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综合课程探索_数字技术论文

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综合课程探索_数字技术论文

数字技术支持的小学语文统整课程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语文论文,技术支持论文,课程论文,数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作为一所新办学校,我们构建开放的“语文统整课程体系”,以数字技术支持的跨学科学习方式推进数字时代的语文教学变革。目前,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全面推进语文统整课程的实施。

      一、数字技术促发语文教与学的深度变革

      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随着数字技术与人的生活高度关联,人们的思维、学习、交往、表达等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数字时代向人们提出了新的读写要求,语文的读写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需要重新定义语文读写内涵,改变语文课程形态,变革语文教与学的方式,培养学生数字时代的语文读写能力。

      (一)读写内涵的演变,促发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式变革

      语文读写能力是构成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而读写能力是一种“移动着的目标”,它能不断地随着社会对个人能力的期许而变动,随着技术的不断变化,读写内涵也在不断地被重新定义。

      在印刷媒体主导的时代,即纸质媒体时代,语文读写主要趋向于注重文本的内涵理解,用特定的语言阅读和写作或学习阅读技巧的读写能力培养。目前,这种基于纸媒的传统读写依然是主流,而这种以纸媒为介质的读写一直会伴随着我们成长。随着广播、电视、媒体播放机等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对读写又有新的要求,除了对静态的文本的理解外,还要掌握基于图片、视频和声音等多媒体相结合材料的读写方法。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社会化媒体、智能终端设备运用的普及,语文读写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超链接的跳跃式阅读,文本、图片、声音、视频等相融合的阅读资料,多方式的言语表达,数字时代儿童“数字读写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遗憾的是,当前一线教师基本不关注儿童数字读写能力培养,还沿用传统的学习方式教授数字时代的儿童。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遵循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现代儿童的特点,深度了解语文读写内涵随时代发展而在不断地演变,把传统读写与数字化读写充分融合,不断优化和变革语文教学,为数字时代儿童构建一个全新的读写体系。

      (二)数字技术的教学定位,以凸显语文学科特点为本

      厘清数字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核心作用,准确把握数字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是关键。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沟通媒介”和“脚手架”功能,可以很好地帮助儿童提升其语文素养。“沟通媒介”主要是为儿童搭建言语表达、思想交流平台,充分保障儿童言说能力的培养,而“脚手架”功能主要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学习困难时用数字技术作为学习支架解决语文学习问题。

      如,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运用数字技术,让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轻松快乐,提高识字效率,减轻识字负担;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让数字技术始终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通过课前的网络资源探究,课中的数字技术突破学习重难点,课后的网络阅读与写作拓展等,提升主题单元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让数字技术促进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在整本书阅读中,数字技术主要在阅读交流、多样式读书笔记、主题讨论中适时适度地运用;在写作教学中,数字技术为儿童写作以及习作的修改、发表等提供支架平台,构建以“表达”为中心的写作教学体系;在口语交际中,数字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师生收集口语素材,为学生口语表达提供展示工具和平台,以及及时分享和互动评价。

      二、构建统整项目课程,在跨学科学习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一)语文统整课程的内涵理解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统整”的概念有不同的解读。在我校,我们把“统整”的概念聚焦于跨学科合作与学习、以项目型学习方式推进统整课程的实施,同时数字技术作为核心要素支持师生开展统整学习。统整课程为儿童构建了开放、立体、综合化的语文学习系统,师生以学习主题为切入点,让语文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师生在跨学科的教与学中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充分关联,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主动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意义构建,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得到综合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基于语文学科特点,以主题的方式,进行横向与纵向相融合的课程统整。“语文统整课程”旨在突破语文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在阅读的基础上,用专题(主题)把语文学习拓展、外延的各种任务统整起来,把语文学习与社会实践、探究学习和社会对学校提出的各种要求统整起来,把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跨学科学习统整起来,让数字技术深度融入语文统整课程之中,以支持社会对儿童社会化的要求,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

      (二)数字技术支持下统整课程实施的方法策略

      我校在语文统整课程实施中,数字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在统整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把数字技术作为语文学习的底层支撑,并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沟通媒介”和“脚手架”的核心功能,始终把提升语文听、说、读、写的核心素养放在第一位,突出语文的学科特点。目前,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借助数字技术,推进语文课程各要素之间的统整,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1.移动终端,有效统整语文“听—说—读—写—绘”

      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PAD)已成为我们认知、联接世界和进行创造性学习的重要工具。在南科大实验学校,我们让学生自带移动设备(BYOD)进行语文统整学习,扩展语文学习内涵。在实践中我们充分发挥移动终端的触屏学习、绘写融合、分享便捷等优势,把“听—说—读—写—绘”作为语文的核心素养来培养。在低年级,我们着力推进“阅读、写作、绘画协同发展”的语文统整课程探索,突出“图画”对儿童学习的作用,并有效把绘画与习作、阅读、口语表达有效统整,顺应低龄儿童“图视化”“可视化”的认知特点,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创新语文学习模式。如,在“根与芽统整课程”中,学生运用绘画、拍照和文字描写的形式记录自己种植的苗苗生长过程,制作“电子绘本观察日记”,并通过班级网络平台进行分享交流。又如,在父亲节来临之际,一年级老师组织孩子开展以“我爱爸爸”为主题的统整学习,让孩子们在阅读儿歌和绘本《我爸爸》的基础上,制作充满情感的个性化电子绘本《我爸爸》,文字意境通过图画呈现,图画补充文字无法表达的意境。通过图与文的有效融合,意义相互补充,提升儿童的想象力和言语表达力。

      2.网络学习社区,在统整课程学习中提升儿童书面沟通力

      在语文统整课程中,我们为儿童创设更多“写”的机会,借助移动终端进行写作,让儿童在自由的言语表达中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网络社区是学生开展自我对话、互动对话的自由空间,是进行阅读、写作以及基于学习资源和真实世界开展语文学习的平台。在实践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微信群、QQ群以及网站平台分享儿童统整学习中的习作,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如,在“根与芽统整课程”中,老师设计了一个“跟苗苗写信”环节,学生用平板电脑自由写作并在网络学习社区中与同伴自由分享,表达对苗苗的喜爱之情。

      写给我的小绿豆苗的信(第3稿)

      亲爱的绿豆苗苗:

      快点长大吧!春天来了,我带你去看蔚蓝的天空,去看碧绿的草地。

      我带你去听海浪的声音,去看忙碌的街景;去听我们琅琅的读书声,去跟蝴蝶姐姐玩耍;我还会为你打鼓,很响很响咚咚咚的声音!

      亲爱的小绿豆苗,我还想对你说:“小豆苗苗,和我一起挠痒痒玩吧!”

      你的朋友:刘知行(6岁半)

      2015年3月28日

      通过计算机“写”,让低年级儿童绕过手写汉字数量不足的困境,优先发展儿童的思维,从而克服“汉语儿童读写周期长”的困难。而网络学习社区为儿童写作搭建了倾诉交流的平台,构建以网络平台为载体的儿童言语表达共同体,让儿童在交流分享中相互欣赏、相互补充从而提升儿童的书面沟通能力。

      3.社会化语音平台,在跨学科统整中促进口语表达力

      口语表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人际交流的重要载体。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会化语音平台完全可以实现“人人表达”“最优表达”。在语文统整课程中,充分借助社会化语音平台优势,为学生口语表达开辟新的空间,让孩子们通过社会化语音平台分享自己的思考,展示自己的理解,并及时与同伴和老师进行互动,增强孩子们的主体意识和自信心,从而提升孩子们的口语表达力。

      我们在语文统整课程中倡导跨学科的“横向统整”,让孩子们在跨学科合作与学习中,运用口头语言阐释相关学科的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理解,这样口语表达与学科学习相得益彰协同发展。

      如,在数学课中,我们开展“数学笔记”探索,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等美术形式来编制数学故事,通过口语来阐述数学问题,用社会化语音技术“啪啪”软件作为媒介呈现数学思维,也就是“数学+美术+语言+技术”。在数学语言表达过程中,学生把那些“听懂的”或“看懂的”数学知识运用口语去描述、解释甚至概括,会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观察、思考和语言组织。

      又如,在美术课中,我们用“自然笔记”来深化科学学习。学生运用五彩的画笔绘制大自然,用画笔去解读科学现象,用语言来阐释自然现象。也就是“美术+科学+语言+技术”,让语文、科学、美术和技术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素养与技能。学生在运用“啪啪”进行分享时,每一个孩子都想把自己最好的口语表达呈现出来。因此,学生在讲解录音的同时,会对自己的口语表达进行自我评价,可以经过多次练习之后,最后呈现自己认为最为精彩的口语表达。

      4.电脑键盘输入,拼音学习与汉字打写统整,让拼音学习高效有趣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拼音教学都放在一年级开学初进行。但是从现实效果看,拼音学习很枯燥,费时费力,学习效果也不够理想。让初入学的儿童,一进校园便遭遇“艰涩的”拼音学习,这很容易挫败儿童的学习热情。如果把拼音教学放在儿童认识500字左右的基础上进行,把键盘打字与拼音学习有效统整,让儿童在键盘打写中输入汉字,强化并巩固拼音学习,儿童就可以直接进入写作阶段,并让拼音学习变得高效而有趣味性。

      我校语文组以“先识汉字再学拼音,把识字、拼音与写作相结合”的策略,推进拼音教学。我们的实践证明,把识字、拼音与习作教学有效统整,可以让儿童学习拼音的时间缩短为两周,比传统学习拼音的时间短,而且效率更高。儿童对拼音的深入掌握主要在后期的打字、打写文章中不断巩固。每一次打写都是对拼音学习的又一次巩固。把拼音学习与键盘汉字输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我们学生的学习更高效。学生的习作水平和阅读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目前,参与这项实验的班级学生借助键盘汉字输入,一节课就能很轻松地完成几百字的文章,儿童的识字量在一年内达到阅读水平,轻松地从绘本阅读过渡到文字书阅读。这样,拼音学习、汉字键盘输入、识字、阅读与写作相互融合,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整体协同发展。

      5.可视化思维导图,搭建统整学习的桥梁促发儿童深度学习

      可视化思维导图作为思维创新和交流合作的媒介支架,为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合作提供了有力帮助。可视化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立体构建,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教师充分运用思维导图的相关策略,可以提升学生识字、阅读和写作的效率。同时,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把识字、阅读、写作以及真实生活统整起来,让语文与现实生活关联,让语文的各要素相互关联起来,从而促发语文各项能力的协同发展。

      如,许冬青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可视化思维导图开展语文统整教学。在“走进夏天”主题单元学习中,她以“立夏”为起点,组织学生在“立夏”之日以复习诗歌《二十四节气歌》为切入点,带领孩子们开展“走进夏天”的话题讨论,引导孩子们从气候的变化,自身的感受等方面谈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话题讨论分享之后,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在孩子们的作品中,图文结合,从词语到短句,感受到他们不同的思考角度,既能看到孩子对夏天的喜好,又能看到孩子们对身边事物的关注,看似浅显的语言中洋溢着童真童趣,更有孩子们的个性化思考。接着,根据孩子们思维导图上感兴趣的内容,冬青老师随即组织孩子们学习《夏天是个娃娃》《夏天的雨》《我家的蚊子》等几首儿童诗,同时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的文本和法布尔《昆虫记》的阅读开展昆虫研究,探究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并创作电子绘本。在昆虫研究中,学生在校园里发现了很多蜗牛,于是教师及时引入林良的童诗《蜗牛的风景》,孩子们在诵读童诗中了解真实世界中的蜗牛,这样很自然地让孩子们把学习与生活关联起来。在这一统整课程学习过程中,思维导图把阅读、写作、探究等活动有机地关联起来,提升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思维导图能轻松地把语文学科内在的各个要素统整并关联起来,不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关键的是为学生在统整课程学习中开展创造性的研究和思考提供了有力支撑,从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深度学习成为可能。

      在实践中,我们还借助增强现实、可视化APP、3D打印等数字技术优势,开展语文统整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数字技术的恰当运用可以有效地开展基于语文学科内在元素以及跨学科的课程统整,让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关联起来,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面向未来发展的综合素养在语文统整课程的学习中得以培养。

标签:;  ;  ;  ;  

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综合课程探索_数字技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