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论文_徐碧辉

(岳阳楼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 研究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区各社区2013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对照组(n=35)。观察组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焦虑、抑郁、偏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焦虑心理评分、抑郁心理评分、偏执心理评分比较,前者各项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两组躯体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提供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干预;老年冠心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为狭窄性冠状动脉所致心肌缺氧/缺血[1]。冠心病的出现,无疑会对患者身心健康、生存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冠心病患者因担心自身病症,易于产生不良心理,如:焦虑、不安、抑郁、烦躁等[2]。为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对比实施延续性护理、常规护理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结合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就诊时间,将本区各社区在2013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相同,均为35例。试验前,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比例显示为:22:13;年龄区间为60~82岁,中位年龄(71.3±6.8)岁;病程区间为5~18年,中位病程(11.5±0.6)年。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比例显示为:20:15;年龄区间为64~80岁,中位年龄(72.5±7.1)岁;病程区间为4~16年,中位病程(10.4±0.5)年。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基线数据加以统计处理,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入组研究对象均符合实验要求。

1.2方法

1.2.1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健康宣教,为冠心病患者讲解病症相关知识、发病机制、需要注意事项等,以此提高患者对自身病症的认知和重视。

饮食指导,叮嘱患者以清淡食物为主,平时可多补充一些易于消化、含有维生素的食物,禁烟酒、忌过肌过饱。

药物指导,告知患者按医嘱服药,禁止随意调整药物使用剂量,或更改服药方法和时间。

生活指导,叮嘱患者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加强适当机体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防止运动强度/运动量过大,对自身构成不良影响。此外,应叮嘱患者定期入院接受复诊。

1.2.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之上,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护理措施如下:

延续性心理疏导,冠心病患者发病后,会对自身病症表示担心,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偏执、烦躁等心理。为此,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实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为患者讲解病症相关知识,经以往成功治疗的案例积极影响患者,以此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自信,减轻负性心理情绪。

延续性回访,出院后,护理人员通过电话、网络平台(qq、微信、微博)方式,和患者保持联系。每周实行一次电话随访,对患者病情恢复、饮食、运动、心理、用药等情况,实行充分了解后,提供针对性指导。重点需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和运动习惯。网络平台的应用,旨在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心理疑虑。此外,定期可借助网络平台发布一些冠心病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患者对自身病症的认知,提前预约复诊时间。

1.3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焦虑、抑郁、偏执)评分、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评分。

1.3.2 使用我院自制的心理状态评分量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偏执心理评分,分数越高则为患者的焦虑/抑郁/偏执心理越严重。

1.3.3 经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7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相关数据,均通过SPSS11.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例数通过n表达,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偏执评分及躯体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对比,均采用±表示,经t进行统计学检验。两组间的对比显示为:P<0.05,即代表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两组心理状态评分的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偏执评分实行对比,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如表1。

3.讨论

冠心病,主要发病的人群为老年。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使得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3]。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家庭负担。本次研究,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提供了延续性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较好。延续性护理,能够将护理干预延续到院外,通过电话、微信、qq等多种方式,在患者出院后与其保持联系[4—5]。以此,了解到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实行针对性护理指导[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各项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

总之,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负性心理情绪的效果较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晶莲.延续性护理干预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评估[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9):4071-4072.

[2]李晓丹.延续性护理干预对PCI患者术后心脏康复的疗效研究[J].安徽医药,2017,18(6):653-655.

[3]刘晨柳.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1):156-157.

[4]王翠,丁菁.延续性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物长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9):110-111.

[5]梁桂兰.基于生命网的延续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2):90-91.

[6]袁惠萍,李丽青,何婉玲.延续性护理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护理效果与依从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2):50-52.

论文作者:徐碧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  ;  ;  ;  ;  ;  ;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论文_徐碧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