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语口试谈中学生英语口语的问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口试论文,英语论文,中学生论文,英语口语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为了全面评估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部分省市在中考和高考英语测试中加试英语口语。我省颁布了《江苏省中学生英语口语等级测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采用了“二对一”(两名考官,一名学生)的直接型口语测试形式。测试题型由“朗读短文”“根据所读短文回答问题”“情景对话”和“话题简述”几部分组成。《纲要》对测试目的、要求以及评分标准都制定了相应的细则。
笔者连续几年参加苏州市中考和高考英语口语的测试和评估工作,发现学生口语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以及口语测试本身存在的不足。
二、学生的口语问题与对策
笔者根据历次中考和高考英语口语测试的情况,把学生在测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归类如下:
1.语言知识问题
(1)语音
学生的语音语调滞后于他们的英语总体水平。有些学生从开始学习英语就没有掌握正确的发音,在口语测试,特别是朗读项目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元音中的长音和短音不分,如[i:]与[I],[:]与[],[:]与[]等;单、双元音不分,如[e]与[eI],[]与[aI],[]与[e]等;多音节词拼读能力差、重音读不准。
②不会读辅音连缀;朗读以辅音结尾的单词时习惯添加尾音间[]。
③漏读或读不准语法词尾,如名词复数词尾、动词过去式和过去分词词尾等。
④绝大多数考生不能根据情景和内容要求借助语调表达思想。
(2)语速
语速直接影响考生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语速过快或过慢是考生在朗读测试中的主要问题。语速过快造成发音不清晰或不完整,不能根据意群进行恰当的停顿或停顿错误;语速过慢(常因语音语调基本功差)则使得朗读不连贯,不流畅,语感差。有些学生还在不流畅的朗读中夹杂中文语气词。
(3)词汇
①读错数字短语,如日期(July 4,1776),时间(7∶20,8∶55,12∶05)以及大数字,如245,000,000等。
②在情景对话和话题简述测试中,考生的功能语言结构和词汇贫乏;偶有变化却又常常混淆,如表示“应该”“建议”“必须”“必要”等时都用“You must...”。
(4)语法
口语测试的目标之一是测试学生表达思想时使用语言的准确程度。中考和高考口试测试中所反映的语法错误主要表现在主谓不一致,”尤其是第三人称单数与谓语动词现在时的不一致;指代不一致(如he和she不分,it和they不分,Mr和Mrs不分等);过去时态和现在时态的误用。有些考生在对话和话题简述项目中自始至终只用一种时态。
鉴于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口语教学中可采取以下对策:
(1)以发展的方式教语音
低年级教师普遍重视语音教学,但高年级教师常因过于注重语法和词汇教学而忽视语音教学,这是学生语音语调滞后于其英语总体水平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语音教学不仅是低年级的任务,而应贯穿基础英语教学的始终,不同阶段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在基础阶段,教师主要让学生发现英语语音的规律和归纳语音规则。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教师应不断补充语音方面的知识,提醒学生注意不符合语音规则的特殊现象,如多音节单词的重音、辅音连缀和连读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发音要领,例如,在实际交际中重读音节的元音读得要比其在非重读音节中长,并抓住这一要领,让学生反复练习单词重音和句子重音。
另外,足够的听说教学时间是解决学生语音语调问题的基本保证,特别是在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大幅度增加而课时不变的情况下,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削弱听说课的教学。
(2)促进语言知识向外部语言的转化
许多学生知道针对某一话题该讲哪些话,也可以正确地进行书面表达,但却不能脱口而出,或讲出的话与该讲的话在语言形式上有很大差别。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局限于课堂和课本,缺乏将语言知识内化成外部语言的口语实践和体验。口语是将内部语言(所思所想)借助词语,按一定的语法规则,快速转换为外部语育的过程,这种转换过程需要大量实践才能达到自动化。教师要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口语活动,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要选择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确保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有足够的练习机会,以促进其内部语言知识向外部语言的转化。
(3)阶段侧重,逐步提高
口语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寄希望于考前突击背范文,而要根据不同的年级,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在口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可以通过朗渎、背诵与复述等形式加强语言信息的输入;通过对话、看图叙述或描述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口语语感。在中级阶段,可以通过对话、角色扮演和话题讨论等活动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内化。在高级阶段则可以进一步通过对话、小组讨论和辩论等形式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对其交际策略的培养。
此外,不妨在基础年级实施口语考查,以促使师生对培养口语能力的重视。
2.语用知识问题
口试是对语言表达能力的测试,其中包括对语用能力的考查。不少考生对单词和语法规则等记得十分清楚,但用英语表达时就出现用词不准确或表达不得体的现象,这反映出语用知识的欠缺。口语测试中常见的语用知识题主要有:
(1)简要回答与完整回答
根据语用学中的会话合作原则以及会话含意理论,言语交际应简洁明了。在中考和高考口试中,考生要根据所朗读的短文回答问题,作为交际双方的考生和考官对于问题的上下文是明确的,在问与答之间要恰当使用简要回答与完整回答,所说的话要包含所需信息但不能超出所需信息。很多考生在回答问题时照搬短文中的句子或绕圈子来回答,抓不住要点,缺少口语简单明了的特征。例如:
问:What must we follow when we are traveling abroad?(2005年江苏高考英语口试题)
答:The customs of the country.(简单明了,考官和考生都不会产生理解错误。)
但绝大多数考生回答不恰当。例如:
When you are traveling abroad,it is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follow the customs of the country that you are visiting.(短文原句,不简单明了,超出所需信息。)
We must follow the customs of the country that you are traveling in.(完整句回答,不能紧扣对话的主题,并且未做we和you的人称转化。)
(2)话轮控制
情景对话是双边活动,如果让考生作为发话人开始对话,他们往往不知如何运用开头、展开、轮流和打断等会话技巧维持交流,考生缺乏话轮意识,常出现“独白式”对话,即考生一口气把要说的全部说完,对话几乎变成了话题简述。例如,2005年江苏省高考英语口试题的一个情景对话(题目略),考生对答如下:
问:I'd like to buy a computer.Would you please give me some advice?
答:Yes.I've go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some computers.Computers with PⅣ work much faster than other ones,but they're much more expensive.Though the computers with PⅢ don't work so fast as PⅣ,they are much cheaper.I think a PⅢ is enough to meet your needs.
(3)背诵式口语
许多考生考前背记了《纲要》中的对话和话题简述范文,口试时像背书一般照搬范文,没有口语自然的语音、语调和语感,缺乏真实的互动。例如,如果考官按照范文线索展开对话,他们就能比较顺利地背出范文;如果考官对话题的切入点与范文不同,他们就结结巴巴,难以继续对话;即使能勉强维持对话,也不能根据考官变化了的会话方式和语气等来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
(4)非语言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不仅是指说话者的语言能力,还涉及诸如会话技巧和交际策略等非语言能力。测试过程中,许多考生在听不懂、答不出或表达中遇到困难停顿时,不知如何采取一些言语和非言语手段的交际策略来维持交流。
语用知识是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重要因素。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语用知识的教学,要增强学生的语用意识。具体建议如下:
(1)明确语用知识的教学目标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在“说”和“交际策略”目标描述中包含了语用知识与运用的要求,如“借助手势和表情等非语言手段提高交际效果”,“能在必要时使用委婉语来表达意思或想法”,“通过解释或重复等方式克服交际中的语言障碍”,“根据语言环境得体地使用语言”,“监控交际语言运用的得体性”等。这些方面的语用知识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得以重视并使之具体化。为此,教师应向学生讲授语用知识,包括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具体语境中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匹配,交际者的社会地位、年龄以及交际双方的熟悉程度等社会因素在交际中的作用,并辅以有意义的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的语用习得。
(2)结合语境强化语用知识的运用
结合真实语境进行语用知识教学是培养学生得体地运用语言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真实的语言使用示例和环境,如影片或短剧等,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并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如会话、角色扮演、小组活动和讲故事等,给学生提供交际的机会。教师应注意恰当纠正学生语用知识方面的错误,及时总结必要的交际策略,如举例说明在交谈中遇到困难时如何使用意译、近义、迂回表达和体态语等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借助如“Let me see.../I think.../I mean.../My point is.../You see.../You know.../Excuse me.../I'm sorry,but...”等一些简单的功能性语言来表示正在思考、犹豫以及对话语的修补、解释、停顿或求助,以克服交际中的暂时困难。
3.心理素质问题
在口语测试过程中,考生的心理因素对口语表达的正确性和流利程度有很大影响。许多考生在测试中精神紧张,声音变调。有的考生因为紧张,未听懂考官指令语就抢先回答,结果答非所问。
为了排除负面心理因素给学生口语考试带来的影响,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良好心理素质。其次,口语的口头性、交际性和出错的公开性容易使学生产生羞怯心理。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口语教学的操练层次,即由全班到小组、由小组到对子、由对子到个人逐步展开操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敢于开口。
在口语测试过程中,考官要尽量创设轻松、和谐的谈话氛围,以使考生情绪放松;同时要适时鼓励,以增强考生的信心,尽量避免考生因过分紧张而出现口误。
三、口语测试的问题及其建议
近年来我省中考和高考英语口语测试基本上反映了我省中学生的口语水平。但是,目前的口语测试仍存在以下不足:
1.口语测试的限制性太强,缺乏信息差
口试所选择的题型与内容缺乏口语交际性。虽然朗读短文、根据短文回答问题、根据提示进行对话以及话题简述等题型可以较好地保证口试的公平性和评分的客观性,但试题向学生提供的信息是预知的,没有真实的口语交流中所具备的信息差,从而使口试的可信度大打折扣。大多数考生只要背熟了《纲要》中的范文,在考前准备几分钟,就知道考官将要问什么、以什么顺序提问以及该如何应答。
为此,笔者建议在口试中增加即兴提问题型。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话题和功能意念项目,围绕与学生生活较为密切和与学生认知水平较为接近的主题,准备一系列问题,让考生随机抽取,即兴回答。这样,既可以保证交流的信息差,还能测试考生的即兴反应能力,同时也容易操作。
2.口语测试题型文本化,情景性不强
口语测试的几种题型都采用纯文字提示,例如,“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下面短文”“根据所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根据所给提示用英语进行交谈”或“根据所给内容要点介绍情况”。口试题只有文字提示,不能让考生多维度地感知,而且情景性也不强。
增强口语测试题情景性的有效办法是增加口试题的情景要求,或采用一些图片式的题型替代部分纯文字式的题型。朗读测试可以创设现实生活的环境,如要求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向同学朗读书信,以老师的身份宣读口头通知或规定等。话题简述可以增加看图简述题,既能增强试题的情景性,又能避免考生通过背诵范文答题,让考生有充分和自由的表现空间。考生表现得越充分,口试的可靠性就越强。
3.操作过程太机械,弱化了“听”的真实性
目前的口语测试指定教师口试用语,且每年的规范用语大致相同。由于教师用规定的口试用语控制考试程序,考生清楚教师在每一个项目中的指令用语,有些考生根本没听懂或没注意去听教师的指令就按照测试顺序进行对话。过于机械的操作过程虽然能保证考试的公平性,但却使得口语测试对“听”这一环节的评价不够真实。
口语测试应赋予考官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以提高口语测试中“听”与“答”的真实性和评价的真实性。
4.评分标准太抽象,忽略了语言表达的得体性
评分标准先采用分项评分法,然后根据各项得分之和来评定等级,但分项评分主要用“正确”“基本正确”“清楚”“比较清楚”“词语、语法正确”“词语、语法有错或错误较多”等标准对语法、词汇、发音和流利程度进行判定,评分时对于“正确”的理解往往也只注重了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而忽略了语言表达的得体性。
新课程标准7~9级对“说”的要求是:“能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表达意图;能把握交谈时的分寸,并根据交谈对象调整用语和表达方式;会用客套语;能在交际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能对交际中产生的误会加以澄清或解释”。因此,高考英语口语测试在评分标准上应给予语用能力适当的权重。
四、结束语
通过中考和高考英语口语测试分析学生口语中存在的问题,能帮助我们在口语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促进学生英语口语的发展。但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非一日之功,教学双方都必须从“突击背诵考口语”的误区中走出来。这需要我们在探索口语教学有效途径的同时,加快完善口语测试,更好地发挥其对口语教学的反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