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读后活动”的设计原则与类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英语论文,读后论文,原则论文,类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读后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采用“读前—读中—读后”三阶段阅读教学模式。其中,读前与读中这两个阶段的教学侧重初步感知和理解语言材料,而读后阶段则侧重检查阅读效果以及所学语言的巩固和运用,使学生能在阅读基础上将与阅读材料相关的主题内容、观点和所学语言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语言输出。读后活动设计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笔者发现大量的读后教学活动在设计和开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间缺乏一致性
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语言输入方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语言输出。因此,设计读后活动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来确定活动的内容、形式及其相应的教学策略。但现实中,有些教师在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上)为追求活跃的气氛、形式的多样,读后任务设计往往偏离本节课的输入内容和输入语言,导致学生不能运用目标语言或话题词汇来完成任务,违背了读后语言输出环节应侧重深化主题内容、巩固所学语言的设计原则。
(二)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间缺少台阶和桥梁
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在采用了导入、阅读、提问或进行True or False练习的步骤后,就开始要求学生进行课文复述、讨论或角色表演,其间,教师没有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加工,新知识还没能被学生内化整合,学生很难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和话题内容进行有效的表达。因此,此时的课堂活动要么是少数优秀学生参与;要么看似热闹,但学生输出的语言质量低、错误多;要么学生没能用目标语言进行活动,语言输出仍停留在原有语言基础上。
(三)重视课堂活动的量,忽视课堂活动的质
课堂活动是学生进行实践、体验、探究、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思维需要语言,思考需要时间。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认为课堂上应多设计活动、任务,这样才能体现课堂教学信息的大容量。所以,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上)活动多,学生忙于完成任务,导致学生课堂思维活动的量不够、语言运用的空间不足,其思维品质、语言能力就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四)读后活动与学生实际水平不吻合
教师在设计读后输出活动时需要仔细分析学生的需求,考虑该活动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设计的活动难度过高,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与学生的实际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一定差距,导致不少学生采取放弃或不参与的态度。
二、读后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读后活动时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心理、生理特点,给学生创造用英语表达的机会,要真正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内化整合和能力的发展。
(二)真实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读后活动时要提供给学生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明确而真实的语言情境和信息,使其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运用。
(三)一致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读后活动时,应注意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语言输入与输出活动在形式、内容、时态、语态方面相一致,为学生语言发展和输出搭建合适的支架。
(四)思维性原则
有效的读后活动应增加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挖掘和提炼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哲理、文化等方面的精髓。教师在设计读后活动时,应注意通过适时、适度扩展话题的广度与深度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文本内容与话题的理解,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思维。
三、读后活动的设计类型
(一)理解型活动
1.词汇练习
Wilkins(1972)指出,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阅读教学要兼顾词汇的处理,词汇的处理必须为阅读服务。在学生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任务让学生关注词汇的形式、意义及所在语境,并在读后活动中进行相对应的操练和运用。阅读后的词汇教学活动重点在于操练核心词汇。对于刚学过的词汇,加深记忆的最好办法是学用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并内化词汇,常用的教学活动有:看图造句、英汉互译、选词填空、完形填空等等。
例如,在教学仁爱版教材《英语(Project English)》(下同)八年级上Unit 3 Topic 1 Section C 3a的阅读材料后,教师可以利用课文概要或包含课文中重要词语搭配的短文设置完形填空练习,指导学生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汇。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correct words according to 3a.
In their_______time,people usually________pets,_______on the Net,______stamps and so on.
Hobbies can bring people_______,and_______.When people are tired,hobbies can help them ______.When people are_______old,hobbies can .______them_______.When people are sick,hobbies can help them get ________soon.
[参考答案:spare,keep,chat,collect,.hap-piness,friendship,knowledge,relax,getting,keep,healthy,well]
这类完形填空练习以课文内容为情境语境,涵盖了课文中大部分重要的词语搭配,一方面能让学生较为容易地回忆起课文中所学词汇;另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2.课文复述
开展课文复述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阅读内容加以整理,有重点、有条理、有感情地叙述出来,融理解、记忆、表达于一体。课文复述不同于简单、机械地背诵原文,也不是介绍课文大意,它需要学习者思考并整理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文复述的形式有问题/答案引导法、主题句+关键词提示法、表格提示法、图画提示法、转换人称复述法、角色扮演复述法和接力复述法等。
在实际操作中,根据阅读材料和学生实际的不同,教师既可以选择单一的复述方式,也可以把几种复述方法叠加使用。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Unit 5Topic 3 Section C的阅读课文时,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内容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图画及与其中事情相关的关键词来进行小组接力复述课文。
此类活动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进行转述时,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语境、内容、语言等信息,适度变化结构和词汇语境,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转述活动既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加强他们对词汇的认知、理解和运用。
例如,学习了九年级上Unit 1 Topic 3 Section B1a的对话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对话内容完成短文填空或转述为描述性的语篇进行操练。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1a.
According to the conversation above,we know there is a wonderful program that helps______people in Canada.The program not only_____good.food,_____ ______and nice houses for the homeless people,but also _______them in order to help them ______ _______a gain.Thanks to the program,the homeless people feel______about themselves.
[参考答案:homeless,provides,medical treatment,trains,(to)get/find jobs,good]
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检测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又检测了学生能否正确运用语言形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运用型活动
1.角色表演
语言学习是一种活动。角色表演是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经常开展的一种与教学内容和情境相一致的活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运用的情境,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仁爱版教材中有许多Pair work和Group work这样的内容。让学生担任不同角色,简单化装,并配以相应简单的道具进行表演,学生们能很快进入角色,并兴致勃勃地去看、去听、去说、去演,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Unit 7 Topic 1 Section C 2a的阅读材料时,教师在让学生完成表格填空后,可设计基于课文的采访活动。具体做法为:同桌进行角色扮演,一位学生扮演悉尼奥运会男子自由摔跤冠军Daniel,另一位学生模仿节目主持人提问,提问内容除教材中涉及的Daniel的country,favorite sport,favorite food,year(won a gold medal),reason to build a school外,提问者还可以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如Daniel的身高、体重及家人情况等等。教师可先同一位学生一起做示范,之后学生与同桌进行采访操练,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抽几组同学上台表演。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既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阅读后的讨论是内化语言知识及运用已学知识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之一。阅读后是讨论的最佳时机,既可以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生讨论的同时教师要加强组织调控,及时并恰当地反馈评价。
例如,在九年级上Unit 4 Topic 1 Section C 1a的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与理解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自己总结课文的主要信息,比如,电脑在人们工作、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Talk ab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omputer in groups.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参照课文内容,举例支持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表达,以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开展活动。
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能进一步意识到电脑给人们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学会合理使用电脑,避免迷恋上网而浪费美好青春。
在阅读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灵活设计写作活动,使学生有话可写,而且可以尽量运用阅读中新学的单词和词组。这对学生的记忆训练、思维训练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写的活动,学生可以实现从语言的输入到语言的输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Unit 1 Topic 1 Section C“My report on Beijing”的内容后,教师可把本单元的话题作文设计为:“Changes in my hometown”,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这样的话题有文本支撑,又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有话可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能切切实实从课本中的话题着手,借鉴文体材料的美词佳句,将其恰当地运用于作文实践中,做到读写结合,就能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三)项目型活动
项目型活动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项目主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在项目型活动中,学生根据项目主题,通过提出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以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
1.调查访问
调查访问是教师经常布置的读后活动之一。在开展访问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内自由调查,在调查之后应要求学生就调查作总结报告。
例如,八年级下Unit 8 Topic 1 Section D的阅读材料是与服装相关的知识,在阅读后教师即可采用调查访问活动。首先让学生以“我朋友最喜欢的衣服”为题展开调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采访4位同学并填写表格,然后书面记录调查结果,最后挑选几位同学做采访报告。
如:My friend,Wang Yong,likes T-shirt best.He always buys some yellow T-shirts.The color shows he is active.All his T-shirts are made of cot-ton.And they are size S because he is a short boy…
2.设计海报或广告
设计海报和广告一般通过小组活动来进行,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来分工。字写得漂亮的学生可以负责书写部分,会画画的学生可以设计版面,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负责一些有创意的句子…在这样的活动中,不同的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锻炼了团体协作能力。在课后,教师还可以把优秀作品在班级或者年级展示。
例如,在教学了八年级下Unit 8 Topic 2 Section D的阅读材料后,教师可开展海报和广告设计活动,把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张关于征集“学校最佳校服”的海报,然后让学生把海报张贴在教室,全班投票选出最佳设计、最佳美工和最佳广告词等等。
总之,“读后活动”不是简单重复课文中所学内容,而是巩固、拓展、提升课文内容,可以是词汇的练习、课文复述、转述,也可以是针对文章主题的角色表演、讨论、写作、调查访问等等。“读后活动”能帮助学生深层理解课文,理解文章的篇章结构和主旨大意,通过口、笔头任务实现知识的内化迁移,实现语言技能的综合化,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