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 264100
在教学实践中,中学历史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功能和作用也各有不同。在当今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进程中,中学历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观念,构建问题平台,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一、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的观念,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一切创造始于“问题”
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绝不能在知识层面上止步,而是应当大胆地改变传统的历史教学理念,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树立问题意识的理念,并让课堂教学成为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思维实验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创设自由、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主动的问题探讨课堂,让学生以问题的发现者、提出者、解决者的身份而存在,使师生之间能够达成一种和谐、互动的交流方式。
二、培养中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好奇、浓厚的兴趣是学生们产生问题的重要前提,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进行历史知识灌输、思维方式培养之外,还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历史歌曲、播放历史影像材料、展示历史图片、让学生出演历史短剧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历史、触摸历史、理解历史,对历史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并将好奇心转化为持久的精神动力。另外,在课后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材料、图书等引导学生阅读,并让他们提出问题,探讨问题。
三、提高教师问题意识和教学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提问
作为历史教师应当在培养学生历史问题意识的过程中起到示范作用,不断增强自身的问题意识,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应当多提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设计好提问的问题,帮助学生联想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培养学生独立、成熟的学习思路。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其中提到的“活”,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氛围方面,而且也体现在学生质疑能力等方面。总之,教师应当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努力构建问题平台,达到引导学生质疑、思考、探究的教学目的。
论文作者:房友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历史论文; 教师论文; 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过程中论文; 意识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1月总第18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