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量词“切片”及其自相似性表达_自相似性论文

汉语量词“片”及其自相似性表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量词论文,汉语论文,相似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H1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484(2005)02-0033-06

1 引言

量词是汉藏语系语言里值得大力研究的词类。汉语量词的研究成果虽然很多(何杰2000:12-20),但还有更深入探讨的必要。如学者们对汉语量词“片”的认识明显存在分歧。赵元任(1979:268)、朱德熙(1982:48-49)都不把“片”看作个体量词。马庆株(1990:165-169)把可以用“个”替换的“片”看作个体量词,不能用“个”替换的“片”被看作范围量词;俞士汶等(1998:359)把“片”分成两个,一个是个体量词,如“三片药”,一个是成形量词,如“一片云”。石毓智(2001:34-41)认为“片”是三维形状量词,表达厚度比较小的事物的单位。造成分歧的根本原因还是对“片”的量词用法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本文拟对量词“片”的用法做出较为细致的描写,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它的自相似性表现。

本文的分析限于“数词+片+N”的定中结构,N指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包括“一片祥和/空白/漆黑/寂静/欢腾”这样的可以理解为状中关系的“一片+Adj”结构式。

2 可用“片”表示单位的N及“片”的性质差异

2.1 “一片N”里N的类别及相关的句法表现

可以说成“一片N”的N包括以下5组:

A组:叶子 羽毛 花瓣 雪花

B组:果皮 面包 竹篾 西瓜 饼干 膏药 肥肉 碎布 豆腐

C组:天空 绿荫 空地 树林 海域 沙滩 原野 山峦 灯光

D组:野花 麦子 水稻 玉米 棉花 山

E组:爱心 真情 心意 掌声 蛙声 大雾 红色 云彩 胡言

这里要说明的是:a)各组的名词都是例举性的。b)“嘴唇”如果用“片”作单位,通常只说“两片嘴唇”,偶尔也能说“一片嘴唇”,可以归入A组。c)属于B组的“西瓜”这里指分割成片的果肉,“黄瓜/西红柿”等都属于这一组。d)“一片山”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表示若干座相连成片的山,属于D组,一是表示某座山的某个部分,应归于C组。

上述5组N用“片”表示单位的情况可以比较如下表

 一片片N 这几片N 无数片N N为可数名词

A组

++

  ++

B组

++

  ++

C组

 (+)   --

D组

-+

  -+

E组

--

  --

C组的N大多只能构成“一片N”,但如果在很大的范围内或很高的层次上谈论C组的N,也可以说“这几片N”,如谈论地球表面情况时可以说“这几片大陆”,在谈论全国天气形势时可以说“这几片天空没有乌云”。我们用“(+)”来表示这种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成立的说法,以区别于表示一般可以成立的“+”和表示一般不能成立的“-”。D组的名词都是可数名词,都有专门的个体量词,如“一座山、一朵野花、一棵草”,但D组的名词用“片”作单位时,都表现为复数,植物名词“草、麦子、水稻、玉米、棉花”都表现为植株义。

2.2量词“片”的不同性质及其连续性表现

量词“片”与上述5组N组配,句法上有不同的表现,相应的,“片”作为量词的性质也有所不同,并且构成一个连续性的序列:

“片”:

个体量词────→范围量词

“一片N”:A组→B组→C组→D组→E组

“片”与A组名词组配,是典型的个体量词,“片”与E组名词组配,是典型的范围量词,“片”与B组名词组配,是比较典型的个体量词,“片”与D组名词组配,是比较典型的范围量词,“片”与C组名词组配,处于中间状态,既有个体量词的一面,又有范围量词的一面,但更靠近范围量词(句法上表现为不能构成“无数片N”)。D组名词是可数名词,可数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一群一群或一组一组地数,这类名词可以用个体量词,也可以用范围量词,(朱德熙1982:49)“片”修饰D组名词时,D组名词都是群体性的,“片”是范围量词。C、D、E组名词用“片”表示单位时,范围的大小或量的多少是不确定的,因此,严格说来,“片”作范围量词时,是一个不定量的范围量词。

前文的讨论表明,“片”与不同名词组配,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如“一片云(片:个体量词)”与“一片孝心(片:范围量词)”,但即使是同一个名词,如果义项不同,“片”的性质也可能不一样。比较:

一片西瓜:“西瓜”用为果肉义,“片”是个体量词,如“切一片西瓜给我”。

一片西瓜:“西瓜”用为植株义,“片”是范围量词,如“这一片西瓜是老王家的”。

.

据上所述,我们认为把“片”单纯地看作个体量词或只看作范围量词,都是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至于把“片”看作成形量词或形状量词,虽然抓住了它的形态特征,但必须有句法上的依据,还要顾及到汉语量词分类的系统性,不能只是语义或认知上的分类。

3 量词“片”的自相似性及其鉴定格式

3.1 自相似性

相似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甲事物与乙事物性状相似,叫“甲乙相似”;一是某个事物的整体图形与部分图形具有相似形态,我们称之为“自相似性”,以区别于“甲乙相似”。具有自相似性的事物,可以称为“碎形物”,表现为不规则的图形,并非2维平面、3维立体等整数维度,而是有类似如1.32维度、1.25维度或2.34维度等带有零头的维度值。(参见:《奇妙的碎形几何学》,《海外星云》,1999年第10期25页)

客观世界事物的自相似性,属于形态方面的特性,在语言里可以通过表示形态特点的名量词表现出来。语言里名量词主要与以下四个方面有关:a)物体的形态特点;b)物体的空间位置;c)某些感知外部世界的方式;d)物体的数目。“片/块”义量词既与物体的形态特点有关(因此被称为形状量词或成形量词),又与物体的数目有关,常用来表示事物的自相似性,即碎形物整体上可以用“片/块”义量词来表示单位,从整体分割出来的某个部分仍然是用“片/块”义量词来表示单位。“片/块”义量词如汉语的量词“片”、“块”;仡佬语的个体量词(张济民1993:128);景颇语的个体量词(片、块、张)(戴庆厦、徐悉艰1992:109);景颇族载瓦语的形状量词se(片:面积小的片状)(徐悉艰、徐桂珍1984:60)。英语的piece、stretch等有近似“片/块”义量词的用法,如a piece of bread(一片面包),a piece of land(一块地),a stretch of water(一片水域),a stretch of hills(一片山),a stretch of fields(一片地域)等。“片/块”义量词本身的语义往往与碎形物有关,如汉语的“片”古代可以指劈开的木片或草片,英语的piece本指碎片、断片、切片或部分、部件,“片”或piece都可以表示图形不规则的碎形物。

这里要强调两点:第一,自相似性不仅是指整体与部分的图形相似、形态相似,而且性质也是相同的。如西瓜切成片,每一片都是西瓜的果肉,不仅形态相似,而且性质相同。第二,语言上用同一个量词来表示自相似性,并不意味着用同一个量词表示单位的整体与部分就一定是自相似性的。如“一条狗”与这条狗的“一条腿”虽然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但两者的形态并不相似,狗是有生命的个体,它的腿并不是有生命的个体,性质也不同,因此,即使都用“条”表示单位,也不是自相似性的。

3.2 从“一大片N被V成三小片N”看“片”的自相似性

既然自相似性是指整体图形与部分图形具有相似形态,那么我们可以用“一大片N被V成三小片N”这个格式来鉴定汉语量词“片”的自相似性,“一大片N”表示某个整体,“三小片N”表示从整体里分割出来的部分,V在这里是“分割”义动词。结果如下:

A组名词 B组名词 C组名词 D组名词 E组名词

一大片N被V成三小片N  -+

  +

  +-

“片”只有与B、C、D三组名词组配时,才能表现出自相似性。例如:

A组:*一大片叶子被分成三小片叶子

*一大片雪花被分成三小片雪花

B组:一大片竹篾被分成三小片竹篾

一大片西瓜被切成三小片西瓜

C组:一大片海域被分割成三小片海域  一大片树林被糟蹋成三小片树林

D组:一大片山被划成三小片山 一大片玉米被分割成三小片玉米

E组:*一大片蛙声被分成三小片蛙声

*一大片红色被分成三小片红色

一个事物能不能被分割,分割以前的整体与分割以后的部分在形态上是否相似,认知起着主要的影响作用。比较:

 可以分割 整体与部分形态相似 多次分割后用同一个量词“片”

A组

 + -

B组

 + -

C组

 + +

D组

 + +

E组

 -

认知上,“一片+E组名词”所表示的事物,不能被分割;同样是个体事物,A组名词所表示事物的整体与被分割后的部分,不被看作形态相似,而B、C、D组所示事物的整体与被分割的部分,却被看作形态相似,因此使用同一个并且是同一性质的量词“片”(同是个体量词或同是范围量词)。这跟人们认知“片”的形状有关,“片”凸显的是平面的、薄的,并不要求事物的形状是规则的、有界的,因此,“片”不仅适合表示像叶子那样的有界性的薄面物,也适合表示竹篾、果皮、木屑等图形不规则的碎片形薄面物,还适合表示地域、海域、声音、光亮、情感等无界或界限模糊的、被认知为薄面形的事物。

应该说明的是,可分割性有程度差异,实体事物的可分割性强于非实体事物。如实体事物“果皮、山”的可分割性就强于非实体事物“月光、阳光、夕阳、红光、灯光、银光”,后者除非有特定条件,一般都难以分割。例如“一大片月光被树枝筛成三小片,像是一片亮晶晶的水田,愣是被弯弯曲曲的田埂粗暴地瓜分开来”,在这样的说法里,“月光”就是可分割的。

3.3 个体自相似与范围自相似

具有自相似性的事物,形状上有两个重要的特征:

a)图形是不规则的,具有碎形性;b)形状大小相对来说是不定的。

这里的不规则,主要指不是典型的方形、圆形等形状,也指形状没有被认定为唯一的几何图形,如云片糕,可以是方形的,也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形状的。只有不规则的、大小不定的事物,人们在认知上才会忽略或淡化它的体积大小,分割以后,才可能把整体与部分看作是具有相似的形态,从形态上把它们归为一类,用同一个表示形状的量词去表示它们的单位。

自相似性表现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暂且叫做“个体自相似”,另一种姑且称为“范围自相似”。

“片”与B类名词组配,表现为“个体自相似”,“片”是个体量词。如一片果皮切分成多片果皮,像是由一个个体(母体)裂变为多个形态相似的个体(子体),虽然母体的体积比子体大,但认知上并不在乎体积的大小,把它们都当成同一类的有界性的个体,用同一个个体量词“片”去表示它们的单位。

“片”与C、D两组名词组配,表现为“范围自相似”,“片”是范围量词。如“一片空地”,形状大小不定,范围大小自然也是不定的(即无界的),分割成若干片以后,母体与子体也都被看成同类的无界事物,都用“片”去表示它们的范围。对于群体性的可数名词来说,如“一片小麦”,范围无定也意味着数量的无定,因此,分割以后,数量仍然是无定的,都可以用表示无定的范围量词“片”来表示它们的数量。

4 量词“片”的自相似性表现带来的启示

4.1 对汉语量词认识的深化

汉语量词“片”可以表示事物的自相似性,观察研究这个问题,能使我们对量词的认识走向深入。具有自相似性的事物N倾向于排斥“半片N”的说法。比较:

一片果皮

一片空地

一片山峦

*半片果皮  *半片空地  *半片山峦

似乎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具有自相似性的事物,数量或范围上多是不定性的,因此,不能用“半”这样的数量概念来表达它的数量。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在周遍性句子里表示否定极项(negative polarity items)时,也可以说“半片空地都没有/地上半片果皮都没有”。

汉语里,除了“片”之外,“块、段、截、堆”等量词有时也可以表现出自相似性。例如:“一大块豆腐可以被切成三小块豆腐”、“这段公路可以分成三小段来修”、“这截绳子可以剪成三小截来用”、“把一大堆稻谷分成三小堆”。

4.2 量词的经济性与象似性

形式与语义的匹配,既受经济原则的支配,也受象似原则的支配。经济原则要求一种形式对应多种语义,象似原则要求一种形式对应一种语义。汉语量词“片”可以表示没有自相似性的“叶子”类事物的单位,也可以表示有自相似性的“竹篾”类事物的单位,既可以是个体量词,又可以是范围量词,这就是经济性的表现。我们可以推测,世界语言里,可能有象似原则占优势地位的情形,即“叶子”类用一个量词,而具有自相似性的“竹篾”类用另一个量词。我们的推测在景颇族载瓦语里得到证实。据徐悉艰、徐桂珍(1984:60)的研究,载瓦语里“片”义量词有两个:

徐悉艰、徐桂珍(1984:60)认为都是形状量词,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这两个量词有不同的分工。我们认为,是没有自相似性表现的量词,而是有自相似性表现的量词。载瓦语“片”义量词有两个,是象似原则起支配作用的结果。

汉藏语言量词的对比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张惠英2002:1-38)。认识到某些量词的自相似性表现,可以使一些现象得到解释。如汉语一个量词“片”对应着载瓦语的两个量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载瓦语用把自相似性量词独立出来,而汉语笼统地使用同一个量词“片”。汉语与载瓦语“片”义量词的形式不同,量词的个数也不一样,但认知上、语义上是一致的。

4.3 对汉语名词认识的深化

汉语量词“片”的自相似性表现,与汉语名词所指事物直接相关联。这对我们认识汉语名词也有启发作用。A类名词与B类名词都以“片”为个体量词,都可以构成“一片片N”、“这几片N”、“无数片N”等格式,但它们之间还是有明显的不同。我们可以用“一大片N被V成三小片N”来区别它们,这种区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们所指称的事物的性质决定的。A组名词“叶子、羽毛、花瓣、雪花”等所指称事物的形状是自然生成的,不能被分割;而B组名词“果皮、面包、竹篾、木屑、西瓜、饼干、膏药”等所指称事物的形状一般都是人为造成的,形状大小也是可以人为控制的,是可以分割的,“云、碎片”等也是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可以被分割的,因此,B组名词可以说成“一大片N被V成三小片N”。虽然A、B两组成员之间的差别并不是绝对的,但作为类的差别是十分明显的。A组名词所指事物没有自相似性,B组名词所指事物有自相似性。

具有自相似性的事物名词,在句法上还有哪些表现,值得进一步去研究。

标签:;  ;  ;  ;  

汉语量词“切片”及其自相似性表达_自相似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