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中的定额管理探究论文_杜闯

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中的定额管理探究论文_杜闯

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辽宁省 110000

摘要:企业定额管理体系是否科学,预算管理是否有效,关系到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高低。近年来,行业内部出现了“全面预算热”,业界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以及企业定额管理对于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但就当前的企业管理实务来看,企业定额管理还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内部还没有完全实现定额化和科学化。

关键词: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定额管理

1劳动定额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在企业实际生产与经营中劳动定额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是提高劳动效率的关键所在,主要的作用与价值包括以下几点:

1.1企业编制计划的基础

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对各项计划进行编制的过程中,如人力资源计划、财务计划等均需要将劳动定额作为发展基础与保障,且只要真正保证劳动定额的合理性,才能更加合理的对劳动力进行配备,方可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1.2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企业自身的进步与创新,劳动定额是维持企业有序进步的重要方式,并且只要有劳动定额,才能对实际的完成情况有所了解与掌握,才能及时发现整个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实现各个工序之间的平衡,提高生产效率与水平。

1.3企业成本降低的前提

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假如企业发展中缺乏劳动定额,那么则无法对生产中所投入的劳动力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无法清楚了解到生产是节约还是浪费,对经济核算也无法加以计算,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标准工时项目的工作实践

2.1精心筹划、构建项目团队建设

为确保标准工时测时及落地的有效开展,保证项目顺利推进,事业部精心筹划成立了专项工作推进组,由事业部总经理担任组长、经理团队为组员的领导小组,明确项目各部门的职责;从领导层和执行层两方面来组建项目团队。项目执行工作小组在项目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全面负责事业部标准工时项目的策划、沟通以及组织协调工作,测时数据的录入及输出,工作抽样数据输出及宽裕率制定。负责及时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2.2项目推进管理制度及流程建设

为规范事业部标准工时项目推进的过程管理,充分发挥事业部各部门及车间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精神,制定了《标准工时系统建设项目推进计划及管理流程》,同时为规范标准工时数据维护、调整和日常管理,还制定了《标准工时变更流程管理》, 通过两项制度的建立,进一步保证标准工时工作的推进。

2.3标准工时数据测时工作开展

2.3.1基础培训

事业部组织测时工作小组对标准工时概念、工序工步划分、工艺流程图编制、工作抽样方法与步骤等进行了培训,同时事业部以及车间深入班组开展工时项目的宣贯工作,使生产员工认知推行标准工时的意义,积极配合工作开展。

2.3.2项目计划编制

为确保测时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公司“标准工时系统建立项目总体计划”, 制定事业部标准工时测时总体计划,并将总体计划按周分解,每周下达测时的周计划。

2.3.3工步细分、工时实测及平推

以工艺文件为基础,对各工种、各工序开展工步细分工作,保证测时不遗漏工步,确保实测数据的完整性。测时方法采用秒表计时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4数据验证及优化

①在测时工作完成之后,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事业部通过多种方式如EAS数据进行分析、现场抽查、车间反馈等方式对标准工时数据进行了验证,确保标准工时测时数据的准确性。

②为消除各模块工艺人员因主观判断选择疲劳宽裕,造成同类工步疲劳宽裕相差过大,在公司给定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化,事业部从疲劳系数合理性、科学性出发,按照工步的作业连续强度、体力消耗、精神注意力情况、螺栓扭力值大小、物料规格大小等制定疲劳宽放等级,将事业部所有工序细分成38大类不同工步,然后分精神疲劳及肉体疲劳排序。并组织有经验的作业员工、现场工艺人员、工艺部工艺专家等对疲劳宽裕等级进行了评审。

2.4开展标准工步库建立

因产品多样化特点,组装工序纯手工操作多、工序间频繁交叉作业等问题,制定新产品标准工时定额簿时,不能实现标准工时平推,需组织大量的工艺人员下现场进行新产品工时实测。

为使标准工时数据能实现通用化平推,建立标准工步库,从模板研究开始,对试点工序工步最小单元化,组织有经验车间技师、工艺员、高级工等开展试点工步库及作业速度评定,对工序间交叉作业、工序作业不连贯、并行作业干扰等导致等待时间较长的工序进行了优化,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开标准工步库的建立。

通过标准工步库的建立,消除因工艺人员主观评定员工作业速度快慢带来的误差,确保标准工时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标准工步库运用于多种产品工序工时借用平推,减少工艺人员测时工作量,消除车间作业人员测时过程中磨洋工现象,保证标准工时数据的准确性及合理性。

3加强劳动定额管理的措施

3.1建立、健全现代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要开展好劳动定额工作,就要根据企业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劳动定额管理制度,并坚决贯彻执行;对定额人员开展必要的工艺、管理、统计等方面的培训,做好基层定额工作管理台账,做好定额标准原始数据的保管、统计、分析工作,保证定额标准能够根据现场实际及时进行修订与完善,促使劳动定额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3.2制定并贯彻执行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

在现有标准工艺和生产管理的基础上,以生产作业系统为研究对象,以动作分析和时间研究为手段,深入细致地研究本单位各个工种、岗位的生产性质,按照定额标准制定的原则、程序和要求,制定出企业适用的劳动定额标准。

贯彻执行先进、合理的时间定额标准,可以准确核算出劳动者的工作量和产品或劳动消耗量,完善分配体制,控制产品成本,调动和激发起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也可以促进工艺改进与优化,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定额水平,促使定额工作逐步迈上科学管理的轨道,更好地发挥出劳动定额的基础管理作用。

3.3与精益生产结合起来,加强现代劳动定额管理

从丰田生产方式产生的全过程可以看出,丰田生产方式的创始人大野耐一始终坚持劳动定额管理,研究生产作业过程中的流程和操作方法,将标准作业的制定和研究贯穿于精益生产的全过程,在推进精益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劳动定额管理。

3.4要与企业的文化建设充分结合起来

通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劳动定额管理知识,使每一位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准确、合理的劳动定额,是实现按勞分配、多劳多得的前提,是企业合理组织生产的基础,也是企业改进生产过程、优化工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更是企业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从而使员工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3.5劳动定额标准化、信息化是劳动定额发展的必然趋势

标准化就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的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研究、分析生产作业系统中的劳动消耗状况,采用科学的劳动定额制定方法来确定人力、物力消耗定额标准,尤为重要,它不仅为企业制定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提供必要的指导,同时还能解决定额标准制定过程中定额水平依据不充分、定额数据采集不规范、合理性差、人为影响因素较大等问题。劳动定额标准化是以制定标准、贯彻实施标准和修订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而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水平就提高一步。标准水平提高的过程,也就是劳动定额管理不断加强的过程。

结论

管理可以飞跃,但不能简单跨越。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是造就现代工商文明的必然途径,而定额管理正是科学管理这座大厦的一砖一石。企业要做大做强,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静下心来,戒除浮躁,固本强基,回复到管理的起源,大力推动科学管理,大力推行定额管理。

参考文献

[1]叶岚.烟草物流成本的定额管理与控制探讨[J].财会学习,2016(03):72-73.

[2]王义忠.建立在定额管理基础上的会计成本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1):242.

[3]陈章礼.企业定额在成本管理中的作用分析[D].浙江工业大学,2016.

论文作者:杜闯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7

标签:;  ;  ;  ;  ;  ;  ;  ;  

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中的定额管理探究论文_杜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