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思考_国际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思考_国际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5831(2000)01—0073—04

中美双边贸易协定的签署,清除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的关键障碍,我国经济发展更将面向国际大市场,经济建设正纳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大循环。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高等教育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因而经济全球化将对高等教育带来冲击,中国加入WTO给高等教育以重要影响。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是21世纪的大趋势

(一)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各国高等教育在面向国内的基础上面向世界的一种发展趋势”。也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即一个国家面向世界发展本国高等教育的思想理论、国际化活动以及与他国开展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或者是一个“把跨国界的或跨文化的氛围与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学联合会IAU(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在综合各种意见的基础上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1-4]

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立足本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本国的高等教育工作放在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国际大背景之下不断追求卓越的发展进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发展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产物,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趋势,是解决目前环境、资源、人口、种族、贫困、毒品等若干世界性难题的需要,也是各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自身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是目的,而是培养具有世界眼光,在素质、知识和能力诸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的必要手段。

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加强和深化各国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开放各国教育市场,并按国际惯例招收学生、聘任教师;着眼点是培养具有世界眼光、胸怀全球,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

(二)国内外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况

1997年IAU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 教学科研合作和课程国际化。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资料[4],1995年全世界有8200 万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其中有160多万外国学生到50 个主要的东道国求学。约有2/3的外国留学生在6个国家上学(表1),即美国(28.3%)、英国(12.3%)、德国(10.0%)、法国(8.2%)、俄罗斯(4.2%)、日本(3.4%),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输出国。

表1 1995年世界留学生分布情况

国家 外国留学生人数

所占份额(%)

美国453787

28.3

英国197188

12.3

德国159894

10.0

法国1304318.2

俄罗斯

670254.2

日本 538473.4

澳大利亚 478343.0

比利时

349662.2

加拿大

314352.0

奥地利

268831.7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IIE(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Education)的资料,1997/1998年外国留美学生人数为481280人, 比上年增长5.1%,占全美注册学生总数的3.4 %。 外国留美学生人数从1954年的34232人增加到1998年的481280人,40多年来增加了1300%。 而且亚洲是赴美留学生最多的地区,共260743人,约占58%;日本、中国、韩国和印度是赴美留学生最多的国家,且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同时,越来越多的美国学生也到世界各地留学,1995 /1996 年为89242人,1996/1997年为99448人,较上年增加11.4%,约为十年前的两倍。美国学生留学国外分布较广。但美国学生绝大多数首选欧洲,只有大约1.6%的学生选择中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我国留外学生人数不断增加, 从1978—1998年20年间,出国留学人数约达32万,其中国家公派5.1万, 单位公派10万,自费留学16.4万,而回国总数达11万, 其中国家公派4万,单位公派5.2万,自费留学1.5万(表2)。

表2 1995-1998年我国留学生派出与回国情况(千人)

总数国家公派单位公派自费留学

年份出国 回国

出国 回国 出国 回国 出国 回国

1995 22 52.1

2.2

4.4

1.9

15.5

0.9

1996 21

6.51.9

1.8

5.4

2.8

13.6

1.9

1997

22.4

7.22.1 2

5.6

2.8

14.7

2.4

1998

17.5

7.42.6 2

3.5

2.4

11.4 3

来华留学生也逐年增长,1979—1998年全国累计接收30.1万留学生,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从1992年的1.4万人增加到1996年的4.1万人(表3),平均每年递增30%。

表3 近年来华留学生情况

年度留学生人数年度留学生人数

1991 11792

1995 35759

1992 14024

1996 41211

1993 16871

1997 43712

1994 25586

1998 43084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者协会(NAFSA)的报告,美国在1997—1998 学年接纳近50万外国留学生,其学费、生活费用达80亿美元,使留学生教育成为美国第五大服务产业。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基本国策,并设立专门基金资助国际教育。

早在1966年美国就制定了《国际教育法》,后《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又强调教育国际化,明确提出采用“面貌新,与众不同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知识的世界级标准”。[5]1999年11月,NAFSA向美国政府提出以下政策建议[6]:加强赴美留学生的招生宣传,扩大生源, 以期达到世界留学生总数的40%,给予签证、税收和就业等政策优惠;鼓励美国学生出国留学以了解世界,特别到西欧以外的国家留学,希望到2010年有10%的美国学生到国外读学分,到2050年达到50%,并鼓励把出国学习纳入大学教育计划;要求到2015年美国大学生必须精通一门外语,且了解世界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情况,使中小学生能掌握一门外语,并了解该国国情;促进公民和学者交流,让世界了解美国的社会和文化,也让美国了解世界,接触世界各国英才,充实美国的教学内容;阐明美国关于国际教育的国家利益,制定相应政策,充分调动和利用全国公民、公司、团体及各州政府等一切可能的资源,支持和鼓励国际教育。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法规大大促进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法》67条规定“国家鼓励开展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14条规定“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出国留学工作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是我国出国留学教育的基本方针。另一方面,接受来华留学生工作是我国外交工作的组成部分和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也是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加强与各国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积极吸收和利用国外智力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增进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创造和维护国际和平环境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1998年5月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高等教育论坛上, 北京大学陈佳洱校长作了题为“信息社会的使命与作用”的主题发言。他强调“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一个各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互动过程。”“民族文化,地域特色,多样性与多重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们对科技和文化的创新和绚丽多彩的进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跨越文化界限能扩大我们的观点和视野,丰富我们的思维方式,提高我们的决策水平”。同时清华大学王大中校长指出:“当前,文化交流与融合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教育国际化也正在成为当今世界大学教育的一股潮流。大学与大学之间人员交流、科技合作将会日益加强,一所大学其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规模与水平,将是影响它在21世纪的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教育国际化也将成为大学开放度的重要标志”。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顾问、伯克利加州大学前校长田长霖教授指出:“我们也看到其他的世界范围的趋势,那就是全球化、国际化和多元文化主义,各国皆存在这一趋势”。法国多科工艺大学校长J.诺瓦克教授认为:“现在法国多科工艺大学面临一个新挑战:教育国际化。20世纪是一个课程国际化的世纪,下一个世纪将是一个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世纪”。美国萨克拉门托加州州立大学校长D.格斯还更明确地指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必须做这些事情: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教育意义上的课程国际化、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上达到的程度,指导学习非大学所在国的语言、姊妹学校关系的建立、合作协议的签订以及与其他国家和所在国有联系的研究和创造性工作等等”。[7]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高等教育国际化通过互联网触及世界各地,网上虚拟大学,虚拟教室,授予虚拟学位,跨越时空限制,为求学者提供了极大方便和终身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拓展了教育市场。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各国高校高度重视,研究对策,如中国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美国的密执安大学,英国的伯明翰大学、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诺丁翰大学,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麦吉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新加坡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七国的16所研究型[8] 大学于1997年创立了“21世纪大学”,协定成员校之间学生学分相互承认,鼓励学生跨国界流动。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我国加入WTO后将面临的重要课题

按照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的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定义,“服务贸易范围包括教育服务,即各国间在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和其它教育中的服务交往,如互派留学生、访问学者等”。[9] 《服务贸易总协定》要求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在非歧视原则基础上,通过分阶段谈判,逐步开放本国服务市场,以促进服务及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竞争。 这样, 世界贸易组织135个成员之间跨国界的教育服务和求学活动必将与日俱增。而且, 入世加快了各成员国经济的全球化,加剧了各成员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对劳动者的要求更高,因此,需加强培训劳动者和培养各类专业人才。跨国公司雇员本地化策略必然促进跨国界培训和高等教育国际化。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冲击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标志

高等教育国际化将把国内高校推向广阔的国际空间,其中有机遇,也有挑战,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国内高校的面貌。(1 )学生来源国际化。可以预测,招生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毕业生就业渠道随之国际化。(2)师资来源国际化。大学追求卓越,必须要求世界一流的师资, 师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之间对师资的竞聘越来越激烈。(3 )教学内容、方法现代化。为实现一流的教学质量,教学计划安排符合教育学规律,课程设置和组织符合不同学生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广泛应用。(4)教学科研合作国际化。 教师和学生跨国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十分普遍,多种形式跨国界的学生联合培养计划、双边和多边的教师和学生交流项目、跨国界的学生实习计划将大规模应运而生。(5 )大学校园虚拟化。为适应全世界各种学生的不同需要,校园各种信息设施更加网络化,依赖网络进行远程学习的学生人数大大超过直接面授的学生,校园网的信息服务更加完善。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问题

(1)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 国内高校招生将由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国内各大学将面临生源和名教授争夺战、毕业生就业大战、教育质量和效益竞争,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法要求更高。(2 )国内大学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将面临严峻挑战。(3)校园将充斥着世界性的宗教、 种族和其他政治问题,校园管理复杂化。(4 )形形色色的西方价值观、人生观会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同时自由传播,民族文化的传承、学生的思想教育将面临新难题,学生素质教育将面临新形势。(5 )发展中国家智力外流、新的文化殖民主义等现象将进一步加剧。

三、对策及思考

高等教育国际化跟加入WTO一样,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有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等有利的一面,又有智力外流、新文化殖民主义、西方价值观渗透等负面效应。显然,冷静分析,扬长避短,抑恶扬善十分必要。

(一)深化教育改革,适应形势需要

继续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向先进国家的高水平大学看齐,走学科综合化道路,以利于培养世界顶尖人才。尽快开展跨国、跨校学籍、学分、证书、学位的认定工作,推广国际通用的考试体系,如TOFEL、MELAB、IELTS、GRT、SAT等,同时也要建立、完善和推广诸如HSK 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考试体系,把中国的考试体系推向世界。尽快建立和完善大学办学质量、学位的社会客观评估制度和相应机构。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应国际化,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历史、地理、民俗等,从而关心世界难点、热点问题。此外,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外语应用水平,营造外语应用环境,把外语从课堂、考场中解放出来,把“敲门砖”变成实用工具。

(二)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要放眼世界,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要求

办学思想、办学策略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走国际化道路。“大学应当具有广阔的全球视野。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中举足轻重的成员,将更多地参与和影响世界。在这种背景下,承担着培养高级人才重任的大学教育,就必然要把自己的环境界面拓展到世界范围,在全球一体化的大前提下高屋建瓴,审视自我”。[7]

(三)加强政策研究

一方面,要学习、比较各国的教育制度和特色,洋为中用,取长补短,开创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道路,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创造校园国际化环境,尽快提高高校教师的国际交流能力,增强中国高校对外国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认真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克服负面影响,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等。

此外,还应制定相应政策措施,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特别是与EAIE(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和NAFSA等国际教育组织的交流。 同时,创建高水平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队伍和对外汉语教学教材,把汉语的HSK考试推向世界。

标签:;  ;  ;  ;  ;  

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思考_国际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