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产蛋期的饲养与管理_畜牧业论文

种鹅产蛋期的饲养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产蛋论文,饲养管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年春季养育的优良中型鹅的雏鹅和5~6月停止产蛋的经产种鹅,正常情况下9月份以后就陆续开始产蛋,这个阶段是养种鹅的关键时期,如果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做好产蛋前的准备工作

(一)产蛋前1个月准备好鹅舍、运动场和水池,以及每4~6只鹅有1个产蛋窝,铺5~8厘米厚的干燥清洁垫草。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尤其要注意水池里水的清洁卫生,以免诱发疾病。

(二)对鹅群进行一次选优淘汰工作。

1.育成鹅(后备种鹅)(见表)

2.经产种鹅

(三)免疫驱虫。开产前30天左右对全群鹅逐只进行小鹅瘟、副黏病毒和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等疫苗免疫注射。用药物驱鹅体内外寄生虫1~2次。

(四)合理组群。1.根据条件,每群以60~100只为宜。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5只。2.适当的公母比例。中型鹅1∶4~1∶5,小型鹅1∶6~1∶7,另留预备公鹅3%左右。

二、调整饲料营养

(一)在开产前3周左右由育成期的饲料调为产蛋期饲料,其营养水平大体是:粗蛋白质15%~17%,钙2.2%左右,磷0.7%左右,赖氨酸0.69%左右,蛋氨酸0.32%左右。

(二)精、青料比例。精饲料75%~80%,青绿饲料20%~25%,青绿饲料以白天饲喂为主,晚上最后一次主要喂精饲料,有利于产蛋。

(三)适当喂量。日喂2~3次,每只日喂精饲料120~180克,防止过肥。随着产蛋量的增加和气温的降低,每只日喂精饲料量也应适当调整为200~250克。

三、强化管理

种鹅进入产蛋期之后,对环境应激条件格外敏感,肌体营养大都消耗于产蛋上,抗病力下降。因此,必须强化管理,保证鹅群健康,以利稳产、高产。

(一)清洁安静的环境。定期清扫鹅舍、运动场地。清理洗刷食槽、饮水器具,清洁产蛋窝和水池,定期更换水池中的水。定期对鹅舍、运动场、用具进行消毒。严禁场外人员、猫、犬等进入鹅舍和异常声响惊吓,保持鹅场安静和稳定。

(二)适当的槽位。产蛋期的鹅采食量大,每只鹅应占3~5厘米宽的饲槽位置和2~2.5厘米宽的水槽位置,让每只鹅都能及时吃足食、喝足水。

(三)适宜的温度、湿度。适于种鹅产蛋的温度是8℃~25℃,温度是60%~75%。因此,冬天一定要防寒保暖,舍内垫料一定要及时更换。

(四)适当光照。1.光照时间。产蛋前每昼夜光照11小时,开产前两周每昼夜12小时,开产后延长至13小时,产后每周延长30分钟直至15小时,产蛋后期可

达16小时,直至停产。2.光照强度。18平方米面积要求使用1只40瓦的普通灯泡,吊高2米(带罩)即可。光照必须保持稳定,时间切忌忽长忽短,强度切忌忽强忽弱,否则会严重影响种鹅产蛋。

(五)种鹅进入产蛋期后以舍饲为主,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放牧,但放牧距离要适当,防止鹅群疲劳,消耗体能,影响产蛋。新鹅开产往往不识产蛋窝,因此,要注意鹅的动态,发现尾羽平伸,行动迟缓,鸣叫不安,并有寻找窝产蛋表现时,应及时将其捉回产蛋窝产蛋,防止窝外产蛋。发现有鹅在舍外产蛋时,应及时将鹅和蛋放在产蛋窝内,使其养成在产蛋窝产蛋的习惯。

(六)注意种蛋收存。母鹅产蛋多集中在下半夜至翌日上午8时,部分鹅下午产蛋。上午10时前后和下午4~5时各捡1次蛋。捡回的蛋及时用软铅笔在蛋的顶端记上产蛋日期,便于掌握种蛋适宜的入孵日期,检查不同时期种蛋的质量,及时做好种鹅的饲养管理工作。种蛋存放在温度5℃~18℃、湿度65%~75%、清洁卫生、通风良好的地方。发现少数蛋面脏,可用布擦拭,绝对不能用水洗。

(七)种鹅产蛋结束。进入停产期,应及时转为以放牧为主的饲养管理方式,并及时进行人工活体拔毛,或降低饲料营养水平,促使换毛。第二次拔毛后或自然换毛完成后,再恢复产蛋期的营养水平,严防母鹅在停产期过肥或过瘦,使其顺利地进入下一个产蛋期。优良种鹅利用年限为3~4年。

联系电话:0371-5724565

标签:;  ;  

鹅产蛋期的饲养与管理_畜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