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遗风幼儿园,312025)
摘要: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引导幼儿倾听生活中的节奏,学会积累,利用人体动作和打击乐器感知节奏,表现节奏美,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
关键词:音乐节奏 人体打击 游戏 律动 歌唱 乐器
有关音乐要素我记忆犹新:节奏、旋律、织体、力度、音色、速度、风格、曲式等。人的大脑不仅十分神奇,还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人的耳朵是非常奇特的,正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听到周围世界的声音,世界上充满了无数的声音,匈牙利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刺激可以直接激起儿童进行各种活动的意向,是引导儿童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因素,对于儿童认识、情感、意志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只有一种声音是最美好的,所有的耳朵都喜欢去聆听的,这就是音乐。
幼儿想象活动异常活跃,孩子们可以给任何一样东西加上他们所想象的象征性意义,小班这个阶段是规则和秩序感形成的敏感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动作开始萌芽,喜欢跑、跳、攀、钻等各种活动,手指小肌肉快速发展,能自如地控制手腕,合作意识也逐渐增强,精确感觉、精细运动也较敏感,孩子们喜欢动动、玩玩,喜欢音乐。对于孩子而言,节奏也是其最早感知到的音乐元素——鲜明的节奏总是可以让还未学会走步的宝宝兴奋得手舞足蹈。我认为,在小班《亲亲小动物》这一主题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人体打击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幼儿音乐素质。
德国卡尔.奥尔夫的音乐教育体系,强调以节奏感为基础进行音乐教育。他所创造的人体打击乐,是向幼儿进行训练的一种很可取的教学方法。这种人体打击乐,是以四肢为“乐器”。通过拍手、跺脚、拍腿和捻指等动作,奏出动听的节奏音乐。感受各种有强弱变化的声音。在幼儿的眼中,自己的身体不仅能自己支配,还可以发出好听的响声,这样的活动他们非常乐意参与。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运用人体打击的伴奏方法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具体做法是:
1、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音乐游戏是音乐指导下的游戏,它把音乐和动作合在一起,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唱歌、舞蹈和欣赏音乐。这是一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教学形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带给我们关于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思考,教育向生活回归的教育理念:教育源于生活,又能促进生活的发展。当然不管运用什么手段去培养幼儿节奏感,但用最有效、最佳的方法去培养,那对幼儿来说都是有益的,节奏感对于幼儿将来的成长是有好处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培养是我们幼儿教育的重要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小班幼儿,天真好动,如《小手爬呀爬》这个音乐游戏,教师可这样进行节奏尝试:小手一下一下往上爬,往下爬,一拍一拍地移动,爬行有起点和终点。向上爬可到脑门,向下爬可到膝盖,每个乐句的结尾小手正好爬到头顶或者脚背上,然后“爬”可用“跑”、“滚”、“跳”等词来代替,“跑”——快速节奏,“跳”¬¬¬¬间断节奏,“滚”连续节奏,幼儿时而点头、时而摇动身体来表现节奏感,完全沉浸在欢快的气氛中……又如《合拢放开》,小班孩子也是这样来表现节奏的。因为“游戏是儿童的伴侣”。幼儿需要游戏,同时游戏也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它给幼儿带来快乐和满足,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从中体验了快乐!
2、在律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如小班“开火车”的游戏,它突出的特点是通过音乐的力度、速度和单色的变化,使幼儿即兴发挥的能力。一列火车从车站缓缓开出,节奏鲜明,幼儿形体动作的反应可又慢渐快: X X X X ︱XX XX XX XX︱……火车在铁轨上匀速前进:X X︱X X︱X X︱X X︱可让幼儿采用进行式的走步动作来展现,火车过桥了呼啸而过,幼儿可嘴上发出“呜……”声,同时动作上加快的节奏。然后可时而上坡,时而下坡、一会儿过隧道,一会儿穿越小树林等,节奏上快慢、力度用动作来展现,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为音乐生动造型,促进了幼儿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
3、在唱歌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节奏是为了学习音乐服务的,光靠节奏是无法将音乐的美升华的,所以培养孩子音乐节奏感时让节奏和歌曲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孩子对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强了乐感的理解及体验。怎样把节奏融入歌曲呢?如:在学习《小猫小猫你别吵》歌曲中,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以便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同在教幼儿唱歌时,应采用让幼儿点头或晃动身体为歌曲打拍子的方法,来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又如《妈妈我要亲亲你》和《合拢放开》这两首曲子欣赏时,采取图谱的形式让幼儿熟悉节奏谱,并尝试按节奏谱来拍打节奏,并在欣赏过程中时加入节奏——拍打出节奏,或用动作来表达曲子的节奏,孩子真开心,那场面真可以说是自己完全融入了音乐中!
(二)、多方位创造演奏乐器,让幼儿体验节奏活动的乐趣
乐器是幼儿表达节奏的最自然最直接的工具,演奏乐器也是令孩子感到快乐的活动。在各种乐器中,打击乐器是孩子最容易掌握的乐器之一,因此,幼儿园也为幼儿提供了各种不同的打击乐器,有碰铃、大鼓、三角铁、沙球等。我们也不能丢弃生活中的“乐器”。孩子对所有能发出声音的东西都充满着强烈的兴趣,我在活动室中布置音乐角,放置一些打击乐器(可以是自制的,如可乐罐和矿泉水空瓶子里放一些沙粒和豆子;空酒瓶子里装上不等量的水用小棒敲打;锅盖等),能让幼儿随时取用。开始可让幼儿拿着各种能发出声音的东西(如木块、筷子、瓶子及装沙子的盒子等)敲打着玩,让幼儿发现各种不同物质发出不同的音响,接着再引导幼儿去认识和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性能及音色去表现曲子。各种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型,进行配合,会有很丰满的音响效果,同时幼儿间的相互倾听协调配合,也能更好的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幼儿的成就感,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更好的表达音乐内容。
音乐是声音与情感艺术,培养幼儿音乐节奏的能力,必须引导幼儿多听、多想、多进行情感体验,多表现。我们要寻求最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幼儿,从小班开始,从这一刻开始,培养节奏感就是我们教育幼儿的比较有效教学方法。因为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我们发现幼儿的艺术表达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幼儿才能将艺术活动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我们应当不失时机地注意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进行节奏教学,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从运动神经上感知节奏,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反应、再现节奏。这对推进幼儿音乐感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从孩子的生活中去发掘节奏活动的素材,让节奏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发展,又回归于生活,从小班幼儿抓起,相信幼儿园的节奏活动一定能充满无限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S].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幸福新童年编写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作者简介:余雅红(1976年1月—),女,汉族,浙江绍兴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教育即生活,幼儿生活即教育。
论文作者:余雅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幼儿论文; 节奏论文; 音乐论文; 节奏感论文; 小班论文; 乐器论文; 打击乐器论文; 《知识-力量》1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