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浦北县妇幼保健院放射科 535300
【摘 要】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DSA、B超等证实的原煤发性肝癌患者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56例共发现88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肝动脉期86.36%强化,13.64%无明显强化;门脉期69.32%呈低密度或稍低密度,病灶密度呈“速升速降”的变化特点。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可充分反映发性肝癌的特征,对肝癌的检出和定性准确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肝肿瘤;螺旋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92-01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高,带瘤生存期短,有文献报道肝细胞微血管密度(MVD)常被作为肿瘤预后的独立指标,MVD值高预后不良[1]。相较以往常规CT扫描时间较长,很难抓住全肝的动脉期,定性诊断有一定困难,螺旋CT扫描速度快,一次注射造影剂可获得全肝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像,提高了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现对我院2006年12月到2010年3月收集的56例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双期增强特征对于诊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6例原发性肝癌,均为B型超声检查提示有占位表现并且甲胎蛋白阳性。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39~78岁,平均62岁。男:女约为2:1。其中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8例经DSA证实,14例仅依据临床生化指标以及B型超声证实。56例患者中存在肝区疼痛和(或)消瘦和(或)发热和(或)黄疸的26例;56例患者中原有肝病病史者32例。
1.2 方法 56例患者全部应用螺旋CT进行检查,检查前患者为空腹,扫描前15min口服2%的泛影葡胺500mL,患者取常规仰卧位,以剑突为零位,从肝上缘至肝下缘全肝扫描,层厚0.8cm,1.5螺距行肝脏平扫。然后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留置的BD针快速注入非离子型欧及派克80~100mL,注射速率2.5~3mL/s。肝动脉期20~25s,门静脉期45~60s,有4例延迟至平衡300s扫描。动脉期腹主动脉显著增强,肝动脉显影,门静脉无明显造影剂充填;门静脉期门脉增强明显,肝脏显著增强,肝内门静脉分支清晰可见。
2 结果
56例共发现病灶88个,肿瘤大小0.5~12.5cm,平均4.9cm。≤0.3cm的小结节36个,3.0~5.0cm的结节18个,≥5.0cm的巨块34个。
2.1 平扫 发现病灶55个,39个表现为低密度,密度均匀者13个,26个密度不均匀者病灶中可见到更低密度的坏死区或脂肪变性。有7个病灶因伴有脂肪肝而呈高密度,有肝硬化表现者19例。
2.2 肝动脉期扫描 发现病灶88个。强化表现为病灶均匀性高密度强化33个;不均匀性强化,中心低密度区强化不明显43个;有12个病灶无明显强化,仍为低密度;病灶边缘及中心见到不规则条状、网状或放射状的血管影11个。
2.3 门静脉期扫描 发现病灶69个,表现为低密度者61个,等密度灶6个,高密度灶2个。有9例可见到门静脉侵犯及癌栓,表现为门静脉增粗,充盈缺损或不显影;3个病灶见到肿瘤包膜环形增强。6例有肝动脉门静脉瘘,表现为门静脉早显,同时有门静脉腔内充盈缺损。
3 讨论
3.1 螺旋CT所见[2]巨块型肝癌直径>5cm;结节型肝癌直径≤5cm;弥漫型肝癌分布广泛而结节较小,肿瘤可以单发或者布整个肝脏。CT平扫见:肝内圆形、椭圆形、类圆形、片状或者不规则的块影,边缘多模糊不清,小肝癌(直径<3cm)和包膜型肝癌边界清晰,病灶多为低密度灶,大的病灶常因出血、坏死和病变其密度多不均匀,以及出现结节。增强后CT表现也是呈现多样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肝动脉期,病灶广泛的不均匀性增强,很快变为均匀性,增强效应短暂,增强后病灶边界变得清晰。有些病灶边缘稍致密,病灶中心不增强,低密度区为坏死病变所致,也有在病灶低密度达中出现高密度,宽窄不一,方向不定的间隔以及致密结节影,还有些病例,增强前后基本相同,不增强或轻度增强。
3.2 螺旋CT分析 螺旋CT扫描速度极快,能在肝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行两次或三次全肝螺旋扫描,弥补了一般态扫描的缺陷[3]。其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在增强扫描的不同时期进行扫描,充分利用肝脏的双重血供特点和肝细胞性肝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的特点平充分反映病灶的CT特征,而且病灶有二次被检出的机会,因而使得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确率有明显提高。
复习相关文献[4-6]同时结合本组的研究结果分析,88个肝癌病灶在肝动脉期有76个(86.36%)病灶见到强化表现,这充分说明螺旋CT扫描可反映肝癌的血供特点,门脉期有61个(69.32%)病灶密度迅速减低,也反映了肝细胞癌“速升速降”的增强变化特点,可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有价值的征象。而少数在门脉期呈等度灶6个(6.82%)或高密度灶2个(2.27%),则提示其门脉供血或双重供血特点,能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像学资料。
肝脏螺旋CT双期扫描,实现了早期的肝脏动态扫描,在肝动脉期较好地显示肝动脉和肿瘤血管。肿瘤血管CT表现为不规侧的增粗、扭曲、网状及轮辐状。肿瘤边缘的血管增强常为不规则形,肝动脉期多见,有时肝动脉期及门脉期均可见。
肝动脉瘘是肝癌血管造影的重要征象[5],Taylor等[7]报道20例肝硬化后原发性肝癌中有18例伴发动静脉瘘。螺旋CT快速增强扫描在肝癌伴动静脉瘘的诊断中有特有价值[8],而常规CT难以显示。螺旋CT动脉期扫描,门静脉系统提前显影,是肝脏动脉瘘的主要CT特症[5]。虽然形成肝动脉动静脉瘘的原因很多,值得一提的是较小的肝癌亦可形成肝动静脉瘘,小肝癌结节在动脉期因等密度而漏诊,出现肝动静脉瘘应高提示肝细胞癌,而其他肿瘤出现此征象很少见[9]。
肿瘤的环形强化是肝癌假包膜的增强方式,其血供来自小叶间动脉的新生肿瘤血管,门静脉分支并不穿破包膜内的肿瘤结节,但受压被推移。因此,动脉期能显示有新生的肿瘤血管的假包膜部分呈细线样薄环。本组3例均有此表现,门静脉期还包括受推移的门静脉分支和受压的增强肝实质,所以环影增厚。肝细胞癌出现实质早期异常增强多伴有门脉癌栓。门脉癌栓以门静脉期显示为佳,表现为门脉内充盈缺损或不充盈。
综上所述,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充分返映肝癌的血供特点,可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提供更多可靠的信息及病变特片,肝动脉期扫描在病灶的检出和定性方面有重要作用,结合门静脉期扫描可进一步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晓东,唐秉航,杨建.小肝癌CT动脉强化特征的相关生物学特性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10):1321-1322.
[2]王晓雷,张鉴颖,潘欣,等.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2009,3(1):56-57.
[3]刘文亚,蒋黛蒂,洪润环,等.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0(1):8-10.
[4]周康荣.螺旋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104.
[5]Chen J H,Huagn C L,Hwang J I,et al . Dynamic helical biphasic CT emerges as a potential tool for the diagnosis of proximal arterioportal shunting [J]. Hepatogastroentrology,2008,46(27):1791-1797.
[6]乔颖,马立公,严福华,等.肝癌的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J].中华肿瘤杂志,2010,22(2):164-165.
[7]Taylor C R,Garcia T sao G,Henson B,et al. Doppler ultrasound in the evaluation of cirrhotic patients:the prevalence of intrrahepatic artenovenous shunting,and implications for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Ultrasound Med Biol ,2009,23(8):1155-1163.
[8]王家强,刘光华.肝动静脉瘘的CT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0(140):292-294.
[9]朱锡旭,陈君坤,卢光明,等.原发性肝癌的电子束CT 增强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0(3):176-178.
论文作者:覃辉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肝癌论文; 病灶论文; 动脉论文; 门静脉论文; 螺旋论文; 原发性论文; 肿瘤论文; 《临床医学教育》2016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