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献论文,理论体系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作者首次设计了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包括总论、微观文献资源建设、宏观文献资源建设。并指出,为了适应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的要求,应明确文献资源建设的内涵,规范文献资源建设的有关概念,大学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也应普遍采用以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教材。
1 引言
我国藏书建设的理论研究到今天已发生了变化,即藏书建设已逐步被文献资源建设所代替。这种变化是由藏书建设实践的发展所决定的。一方面,图书馆藏书的类型发生了变化。原来图书馆藏书的类型单一,多为图书一种类型,而现在的图书馆及其他图书情报机构的藏书范围,不但包括图书,还包括期刊、报纸、政府出版物、专利资料、学位论文、手稿、缩微资料、声像资料、机读资料等,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非书资料在图书情报机构藏书中的比例会日趋增多。这样,原来意义上的图书馆藏书已不能代表现在图书情报机构藏书的实际内容,实际上,现在图书馆藏书已成为各种文献的集合。文献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一种资源,因此,现在意义上的图书馆藏书就是馆藏文献资源,图书馆所进行的对文献的收集、组织等项工作,也就是文献资源建设。另一方面,藏书建设增加了新的工作内容。由于文献出版量激增、书价上涨、购书经费短缺等原因,单个图书情报机构的藏书建设已不能满足本单位对文献的实际需求,更无法满足社会对文献的需求,就促进了藏书建设自身的发展,出现了联合采购、文献资源社会调查、资源共享等方面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开展。这样,原来意义上具体图书情报机构的藏书建设就不能概括现在藏书建设的实际内容。而且,随着现代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发展,将为藏书建设提供更新更广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为此,我国图书情报界认为应该对藏书建设给予新的认识,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就有人提出了文献资源建设的概念,至目前,人们使用文献资源建设概念的已越来越多,更可喜的是1993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已正式使用了文献资源建设这一概念,说明文献资源建设已被社会所公认。
理论是在反复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正是“理论由实践赋于活力”。[1]同时, 理论对实践又有重大的影响。作为图书馆学重要分支藏书建设的替代者——文献资源建设,是随着藏书建设实践刚刚产生的一种新的理论,必须要首先建立起自身的理论体系,才能更好地指导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使自身得到更快地发展和完善。考察我国图书情报界对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的过程,还缺少对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的研究。因此,我们应在系统总结我国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及时设计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体系,这是指导我国更好地开展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需要。
2 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设计
对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的设计,应首先打破传统的藏书建设理论体系的束缚,立足于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现状,本着融会贯通的原则,来设计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体系。
2.1 总论
总论主要是论述文献资源建设的物质条件及研究对象和意义,包括文献、文献资源、文献资源建设三个方面的内容。
2.1.1 文献
文献是记录有信息与知识的一切物质载体。它具有知识性、信息性、记录性、传播性、积累性等特征,它是文献资源建设的物质条件和直接对象。[2]现代文献的类型繁多,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把文献划分成许多类型,不同类型的文献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用途。只有了解和研究现代文献的类型,特点和用途,才能搞好文献资源建设。
2.1.2 文献资源
文献是一种社会智力资源,这种资源就是蕴藏在文献中的信息与知识。现在,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蕴藏在文献中的信息与知识,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这样认识问题,才能充分肯定文献资源建设的现实意义。[3,4]
2.1.3 文献资源建设[5]文献资源建设就图书情报机构通过规划协调,将社会上分散无序的文献予以选择收集、组织管理,使之成为一个文献资源整体,以满足本单位和整个社会用户对文献需求的全部活动与过程。这个定义有微观文献资源建设与宏观文献资源建设两层意义。
微观文献资源建设,是指具体图书情报机构依据本单位和社会用户对文献的需求,系统地规划、选择、收集、组织、管理文献资源,建立具有特定功能文献资源体系的过程。而宏观文献资源建设则是一定范围内(如一个地区、系统、国家乃至国际间)的众多图书情报机构对文献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发展,最后形成一个整体,以保障和满足社会用户对文献的需求。
微观文献资源建设与宏观文献资源建设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宏观文献资源建设有赖于微观文献资源建设,这是因为微观文献资源建设是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微观文献资源建设作保障,宏观文献资源建设将是一句空话。而微观文献资源建设也离不开宏观文献资源建设,这是因为如果没有宏观的统一规划与协调,就很难形成个体的文献资源收藏优势。因此,二者只有密切相互配合,才能形成整体文献资源收藏优势,满足社会用户对文献的需求。这种微观文献资源建设与宏观文献资源建设实践目标的同一性,就决定了文献资源建设必须包括微观文献资源建设与宏观文献资源建设,如果忽视其中的一任何一部分内容,就与文献资源建设的含义不符。由此可见,微观文献资源建设与宏观文献资源建设就自然成为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的主干。
2.2 微观文献资源建设[6,7]
微观文献资源建设即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藏书建设。因为图书馆藏书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已经过了一个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所以,其本身有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但在近些年来,又在原来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馆藏文献结构、馆藏文献再选择,馆藏文献评价、馆藏文献剔除等。同时,许多现代研究手段和方法也被应用到微观文献资源建设中来,如数学方法、系统方法的应用等。这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现代研究手段及方法,对于促进微观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都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都应在微观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中予以充分体现。鉴于以上因素,微观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应包括已经成熟的理论和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及现代研究手段,方法。具体内容有:微观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微观文献资源建设规划;馆藏文献结构;馆藏文献的调查研究;馆藏文献的补充;馆藏文献的组织;馆藏文献的复选与剔除;馆藏文献的评价;馆藏文献的保护等。
2.3 宏观文献资源建设[7~10]
宏观文献资源建设一直是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我国图书情报界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至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其自身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文献资源布局、文献资源共享、国内外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及我国应吸取的经验、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实施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2.3.1 文献资源布局
是研究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物质基础问题。所谓文献资源布局,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图书情报机构中统一配置文献,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分散宠杂的文献进行整序,逐步使全国各类型图书情报机构的文献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能动地改善全国的文献提供能力,使全国的文献资源对整个社会的需求达到一个满意的程度。其具体内容有:文献资源布局的原则;文献资源布局的作用;文献资源的社会调查;我国文献资源分布的现状和问题;我国文献资源布局的模式等。其中文献资源布局的模式是文献资源布局的中心内容。
2.3.2 文献资源共享
文献资源共享是研究文献资源的社会开发利用问题,体现了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献资源共享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藏书借阅,单靠具体图书情报机构是难以实现的,同文献资源布局一样,文献资源共享需要统一进行规划、组织和协调才能实现。因此,研究宏观文献资源建设就必须研究文献资源共享问题。其具体内有:文献资源共享的必要性;馆藏文献资源利用观念和更新;文献资源共享的内容和途径等。其中文献资源共享的内容和途径是文献资源共享的中心内容,它的内容又包括馆藏文献的联合宣传报导、文献资源互用体系的建立、社会信息服务等等。
2.3.3
国内外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及我国值得借鉴的经验
了解和分析国内外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并从中吸取先进的经验,将有利于我国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开展。国外的美国、前苏联、英国、日本等国都非常重视宏观文献资源建设,尽管它们开展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时间有早有晚,但其主要的经验是国家对宏观文献资源建设高度重视。具体表现在建立了全国性的协调或领导机构,制定相应的法规和发展规划,有明确的政策,并有实际的成效。考察我国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尽管涉足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时间较早,也开展了一些协调工作,但总的看,我国的宏观文献资源建设还处于低水平的阶段。主要表现在无强有力的协调或领导机构,缺少法律保障,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在经费和技术设备上也没有得到更多的支持,因此,成效不明显。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和研究我国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这些不足,并积极吸取国外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成功经验,将我国的宏观文献资源建设推向进步。
2.3.4 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实施
宏观文献资源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的实现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并要采取周密的步骤和科学的方法。
实现宏观文献资源建设需要具备宏观控制(协调领导机构、法律机制、发展规划)、组织(图书馆网络)、技术设备(现代通讯、计算机设备)、业务(业务工作标准化)、用户(很强的利用文献的意识)、工作人员(复合型人才)等六个方面的基本条件。这六个方面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但最不可缺少的还是宏观控制条件,这是因为其他条件的创造都受到它的制约。因此,我们应首先力促实现国家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宏观控制。
宏观文献资源建设实施的步骤和方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确定战略目标。要根据国情,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制定我国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战略目标,对文献资源布局的任务和模式、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途径、如何创造实现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条件等重大问题都做出明确地规定,并制定阶段性发展战略,分步实施。其次是要在部际国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于1988年10月开始组织进行的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广泛的文献资源调查研究,同时,还要对全国文献资源收藏单位的地理分布、现代技术设备条件等也做相应的调查研究,以更好地为制定我国宏观文献资源建设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全面的客观依据。再次是要选择好突破口。从我国的现实条件看,全面实现宏观文献资源建设可能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实现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步伐。迫于这种形势的要求,我们就不能坐等条件,而应长远与现实兼顾,可选好突破口,首先在较小的地域或系统范围内搞好文献资源建设的协调发展,为将来全面实现宏观文献资源建设做好准备。
以上设计图示如下:
3 文献资源建设辩正
任何理论体系确定之后,都应保持它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才能有利于本学科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而要想保持理论体系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就必须做到概念、内涵与理论体系的一致。就目前我国的情况看,无论是在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还是在文献资源建设的教学中,人们在使用文献资源的概念和体现文献资源建设的内涵时,还有许多与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的相悖之处,为了保持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相对的稳定性和独立性,有利于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们就应予以辩正。
3.1 文献资源建设的内涵
逻辑意义的内涵是指概念中所反映的特有属性。[11]文献资源建设所反映的就是总论、微观文献资源建设、宏观文献资源建设这些特有的属性,它们体现了文献资源建设的内涵。目前国内出版的为数不多的题名为文献资源建设的论著,还是以论述微观文献资源建设为主,宏观文献资源建设很少论及或只做为一章处理,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宏观文献资源建设在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不能确切地体现文献资源建设的内涵,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也就不好展开论述,从而影响了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此,我们在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中,应将宏观文献资源建设与微观文献资源建设同等对待,才能充分体现文献资源建设的内涵。
3.2 文献资源建设与藏书建设
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确立后,就应全面使用文献资源建设这一概念。但在目前我国的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人们还较多地使用藏书建设这一概念,严重地影响了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的稳定。追其原因,一是受历史传统的影响,人们还习惯于把文献资源建设称为藏书建设。有人预计,藏书建设这一历史概念,还会在一定的时期内被使用,或者与文献资源建设交替使用,[12]具体图书情报机构的文献资源建设称藏书建设,而宏观文献资源建设则称为文献资源建设。二是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体系还未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因而文献资源建设这一概念也就往往被忽视。为此,我们应从大力宣传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体系入手,改变人们传统的影响,并在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广泛使用文献资源建设这一概念,避免或不使用藏书建设这一概念,以使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体系更加稳定。
3.3 宏观文献资源建设与整体文献资源建设
宏观文献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形成一个文献资源整体,以满足社会对文献的需求,因而就有人称宏观文献资源建设为整体文献资源建设或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如果宏观文献资源建设单独存在,这样称是可以的,但从逻辑意义说,微观与宏观应是对应的,既然已把具体图书情报机构对文献资源的收集、组织、管理等工作称为微观文献资源建设。那么,把在一定范围内众多图书情报机构对文献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协作发展等称为宏观文献资源建设,就更为妥当,符合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的逻辑要求。
3.4 馆藏文献与图书馆藏书
馆藏文献是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它是图书情报机构中所藏各种文献的集合。因此,在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体系中,我们必须正确使用馆藏文献这一确切概念。而目前在许多文献资源建设及图书馆学其他领域中的论文中,还沿用图书馆藏书这一传统概念,图书馆藏书是藏书建设理论体系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这一概念已不能体现现在图书情报机构中所藏的各种文献,既然藏书建设已被文献资源建设所代替,与藏书建设相连的图书馆藏书被馆藏文献所代替就是理所当然的。
3.5 文献资源建设与高等图书馆学教育
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学科的研究现状,而我国的高等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现还未真正体现当今我国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的研究现状。据了解,我国设有图书馆学专业的高校,多数文献资源建设的教学,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还仍然沿用传统的模式,只设藏书建设课,这实际上是只向学生传授微观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这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世界和我国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要求。这种高等图书馆学教育滞后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现状,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改变。有关部门应组织人力,按文献资源建设理论体系的要求,编写全国统用的文献资源建设教材,在培养合格的图书馆学专业人才的基础上,促进我国文献资源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