握,无人可敌,在信息通晓教育中,担负着培养教师与学生信息素养的使命,因此,现代图书馆员需转换思维和角色,加强自身的教学素养。教师有责任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营造好的课堂氛围,指导和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本任务。因此,教师作为课堂主力军,必须意识到对学生能力培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和加强学生的自主思考、判断和操作等能力。IT专家主要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负责信息技术知识教授,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软件加工和处理信息,帮助学生解决技术困难,引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网站,开发和管理在线培训课程,更新软件,定期检查设备等等。在信息通晓教育中,这三种力量缺一不可,促进他们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是信息通晓能否持续进行的关键,不容忽视。

2.2 信息通晓教育范式

信息通晓教育不是单独的一门或几门课程,而是贯穿于学科教学之中。美国学者认为,信息通晓能力“并非游离于学科课程之外,而是交织在其内容、体系结构与顺序安排之中”[3]。培养这种能力所需的与其说是一门新的信息研习课程,不如说是学习过程的“重构”,因此,这种基于资源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备受美国图书馆学界的推崇,同时也被作为信息通晓教育基本模式而大加倡导。基于资源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是人文和工具的统一,是实体教学与虚拟资源的联结,也是非正式学习得到加强的体现。

(1)人文与工具相统一,即教师、图书馆员、IT专家三种力量相互协助、交流、扶持和关怀,形成一种相互尊重、能力互补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工具,即在课堂内外都有信息技术工具的围绕,一方面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工具的深刻理解,训练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创造知识、适应信息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另一反面方便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方便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辅导者之间、辅导者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2)实体教学与虚拟资源相联结,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应用技术工具引导学生练习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获得有效信息的同时也能够得到课堂外人员,如图书馆员和IT专家的帮助和指导。

(3)非正式教学得以加强,一是体现在信息素养课程网络同步与异步的培训,将一些必要的信息素养与软件实用教程放到网站上供学生自主学习,节省时间,也方便学生反复练习;二则体现在课堂外的一对一指导学习上,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任务,学生课堂外自行结组,并寻找相关指导人员协作完成任务。

在人文和工具相互支撑下,形成一个和谐、开放、舒适、自由、激励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成功推行信息通晓教育必须优先考虑构建这样一种基于资源和设施的学习环境,提供信息技术设施和极大丰富的信息资源,在规章制度的保证下,促进教师、图书馆员和IT专家之家的无缝沟通和协作,将课堂教学和非正式学习相整合,形成如图1所示的教育和学习模式。

3 国外8所院校信息通晓教育案例分析

2001 2002年,来自ACS下属的16所院校的图书馆员、技术专家和教师组成了信息通晓统筹委员会,发起了信息通晓培育项目。其提倡院校教师、图书馆员和IT工作人员之间在教学方面加强协作,充分利用各院校的资源和设施,联合开发信息通晓教育模式。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到面的实验和推广,提高文科教学的质量,培育学生的信息通晓能力。之后,西方国家很多院校相继开展信息通晓教育项目,笔者通过文献分析和网站跟踪研究了8所典型院校的信息通晓教育实施情况。这8所院校中5所为专科性学院,3所为综合性大学,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在信息通晓教育项目开展中也相对比较持续,从项目的发起、规划到结果评估、后期扩展,都有一系列的政策。表1对这8所院校信息通晓项目的教育对象、教育目标、教育承担者、所采取的教育方式和利用的工具以及具体的教育内容等方面做了比较。

8所学院信息通晓培育项目,虽然在实施范围、短期目标和具体操作方面存在着差别,但是这些院校在教育模式和利用工具上,基本体现了信息通晓教育在教师、图书馆员与IT专家协作支持下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专业教学相整合的趋势,无论是正式的课堂教学还是非正式的网络教程、课外指导都强调了对技术体验的加强与图书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构建基于资源的建构主义学习模式,试图在全校社区范围内营造一个能力培育的氛围和环境,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国内,信息通晓教育可以说还处于最初级的信息素养教育阶段,并且仅停留在图书馆员单方承担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因此,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思想,反思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弊端。在借鉴其经验的同时,根据国内特殊的国情,探索适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信息通晓教育模式。

标签:;  ;  ;  ;  ;  ;  

信息素质教育:以国外8所高校为例_图书馆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