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同期线损管理研究论文_任艳,孙景汝,王凌波

电力企业同期线损管理研究论文_任艳,孙景汝,王凌波

甘肃省天水市供电公司 甘肃省天水市 741000

摘要:电能的生产与使用需经历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在多个设备的转换与传送过程中必然会由于阻抗、热能散失等原因而产生电能损耗,即通常所说的线损。线损是体现电网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电力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关键因素,同时反映着电网结构的合理性、电网运行方式的科学性,以及电网相关技术应用的先进性,因此线损是目前电力行业应该也是正在关注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电力企业;同期;线损管理;分析

引言:虽然近些年我国加强了线损实践及理论方面的技术研究与应用,我国这些年来全国电网平均线损率在不断降低,但基本维持在6%以上,这与发达国家6%以下的线损率相比仍有一段距离,特别是日本、韩国4%左右的线损率相比更是相差甚远,这充分说明我国电网还存在着巨大的节能降耗空间,也表明我国目前的线损管理相关技术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构建

1.1系统功能

基于目前线损管理问题及需求,考虑现行的技术应用水平,同期线损同期管理系统应具备同期线损数据统计与管理、线损监测与预警、线损综合评价等功能,进而为同期线损管理的开展与实施奠定基础。一是数据管理。对线损管理业务相关数据,不仅包括所采集的数据,还包括系统本身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与管理,并实时检查数据的质量,保证数据的精准性和完整性。二是指标管理。线损是由多个参数综合计算和分析而产生的结果,因此其包含着诸多细化的指标,需构建基于电量及线损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实现对各项指标的配置、查询、管理等功能。三是监测预警。对电量及线损相关参考进行实时监测,并对理论值实施测算,实现分压、分区、分线统计与分析,异常波动时能主动及时判别与告警,通过状态性、主动性的监测与智能化的预警来保证同期线损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以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四是辅助决策。可以根据各项线损数据进行综合性、科学性的评价,进而为降损规划、电压优化、电网无功优化方案的实施提供数据参考和决策依据。

1.2数据支撑

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应用是以各项信息数据为基础的,因此,对线损相关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是必不可缺的。基于目前电力企业的基础数据架构,完整、清晰、精准描述线损同期管理相关的数据逻辑与数据信息,为线损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的开展与实施提供一个全面的观察、了解、分析视角。同时提高同期线损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分类、存储、处理、计算及利用效率。

1.3系统架构

基于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考虑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扩展性,采用分层架构的思想对系统进行整体性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一是信息交互层。基于SOA信息交互实现数据及功能应用集成。二是数据仓库层:以统一、标准、共享为原则实现数据对内的利用以及数据对外的服务。三是应用设计层。结合实际功能需求,实现统计、查询、分析、评价等功能。四是分析展现层:以图形化、网络化的方式全方位展现各种数据信息和分析结果,为同期线损管理人员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更为形象、直观、清晰的信息参考。五是数据管理层。基于目前电力企业海量数据,可实现高效的存储与管理。

2.实现同期线损管理方法

2.1构建省市县一体化同期线损管理系统

省市县一体化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由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负责整体工作组织和协调,采用“全省集中部署、分级应用”建设模式,横向覆盖全省,纵向贯穿至县级公司,数据实时采集,每日进行“四分”计算和异常自检。根据试点经验,同期供电量已与结算供电量匹配,同期售电量因低压抄表时间有跨度(1~6日)等原因,误差在2%以内;同期线损率已彻底根除“负损”及大幅波动等统计异常,基本保持稳定,已具备全面推广新线损管理模式的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完整的供售电数据治理

同期外围系统采用联合治理组织模式,由公司发展部牵头,营销部、运维检修部、调控中心、科技信息部、信通分公司协助。治理范围包括PMS生产系统、GIS平台、电能量采集系统、智能公变监测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营配贯通系统以及海讯实时数据库等7大支撑系统数据。治理目标是使支撑系统具备生产环境运行、数据全面、缺陷处理、新/换表更新流程、严格遵循国网标准等要素。该环节是开展同期工作的先决条件。采集全覆盖治理:全覆盖包括关口、设备、智能电能表计三方面全覆盖,即七类设备:公用变电站、电厂、主、配电网线路、公变、专变、低压用户需要达成采集覆盖率目标。治理过程中,首先根据用户采集系统指标进行“摸家底”,然后根据关口类型加装表计及采集设备。

营配贯通、测点梳理:该环节为数据治理主要环节,分为营配贯通和测点梳理两部分。治理的重点是加强现场数据核查,通过营销、运检间系统对照和统一,夯实数据基础。数据治理内容包括建立动态准确的站—线—变—户关联关系、计量点普查、测点对应和线损模型建立与核查。接口配置治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标准,系统间接口及数据传递采用数据中心或海讯数据库模式。在同期线损与七大支撑系统间的接口配置,开发部门应严格遵守科信、信通部门的规定。

2.3实现同期线损系统异常自检及处理

针对同期系统数据量大,实时要求高,供售电关联性强等特点,建立数据异常自检及处理系统。同期系统可自动检测数据错误、波动超限、采集失败等异常,并结合实际业务,将其划分为39类,抽取详细参数形成报表。异常分为“提示性”和“警示性”两类,根据轻重缓急,系统会自行判断责任部门及处置流程,采用异常联系单机内管理与机外流转相结合的方式,保持责任部门异常处理流程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同时实现异常处理过程闭环管理。

2.4整合GIS系统和同期线损系统

通过GIS辅助开发,现GIS系统内,可实时显示同期系统线损监测结果,台区配变损耗率,营销、运检等部门可直接读图展开现场化管理。同时开展同期系统联络线开关置位和GIS拓扑分析课题研究,基于配电网专题图应用成果,明确运检、调度等部门关于专题图开关状态管理职责,依托GIS拓扑分析功能建立联络线路线损分析模型,利用负荷积分法实现了联络线路分线线损统计,为配电网自动化未覆盖地区联络线线损统计提供了新思路。

总结:目前,我国电力企业普遍采用传统的线损统计方法,该方法存在供售不同期的问题,该问题导致电力企业在进行电网管理的过程中,难以准确统计出电网的真实损耗情况,严重影响了线损管理工作水平。对此,需要构建省市县一体化的同期线损系统,并将各个相关专业的基础数据进行关联和汇聚,通过各个专业业务协同保障基础数据库的长效维护。同时将同期线损系统与GIS系统整合,加强各项重点工作,并建立完善的系统管理办法,从而全方位实现电力企业同期线损管理,推动电网运行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夏翔,董大伟,方建亮,姜巍,何欣,胡剑地.基于PCA-ELM的日同期线损检测系统的研发[J].电子测量技术,2018,41(07):99-104.

[2].陕西电力开展线损系统数据迁移工作[J].农村电气化,2018(02):78.

[3]蔡之飞,张维,张博,张少辉.市县一体化线损“四化”管理模式探讨[J].管理观察,2018(01):34-36.

[4].北京电力同期线损监控新平台上线[J].农村电气化,2017(12):62.

[5]刘新新.基于计量自动化的10kV线路及其台区同期线损研究[D].广西大学,2017.

[6]刘波.研究台区同期线损异常数据治理及方法[J].通讯世界,2017(21):276.

论文作者:任艳,孙景汝,王凌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电力企业同期线损管理研究论文_任艳,孙景汝,王凌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