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零售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顾客价值论文

论我国零售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顾客价值论文

试论我国零售业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业态论文,试论论文,现状及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零售商业处于商品流通第一线,直接关系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零售商业又是“窗口”行业,是精神文明的“窗口”,它担负着促进生产,繁荣市场,满足人民多方面生活需要的繁重任务,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重要和突出。

现阶段,在我国较有代表性的零售业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1)杂货店。以经营商品杂而得名, 是城市零售商业的重要补充形式,杂货店的基本特点是,规模小,经营商品类别杂,品种少。一般为日常需要的、选择性小的商品。

(2)专业商店(专卖店)。 指专门经营某一类商品或其中的某一种商品或某一品牌的商店。专业商店是在杂货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业店一般按商品分类,也有按顾客分类。一般分为:经营不同商品的专业店、经营不同档次的专业店、经营单一品牌的专卖店、特殊商品的专业店、按顾客分类的专业店等。

(3)百货商店。指在一座建筑物内,备有各类商品, 按部门和商品分类进行经营活动的,有一定规模的商店。其基本特点:一是规模大、投资大。一般营业面积在3000m[2]左右的为小型百货商场;营业面积在5000-8000m[2]为中型百货商场;营业面积在10000m[2] 左右的为大型百货商场;15000 万m[2]以上的为特大型商场。二是商品品种多、类别全。三是服务设施齐备、购物环境优良。四是构成城市商业中心的主要零售业态。五是其商品价格是所有零售业态中最高的。这主要是由于费用和毛利较高造成的。

(4)超级市场(简称超市)。超级市场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实行敞开式售货,顾客自我服务和一次集中结算的售货方式。二是营业额应达到一定标准,我国目前在这方面没有明确规定。三是营业面积,我国规定:500-3000平米,达不到这一面积的不能称为超市。 四是经营范围以鲜活食品和日用百货、杂品为主要特征。尤其是指经营鲜活和粮油食品比例应达到30%以上。五是价格一般高于“仓储”(大卖场),低于百货商店和便利店。六是超市一般均为连锁经营形式,事实上,超市不连锁是很难生存的。

(5)便利店。指营业面积在500平米以下,以经营加工食品、饮料、小百货为主,开设在居民区内,营业时间在16小时以上的商店。

(6)仓储式商店(大卖场)。仓储式商店在1968 年起源于荷兰,最具代表性的是SHV集团的“万客隆”(Makro),实行连锁经营,均建于城郊区的结合部,营业面积达2万平米左右,并设大型停车场。 商场只做简单装修,开架售货,以经营实用性商品为主,价格低廉。其业务现已拓宽到东南亚,平均年出口销售额4至5亿美元。“万客隆”已在我国建立了分店。仓储式商店(大卖场)今后在我国有较大发展余地,但它只是众多业态的一种形式,它并不可能满足消费者所有需要。

(7)家庭用品中心。这种业态在发达国家出现于70年代, 我国在90年代也开始出现了这种业态,最典型的是天津“家居”、“家乐”、“家园”组成的家庭用品中心。其主要特点:一是建在城郊。二是几乎以满足家庭“所有”需求为目标:它除了包括品种齐全的食品、日用百货、日用杂品等,还包括了建筑装修材料、家庭园艺、家具等商品并几乎包括了所有高、中、低档商品,这一点与仓储式商店有明显的区别。三是所有商品均开架销售。四是营业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 五是价格与仓储商店持平,甚至低于仓储商店。

(8)方便商店。专业化的, 只售某一品牌小商品或饮食的小商店。如mm巧克力、冰淇淋、饮料、面包、快餐车等。一般均为连锁经营形式。

经过多年的经济改革,流通产业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无论是快速发展着的工农业生产,还是急剧变化着的社会消费需求,都在呼唤零售业态的变革,把发展新的零售业业态作为深化商业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已成为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迫切需要,因此,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会不断有新的业态加入零售领域,出现零售业业态多样化、结构复杂化、竞争激烈化的趋势。

1、百货商店已进入“成熟期”。

从零售业发展的规律考察,我国百货商店的发展已经走向高阶段、高费用、高市场地位的道路。按零售生命周期理论,百货商店在我国也进入了“成熟期”。大型百货商店之间激烈的竞争迫使它们从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增设服务方向发展,这样做的结果势必提高了费用。从某一地、某一时的单个商店来说,可能会收到一些效果,但当大家都这么做时,效果便大打折扣甚至被互相抵消。新建的百货商店为取得竞争优势一味向大型化方向发展,但是在整个百货行业过渡发展的情况下单个商店很难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而且,单体商店规模过大反而可能造成规模经济效益递减,勿庸置疑,大商场已不能像过去那样在零售业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2、专业市场应运而生,成为典型的新兴业态。

根据“轮转”理论,零售业要求不断寻找新的“低费用、低价位、低市场地位”的业态。专业市场便是一种典型的新业态。专业市场发源于乡镇,过去以批发为主,近年来的发展出现新动向:一是向城市进军;二是往零售渗透。变型中的专业市场大都处于市郊和地价低的地段,设施简陋,经营者多为直接生产厂家和批发商,产品价格极具竞争力;加之专业市场集中大量供货商于一地,产品专业化程度高,顾客挑选余地大,成为城市中一种对消费者很有吸引力的零售形式。专业市场在城市中与其他零售业业态的竞争已经十分明显,特别是成为大百货商店的强劲竞争对手。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庞大,生产集中程度低,使企业的产品流通中需要专业市场的出现,同时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不高,对价格极为敏感,使专业市场能够被接受,进而成为我国超市革命到来之前零售业中最具竞争力的业态。

3、超级市场成为零售业中最大的业态是零售业发展的规律。

超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1)人均国民收入达1000 美元左右;(2)恩格尔系数降到50%以下, 此时居民生活从温饱向小康过渡,消费结构发生质的变化;(3)家用电器已普及,汽车进入家庭,居民家庭有可能定期外出大量购物;(4)食品工业、日用品工业、 包装工业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能够为超市提供足够的规格化、统一化、小包装化的商品;(5)商业组织连锁化。 单体超级市场要在激烈的零售业竞争中站住脚是很困难的,超市只有搞连锁经营,达到一定数量的门店后才能降低费用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我国超市虽然起步很晚,但发展很快。1995年底,全国有各类超市3000家(含便民店)。根据我国“九五”计划,到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6538元,届时城镇居民的人均国民收入可达到1000美元左右,这将为超市发展创造有力的物质基础。

4、货仓式商店的出现和快速发展, 是我国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仓式商店在我国的出现,既具备了现实的商品基础,又符合人们要求自主购物的心态,适应时势的发展变化。再者,由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逐步拉开,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社会上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差别的不同收入价层,不同水平的人进行不同层次的消费是正常的,如果说改革初期人们不习惯这种差别,以至酿成严重的消费攀比风,那么经过十多年商品经济的磨砺后,人们渐已对此习惯,消费心理和行为渐趋理性化。目前除少数高收入者外,我国广大中低收入群众购物时对价格仍是其基本要求。此外,由于长期低消费惯性作用和崇尚节俭的传统文化影响,一些较高收入者也愿购买低价商品。因此,在我国以低收入取悦顾客的货仓商店有其广泛的民众基础。

我国零售企业发展趋势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零售企业的市场定位问题, 其实就是新旧零售业态对市场的重新定位和重新分割。

市场定位实际上是零售企业的决策者对目标市场、消费群体的一种选择行为,其定位的准确程度对经营成败的影响至关重要。在进行市场定位时,我们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一是定位于特有的经营特色。例如清新的音乐、浪漫的情调、典雅的装饰等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奇。二是定位于服务某种利益。例如通过购物过程中的视听刺激达到身心愉悦的感受等。三是定位于特殊服务时间。例如全天候营业或“上班族”下班及休闲时刻开业等。四是定位于某一层次的消费者。借用专卖店、精品屋、销售点的通常做法,对不同层次的顾客进行定向销售。五是定位于某一竞争区域。即根据不同区域消费者的特点,依据自身实力,在相应区域里采取攻势策略。

此外,对于零售业态的市场定位我认为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理解:

(1)从所经营的商品的角度理解。我国现阶段商品品种丰富、 齐全,从商品品种角度对市场进行分割,可以确定不同零售业态的市场定位。如果经营者打算经营的商品的品种广泛而齐全,小到针线,大到沙发、床、电器,应有尽有,那么最适合选择的业态形式就是百货商店;如果经营者只想经营花色品种有限的食品和日常用品,那么最适宜的业态形式是杂货店;如果打算销售丰富的食品和较丰富的一般性日常用品,不妨选择超级市场;再如,如果只想经营某一产品线的某种商品或者某种独特的商品那么不妨选择专业店的方式进行经营。

(2)从所处的地理位置角度理解。例如, 经营者所选择的经营位置是城市繁华的闹市区或者是郊区的购物中心,那么不妨选择百货商店零售业态,经营广泛而齐全商品,同时如果所选择的地理位置虽适合经营百货,但商店的占地面积较小时,经营者可选择专业店的形式经营;如果商店的地理位置是街头巷尾,车站或码头,那么不妨选择方便食品店的业态形式,只经营一些流通量高、好销售的食品和日用商品,从而拥有顾客自我服务,营业时间长,地点便利的优势;如果经营者所选择的地理位置是城乡结合部,则不妨开一个货仓式商店,以批发为主批发零售一体化经营;如果经营者所选的经营位置是在中小型商业区或者是居民区内,则最好选择超级市场的经营方式。

(3)从所面临的消费者角度理解。 专家曾对当前城市的消费者做过分析认为:目前的消费者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富豪型,所占总数的比例不到1%;第二层次是富裕型,所占比例在10%左右; 第三层次是小康型,占比例20%左右;第四层次是温饱型,占比例60%左右;第五层次是困难型。面对这些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和不同需求的顾客群,零售企业应根据所选的业态形式,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同时应树立这样一种观念:我想卖给哪个层次、哪种类型的消费者,我采用这种业态、这种定位卖。

2、关于城市网点布局问题。

随着新型业态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已开始趋于合理化,且初步形成了与城乡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商业群。商业群的大体构成包括中心商业区、区域商业区、交通枢纽商业区和郊区商业区。由于业态的竞争和政府的规划,目前上海等有些城市已初步形成包括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居住区商业中心和郊区商业中心的四个层次的零售市场体系。根据对不同商业零售业态的认识,我认为,我国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的基本模式应该是:首先在市中心以一至两个大型百货商店为中心,再加上一个大型超级市场;在城市交通要道的路口,再建二级商业网点。其次在城乡结合部,建仓储式商店,批发零售一体化;再次,在城市边缘,建家庭服务中心;最后,在郊区,可建购物中心,不过在当前真正意义上的购物中心在我国能否有生存空间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此外,在居民小区,可建成以一个便利店或一个超级大市场为中心的一系列配套服务;而且,在城市内部,还可建一个大型集贸市场以及一至两条大型的商业街。不过,这只是一个最简单的模式或最基本的模式,但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城市多样,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各地消费习惯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应做到因地制宜。那么,在现阶段,我国城市可大致分成四种类型加以探讨:

一类城市:像上海、北京,这些城市既是全国政治中心,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还是国际化大都市,其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并且流动人口众多,消费需求呈多样化。那么其零售市场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建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商业区,拥有大型百货店、超级市场、专业店群体,其顾客来源于全国,乃至世界。二是区域性商业区,主要集中在居民区附近,以大型超级市场为主体,配有若干专业商店和餐饮业及其他服务设施,这类中心的幅射半径为5-10公里,人口10-20万。三是社区型商业区,主要是指以食品,日用品为主的超级市场(一般幅射半径是2-3公里,服务人口3-8万人),杂货店,饮食服务及其它商店构成。四是分布在居民区内的便利店、副食品店或一些小型零售网点,其特点是方便居民购物,营业时间较长。

二类城市:即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这些城市经济较为发达,消费水平也较高,一般人口在200—600万之间,其零售商业结构:一是有中心商业区,主要面向本市和区域性顾客群,比如本省区的消费群体,除大型百货店以外,在商业区设有各类专业店和特色店以及与之配套的文化、餐饮,娱乐等设施,其它层次与一类城市的后两种结构相当。

三类城市:主要指中等城市。受其经济发展制约,这类城市的商业幅射能力较前两类城市弱,因而商业网点主要以满足本地消费者的需要。具体地,除建有几个较大型的商业设施外,主要以中、小型网点为主,在这类城市中,商业的“零散度”较前两类城市高。

四类城市:主要是指小城镇和县级市或一些较大的镇,人口多在几万至十万人以内,且消费水平大多较前三类城市低。在这类城市中,目前有些也建有大型商业设施,但效果不好,所以应发展适合当地居民需要,功能齐全的中型商业设施和各类小商业网点。

3、关于外资零售业的问题。

目前,国际著名连锁集团几乎都在中国露了面或将要露面,例如:日本八佰伴、佳世客、大荣、西友,伊藤洋华堂;美国沃尔玛;法国春天、拉法耶特、家乐福;英国马莎等。据资料统计,中央政府正式批准的中外合资项目共有15个,地方政府批准的中外合作形式利用外资的项目有四、五十家,家乐福,沃尔玛等巨型非百货商店连锁集团的进入,给中国零售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威胁,甚至使邻近一些店铺关门、倒闭,一种外国零售业围攻中国市场的态势已显露,中国零售业走向何方,是亟待考虑的问题。

面对着国际零售集团的涌入,笔者以为,国际零售集团并非不可战胜,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他们不可能取得所有市场,我们应该树立信心,根本出路在于公平竞争,以已之长克人之短,进入中国的国际零售集团存在四大局限性,这可成为与之竞争的突破口。

一是环境局限:运动员打比赛总喜欢在主场,而客场球最难踢。同理,每个国际零售集团都是一个强壮的汉子,但总背井离乡,易患水土不服的毛病,仟村百货异地发展已显出水土不服的征兆,何况异地经营呢!许多外国零售集团已表示对中国市场缺乏了解,营销手段变得无效。例如:上海华联超市经营上海人喜欢的土特产品,而家乐福难以做到,因此华联比家乐福更了解本地市场。

二是规模局限:到目前,开张的外国零售集团无一取得开办连锁店的许可,国际零售的集团恰似个走遍全球的旅游者,到中国来不可能带足吃、喝一切用品,大多售卖的是中国产品,规模效益没有体现出来,也难以用国际零售集团为压力迫使所有中国厂商压低价格,只要稍微做一下对比,不难发现国际零售集团除个别以外,价格并不低于中国的仓储商店,这是规模效益没有充分发挥的结果。

三是生态局限:国际零售集团以一种或两种业态进入中国市场,但每种业态都有很大局限性,都无法垄断所有市场,诸如家华百货商店难以满足人们日常之需,特级市场大得又使人们零星购买时感到不便,仓储商店需让顾客搬拿等等,这一切都为中国零售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是合作局限:无论是合资,还是合作,进入中国的国际零售集团都是困难重重,赛特与八佰伴协议“离婚”,北京家乐福牌子被禁用,都是双方权力、利益矛盾的结果,由于东西文化的撞击,对市场认识的差异,会弱化他们的竞争力。

总之,中国零售业针对对手的具体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定能找到进攻或对抗的突破口,发展和壮大自己。

标签:;  ;  ;  ;  ;  

论我国零售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顾客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