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_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_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史唯物主义论文,重要思想论文,理论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271(2003)01-0005-05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 政策的理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运用历史 唯物主义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与此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对历史唯物主 义的重大理论创新,这种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作出 了新概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予以了新发展,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规 律的认识进行了新深化。

一、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括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也是社会主 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和主要标志。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完备的理 论体系。对这个理论体系如何进行概括,使之既能全面体现体系的内容,又能简明扼要 ,更易为人民群众所掌握?过去有人曾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如有人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理 论体系概括为“阶级斗争理论”,这种尝试,或许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政治上能起到团 结朋友打击敌人、开展武装斗争等积极作用,不过从理论上讲这个概括是不全面的,也 是不科学的。因为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强调阶级斗争,而且更强调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 置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于不顾,片面突出阶级斗争,很容易导致政治错误的发生。一些 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大都犯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片面突出阶级斗争理论不能说不是一 个重要原因。又如有人把历史唯物主义概括为“经济决定论”或“历史决定论”,这种 尝试一方面看到了经济或历史规律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突出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则忽 视了政治、社会意识、偶然性等因素的重要作用。因此,这种概括受到了恩格斯的批评 。恩格斯在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书信中对“经济决定论”等观点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和 批评,认为“经济决定论”不能全面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因而不是一个 好的概括。那么,究竟应如何概括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 人没有进一步的论述,一些理论工作者也很少再作深入探讨,应该说这是历史唯物主义 研究和宣传中的一个缺憾。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认为,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 理论体系作出的新概括,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论述的生产力、文化、利益三个 范畴,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首先,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出发点和发展的物质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 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存 在和发展的物质动力。任何一个民族、国家如果停止了生产,就既不能生存,也不能发 展。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教育、科 学、文化等,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归根到底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没有生产力 的发展,社会的科学、文化、教育都发展不起来,当然就更谈不上繁荣。严格地说,历 史唯物主义之所以为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是因为历史唯物主义用社会的物质生产及生产 力和生产关系来解释社会的政治、精神生活,强调了物质生产和生产力对理解社会的基 础意义和决定作用。由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出发点和发展的物质动力,因而在历史唯 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生产力范畴占有突出地位,从生产力范畴可以逻辑地推演出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形态等一系列范畴。可以说,生产力范畴充分体现了历史 唯物主义的特征,逻辑地蕴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部理论内容。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中的第一个代表就是代表生产力,确实是抓住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

其次,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支撑点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文化一般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教育、法律、哲学、宗教 、道德等。可以说,没有文化的存在,也就没有人类的存在。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 主要标志,也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支撑点。不仅如此,文化还为人类的物质生产提供 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的推动和支持,人类不可能获得如此迅速的进化,社会 不可能获得如此迅猛的发展。正因此,历史唯物主义特别重视文化的历史作用,文化的 范畴和内容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这 种文化形态显得越来越重要,在马克思“生产力中包含着科学”思想的基础上,邓小平 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见,文化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中内涵极为丰 富、不可或缺的范畴。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第二个代表即是代表文化,应该 说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特点。

再次,利益是人类社会的落脚点和发展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 最终决定力量。但人们发展生产力的动力或“动力的动力”是什么呢?人们为什么要从 事艰苦的生产劳动呢?说到底,是为了取得物质利益。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 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人们因物质需要而产生的物质利益是推动生产的原 动力,也是生产关系的实质。人们进行生产斗争,直接就是为了获取物质利益,进行阶 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最终也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没有任何社会历史现象是超脱于物质 利益之外,与物质利益无关的。因此,物质利益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 目的,也是历史唯物主义一系列原理的一个归结点,是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一个核心范 畴,用列宁的话说:经济利益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者整个世界观的基础”[2]。所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提出利益范畴应该说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精确把握。

江泽民同志把生产力、文化、利益三个范畴而不是把其他范畴作为“三个代表”的内 容提出来,这决不是一种巧合,而是因为这三个范畴充分全面概括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体系的主要理论内容,反映了人类发展的基本过程,揭示了人类发展的深层奥秘。生产 力、文化、利益既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又是人类发展 的出发点、支撑点和落脚点。这三个范畴既相互独立、不可或缺,又有内在联系,既全 面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又简明扼要,很容易为人民群众所掌握。“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已成为新时期我们党概括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有益的新的尝试 。“三个代表”的概括比“阶级斗争理论”、“经济决定论”及“历史决定论”的概括 更全面、更合理,也更科学。

二、对历史唯物主义核心范畴的新发展

如上所述,生产力、文化、利益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如果对这 几个核心范畴仅仅只是重复或重新排列,那么其理论创新程度是很有限的。“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可贵就在于它不是把几个核心范畴进行简单地重复和排列,而是予以全新 的概括,提出了“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根本利益”三个崭新的范畴,并揭 示了其内在联系,因而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进行了重大的理论创新。

1.先进生产力范畴的创新

先进生产力范畴是基于对我国生产力状况的科学认识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和迎 接的来自世界范围内的挑战而提出的。先进生产力范畴的提出,突破了过去我们讲生产 力的发展要求只关注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要求,而对生产力内在要素优化发展的要求关 注不够的局限,这一范畴的提出实际上是对生产力的深层次的分析和概括。具体地说, 所谓先进生产力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在先进的管理方式下运用先 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从事生产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过程就是不断地以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先进生产力往往同广大人民群 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为先进生产力意味着人们能够用较少的投入创造出更多的财 富,可以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赋予生产者更高的素质,为人的更加 全面的发展奠定基础。先进生产力范畴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先进生产力 是以科学技术为载体,体现社会生产发展新要求的生产力。在现阶段,生产力中的科学 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这是先进生产力的突出标志,具体表现为劳动工具从手工工具到机 器再到自动化的工具,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知识能力、总体素质越来越高,把劳动者与 生产资料结合起来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水平越来越趋向科学化;第二,先进生产力是可持 续发展的生产力。历史上,对发展生产力与自然的关系的不同认识形成不同的生产力观 ,但以丧失自然界和谐发展为代价获得的生产力不是先进生产力,只能是落后生产力的 表现。这种生产力正逐渐对自然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导致全球生态危机的出现。先进 生产力必须是以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和基础,即没有破坏的发展。它表现为不 只是量的扩张,或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时还是产业结构的优化,效益的增强。像过去那 种盲目建设、污染环境的短期行为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只能急剧恶化人与自然之间的关 系。只有反映和支持并逐渐普及高新技术产业,并以节能、降耗和高的先进技术来改造 传统产业,才能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也才能获得生产力的持续 发展和人类自身的发展;第三,先进生产力是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生产力。生产者和 生产组织从小农经济那种孤立封闭的状态走向专业分工不断深化,社会协作日益广泛和 紧密的过程和趋势,实行比较细致的专业分工,使劳动者相对固定地专门从事某一种劳 动,由熟练到完善,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社会经济效益提高,在此基础上的社会 协作,能更充分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创造日益增多的物质财富。带动经济从落后的小农 经济走向工业化现代化发展道路。

2.先进文化范畴的创新

先进文化与一般文化相比,无论是内涵,还是作用与特性都是大不一样的。从内涵上 说,先进文化应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和时代精神的总结,应该是积极的、健康的、 科学的、向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从作用上说,先进文化可以塑造人们的理想和 信念,激发人们的热情和斗志,从而对一个政党、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产生决定性的 影响;从特性上说,作为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先进文化,具有科学性 、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和创新性。具体而言,先进文化范畴主要包括五个 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文化。马克思主义因其指明了人类社会 和人类精神领域的发展规律,成为人类文明最伟大的成果。因此,马克思主义及其继承 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成为团聚中国人民、激励中国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努力奋斗的重要力量。二是以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为根本目标的文化。培 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目标和归宿, 表明发展先进文化必须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为根本任务。 文化建设如果不以提高人的素质和发展人的能力为目的,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一句空话。 三是以“三个面向”为发展方向的文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 主义文化,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利益追 求,体现了先进文化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功能和作用,强调了先进文化开放性、前瞻性 的特点。四是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为基本特征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本是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文化基本特征的概括,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内涵 。所谓民族的,即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华民族形式的结合;所谓科学的,是指文化的内容 具有科学的品格和科学的精神;所谓大众的,是指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五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为核心内容的文化。发展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文化必须以社会主义为价值取向。21世纪的 中国文化是以社会主义为主旋律的多样性的文化,社会主义主旋律文化决定着当代中国 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

3.根本利益范畴的创新

利益范畴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范畴。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最 初动因就是为了维护莱茵河地区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因为马克思深深懂得:“人们所 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而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每一个社 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但在现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利益范 畴特别是根本利益范畴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专门的一章一节加以论述,而仅仅 只是作为一个附带问题加以提及,没有予以特别强调,严格地说,这是现行历史唯物主 义理论体系的一个欠缺,也是解读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理论失误。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而 不强调利益问题,没有根本利益范畴,就等于丧失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也丧失了人 们掌握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思想武器的兴趣,它给人们造成一种误解:历史唯物主 义不关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可见,现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是不完备的,亟 须进行创新。而创新的措施之一就是加入“根本利益”这个基础范畴,并着重予以强调 和分析,通过对根本利益范畴的论述和强调,使人们在掌握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时更加 注重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尽管是从党的建设的角度提出来的,但他把根本利益范畴与先进生产力与先进文化范 畴相提并论,显示了对利益范畴特别是根本利益范畴的关注与强调,这无疑是符合马克 思和列宁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论述的,对于现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创新,应有巨 大的理论意义。在江泽民同志看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核心,是我们想 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则是党的一切工作 和方针政策的最高衡量标准。正因此,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最终归宿,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东北考察时所指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最终要 体现在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我们党只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党才会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信赖与拥护,才 有坚如磐石的“执政之基”,社会主义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江泽民同志对利益范畴 特别是根本利益范畴的高度关注与强调,值得引起哲学界的充分重视。在马克思主义理 论创新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创新过程中,确实应重视利益范畴,特别要突出根本 利益范畴,以还根本利益范畴在“马克思主义者世界观”中的基础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提出“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根本利益”这 样三个崭新的范畴,归结到一点,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着眼 于先进的东西。它提出“先进生产力”范畴是着眼于先进的即高科技含量的、节约资源 、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生产力,以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带动整个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提出“先进文化”范畴是着眼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优秀 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来反映现实,引导和促进我国社会沿着正确方向,大踏步地走向未 来,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它提出“根本利益”范畴是着眼于先进阶级 的利益要求,站在工人阶级立场,去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永葆我们党 的先进性,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就必须实现好、 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新深化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客观规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要加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 律 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无疑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规律认识的一个 深 化。

1.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众所周知,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的规律。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人 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而人类社会的 发展就表现为这两对矛盾的运动。当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 展时,就要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但是,这个总的规律只是一般地描述了人类社会 发展的历史趋向。它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因而形成了各个不 同阶段的特殊规律。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如果只了解一般规律,而不把握自己所处的历 史时期的特殊规律,是不可能完成指导伟大社会运动的历史任务的。所以,在马克思、 恩格斯之后,列宁提出帝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帝国主义控制比较薄弱 的一个国家首先实现;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邓小平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道路。由于这些理论一方面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推进革命和建设,另一方面根 据时代特点和历史任务,探索特殊的规律性认识,因而把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 律具体化了,所以成为指导当时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并且从不同时期、不同方 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 主义运动处于低潮。随着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资本主义在经 历了一系列的震荡和危机后,迎来了其演进过程中的繁荣景象。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 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 的规律在今天有哪些新的特征和表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这些与人类社会发展规 律直接相关的重大问题一一予以了回答,它强调,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 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 过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些观点从 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动力方面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 江泽民同志指出:“客观规律指向的历史结局,从总体上来说在其整个演化过程终结之 前是不可能提前出现的,任何客观规律都是在历史的具体演进中逐渐地和愈来愈深刻地 发生作用的。”[3](P58-59)他分析了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肯定了社会主义的理 论和实践,并认为社会主义的历史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现阶段我们要把最低纲领 与最高纲领统一起来,在实现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最低纲领的基础上,最终 实现最高纲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具体演进中产生的一些繁荣现象,并没有改变资本 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真理性。 他提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这一基本原理。”[3]( P177)但同时必须看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要避免以往比 较肤浅、简单的认识,避免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他强调,要促 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 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则强调,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 、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与社 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一样都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 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这些重要思想,涉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各个 方面,集中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局势的科学把握,反映了他对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2.对人类社会规律现实表现形式的新探索

江泽民同志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新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社会主义建设 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同时也是对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实表现形式的新探索。

首先,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探索。列宁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对社 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列宁去世较早,他的一些理论并未完 全付诸实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些符合社会主义建 设规律的科学论断。但从总体来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于社会主 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是由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邓小平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 反两方面的经验、科学分析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历史 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 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面对国 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我们党自身的新实际,江泽民 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了新的探索,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作出了进一步回答,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把实 践“三个代表”要求作为党在新世纪完成“三大历史任务”的根本保证,把“三个代表 ”要求作为检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各项工作的标准;提出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运行机制上,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 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制度;强调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策;提出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要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 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推动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思想。所有这些新的探索,使得我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规 律有了更加自觉的把握,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了新的发展。

其次,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探索。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马 克思、恩格斯、列宁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设想或原则,毛泽东则 创立了比较完整的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体系。邓小平又立足于新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执政 党建设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在新世纪、新形势、新任 务、新问题面前,江泽民同志根据中国社会深刻的变革,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党员队伍、 党所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发生的重大变化,在深刻总结世界一些执政党兴衰 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进行了新的探索,得出了新的认识,形成 了系统的执政党建设的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境界。这些 新的思想主要有:“三个代表”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中国共产党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 核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在坚持自 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同时,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 断提高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党在新时期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 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的生活日益改善;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就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在坚 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同时,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 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既有最高纲领,也必须有每 个阶段的最低纲领,必须把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 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改进党的领导方 式和执政方式;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加强和改进 党的建设,从严治党,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对于完成党肩负的历史重任 ,经受住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各种风浪的考验,至关重要;党必须深化干部 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把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提到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提出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 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 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句话,江泽民同志从党 的地位、性质、任务、宗旨、纲领、指导思想、组织制度、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干部 队伍等执政党建设的各个方面,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3.对三大规律内在联系的新揭示

一般来说,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可分为普遍规律(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三大规律 ”中的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属于特殊规律,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则属于 普遍规律和一般规律。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深化对共产党 执政规律的认识有利于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人类社会发展规 律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又能够有力地促进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 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江泽民同志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 主义建设的规律相联系,一方面进一步揭示了普遍规律或一般规律的存在方式和作用机 制,另一方面,又揭示了特殊规律与普遍规律或一般规律的内在关联。共产党执政的规 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但是,社会主义社会毕竟 不能脱离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必须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 一般规律。惟有深刻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 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惟有正确认识和理解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 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关联,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和避免出现人为地否定或任意地 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失误。这就既深化了历史唯物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又 揭示了人类历史规律的现实表现形式,因而使党在现阶段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向前迈 进了一大步。江泽民同志通过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充分体现了现阶段中国共产 党人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认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表明了只有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以科学的态度大胆地进行探索,才可以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完全认识的必然王国逐 步到达自由王国。

收稿日期:2001-10-08

标签:;  ;  ;  ;  ;  ;  ;  ;  ;  ;  ;  ;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_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