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共产党近来发展势头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势头论文,共产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本共产党在最近的参议院、地方和众议院一系列选举中都取得了明显的发展。特别是在第41届众议院大选中,由原来的15议席增加到26议席,使日本共产党自1979年在众议院达到最高的41议席后,议席一直减少的状况开始转变。尽管11个议席并非惊人的数字,但它对在众议院只有15议席的共产党来说,可谓是不小的增长幅度。1995年参议院改选中共产党的议席由5议席增加到8议席,共产党在地方统一选举中连连获胜。这对日本共产党的领导层和广大党员,对于支持共产党的选民以及对政界保守政党,都在心理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共产党的发展是在国内外环境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取得的。从国际上来说,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抗拒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巨大压力,在艰难地进行着改革,探索发展的道路。国际上和日本右翼保守势力高唱“社会主义不行了”、“资本主义胜利了”。这对处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共产党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从国内来看,自1993年自民党一党政权降下帷幕之后,组成了8党派联合内阁以来,到这次大选为止的三年零三个月的短短时间里,先后有细川护熙、羽田孜两届非自民党联合内阁和以社会党委员长村山富市为首相的自民党与社会党、新党魁党联合内阁及以自民党总裁桥本龙太郎为首相的三党联合内阁执政。尽管这一时期日本政局激烈动荡,政权频繁更迭,政党不断聚散离合,但日本政治一直沿着自民党敷设的轨道运行,而且进一步加快了政界总体保守化、右倾化的步伐。唯有日本共产党始终被排斥在这种政治格局之外。可以说,除了共产党以外的一切政党,都被纳入了保守路线之中了。另外,这次大选又是在实行非常不利于共产党这样小政党的小选区比例代表制下进行的,这无疑更增加了共产党在选举中扩大议席的难度。在这种极其艰难的国内外环境下,日本共产党能维持住自身现有的生存空间已属不易,而且还得到了较大发展,这绝非偶然。对日本共产党近来发展的深刻历史背景加以研究,将会为我们观察日本政治提供新的视角。本文拟对此加以探析。
首先,在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日本共产党能够维持生存并获得较大的发展,这是日本共产党坚持长期努力奋斗的必然结果。日本共产党自1922年7月诞生以来,为了在日本实现社会主义,在战前坚持不懈地反对绝对主义天皇制,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曾遭到日本反动统治当局多次残酷镇压。许多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余的绝大多数人也都被投入监狱。虽然许多人在白色恐怖的铁窗中“转向”或被迫“转向”[1],但也确有一些共产党人坚贞不屈,死于囹圄,也有一些共产党人在狱中一直坚持斗争到日本战败投降。在日本历史最黑暗时期,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正气歌,这是日本共产党人的光荣与骄傲。战后初期,出狱的共产党领袖们立即投入到重建共产党组织和日本人民的民主运动之中,使中断了十年之久的共产党成了领导日本民主运动的中枢,对推动当时日本民主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战后50多年里,日本共产党一直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时期,受到美日反动当局的“赤色整肃”[2],使党组织遭受到严重创伤。但日本共产党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3],成了反对美帝国主义对日占领政策、反对日本垄断资产阶级保守政治、反对修改新宪法[4]、反对自民党把日本推向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右倾保守路线斗争的中坚力量。在斗争的实践中,日本共产党逐渐学会了从日本具体国情出发,制定党的纲领路线,在国际共运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特别是针对日本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以后,有90%左右的国民自认为是“中产阶级”或“中流阶层”[5],形成了肯定现行政治经济体制,求稳怕乱的“中流意识”,日本共产党提出了《自由民主宣言》,表明共产党执政以后,严格遵照新宪法规定的议会内阁制,不搞一党制,允许具有不同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的政党存在,并坚持通过选举实现政权更迭等宪政常规。在70年代,共产党有了飞跃发展,党员达到近40万人,共产党在国会众参两院拥有59议席,在地方议会的势力成倍增加,并且出现了由共产党推荐的候选人当选为知事、一些共产党员当选为基层自治体首长的局面。70年代末期,日本政治进入了转型期,主张新国家主义的右翼保守势力在自民党及社会上逐渐抬头。特别是中曾根上台之后,推行“战后政治总决算”,极力把日本由经济大国推向政治大国、军事大国,日本社会出现了明显向右转的倾向。日本共产党站在对国民和历史发展负责的立场上,同政界和社会上的右翼保守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其本身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中曾根公开提出“为了走向两大政党制,必须把共产党在政界的势力限制到无足轻重的地步”[6]。这使共产党的发展更加困难重重。再加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其面临的形势更是雪上加霜。但日本共产党并未妥协,仍在顽强地探索实现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理念的途径。日本共产党所以能长期抵御国内外各种严峻的政治压力,维持其生存空间并取得发展,除了其具有坚定的政治理念外,还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实行严格的民主集中制,并通过组织党员定期进行政治学习,阅读《赤旗报》,开展政治思想工作,从而形成了党组织的坚强凝聚力。在共产党直接领导和影响下的各群众团体及其群众,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支持共产党的阶层,在各种选举运动中共产党具有固定的得票率。
其二,日本政界总体急剧向右转,使国民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这是日本共产党在最近一系列选举中获胜的第二个原因。具体地说,就是选民中无党派阶层的“浮动票”投向了共产党。对于日本社会令人担忧的向右转,许多学者早有论述,只是一般国民尚未深切地感到这一点。随着“1955年体制”的终结,日本政治进入了冰河期。其主要证据就是无论是非自民党联合内阁还是自民党参加的联合政权,都完全沿袭了自民党的保守政治,而且在这种保守政治中将原来的所谓“中道政党”的公明党、民社党、社民联以及“革新政党”的社会党,都纳入了保守体制之中了。在日本政界,除了共产党外,出现了整体一致彻底向右转的局面。而“中道政党”和革新政党的社会党搭乘日本政治向右转的列车,并不是保守政党放慢向右转的速度、等它们上车,恰恰相反,是这些政党急起直追,强行搭车。这种政治趋向,虽然不能简单地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推行“翼赞政治”相提并论,但明显地表现出当时各政党争着向军部法西斯主义表忠心、竞相自动解散、一齐转向对外侵略扩张轨道时所具有的类似迹象。这使人感到在战时日本精神史中特有的政治哲学——“转向”再现的味道。在这种“转向”过程中,社会党的解体使战后日本政治由椭圆的两个中心点变成了一个中心点,因此失去了牵制政界保守势力及社会上右翼势力的机制,这就必然导致日本政治失衡。原日本社会党国会议员、现东海大学名誉教授河上民雄先生指出:“椭圆是具有两个中心点的圆形,在两个中心点的紧张之中保持着和谐。”“村山内阁已将两个点化为一个点,已使一个时代终结,失去了椭圆形所特有的张弛的特点。”[7]这将使日本政治中“政官财”铁三角结构更加坚固,使日本政治本来不多的开放性丧失殆尽,形成将广大国民彻底排斥在外的暗室政治。日本政治走向更加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险性,国民对此深感忧虑和不安。甚至一些过去支持保守政党的选民,经过冷静思考,重新审视日本各政党,认识到当前只有共产党才是政界唯一牵制日本政治继续向右转的力量,转而把选票投给了共产党。这从无党派阶层在以下四个比例选区中的投票率可以清楚地得到证明。
1995参议院选举和1996年众议院选举中无党派阶层在比例选区中的投票情况(数字%)⑧
从1995年参议院选举到1996年众议院大选,无党派阶层投给共产党的选票增加幅度很大,除大阪选区只增加了4%外,其他三个选区几乎都成倍增加。如果再考虑到1995年参议院选举中共产党由改选的5议席增加到8议席,1996年东京都狛江市和足立区首长选举中,共产党员当选为市长和区长,共产党在一系列地方选举中得票率都大幅度增加,甚至连一些保守选民也在选举中投了共产党的票,这就说明了共产党在选民中的威望在不断提高,日本选民在重新审视共产党,也说明了选民需要这个党。
第三,社会党解体,使原来支持社会党的部分选民转而投了共产党的票,这是共产党在最近一系列选举中获胜的又一个原因。本来共产党和社会党同属于革新政党,但由于两党政治理念不同和历史恩怨,在一系列问题上处于对立状态,即便是可以联合斗争的问题也未能充分进行合作。两党间的对立导致了在它们影响下的群众团体间的分裂。但实际上支持这两个政党的群众团体中的工人、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中小企业者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只不过是由于两党间对立造成的宗派主义作祟罢了。因此,社会党彻底背叛了自己的政治理念,甚至不惜以党的解体换取在联合政权中的大臣、首相的位置,完全不顾长期支持它的群众的意愿,使这些选民深感自己被出卖了。因此,对社会党变型后的社民党根本不信任。他们中许多人在选举中投了以前同属于革新政党共产党的票。在这次大选中社民党减少的议席大部分流入了共产党。以前在自民党和社会党等在野党对立的“1955年体制”下,由于社会党是第一大在野党,因此选民对其牵制保守的自民党政治寄于很大期望。当社会党解体之后,选民自然把目光转移到共产党身上了,希望它能承担起以前革新政党的使命。因此,可以说是社会党的解体帮了共产党的忙。
第四,日本国民民主意识、主体性的形成及价值的多样化,产生了一股强大的、潜在的、温和的反体制力量,这是共产党扩大势力的社会基础。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政府和执政的自民党实行了一系列福利制度,日本国民的物质生活有了大幅度提高,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国民中有90%左右的人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或“中流阶层”,并形成了“中流意识”。这成了维护日本稳定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并在相当程度上成为支持保守的自民党长期政权的力量。因此一般都把它视为一种保守力量,这种观点虽然有其道理,但并不全面,也欠准确。我认为6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的“中产阶级”也好,“中流意识”也好,都具有双重性质。除上述谈到的保守性一面,更应看到这是在战后新宪法的和平、民主秩序下国民民主意识和主体性的成长,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完全否认这一点并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事实上,正是在新宪法秩序下,日本国民才享受到了和平、民主、富裕的物质文化生活。他们已完全适应了在这种秩序下生活,不希望社会发生大的变动,更不愿意出现动乱。根据《朝日新闻》民意调查,大多数选民对日本国宪法给予了积极的评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妨碍日本成为军事大国的宪法第九条,竟有90%的20多岁到80%的50多岁的人认为“放弃战争”和“不保持军事力量”很好。这充分说明了和平宪法已深深地在国民中扎下了根。这无疑是对那些企图修改宪法第九条的极右势力沉重的棒喝。所谓“中产阶级”过去支持保守的自民党政权,就是支持其在新宪法和平民主秩序下积极发展经济的政策,并非都是出于政治上的和意识形态上的考虑,而他们对原革新政党的社会党和共产党怀有警惕和不安心理,就是怕社会动乱出现无序状态。但是,90年代以来日本政界总体保守化、右倾化的严峻现实告诉国民,并不是由于革新政党的强大造成了宪法秩序的紊乱甚至崩溃,恰恰相反,是由于保守政治势力的增强,社会党的解体以及共产党力量太弱无法制约这种无序状态。而且,保守政党和官僚们对于日本经济秩序的紊乱、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已经失去了驾驭能力,经济发展前景亦不容乐观。呈现在国民面前的是日本政治的明显右转、扑朔迷离。日本社会就像一辆制动器失灵的列车一样急速向右滑行。根据日本政府1994年12月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大多数日本人认为他们的国家“发展方向不对头”。时隔两年后的1996年12月,日本总理府进行的社会意识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国民对前景感到不安的人数创造了自1969年开始这项调查以来的最高纪录。经过战后50年民主政治的洗礼,日本国民再也不是战前绝对主义天皇制下的“臣民”了。正如已故前首相大平正芳所说的那样,“日本人具有相当程度的平衡感”。“日本人是不会从一条道路走到底的。走了一段,到了一定限度,就重新考虑,再朝别的方向走去。”[9]对此,田中洋之助提出了“钟摆论”。他说:“钟摆向左摆,摆过头了不行,又逐渐往回摆。向右摆恐怕也是如此。日本人有不断向回摆的习性,从这个意义上是否可以说,日本国民在政治上是具有相当稳定的性格的。”[10]我认为这是很有见地的观点,是对日本国民民主意识和主体性的适当评价。自大平正芳1978年提出上述理论以来,日本一直在向右转,是否到了该向回摆的程度了,这唯有寄希望于日本国民。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日本国民比战前觉悟了。从1995年4月日本地方统一选举中,在东京和大阪这两个政治经济重镇的知事选举战中,无党派人士战胜朝野政党联合推举的候选人而当选,说明了选民对保守的朝野政党的不信任已达到了顶点,同时也证实了选民们的力量。日本国民在做出与其自身利害攸关的政治选择时,非常讲究实际,并不过份受意识形态因素所左右。他们可能并不喜欢共产党所主张的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理念,但现实中日本政治的危险并非是社会主义,而是政界总体保守化和自民党化。他们正运用手中的选票来牵制日本政治,使之不致于重蹈战前的覆辙。
最后,日本政界重组与政权频繁更迭,使各保守势力自顾不暇,缓解了对共产党的围堵,使之获得了发展机遇。1993年自民党分裂并丧失政权之后,在小泽一郎幕后导演下,不断有人脱离或欲脱离自民党。前者如原自民党首相海部俊树退出自民党后成为小泽拥立的首相候选人,后来当上了新进党昙花一现的党首;后者有原宫泽内阁副总理兼外务大臣渡边美智雄,他为小泽提出的首相职位所诱惑,欲拉出人马投入小泽阵营,只因自民党领导多方劝说,再加上拿不出送给小泽的见面礼,才没有导致自民党更大的分裂。不难想象,丧失政权后的自民党,由于失去了以前执政时拥有的首相、阁僚这种政治家追逐的政治资源,党内凝聚力下降,离心倾向加剧,使自民党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在这种情况下,它不得不用很大精力致力于巩固军心,并想方设法夺回政权,这样才能阻止自民党的颓势。另外,小泽一郎为了组建一个超过自民党的政界第一大保守党,他以新生党为核心,积极拉拢各新党和原来的各中道政党以及社会党等政党,自己想当“‘待到杜鹃鸣’的德川幕府第一代将军家康”[11]式的首相。但要实现其梦想并非易事,就在小泽运筹组建新党之际,社会党和新党魁党离他而去,同自民党联姻组阁。而在新进党成立之后,党内经常发出不和谐音,特别是曾同小泽联手造自民党反的羽田孜同以小泽为党首的新进党分道扬镳,另立太阳党,说明由新生党、日本新党、公明党、民社党及一些小党拼凑起来的新进党极不稳定。此外自民党和新进党为了争夺政权消耗了大量能量,在取得政权之后,又穷于应付各种内政外交难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日本对美关系及对东北亚国家的关系,国内金融坏帐及不景气的经济等。这使两大保守政党都腾不出手来对付共产党的发展,为共产党造成了喘息和谋求发展的空间,这无疑也是近来共产党在一系列选举中获胜的一个原因。对于近来共产党的发展,日本保守政党并非没有注意到,更不是不想堵截其发展,只是苦于力不从心,只好暂时听之任之罢了。根据日本政界重组情势及桥本政权面临的重重困难,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共产党仍有发展的余地。一俟政界重组完成,保守政治格局已定,保守政党就将把打击的矛头对准共产党,以便排除阻碍日本政治向右转的障碍。那时,共产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将被封堵得极其有限,这一点已为战前和战后日本反共史多次证实了,无须赘述。
除以上五点外,日本共产党近来的发展,还同进入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一直不景气有直接关系。总的说来,近来日本共产党的发展,绝非偶然,而是具有极为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背景,这一点对观察今后日本政治走向是十分重要的。
注释:
[1]“转向”一词于1920年开始使用,在日本发动的15年侵略战争时广泛使用。
[2]“赤色整肃”是指1950年美国发动侵朝战争时对日本共产党的镇压。
[3]1970年以前一直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
[4]在《日本国宪法》制定当初,共产党曾对宪法的一些条款持反对和保留态度。后来当新宪法在国民中扎根后,共产党成了护宪势力,并同政界保守势力改宪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
[5]这不是一种科学的阶级概念,是由新闻媒介创造的一个词汇,并为社会所接受。同为“中产阶级”还分为中上、中中、中下,其富裕程度相差悬殊,政治态度并不一致。
[6](日)中曾根康弘《新的保守理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第23页。
[7]日本《东京新闻》1995年5月23日。
[8]此表根据《朝日新闻》1996年10月21日报道编制。
[9][10](日)大平正芳与田中洋之助对谈《复合力量的时代》,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52~53页。
[11](日)《政界往来》1991年第4期。
标签:日本共产党论文; 自民党论文; 日本政治论文; 日本宪法第九条论文; 日本政党论文; 美国政党论文; 政治论文; 宪法修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