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一小学校 刘砾骐
去年投入使用的部编本一出炉,就引起广大教师和家长的热议,其中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国学内容普涨,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阶段古诗文选篇比原人教版教材增加55篇,增幅达80%,还不包括经典童谣、儿歌、成语、歇后语等国学内容。这一变化说明教育部对国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也期待国学经典能从少年儿童开始,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国学,一国所自有之学也,中华五千年智慧,浩瀚精深!是每一个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国学的熏陶,与经典相伴,会对其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国学由于其语言凝练的高度概括性,加之很多字词因不同时期,文意发生了很大变化,小学生往往觉得枯燥、难懂难以理解其中的涵义。那么,如何在小学低段有效地开展国学内容的教学,化古奥难懂为生动有趣呢?
我在教学中尝试做了如下探索:
一、故事化
低段的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不太懂,却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问题都想搞个明白,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以一种最有趣的方式传递给孩子们,让他们感觉到兴趣,而不是负担。对小学生而言,故事可以说是最具吸引力、最贴近学生认知需求的表达形式,因此,将故事作为学生阅读体验的索引,是再合适不过的。故事能够带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还能将原本在学生看来枯燥、乏味的国学内容,有效地形象化、趣味化,满足他们的阅读感受,使他们逐渐向国学经典靠拢。如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识字第8课《三字经》中“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个句子时,我就给学生讲狼孩和周处的故事,并配上相关图片,学生很感兴趣,既理解了这个句子的意思,也明白了接受教育,进行学习对每个人,尤其是孩子的重要性。再告诉学生《三字经》里很多内容都是有故事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等等,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三字经》里的故事。教材中还有很多国学内容都可以借助故事进行教学,如童谣《孙悟空打妖怪》可以讲《西游记》中的“三打白骨精”,古诗《赠汪伦》可以给学生讲讲李白和汪伦的故事,成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以给学生讲讲《渔夫救蛙》的故事……这些有趣的故事将引领学生走进国学经典的殿堂。
二、生活化
可能有些人觉得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学已远离了我们的生活,然国学乃中华文化之根,实无处不在,并不遥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那日月山水、那黍酒田园、那四季佳节、那人生哲理、那无限美好……生活中处处有国学。国学是来自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正因为这样,国学才有无限的生命力。
汉字启动了中华文明,是国学中的瑰宝,我们有理由认真继承和发扬。而象形字是小学生最初接触到的汉字。教学一年级上册识字3《口耳目》时,通过课件学生了解了这些象形字演变过程后,再出示一些象形字的图片,如 、 、 、 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想一想这些象形字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继而猜测出这些字来。无形中让学生领略到了汉字的意象万千、奇妙无比,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和求知欲。
教材中还有很多国学内容都可以联系生活来学习。气象谚语“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等,则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气象现象来观察,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句义,还能发现生活中的气象规律。反映我国传统习俗的《端午粽》、《剪窗花》、《春节童谣》等内容,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体验出发,感受传统节日气氛,将课堂延伸到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很好地将学习与生活融合起来。
三、诵读化
蒋仲仁先生说:“不朗读,不出声诵读是学不好语文的。”诵读经典,其核心是要增加学生的原始积累。比较建国以来出台的多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是最为重视积累的一份。入选教材的国学经典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在内容上涵盖了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礼仪等;形式上行文流畅,辞藻华美,朗朗上口;思想上意存高远。因此,无论从历史的责任感还是从时代的需要出发,倡导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通过诵读,可以在孩子们的记忆里打下深厚的文化烙印,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国学经典课堂最应该听取读书声一片,反复诵读才能进一步融会贯通,让众多的资源转化成自身的营养。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诵读应该有层次性。如《对韵歌》以对对子的小韵文出现,节奏感强,读来琅琅上口。第一步的诵读要求学生读正确,读通顺。学生通过自己小声读、同桌读等多次诵读后,就能把文章读正确、读通顺。在此基础上,再次诵读则要求学生有理解,有发现。学生在一一对应的对韵吟诵中,体会对韵歌的韵律美;发现其“意思相对,字数相同”的基本特点。接下来的诵读,则重在引导学生会思考,会表达。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学生可以体会到事物之间对应的奇妙感觉,老师再指导他们尝试自主创作。最后还要向课外阅读延伸,推荐《笠翁对韵》,鼓励学生大量地课外阅读。积累多了,将来理解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许多原来理解不深的东西自然能做到“无师自通”,也就是向经典借力厚实了自己的文化底蕴,同时又培养了孩子高尚的情操和人文关怀。
低段学生心性最纯净,记忆力最好,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国学经典,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伴其人生成长,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老师们要多种方法让学生恣意徜徉于国学经典之中,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提高其一生的语文修养。
论文作者:刘砾骐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国学论文; 学生论文; 经典论文; 故事论文; 象形字论文; 内容论文; 小学生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