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条件下精神动力的价值,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条件下论文,现代社会论文,精神论文,价值论文,动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精神动力产生了愈来愈大的需求,精神动力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也日益增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精神动力具有愈来愈重要的价值。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强化了精神动力的价值
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并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因素。这一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与此同时,人们在重视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却忽视了现代科学技术同精神因素的内在联系,忽视了精神动力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价值。实际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愈来愈离不开精神动力的推动。“当代社会的发展主要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基础,而精神的价值在这种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1](P160)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精神动力的价值不断得到强化。主要表现在:
首先,科技发展与精神发展相关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的精神发展存在着很高的关联度。科技发展与精神发展都以实践为基础,以人为主体。科技发展与精神发展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两相比较,精神发展对科技发展的作用更大,构成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因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愈来愈依赖于人的精神发展,人的精神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现代科学技术是集科学理想与社会理想、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个人智慧和群体智慧于一体的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科学技术主体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科学精神、思想方法、合作意识、学术道德、意志品质、进取意识等等如何,尤其是求实、奉献、协作、创新的意识如何,对科学技术主体的脑力劳动成效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日益重要的推动作用。爱因斯坦指出:“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密切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末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2](P40)正是由于终身致力于追求“真、善、美”的崇高理想,爱因斯坦才能作出20世纪科学上最伟大的贡献。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认为,人类的活动,特别是人类的科学活动是由人们的价值观念体系指导或主导的有目的有意志的活动过程。观念形态本身对科学发展起着支配作用。在他看来,近现代西方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是由源于新教伦理的价值观念系统主导和推动的。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由科学家及相关人员组成的科学共同体从事的“大科学”活动,科学技术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科学与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家与科学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价值观念对科技主体及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科学社会学》(The Sociology of Science)一书中,默顿指出,影响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价值规范主要有:一是普遍主义(Universalism)原则。科学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实反映是普遍有效的,科学真理具有客观性,它可以在同样的条件下得到客观而普遍的验证。坚持普遍性规范能保证科学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排除非科学性因素对科学研究的影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二是知识公有或知识共享(Publicownership)原则。科学发现不是创造者私人的财产,而是公共产品,属于全人类。人人都可利用和享有科学发现的成果,科学发现者只享有“优先发现权”的科学荣誉。三是无私利或利他主义(Disinterestness)原则。科学家为了人类知识增长这个深层的利益,应该无私而真实地奉献知识给社会共同体。这就是说,科学家应以献身科学、造福社会为己任。科学家不应把科学变为谋私利的工具,更不能在科学研究中弄虚作假以谋私利。因为这样会阻碍甚至窒息科学的发展。四是有组织的怀疑主义(Ofganized scepticism)原则。科学不承认偶像,不盲从权威,只承认真理,只崇尚理性。一切现行知识都应进行持续仔细的理性批判,允许有理性的怀疑和合理的批评意见。正是这些科学的价值规范,深刻地影响和主导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充分表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强化了精神动力的价值。
其次,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相协调。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容易使人们重科学理性,轻价值理性。即注重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而不注重社会生活中价值关系的认识和处理,特别不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运用中的价值关系的认识与处理。其突出表现是当代西方社会中出现的“技术决定论”的科学主义、技术主义思潮。这种思潮认为,科学技术可以支配一切,决定一切,改变一切,把科学技术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事实上,科学技术的发展既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甚至消极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指出:“科学进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受人们支配的,它们服从它们自己的逻辑,而它们的逻辑是非人性的。”“技术已经产生了严重的有害结果。它已经危害着,并且仍然在破坏着人与他的环境之间、自然与社会结构之间,人的生理组织与他的个性之间的平衡状态。无可挽回的分裂状态正在威胁着人类。”[3](P122)爱因斯坦也曾明确指出:“以前几代的人给我们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这是一份最宝贵的礼物,它使人们有可能生活得比以前无论哪一代人都更自由和美好。但是这份礼物也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巨大危险,它威胁着我们的生存。”[4](P99)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社会生产力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很多科技伦理问题,如核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特别是克隆技术,网络技术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对人类的生态环境、和平环境及人类生存本身造成了危机。这种危机的实质,是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严重失衡。在技术主义的滥觞下,现代科学技术正在一定程度上由造福人类的工具变为支配、统治人的主宰,严重损害了人的价值,甚至可能导致人的主体性的逐渐丧失。
实际上,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协调发展,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科学理性注重的是事实关系,核心是求“真”。价值理性注重的是价值关系,核心是求“善”。科学理性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价值理性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科学理性离不开一定的价值理性,价值理性存在于一定的科学理性之中,并对科学理性起着指导和调节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揭示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指导改造自然界的社会实践活动。科学技术提供客观事物是什么、怎么样的知识,但它难以说明科学技术为什么能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使用问题。对于人类来说,不仅要解决科学技术能不能发展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发展科学技术为什么、为谁发展和使用科学技术的问题。只有把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结合起来,把科学技术是什么和发展科技为什么的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提高现代科学技术主体的综合素质,促进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三、高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需要人的情感得到相应的发展,形成与高科技相适应的深厚情感,乃至形成高科技与高情感相融合的“高技术情感”。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每当一种新技术被引进社会,人类必然会产生一种要加以平衡的反应,就是说产生一种高情感,否则新技术就会遭到排斥。技术越高级,情感反应也就越强烈。”[5](P38)“我们必须学会把技术的物质奇迹和人性的精神需要平衡起来。”[5](P39)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技术与情感发展的不平衡。技术发展水平越来越高,而人的情感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甚至导致了新的情感障碍。这种情感障碍表现在,一是高技术的发展导致了非人性化。在高技术发展的条件下,人们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仪器设备打交道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直接的接触与交往则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受到高技术壁垒的阻隔。特别是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个人进入网络空间就成了“屯于人”,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失去真实身份和情感,人的身份、情感都虚拟化了,容易造成双重人格,造成情感交流的新的障碍。长期迷恋网络的人还可能形成网络综合症,扭曲情感,迷失本性,丧失自我。二是高技术的发展,容易导致“高技术恐慌症”。高技术的发展,不仅容易造成普通人的心理恐慌,担心自己沦为“技术文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增加心理压力,而且随着高技术竞争的日趋激烈,会导致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压力加大,使他们终日在担心被快速发展的高科技和迅速成长的新技术精英所甩下的工作环境和压力下工作和生活,容易形成新的情感障碍和心理疾病。因此,“高技术恐慌症”在不同人群岛上的表现和程度有所不同,但它存在的普遍性却是不容置疑的。高技术与高情感的这种严重失衡,不仅不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也不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适应高技术的发展,必须采取措施解决高技术发展造成的情感障碍,并努力培养与高技术相适应的高情感,着力营造人性化。情感化的高技术环境,加强高技术环境下的情感交流、思想交流、人际交往,加强技术与情感的渗透,使人们了解高技术,热爱高技术,积极参与发展高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高技术的发展。
二、知识经济的兴起提升了精神动力的价值
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和趋势之一,是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发展正在走向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基本特征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进一步提升了精神动力的价值。
首先,知识经济高扬了人的主体性。知识经济是以人的脑力劳动及其创造的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是人的脑力劳动的产物,人是创造知识的主体。知识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资源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则是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有了人才,才能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物的价值相应贬值,知识的价值不断升值。知识价值升值,也就意味着作为知识主体的人的价值不断升值,意味着人的主体地位的提高和主体性的增强,意味着精神资源和精神动力的升值。人才资源不仅指人才的智力资源,而且指精神资源。精神资源的开发决定着智力资源的开发,决定着人才资源的开发,决定着人才资源对知识经济发展决定作用的发挥。知识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人的知识。精神和价值,越来越依赖于人的脑力劳动,越来越依赖于人的主体性的弘扬。人的主体性是人按照主体的需要和意志主动地、能动地、有目的地改造客体以使之适合人的目的与需要的一种特性,是一种自主、自为的主体能动性。弘扬人的主体性,就是要使人充分认识知识经济条件下,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增强人的主体意识,激发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主体精神的能动作用和创造作用,不断创造新知识,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因此,知识经济对人的主体地位、价值的提升和主体性的弘扬,充分体现了精神动力对知识经济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精神动力价值的升华。
其次,知识经济突出了人的创造性。知识经济与其说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不如说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创造性传播与应用实现发展的经济。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茂生机的源泉。”[6](P46)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时代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知识经济的发展尤其需要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和不竭的发展动力。在知识经济这种新型经济的发展中,经济发展对知识创新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知识创新的力度越来越大,周期越来越快,要求越来越高。知识经济对知识创新的要求,实际上是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是对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要求。知识创新的主体是受过教育和专门训练的人才。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只有具备这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成为知识经济的第一资源。知识的创新取决于人的创新能力;人的创新能力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创新能力是创新知识的基础。创新精神是推动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知识增长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要从知识创新开始,知识创新要从培养创新人才开始,培养创新人才要从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开始。知识经济的发展,突出了创新人才的价值,突出了创新精神的价值,突出了创新精神培养的价值。
知识经济不仅突出了创新精神的价值,而且突出了理论创新对知识经济发展产生的精神动力价值。知识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科技创新,而且需要体制创新和理论创新。江泽民指出:“创新,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及其他创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就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坚持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和取得的最伟大的成果。其他的一切创新都是在这种理论创新的指导下和推动、影响下进行的。”[6](P46)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离不开体制创新,体制创新离不开理论创新。理论创新的理论成果,可以成为推动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最终成为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第三、知识经济强调了人才培养的全面性。知识经济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人才需要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科学教育主要是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的教育,它主要诉诸抽象思维能力;人文教育主要是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教育,它既诉诸抽象思维,又诉诸形象思维。现代科学发展呈现出多学科交叉、文理科渗透的特点。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可以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把抽象思维能力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把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同丰富的想像力的培养结合起来,把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整体育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间接动力,而且可以通过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直接精神动力。知识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而且需要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可体现人文价值和人文关怀,建构精神家园,形成精神支柱,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文动力。
三、经济全球化拓展了精神动力的价值
现代社会的又一重要特征和趋势,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和国家的经济互动和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经济资源全球配置的力度加大,各民族、国家的经济上在纳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轨道。经济全球化会深刻影响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影响人们的精神交往与观念变化,同时也需要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以正确把握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精神动力的价值。
首先,经济全球化导致了世界性与民族性矛盾的日益突出。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加强了各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同世界经济的联系,加深了民族经济的国际融合程度,提高了经济的国际化水平,增强了民族经济的世界性,要求各民族树立国际意识或全球意识,注重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观察、处理本国经济问题,努力把本民族经济纳入世界经济发展的轨道,促进民族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这种全球化与国际化意识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又巩固和强化了世界经济关系中民族经济利益的主体性、独立性、特殊性。经济全球化并没有消解民族经济与国家利益,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下,反而拉大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经济利益的差距,导致民族的经济利益、经济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使人们对经济利益主体的民族性、国家性有了更清醒认识。民族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既有对民族经济有利的一面,又有对民族经济不利的一面。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愈深,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将愈突出。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国家归属感和民族认同感、自豪感,树立新的国家主权观、国家利益观、国家安全观。只有既树立世界观念与国际意识,又树立民族观念和国家意识,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矛盾,促进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本国经济利益的发展。
其次,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力度。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加深,需要形成与之相应的新的思想观念与精神动力。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物质、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种资源以世界市场为基础在全球范围优化配置的过程。哪里能产生最大的利润和效益,资源就会集中流向和配置到哪里。为了争夺资源,各国之间的竞争会十分激烈。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的落后地位决定了其在资源配置乃至整个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经济的竞争靠科技,科技的竞争靠人才,人才的竞争靠素质。高素质的人才是国际经济竞争力的基础。为了提高国际经济竞争力,就要注重发挥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一是要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意识。没有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意识,就不可能形成参与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精神动力。二是要提高人才的综合竞争力。人才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上,而且体现在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上。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才素质的核心,没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就难以形成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就难以提高整体素质,也难以提高竞争力,甚至造成人才资源的流失,影响国家的经济、科技竞争能力。三是要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民族凝聚力,可有效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高民族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民族凝聚力是个人竞争力的力量源泉,民族凝聚力可增强人才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归属感,激发人才为国争光并吸引海外人才回国或为国争光。因此,国际经济竞争离不开精神动力。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经济合作。各国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交换,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既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利,也对本国经济发展有利。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加入“WTO”,就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与交换,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表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就要树立国际经济合作意识,确立与世界经济、贸易规则相一致的国际经济伦理,增强国际贸易规则意识,互惠意识,质量意识,诚信意识,专利意识或知识产权意识,等等。这些意识及其确立,是我国参加国际经济合作并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因此,无论是从国际经济的竞争还是合作的角度看,都需要精神动力提供新的支持和推动。第二,经济全球化导致了不同文化的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不仅推动了不同经济的互动而且必然导致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相互激荡。在国际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这种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碰撞、激荡、冲突会更趋频繁和激烈。这种不同文化、不同文明的冲突,集中表现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对立和冲突。虽然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在相互交流与碰撞中,可以加深相互理解,学习和汲取对方文化与文明的长处,但由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性质与特点不同,也由于西方某些国家奉行文化霸权主义,力图把经济全球化变为渗透和传播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念、社会模式、生活方式的过程,变为西方化、美国化的过程,变为否定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过程,因而必然加剧不同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对立。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分析批判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价值观念,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坚持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精神动力的作用,推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经济的发展。
标签:知识经济论文; 价值理性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 现代社会论文; 问题意识论文; 经济学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