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PISA 阅读素养 集体教育信念 常识
“在一个高速变化的时代,谁还抱残守缺,不思对现状的变革,不思未来发展的需求和趋势,不思自身对变化适应性的提高,那就必然被时代淘汰。”(叶澜)在纷繁复杂的未来社会里,公民不仅需要不断适应变化的状况,而且还要不断学习和成长,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找到合适的定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死记硬背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学习需求,取而代之的是对信息的搜集、整合、应用与创新,而这种能力的形成首先应该从培养孩子的阅读素养开始,让他们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信息,提升能力,建构生命的意义过程。
一、阅读素养的内涵阐释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认为:阅读素养是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应该掌握的最重要的能力。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依据相关研究,曾经指出,小学三年级之前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这是未来学习成功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下文出现简称“苏氏”)也认识到:“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和完全独立地掌握知识的能力,是学生智力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在这个重大能力中,阅读能力又居于首位。这种认识已经变成了大家的教育信念,它是激励大家的一个重要条件,没有它就谈不上创造性劳动和教育技巧。”
苏氏的“认识”已然成为全体老师的教育信念,笔者也希望阅读素养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尤其是教育者)。因为“如果把教育质量比作一条生命之河,那么基础教育的质量肯定是这条生命之河的开端;如果把基础教育看作那奔腾不止的源头,那么阅读素养则是这个源头的精华,形成那滔滔不绝的生命之水,并贯穿这生命之河的始终。”苏氏通过多年来的经验证明:哪里的老师能从集体的信念出发来看待个人的工作,哪里就会有创造性的劳动。
二、学校——充满阅读氛围的地方
学校,这是学生读书的地方!毋庸讳言,这是常识!
我们看到,在曾经无书可读的时代,学校里却洒满下读书的身影,回荡着读书的声音,绽放着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不断流传着读书的故事,最终逐渐积淀成了学校的文化和历史!如今,学校的书越来越多,放进了“藏书室”,“被装备”成了学校的硬件,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藏书量不等于阅读量,阅读量也不等于知识量。还有,很多学校供师生就餐的食堂办得越来越好,即使这样,还是有人不断提出意见,要求提高生活水平。而图书馆这一“精神食堂”却备受冷漠,无人问津。图书馆的质量决定着学生阅读的品质,阅读的品质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朱永新)。
苏氏指出: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欢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也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很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那一年,二十九岁初任校长的他发现:
在教学中,教师好像把重点都抓住了,难点都解决了,但是,学生呢?他们仍然不会解题,因为他们的智力没有得到训练。不行,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
在课堂里,孩子们回答问题往往缺乏生动的、个人的思想。语言也显得单调贫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语言是“在缺乏形象的情况下进入学生的意识的。”语言“本来是鲜艳芬芳的花朵,现在却变为夹在书页当中的干枯的花片。”
最后,他还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吸收着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却没有获得精神生活幸福;一位学生对母亲说,让我们搬到一个没有学校的地方去吧。
他总是不断地对自己说:不行,再也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
问题的症结终于找到了:为什么学生不会思考,因为他们不会阅读;为什么学生不会学习,因为他们不会阅读;为什么学生不爱学习,因为他们不爱阅读。而为什么学生不会阅读、不爱阅读呢?
全体教师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掌握知识的能力,是学生智力发展中最重要的方面。而在这个总的能力中,阅读能力又居于首位。
这样,治理一所学校思路出来了。那就是从抓全体学生的阅读开始。在学校里,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创造一种学生在其中进行学习的氛围。应当使书籍在学校占统治地位。总的来说,应当使学校生活的世界成为思考、书籍、阅读、深深地尊重知识、科学和文化的王国。苏氏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用今天的话来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学习与思考的共同体。有人说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这个乌托邦里拥有什么?拥有思想,拥有阅读,拥有在现实世界之外的意义世界,拥有第一空间之外的第二空间。
三、教师——拥有丰富阅读生活的知识分子
教师,一个教书的人,应该是一个读书人!毋庸讳言,这也是常识!
时下,教书人不读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的老师认为读书是语文老师的事,与己无关;有的以读书为耻,阻止学生读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成天“刷题”。
数学老师说:“原来,某些学生之所以不会解算术应用题,是由于他们不会流畅地阅读的缘故。”
物理教师说:“既然学生还不会阅读,不懂他所读的东西的意思,怎么能让他学好我的物理课呢,”
……这样看来。阅读已经不再只是语文和语文老师的问题了,而是所有学科所有老师的共同问题。
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智慧、能感动、有故事的人。当你将自己的喜悦、自己的痛苦、自己收获的智慧传递给学生时,学生怎么会不爱阅读呢?
在帕夫雷什中学,苏氏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还向老师们提出了精神生活的要求。他说:“学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程度;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来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教育者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精神财富的储备。”
阅读,是教育的关键,是教师的生命意义所在;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读书人的本色所依!
一个学生渴望读书,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在阅读中“形成一幅文明人的最幸福的图画:用英雄人物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用英雄行为的尺度来衡量自己,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忠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这样就会成长为一位精神贵族,这样的世界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乐土!
参考文献:
[1]王力.PISA阅读测试对高中阅读教学的启示[J].语文教学通讯,2017(4A).
[2]郑也夫.吾国教育病理·上海PISA夺魁后的思考[C].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3]国际学生评论价项目中国上海项目组.质量与公平:2009年上海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结果要要[R].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论文作者:黄纯敬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学生论文; 学校论文; 素养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最重要论文; 这是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