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经济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加强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风险控制,对提高电力企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在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并对其定义和基本程序以及具体的应用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为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在电力系统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也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电力经济;责任审计;应用意义
当前,电力企业审计正在从传统审计模式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转变,在成功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工作整体思路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将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于具体的审计项目,从而提升审计质量。作为电力企业审计重要内容的经济责任审计,其审计理念、审计思路、实施流程和技术方法也都因此而发生重大变化。
1 风险导向审计及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所谓的风险导向审计,就是指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是审计专用术语。所谓的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法令、法规、制度以及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审查、评价和证明的一种审计方式。
2 风险导向审计在电力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意义
企业在发展中,所涉及的各项活动都是企业经济的载体,这些经济载体的存在有其必然的价值,对企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所以在电力企业发展中,经济责任审计是极为关键的工作,在此工作具体落实中,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模式逐渐被淘汰,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下文就风险导向审计在电力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意义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内容如下。
2.1 可以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之是密切相连的,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落实过程中,会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这一审计工作面临较多的风险,风险问题在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下得到了解决。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在开展中,需要先对电力企业的审计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工作人员可以对审计工作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这样一来,电力企业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就会大幅度降低,这样有利于保障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性,有利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2 可以有效解决先离职后审计的问题
在对电力企业所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现状进行分析中可以看出,先离职后审计这一模式的应用是较为常见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应用过程中,被审计领导已经调岗就职,审计结果并没有成为领导调用的主要参考依据,而且在这样的审计过程中,审计结果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审计作用失效。电力企业中的先离职后审计问题,在风险导向审计应用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解决。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在落实中,采用的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方法,这样在审计过程中,审计结果更加准确,对审计风险的判断更加合理。所以说,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所能取得的审计效果更加理想。
2.3 有助于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提高
在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审计质量不高这一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在众多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中,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开展效果最为理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在落实中,审计深度更深,在审计中,可以发现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这样一来,风险审计工作人员就能够在明确重点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评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一来,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就能够被有效地解决,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就可以得到提高。
3 风险导向审计在实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意义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使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把握住风险导向的核心内容:一是从宏观上把握审计所面临的风险,注重对被审计单位经营环境、经营风险和战略管理进行分析;二是注重运用分析程序,综合分析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三是扩大审计证据的外延,审计证据不仅应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所获得证据,还应包括了解企业及其环境所取得的证据。随着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不断应用,从而有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强化风险综合性评估
传统的审计风险控制常常存在风险评估不到位的情况,使得未能够有效的发现经济责任人在风险领域中的舞弊情况,从而很容易造成审计失效。而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并且依据单位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风险走向,重点强调了风险的综合性评估。同时,紧密的与评估程序、测试程序进行密切联系,从而达到的提高工作人员对审计风险的认识。例如,风险导向审计重点是对任期内的被审计单位中的某几项工程投资情况和工程量表以及工程相关财务报表与账簿进行综合的分析,并且对于资金量比较大,且变动异常的项目进行重点的分析,从而更好的评估风险状况。
3.2 明确控制风险的范围、内容及重点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主要是有效的深入客户进行发现存在的重大错报情况,重点的了解客户与风险的评估,并依此进行评估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设计存在的风险问题。其中,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以及控制制度等,体现在组织结构是否合理、规章制度是否合法和各种制度的修订与完善以及职位的职责等。而风险导向审计进一步的明确评审程序的重点,加强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内部控制合理性与执行情况,从而有效的督促被审计单位进一步的完善相关指导,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由于整个模式加强了内部控制的调研和分析以及评估,从而更好的找出内部控制的风险弱点,使得控制风险的范围、内容及重点更加明确,从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质量。
3.3降低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科学程序,从而有效的避免电力企业中的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其中,电力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主要是指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收集的资料不全面、不可靠和不真实等,未能够精准的了解单位的具体情况而作出错误的评估,从而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主要分为3个阶段,加强初级审计,对企业的审计工作有所了解,并分析企业在创造价值方面的优势与劣势,评估经营风险。
4 结语
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更多,企业发展压力增大。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力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就需要从经济责任审计入手。电力企业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过程中,应对风险导向审计进行应用,依托这一审计工作的开展,降低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解决先离任后审计的问题,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熊洁.风险导向审计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25):110.
[2]张凌峰,杨珀,王海涛,邵斌,滕艳,储贻道.浅谈电力行业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J].建材与装饰,2017(40):165.
论文作者:姜敏,方亮,马亚婷,王多祥,高新宇,姜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风险论文; 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导向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审计工作论文; 工作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