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思品教学贴近《课程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胡转兄[1](2020)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针对我国社会当时所存在的教育脱离人民生活实际的现状,考虑到我国传统文化中教育与传承的自身特性,通过批判的继承了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后提出的重要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不仅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标准,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学生学业质量标准评判的顺利开展。深刻体现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价值,其不仅为高中思政课在教学实践方面提供了大量值得借鉴的具体方法,而且为当代思想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指引,对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通过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思想内涵及理念特征进行具体解读,着力阐释了其对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中理念与思路的指导启示意义,进而通过分析现阶段高中思政课教学的课堂讲述与学生具体的实际生活的联系现状及原因,并尝试提出了在高中思政课程体系中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具体可行策略,最后通过对教学设计方案的分析与评价进一步验证了其在实际教学中重要的运用价值。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是在后来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教育思想,为推动社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随着现阶段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其所推崇的社会生活与自身旧有认识的碰撞才是教育的意义所在,也是引领教育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
李培利[2](2017)在《思想品德课时政新闻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撞愈演愈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及时引导变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将时政新闻作为课程资源应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能够有效提高课堂实效,在达成知识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以思想品德课时政新闻应用研究为主题,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对一线教学实践活动的调查,阐述本文的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其次是对思想品德课中时政新闻应用的概述,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及本文的研究主题,阐明时政新闻的内涵,并对时政新闻的教学应用进行案例举证,分析在时代背景下时政新闻应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意义。然后通过访谈调查以及分析教学实践案例,从时政资源的开发应用、课堂教学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实施三个方面,总结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时政新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力求从教师角度出发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实施建议。通过加强教师的时政意识,增强教师开发时政资源的基本素养,把握时政育人原则,提高教师时政育人的能力,以及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出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时政新闻应用的具体对策。本文根据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通过访谈调查和案例举证提出时政新闻在实践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效地解决对策,以期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从实践上为一线思品课教师应用时政新闻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
赵燕华[3](2016)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文中指出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学过程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的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从而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地位。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既能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又能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作为身处一线的教师,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笔者,同时也是本文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全文共由四部分组成:引言,主要由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构建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这四个方面构成。第一章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概述,主要论述了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内涵、构建的理论依据及其意义。在分析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内涵中,重点对生活化,生活化课堂,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这三个概念进行了界定。而关于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理论依据,则从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古今中外思想家的有关理论和我国近期的方针政策这三方面去挖掘有关生活化课堂的理论依据,这些都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意义主要有四点:有利于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实现教学与生活的真正有机统一;有利于真正实现学生个体生命的全面发展。第二章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发展现状,笔者通过选取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黄石中学这所农村学校为例,对该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师进行访谈,获取真实资料进行研究,通过对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的分析以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主要探讨了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通过研究结果得出存在的问题有:教师教学理念过于保守;教学目标分化;多媒体成为束缚;生活素材开发整合不到位;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从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存在的问题出发,找出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不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综合素质不够高;对课改理念的歪曲解读;教师缺乏进修学习的机会,并对这些原因进行一一分析。第三章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策略,围绕教育教学实践,重点从三大方面提出了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策略。首先要完善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其次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最后是优化教学环节,而优化教学环节包含了教学理念生活化、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生活化、教学评价生活化这五个方面。试从实际教学为切入口,将理论和现实教学案例相结合,为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提出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和高效性的实施策略。
徐顺姬[4](2016)在《拓展——让思品课流光溢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思品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很强,如果单单的局限在课本教材上的说教和空洞的宣讲,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阅历少,对社会的认识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定性,很难分辨社会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现象,所以教师要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把思品课这门全新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讲活、讲透,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拓展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真正成为一个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公民。
陶瑜[5](2016)在《农村初中思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使得分工更加细致。同时,随着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也被列入到分工的行列并被逐渐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文化是多元文化的基础。教师行,教育就行;教师不行,教育就不行。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其自身专业的发展也被越来越严格要求。教师专业发展的成功是每一位教师的梦想,思想品德教师(以下简称“思品教师”)亦是如此。但是由于对专业发展内涵认识的不足、体制内管理的欠缺、地区发展的差异等,农村初中思品教师专业发展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学科篡位、领导轻视、自身倦怠等都是横在前面的重重阻力。如何让农村思品教师留得住、有发展、受尊重,是本次研究的初衷和最终目标。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对教师专业发展概念进行界定;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对农村初中思品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李敬肖[6](2016)在《如何让思品课堂成为让学生喜欢的课堂》文中提出思品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本文就从激发兴趣、探究式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等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实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从而搞好思品课堂教学,让思品课堂成为让学生喜欢的课堂。
孙美妍[7](2015)在《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转型期,新旧道德标准和体系不断冲突,产生了诸多社会无序与道德乱象,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学生正处于道德品质塑造的关键时期和道德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塑造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中学生,避免中学生产生道德失范行为,成为时代紧迫的要求。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社会背景下,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本文从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改革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对策。论文首先基于文献分析和网络资料,对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改革的相关概念与特殊性进行了概述,阐释了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改革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其次,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对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改革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当前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过分强调书本教学和课堂讲授、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不够高、忽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教师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有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课程模式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课堂参与不足;理论实践脱节,德育建设滞后;师资培训落后,教学资源有限等因素引起的。最后,紧密结合上述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提出如下相关改进对策:一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二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创设情景教学;三是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教学质量。总体而言,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改革是教育内容和体系不断更新的必然结果,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才能发挥其培育人才的重要作用。
鲁桂芳[8](2015)在《如何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
彭学亮[9](2015)在《如何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文中研究表明《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的发展,包括知识、情感、人生观。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兴趣、学习方式、情感体验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能力这个媒介更好地为学生接纳和内化。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式、情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从激发兴趣、自主合作探究课堂、生活化课堂、促进师生的情感交融、关注学生情感体验、重视教学评价、学法指导方面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培养,实现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从而搞好思品课堂教学,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杨福华[10](2015)在《中考“政史合卷”对农村思品教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考“政史合卷”,一方面在促进初中政史学科向综合化发展的同时,另一方面也给农村初中政史教育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对农村思品教师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产生了不少影响,由于农村师资结构存在的问题,他们在提高自身思品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必须“补充”临近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当前的中考考试制度。他们面临的问题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师更多、更复杂,所承受的压力也更大了。如何改善他们目前的状况,不断提高农村思品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所以,加强“政史合卷”后对农村思品教师影响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以L市中考“政史合卷”对农村思品教师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目前农村中学思品教师的实际出发,采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文献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政史合卷”后农村思品教师的职业状况进行广泛调查,得出以下调查结论:一、“政史合卷”形式的出现利于教师综合型发展的需求;二、农村师资的“结构性困境”引发的“结构性压力”;三、思品教师“专业的双肩挑”与“考核的单肩扛”带来的超负荷劳动;四、政史的学科差异导致了思品教师的“学科陌生”;五、“容量大、分值低”的“应试”教学使思品教师压力显增。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了对L市Z中思品教师和部分领导的访谈记录,深入分析“政史合卷”这一考试制度改革对农村思品教师群体造成的影响,并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对这一影响进行了归因分析。最后针对这些因素,分别从学校和教师个人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和策略:从学校管理方来说,要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来缓解思品教师当前的现状:从教师个人来说,要修炼好内功,提高自身素养,朝综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二、让思品教学贴近《课程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让思品教学贴近《课程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1.选题缘由 |
2.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概述 |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 |
1.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的反思与“扬弃” |
2.对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的本土化改造 |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思想内涵 |
1.“生活即教育” |
2.“社会即学校” |
3.“教学做合一” |
(三)思想特点 |
1.生活性 |
2.实践性 |
3.大众性 |
4.发展性 |
5.创造性 |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应用价值 |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高中思政课中应用的必要性 |
1.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
2.符合高中思政课生活化趋势 |
3.高中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 |
4.学生教学主体性地位的诉求 |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高中思政课中应用的意义 |
1.为思政课课程设置提供思路 |
2.丰富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内容 |
3.促进思政课教学观念的转变 |
4.推动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
5.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思维 |
四、高中思政课生活化教学现状调研 |
(一)问卷调查 |
1.数据整理 |
2.问卷分析 |
(二)高中思政课生活化教学现状分析 |
1.教学理念与新课标不符 |
2.教学内容抽象晦涩难懂 |
3.教学目标专注应试教育 |
4.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新颖 |
5.教学环节固化效率低下 |
6.教学评价重成绩轻能力 |
(三)高中思政课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
1.教学理念没有与时俱进 |
2.教学内容素材远离生活 |
3.教学目标忽略学生需求 |
4.教学方式未能及时更新 |
5.教学环节缺乏实践活动 |
6.教学评价片面追求应试 |
五、高中思政课生活化教学对策 |
(一)教学理念关注学生成长 |
(二)教学目标实现知行合一 |
(三)教学内容回归学生生活 |
(四)教学方式构建开放课堂 |
(五)教学环节渗透创新意识 |
(六)教学评价尊重学生差异 |
六、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
(一)课程实例的教学设计 |
实例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教学设计 |
实例二:《传统文化面面观》教学设计 |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分析 |
1.优点分析 |
2.不足之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2)思想品德课时政新闻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
1.1.1 选题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
1.1.2 选题的现实依据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1.4.3 创新点 |
2 思想品德课时政新闻应用研究概述 |
2.1 时政新闻的内涵及案例举证 |
2.1.1 时政新闻的定义 |
2.1.2 时政新闻的特点 |
2.1.3 时政新闻教学案例 |
2.2 思想品德课时政新闻应用的意义 |
2.2.1 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2.2.2 新媒体背景下的时代发展需求 |
2.2.3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迫切需要 |
2.2.4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便捷途径 |
3 思想品德课时政新闻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思想品德课时政新闻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1 时政新闻资源应用贫乏 |
3.1.2 案例应用不合理 |
3.1.3 课堂效果不理想 |
3.2 思想品德课时政新闻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 |
3.2.1 教师时政意识淡薄 |
3.2.2 对时政新闻选取不当 |
3.2.3 应用时政新闻方法单一 |
4 思想品德课时政新闻应用的主要对策 |
4.1 增强教师应用时政新闻的意识 |
4.1.1 树立时政育人观念 |
4.1.2 把握时政育人原则 |
4.2 提高教师时政新闻的应用效度 |
4.2.1 积极储备时政新闻资源 |
4.2.2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
4.3 丰富时政新闻的应用方法 |
4.3.1 打破传统教学观念 |
4.3.2 开拓时政教学新方法 |
5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3)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案例分析法 |
(三)经验总结法 |
(四)问卷调查法 |
第1章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概述 |
1.1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内涵 |
1.1.1 生活化 |
1.1.2 生活化课堂 |
1.1.3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 |
1.2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理论依据 |
1.2.1 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依据 |
1.2.2 古今中外关于生活化教育思想 |
1.2.3 新时期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为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 |
1.3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构建的意义 |
1.3.1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有利于贯彻落实新课标理念 |
1.3.2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1.3.3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构建有利于实现教学与生活的真正有机统一 |
1.3.4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有利于真正实现学生个体生命的全面发展 |
第2章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发展的现状——以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黄石中学为例 |
2.1 调查问卷分析 |
2.1.1 思想品德的学科地位 |
2.1.2 教学目标 |
2.1.3 教学内容 |
2.1.4 教学过程 |
2.1.5 教学评价 |
2.1.6 师生关系 |
2.1.7 学生对生活化课堂的看法 |
2.2 教师访谈 |
2.3 研究结果 |
2.3.1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取得的成绩 |
2.3.2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存在的问题 |
2.3.3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章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构建的策略 |
3.1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
3.1.1 教师自我评价 |
3.1.2 教研组评价 |
3.1.3 学生评价 |
3.2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
3.2.1 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 |
3.2.2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
3.2.3 注重教师仪态美 |
3.3 优化教学环节 |
3.3.1 教学理念生活化 |
3.3.2 教学目标生活化 |
3.3.3 教学内容生活化 |
3.3.4 教学过程生活化 |
3.3.5 教学评价生活化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拓展——让思品课流光溢彩(论文提纲范文)
1 教材的拓展 |
2 结合教学内容的拓展 |
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拓展 |
3.1 故事拓展,丰富学生的听觉 |
3.2 角色拓展,让学生体验生活 |
3.3 多媒体拓展,让学生更喜欢 |
3.4 作业拓展,让学生走进社会 |
(5)农村初中思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农村思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意义 |
(一) 农村思品教师专业发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
(二) 农村思品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解放教师和学生 |
(三) 农村思品教师专业发展是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 |
二、概念界定 |
三、国内外现状研究 |
(一) 国外研究情况 |
(二) 国内研究情况 |
四、研究方法 |
(一) 文献资料法 |
(二) 问卷调查法 |
(三) 个案研究法 |
(四) 访谈法 |
第二章 农村初中思品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工具 |
四、调查时间 |
五、调查结果 |
(一) 专业培训力度欠佳,农村培训缺乏“农村味” |
(二) 学科竞争处于弱势,所教非学现象非常普遍 |
(三) 人才比例分布失衡,个体主观能动性薄弱 |
第三章 农村初中思品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
一、内因 |
(一) 提高专业道德素养 |
(二) 提高专业知识素养 |
(三) 提高专业能力素养 |
二、外因 |
(一) 强化国家保障措施 |
(二) 增强学校人文管理 |
(三) 搭建师生师师桥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如何让思品课堂成为让学生喜欢的课堂(论文提纲范文)
一、让学生喜欢的思品课堂导入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让学生喜欢的思品课堂应该是探究式的课堂 |
三、让学生喜欢的思品课堂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 |
四、让学生喜欢的思品课堂应该是情感化的课堂 |
五、让学生喜欢的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
六、让学生喜欢的思品课堂应该重视评价的时效性 |
(7)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一)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
(二) 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及预期创新点 |
(一) 研究方法 |
(二)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注释 |
第二章 农村中学思品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 农村与农村中学的内涵 |
(二) 思想品德课的含义与构成 |
(三) 教学方法概述 |
二、理论基础 |
(一) 激励理论 |
(二) 认知理论 |
三、农村中学思品课教学的基本特征分析 |
(一) 农村中学思品课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
(二) 农村中学思品课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
(三) 农村中学思品课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
注释 |
第三章 农村中学思品课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农村中学思品课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
(一) 过分强调书本教学和课堂讲授 |
(二) 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不够高 |
(三) 忽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 |
(四) 教师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有限 |
二、农村中学思品课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 课程模式陈旧,教学方式单一 |
(二) 教学内容枯燥,课堂参与不足 |
(三) 理论实践脱节,德育建设滞后 |
(四) 师资培训落后,教学资源有限 |
注释 |
第四章 提高农村中学思品课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策略 |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 |
(一) 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 |
(二) 明确课程设置方向和效果 |
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创设情景教学 |
(一) 开展情景体验教学 |
(二) 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
三、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 |
(一) 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 |
(二) 塑造学生的道德人格 |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教学质量 |
(一) 强化师资队伍培训 |
(二)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
(三) 重视教学效果评价 |
注释 |
结语与展望 |
一、结语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如何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论文提纲范文)
首先,受学生欢迎的思品课堂应该是生活化和情感化的课堂 |
其次,受学生欢迎的思品课堂导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明确 |
第三,受学生欢迎的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
(10)中考“政史合卷”对农村思品教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关于中考考试改革的研究 |
二、关于思品教师的相关研究 |
三、关于考试改革对农村教师影响的研究 |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的选取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政史合卷”对农村思品教师影响的状况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L市农村思品教师的职业状况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问卷设计 |
四、问卷分析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论的分析 |
一、“政史合卷”形式的出现利于教师综合型发展的需求 |
二、农村师资的“结构性困境”引发的“结构性压力” |
三、思品教师“专业双肩挑”与“考核单肩扛”带来的超负荷劳动 |
四、政史的学科差异导致了思品教师的“学科陌生” |
五、“容量大、分值低”的“应试”教学使思品教师压力显增 |
第三章 “政史合卷”对农村思品教师的影响及归因分析 |
第一节 “政史合卷”对农村思品教师的影响 |
一、积极影响 |
二、负面影响 |
第二节 影响因素分析 |
一、外部因素 |
二、个人因素 |
第四章 适应中考“政史合卷”的教育与管理对策 |
第一节 学校相关制度创新,建立引领培养的长效机制 |
一、在工作量安排上,解放其“事务性”工作 |
二、在专业发展上,增加“临近专业”的滋养性培养和培训 |
三、在激励与评价举措上,增加工作的幸福感体验和外在性奖励 |
四、在教育管理方面,适当安排班级管理或学生管理的职务 |
第二节 教师重反思与学习,实现综合性发展 |
一、个人教学实践经验的培养策略 |
二、个人学识结构的培养策略 |
三、个人自主发展的培养策略 |
结语:偶然的反例还是必然性逻辑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附录二: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让思品教学贴近《课程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 [1]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胡转兄.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2]思想品德课时政新闻应用研究[D]. 李培利. 新疆师范大学, 2017(01)
- [3]农村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D]. 赵燕华. 赣南师范大学, 2016(04)
- [4]拓展——让思品课流光溢彩[J]. 徐顺姬. 科技展望, 2016(15)
- [5]农村初中思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陶瑜.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6]如何让思品课堂成为让学生喜欢的课堂[J]. 李敬肖. 读书文摘, 2016(06)
- [7]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探究[D]. 孙美妍.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03)
- [8]如何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J]. 鲁桂芳.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5(07)
- [9]如何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A]. 彭学亮. 2015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5
- [10]中考“政史合卷”对农村思品教师的影响研究[D]. 杨福华.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