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21世纪议程”和地理*_地理学论文

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学论文,议程论文,中国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纲领和蓝图,它所展示的宏伟规划是地理学发挥优势的舞台。地理学工作者可以在人地关系协调、区域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问题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方面做出贡献。要抓住机遇,促进学科的横向联合,加强综合研究,紧密结合实践,搞好地理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为21世纪议程的实施而努力。

关键词 中国21世纪议程 地理学 人地关系 区域可持续发展 全球环境问题 地理信息技术

当人类迈向21世纪、迎接公元第三个千年的前夕,在我们赖以生存和居住的地球表层存在着环境和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体现了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思想。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纲领和蓝图,它的实施是我们中华民族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的贡献。协调好人和自然的关系,促进区域持续发展,重视全球环境问题,发挥地理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地理学界肩负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地理学迎来了发展的良好契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为全球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做出地理科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1 可持续发展的纲领

当今世界存在着人口急剧增长、资源紧缺匮乏、环境不断恶化和不均衡发展等尖锐问题和剧烈矛盾。严酷的现实促使人类社会冷静地审视所走过的历程,总结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严重教训。科学界、社会公众和各国政府越来越认识到,人类不仅要关注发展的数量和速度,更要重视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寻求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和战略思想。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社会进步的指导原则,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协调以及人类世代间的责任感。比较普遍引用的是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所给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基础的发展。实质上就是要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间的关系,为后代开创一个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我国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强调各项工作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以及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环境继续恶化等特点和问题,《中国21世纪议程》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发展经济要充分考虑到自然资源的长期供给能力和环境的长期承受能力,在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局部和全局利益、眼前和长远利益,使环境与发展得以协调。

《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大体上可按以下4个部分予以归纳:即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框图)。

1.1 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

从总体上阐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必要性、战略思想与指导原则,提出到公元2000年各主要产业的发展目标和社会目标。其对策重点是建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保障社会团体与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制订和推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技术和税收政策;建立发展基金,争取国内外资金支持;强调教育与能力建设,注意人力资源开发和科技的作用,提高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1.2 社会可持续发展

要长期满足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以促进资源与收入的公平分配作为其重要目标和准则,要在同代人之间和各代人之间实现社会公平。注意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引导民众采用新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与第三产业;尽快消除贫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发展卫生事业;改善人类住区功能与环境;建立相应的灾害防治体系。

1.3 经济可持续发展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提高国民经济总收入。利用市场经济机制协调管理资源与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完善农业和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工业中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提高能源效率与节能,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4 生态可持续发展

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和环境,提高和维持生态系统的持续生产力。在自然资源管理决策中推行发展影响评价制度;重点区域和流域的综合开发整治;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体系,建立和扩大国家自然保护区网络;重视荒漠化防治和土地退化整治;保护大气层,控制大气污染,防治酸雨;推行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与管理。

图1 《中国21世纪议程》框架结构

Fig.1 A framework of China's Agenda 21

21世纪议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得出的结论。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人和自然关系协调发展的规范。当前,我国政府以21世纪议程为指导。作为制订国家、部门以及地区发展规划的重新依据,也得到国内外的密切关注。对地理学界来说,迎来了发展的良好契机,存在着不少困难,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抓住这一机遇,认识到我们肩负的的重担,及时调整知识结构和人才队伍,提高适应能力,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可持续发展建设实践的主战场,是地理学发挥作用、提高水平、取得社会承认的关键。

2 地理学发挥优势的舞台

21世纪议程旨在从整体上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不是个别学科、某些部门或地区所能完成的,它需要全球人类社会的共同努力。

地理学的传统研究对象是作为人类家园的地球表层。地理学是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信息技术三个联系密切又相互支持的部分。因此,从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看,21世纪议程所展现的纲领性框架,恰恰是地理学具有优势、发挥特长的广阔舞台。

21世纪议程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可以集中归纳为人地关系、区域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问题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作用等四个领域。

2.1 关于人地关系

21世纪议程的核心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协调,无论是宏观的战略思想和对策,还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都涉及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及优化调控等根本问题。

人地关系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它包括人对地的依赖性和人所具有的主动地位,而地理学则着重探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及其反馈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人对地的依赖性强,受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以及认识上的片面性,存在着过份夸大环境作用和影响的倾向。在工业化阶段,由于技术的进步和人类作用的加强,存在着过份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片面地按照人类需求来改造环境,有时违背自然规律,酿成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苦果。历史的经验告诫我们,不能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人和自然之间应当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妥善地处理好两者间的关系,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人地关系系统中,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为一端,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另一端,双方之间以及各自内部存在着多种直接和间接的反馈作用并相互交织在一起。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促进作用、自然对人类活动的抑控作用;二是人类对自然系统投入可控资源、治理自然灾害、开发各种资源,从而实现产出并给予优化。

地理学在研究人地关系方面有着悠久的传统,尤其是地域系统的研究是地理学发挥优势作用的领域。可持续发展为人地关系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要揭示其结构功能、物能流通、动态演变、地域分异以及优化调控,在理论、方法上对可持续发展的机理进行深入探讨,进而完善地理学的理论体系。

2.2 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具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全球《21世纪议程》可以看成全球尺度的纲领,《中国21世纪议程》则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对各主要产业部门和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关部门的行为给予特别的关注和重视,认为产业部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它所制订的发展规划是实现国家总体战略目标的核心。

长期以来,政府部门按行业管理的分割、各学科领域传统上的局限住往造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不协调或脱节。虽然目前各部门在原则上都赞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但具体落实却会出现矛盾,甚至发生冲突,譬如过份强调各生产部门的特点而很少考虑到相互之间的协调。

区域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地理学更能发挥优势的领域。地球表层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的地域,其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内涵也不同。我国各区域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区域的发展阶段有别,其空间差异也很显著。如东部和西部,其资源与环境特点不同,社会历史发展和文化背景各异,相互之间的联系也不一样,客观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研究不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区际之间的联系,处理好其间的差异与不平衡是十分重要的课题。通过区域单元综合分析环境要素和资源匹配,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得出必要的论据和结论。如水土资源的配置、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及其合理解决都离不开区域的特点,大规模、远距离调水更需要从区域角度上分析其利弊,认真对待。

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不同尺度的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其经济增长、社会稳定发展要建立在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逐渐改善环境质量、保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并且应当促进不同类型地区的协调和均衡,缩小区际发展水平的差距。同时,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动态过程,应当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拟订近、中、远期的发展规划。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象是由自然、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需要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它们之间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的机理,预测其发展趋势,拟订调控与管理对策,提出不同类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优化模型。

2.3 全球环境问题

地球和地表自然界是有机的整体,全球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愈加强烈。人类对某一地区施加的影响,会对其他地区产生作用,今天的措施又将对未来产生影响。当今瞩目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长期以来人类活动缓慢过程累积形成的。

由于大气中co[,2]及其他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可能导致全球变暖,已引起公众和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针对气候变化、臭氧层损耗减薄、生物多样性锐减以及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等全球环境问题,已分别制订有关国际公约,开展合作,保护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涉及古地理环境演变、全球变化对环境脆弱地区的影响、典型区域环境定位研究以及全球变化的对策等众多领域。全球变化的社会经济对策涉及土地利用和农林牧业的结构与布局、能源结构调整、海岸带防御措施、自然地带推移以及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等。这些都是地理学可以发挥特长显示才干的领域。

根据联合国新近拟订的定义,荒漠化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易旱的半湿润地区,主要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包括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雨养农田和灌溉农田的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等导致土地生产潜力的降低和丧失。其形成过程涉及风力侵蚀、盐渍化、涝渍化和化学污染等。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退化)分布广泛的国家之一。除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沙漠化外,东部地区由于流水侵蚀引起的土地退化以及盐渍化和土地沙化也很突出。我国东部地区平地少而坡地多,严重的土地退化不仅加剧了人口、土地与粮食的矛盾,也导致环境恶化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发挥其经济基础好、生产潜力较大的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科研技术成果,采取合理的整治措施,恢复与重建退化土地并提高其生产力,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生态、社会和经济的良好效益。

2.4 地理信息技术的作用

21世纪议程的各个领域大多涉及到可持续发展信息、完善监测网络、进行动态监测建立信息数据库、发展有关信息系统、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等。在能力建设方面,专门提出要发展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及其应用。

可持续发展涉及丰富的信息、大量的数据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动态变化。如何从定量、动态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集成,使各种信息数据成为决策的科学依据,这就需要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协调。

长期以来,地理科学先进的综合整体观和实现整体系统综合研究的高难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相结合,使地理信息系统成为地理科学的强大技术手段,地理信息技术是在计算机软硬件设备支持下,对空间数据进行存贮、处理、分析、显示、更新和提供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系统,其特点是具有对空间信息的综合处理和对现实世界的模拟能力,并能产生新的信息为决策服务。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秘书长斯特朗(Maurice F.Strong)认为:“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决策中,没有任何其它领域比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更为重要。”其协调作用有: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环境与资源分析技术;应用生态系统方法,增加区域的整体观念;为经济学提供区域研究、空间影响分析,从而增强经济的区域整体性;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基本要素的时态分析和发展预测;提供管理决策支持等。总之,可持续发展为地理信息技术开辟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地理学的上述四个领域是密切联系、互相支持的。21世纪议程所展示的宏伟规划是地理学驰骋的广阔天地,应当发挥地理学的综合优势,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信息技术冶为一炉,进行综合集成,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3 挑战与对策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是地理学发展的良好时机,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果不抓住机遇、掉以轻心、竞争意识不强,或划地为牢、囿于学科框框、不紧密结合建设实践,或离心倾向加剧、缺乏有效的综合,都会使我们丧失良机、丢掉阵地。当然,地理学本身还存在着理论体系尚不严密、技术手段不够先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强等弱点,还需要努力改进和不断提高。

3.1 提倡联合交叉,开辟占领阵地

地球表层是众多物质体系运动的汇集地,又是人地关系的焦点,包含自然、经济、社会等的复杂巨系统,是实施21世纪议程的舞台。按照地理学的传统研究对象,这似乎是非我莫属的领地。但地球表层并非地理学一家的属地,可持续发展问题更不是哪门学科能独揽承包的。地理学既要积极争取担当主角,在许多场合也要善于甘当配角。

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客体的基础学科有地理科学和生态科学,应用学科有环境科学和资源科学。由于具体对象不同,研究内容也有差别。如生态科学研究生物界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地理科学则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有人主张将地理学改为人类生态学,遂即形成了重要的研究传统——生态学派,可见这两门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又如环境科学的对象是人类生存的地域空间,包括围绕着人的空气、陆地、水、能量和生命等系统,基地域性和综合性都很强,与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很难区分。

21世纪议程涉及领域众多,从相邻学科角度看,更是有许多重叠和交错。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问题,许多学科都可以涉足问津。当今学科之间的横向汇合、交叉和渗透已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明显趋势,兄弟学科可以应用地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观察研究,地域性和综合性已不是地理学的专利。如果我们固步自封,不汇入现代科学发展的潮流,不主动开拓占领阵地,就会丧失地理学的传统优势。

3.2 加强综合研究,克服离心趋向

地理科学是复杂的科学体系,学科划分愈来愈细。然而,学科分化是深入研究的必然,分支学科进展显著奠定了综合研究的扎实基础。分科愈细,综合愈重要,其难度也就愈大。

过去许多国际研究计划的结论表明,要重视地理环境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要综合阐明其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它们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因而逐渐形成关于全球变化研究的计划报告。

以地表自然界物理过程重要研究领域的热量水分平衡为例,可以分解为能量平衡、水分平衡等,还可以再细分为蒸发、土壤水分动态研究等。但从地理科学的整体看,则需要把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系统作为有机整体来探讨其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规律,从宏观角度加以综合,进而与农业生产潜力和土地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密切联系和衔接。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对立割裂的二元论阻碍着地理科学整体综合研究的发展。地理科学的一元论强调把人地关系作为地域系统整体的地理科学主题来研究,其综合基础是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自然界也有其自然与人化二重性的统一。自然地理研究不应是纯自然主义的,它要研究人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及其反馈。人文地理研究也不应离开自然地理和生态学基础。

以地域为单元来探讨资源、环境和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揭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更应当加强地理学内部的交叉和综合。无论从地理学发展史、地理思维和社会实践看,统一的或综合的地理学是客观存在的。

3.3 紧密结合实践,拓宽应用领域

评价一门学科不仅要看其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还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只有紧密结合实践,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才能促进学科本身的发展,而只有不断提高学科研究手段,完善理论体系,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在当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环境条件下,地理学界更应当积极投身于国家和地方的建设实践,这不仅是学科发展的要求,更是生存所必需。

地理科学的应用研究范围广阔,为社会服务的领域日趋多元化。传统上地理研究的主要服务对象为农业,现在非农业应用领域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开始向城市建设、建筑业、旅游业、采矿业、交通运输、环境评价、人体健康和地方病等领域拓展,其研究内容也更多样化,如工程评价规划、优化设计、地理预报等。在自然灾害研究方面,更重视全球和地区性自然灾害分布规律和灾害的区域综合研究。此外,还有农业持续发展及其试验示范、退化土地及其整治与恢复等。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在21世纪议程实施中能发挥更大作用的领域。应当通过不同类型地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地理学也可以从中得到提炼并发展中国地理学的理论体系。

3.4 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实际能力

先进技术手段的引进和应用,开拓了地理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并取得显著进展。对地理科学发展影响较大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有信息获取的遥感、遥测技术,物质、能量、信息的测试和分析技术,模拟与实验技术,信息计算与处理的技术等。

因此,有可能对地理综合体、地理过程以及不同地域获得多层次、多时相等各种信息数据,精确定量地阐明地理现象和过程,揭示地理规律。面对21世纪议程复杂的综合问题,地理科学应从传统的综合发展为现代的系统综合,将现代地理科学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地理科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所以需要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采用横向联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地理学的优势。此外应借助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和人才,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入试验观测研究,做出示范积极推广,扎扎实实地解决地理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3.5 搞好地理教育,积极培养人才

《中国21世纪议程》对教育给予特别的关注。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关键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教育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我国人口数量大而人口素质偏低,通过宣传教育培养公众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意识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培养公民特别是青少年正确的人地观,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争取更多的公众参与《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这是地理教育责无旁贷并能发挥重要作用的阵地。为了适应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而更换地理学系及地理研究单位的名称是可以理解的。但关键在于是否适应国家和建设需要,培养出合格的优秀人才,能够积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发挥地理学的特长和优势,通过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从而得到社会和公众的确认。

50年代至今,我国科研、教育和生产战线上的地理学工作者联合完成了许多共同的任务,取得显著成绩,促进地理学的发展。今天,我们应当更紧密地团结合作,共同承担科研项目,联合培养跨世纪的优秀人才,促进人员交往和学术思想的交流。让我们一齐努力、积极探索,为21世纪的美好未来做出地理科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来稿日期:1994年6月。

CHINA'S AGENDA 21 AND GEOGRAPHY

Zheng Du

(Institute Geography,CAS,Beijing 100101)

Key Words China's Agenda 21,geography,man-land relationship,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geographicinformation technique

Abstrct

This cenntruy has seen remarkable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as wellin porces.However,aggravations caused bypopulation expansion,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and globalenvironmental issues have seriously hampered the development ofeconomic and society and improvements in quality of people's life.It isnow necessary to find a paty for sustainnalbe development,whereincomsiderations of population,resources,environments and development arecoordinated as a whole,so that a paty for non-threatening sustainabledevelopment can be found which will meet current needs without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yeir needs.

The comtent of Chica's Agenda 21 may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ts,they are:overall strategy for sustaninable development,sustainablesocial development,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ecological development.Geography can play an implementing the blueprintand planning of the China's Agenda 21.

Accordign to the object and nature of geography as well as itsintegrative andregional featurds,geographers may make efforts in thefollowing aspects,such as the man-land relationship coordinating,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globak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ique.

To coordinate the man-land relationship is the core of China'sAgenda 21.Either the strategy and countermeasures,or the theory andmethodolo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dealt with key issues ofcor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optimized management of the man-landrelationship.Geography has a long tradition for studying the man-landrelationship.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genda 21 opens up atrain of thought to the research fiel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y be studied in time and space atdifferent levels.Agenda 21 is a strategic outline for sustainabledevelopment on a national scale.The earth surface is characterized byobvious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therefore,the study on sustainabledevelopment at regional level is the dominant fielk for geographers,such as to coordinate inter-tegional connections,to draw updevelopment planning at different terms,ect.

In connection with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such as climatechange,ozone depletion,maintenance of biodiversity,desertification andland degradation,etc,a series of conventions-the framework conventionon climate change,convention on biodiversity,convention for ozonelayerprotection and convention for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wete drawnup respectively.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genda 21 will be a newopportunity for strenthen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promoting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and protecting global environments.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its regional response are dealtwith paleogeographic environmental evolution,the impact of globalvhange on critical and fragile zones,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globalchange,etc.Social and economic countermeasures relates to land use,reakjustment of energy structure,preventive measures in coastal zones,the shifting of natural zones,and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naturalresources,etc.All the above mentioned issues are needed furtherresearch.

Developen from combination of computer and space technique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becomes the strong techniques forcontemporary geographic sciences.Most program areas of China's Agenda21 are relevant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formation,improvement ofmonitor network for dynamic monitoring,establishment of informationdatabase,and to develop supporting system for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As concerns capacity build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particularly importance is to develop the high-technologies for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remote sensing,satellite satellitecommunications,computer networks and their application.Sustainabledevelopment relates to abundant information and data,as well as theinterrelationship and dynamic changes of various subsystems.Tointegrate different kinds of the information and data formingscientiffic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is needed the support andcorrdin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iqu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Agenda 21 presents geography withhopes and opportunities,as well as difficulties are challenges.Thecountermeasures are to grasp at an opportunity keeping up with thewidespread integrative trend of modern science,strengthening integratedreserch,meeting the needs for construction,developing talent forre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promoting geographical education andtraining transcentury high level talents.Geographical education canplay a signifficant role in raising people's awareness of the issues of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urgent need for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注释:

*1994年6月21日在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学与持续发展”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稿。

标签:;  ;  ;  ;  ;  ;  ;  ;  ;  ;  ;  ;  ;  

中国的“21世纪议程”和地理*_地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