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就业市场的培育与运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就业市场论文,职业院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和运作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职业院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它既是职业院校一切工作的导向和出发点,又是职业院校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是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毕业生就业状况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院校就业市场的培育与运作水平。在搞活就业市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方面,职业院校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应该扮演主角。精心培育并搞活就业市场、实现充分就业是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办活职业院校的“切入点”。
一、搞活就业市场,需要树立现代市场观念
任何变革都是从观念开始的,职业院校要搞活就业市场,首先必须开展一场观念革命,树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教育理念。
市场导向观念:市场既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专业设置、人才规格设计等都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而定,同时,其人才产品又要服务于市场、经得起市场的检验。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加强市场研究,准确把握市场“脉搏”,以市场为导向组织院校的整体运行,确保办学方向的科学性、先导性和前瞻性。
服务观念:目前,无论在生源市场还是就业市场上,职业院校都处于被选择的位置。教育市场竞争重心已逐渐转向教育服务和人才服务水平的竞争。谁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生源市场就选择谁;谁能提供优质高效的人才服务,就业市场就选择谁。一所职业院校只有被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广泛选择,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以学生和用人单位为中心的办学理念,调整角色,全心全意为其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竞争观念:竞争是市场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才能实现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随着我国入世,教育市场将很快形成全方位、双重竞争的局面。职业院校将在教育思想、教学条件与手段、学生质量、教育成本、管理与服务水平、科研能力、教师素质、学校形象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竞争;国外教育资本也将很快进入我国教育市场,职业院校将面临来自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双重挑战。这就要求刚刚从长期受政府保护的教育卖方市场走出来的我国职业院校,牢固地树立起市场竞争观念,制定科学的竞争与发展战略,打造名牌院校、名牌专业和名牌“产品”,全力培育自身特色与核心竞争力。
创新观念:创新是一个民族(组织和个人)生存之灵魂、发展之根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持续发展、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创新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无论哪一种创新,主体都是人,没有创新人才,一切都是空谈。创新的关键在于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创新教育。职业院校只有在教育思想、教学管理、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敢于打破常规、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并融入市场,才能形成差异优势和自身特色,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创新人才。
信息观念:信息化时代,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教育市场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是一所职业院校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其正确决策、健康发展的基础。职业院校必须树立现代信息观念,建立一个高效、灵敏的信息情报系统,准确、及时获取并有效利用有利于职业院校发展的各种信息资源,保证职业院校在市场竞争中耳聪目明、正确决策。
开放与合作观念:我国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快捷、灵活地获取、传播和综合运用信息的手段,创造出了一个崭新、开放的社会结构。在这样一个信息化时代,职业院校应扒掉思想上的“围墙”,迅速融入社会、融入市场、融入国际化大潮之中,实现职业院校与社会、与市场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无阻,实现校校、校企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国际间全方位、多层面的教育合作。只有充分开放、广泛合作,才能开阔视野、赢得机遇,才能很好地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盘活教育资源存量,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二、建立市场研究机构、加强市场调研
市场既蕴涵着机遇又潜伏着威胁。职业院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驾驭市场,必须加大市场研究力度,科学地预测市场走势,发挥自身优势去抓住市场机遇,同时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为此,职业院校应设置专门的市场研究部门,各系部也应设置相应的机构,并在人、财、物的投入方面给予充分保证,使之真正成为联系院校与市场的纽带和桥梁,实现二者的高度相容。市场研究部门主要应实现以下职能:
(一)构建并运作职业院校信息情报系统
包括生源市场信息、人才市场需求信息、毕业生就业与工作情况的反馈信息、市场竞争信息、国内外学术动态和专业发展动态信息和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环境信息等。同时,向外发布院校的有关信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动。信息是现代组织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管理可以给职业院校带来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使就业工作更加高效。
(二)人才需求市场研究与运作管理
包括人才需求调查与预测、人才需求发展动向研究、人才规格研究与设计、确定就业目标市场与人才市场定位、就业市场竞争分析、新专业的开发与老专业的改造、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推销”、定期发布人才市场需求信息、构建就业网络、培育就业市场和组织多种形式的人才交流、实现充分就业等。人才需求市场研究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前导,一般包括人才需求的质量分析和数量预测,是职业院校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
(三)生源市场研究与运作管理
包括教育需求市场研究与开发、生源市场竞争分析、特定生源市场的研究、生源市场的培育与运作管理等,其作用在于保证充分的生源。
(四)市场策划
包括生源市场策划与就业市场策划。市场策划是应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对社会组织的整体活动进行系统、科学的创造构思、谋划和设计,以期达到最佳效果。主要工作包括:策划目标定位、策划诊断调查、策划创意构想、策划方案论证、策划实施操作、策划评估服务等。
(五)公共关系
与有关组织、社会公众和“客户”协调沟通,建立良好关系,处理危机事件,加强对外宣传,塑造职业院校良好的市场形象、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等。
三、坚持市场导向、明确办学方向、寻求与抢占市场先机
职业院校应根据现实市场和潜在市场的人才需求确定办学方向、进行人才规格设计与专业结构调整,能动地适应市场,抢占市场先机。对职业院校而言,办学机遇是一种关系其兴衰存亡的重要时间资源,因其易逝性和稀缺性而尤为珍贵。然而,许多职业院校却忽视了这一珍贵资源。要抢占市场先机,首先必须能识别市场机遇,这需要了解机遇出现的相关条件,把握机遇的规律变化。
(一)从教育需求变化中寻求办学机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社会教育消费需求的变化中潜藏着丰富的办学机遇。
(二)从社会产业发展转型中寻求办学机遇
每一次产业发展转型,其间必然伴随着大量新业务、新岗位的产生和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这将为各职业院校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办学空间。例如,现在的流通行业,由于电子网络技术的介入,正发生着电子化商务的转型,这种转型必将改变传统的商务经营模式,产生社会对新型商务人才的需求;再例如,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第三产业的大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必将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派生大量新型人才的需求,而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结构中,大量培养的是第二产业的人才,针对第三产业设置的专业较少。这里无疑也蕴藏着大量的机遇。
(三)从技术变革中寻求办学机遇
如今,技术更新日新月异,技术的变革会带来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和规格的变化,尤其主导技术的变革和先导技术的革命将孕育新的产业,会创造更多的办学机遇和更大的办学空间。
(四)从政策调整中寻求办学机遇
政策调整会使职业院校的办学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带来一些有利的机遇。比如,发展教育的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以及WTO带来的产业政策的变化等都蕴藏着良好的机遇。
(五)从职中、职后培训中寻求办学机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成功加入WTO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技术、设备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速度不断提高,传统的一次性职前教育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终身教育思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这就要求从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掌握新技术和新技能,普遍接受反复多次再教育和再培训。学习、工作、再学习的不断交替循环将伴随人的一生,成为人的生命轨迹,职中、职后培训将形成巨大的教育需求市场。
四、找准目标市场、搞好市场定位、塑造自身特色
近年来,不同教育形式、同种教育形式的不同院校之间在就业市场上的碰撞比较严重,出现了相互挤占就业市场的混乱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各自没有找准自己的目标市场、搞好市场定位,各自的特色不够鲜明,没有形成各行其道、各占其位、各就其业、各司其职的有序局面。教育是为市场服务的,每一种教育形式、每一所职业院校在就业市场上都应该有其独特的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有其独特的社会使命和不可替代的独特定位和特色,这样才有其存在的社会价值、有其生存的市场空间。那么,一所职业院校的社会使命和市场定位是什么?自身特色与优势是什么?与其他教育形式和其他院校的区别又是什么?许多职业院校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人才产品雷同。这势必造成不同教育形式就业市场的交叉重叠、多所院校面对和竞争同一个就业市场的局面,人为地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竞争。因此,各职业院校应在深入的市场研究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目标市场,搞好市场定位,根据目标市场的要求做好专业规划和人才规格设计,全力塑造自身品牌特色,形成差异优势。
五、重视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案的研发,科学地进行人才规格设计
如同一家生产企业,优质畅销的产品需要有好的产品设计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一样,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也是如此,若想培养出高素质创新人才,就必须在市场导向下做好专业规划和人才产品的设计,并为实现设计目标开发一套科学的教育工艺(教学模式)与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
(一)现代职教模式开发与培养方案设计
职教模式开发与培养方案设计应体现以下基本思想:①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为中心;充分激发学生潜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创造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实施个性化教学;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节约时间资源、降低教育成本。②适应我国人世和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需要,立足于用人角度、坚持市场导向,专业规划、人才规格设计、课程体系构建要具有前瞻性、与国际接轨;建立多元、灵活的毕业生评价机制,逐步把偏重学业成绩评价转向注重能力评价。③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职业院校与企业结合、模拟与实战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的研发原则,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充分体现教学为市场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办学思想;充分开发和运用社会教育资源,加强横纵向合作,构建立体教育网络。④广泛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教育理论与成果,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运用系统控制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对影响教育质量的主导因素进行控制,制定科学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
(二)搞好人才规格设计
科学的人才规格设计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基础。职业院校为毕业生构建什么样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和思维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什么样的综合能力和思维品质,都要根据市场需求而定,尤其应充分考虑未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需要、考虑学生今后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设计上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从近两年的就业情况看,外语水平较高、熟悉计算机操作、专业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十分走俏。这就要求职业院校面向未来、以学生创新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下大力气搞好人才规格的研究,保证人才规格设计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六、完善就业机构、拓展就业渠道、培育就业市场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职业教育全面形成买方市场的今天,职业院校设置专门的人才产品销售部门,赋予其相应的职责、权利与地位,并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充分的保证是十分必要的。其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大就业工作的力度,保证职业院校有专门机构、专门人员研究和运作就业市场。其设立可以与市场研究部门合二为一,也可以独立设置。部门领导一般要由院校主要领导兼任,以便于工作的协调和职能的发挥。该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深入研究人才需求市场,准确把握市场走势,为院校的整体运作提供导向,保证院校办学方向的正确性;拓展就业渠道、构建就业网络,培育和运作就业市场,保证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就业市场的培育是一项长线工作,也是一项核心和日常工作,不但要着眼于长远和未来,精心策划、主动开拓,而且平日里要精心培育、常抓不懈。对于潜在用人客户,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周密的计划、积极开发;对于现有的用人客户,应建好客户档案,实施分级、分类管理。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产品销售队伍,彻底改变以往坐在家里运作市场的做法,切实走出校门、深入市场,广泛接触用人单位,加强相互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与广大人才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大力宣传和推销自我。
就业渠道建设应广开思路,既要充分用好人事和劳动等政府部门的官方渠道,又要用好社会职介机构、亲朋好友和其他社会关系等民间渠道;既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就业机构主渠道的作用,又要鼓励毕业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鼓励他们走向西部、走进基层、走进农村;既要注重有形就业市场的建设,又要注重以网络为标志的无形就业市场的建设;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可以探索国际就业的途径,使自己的人才产品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努力构建一个宽泛的就业网络,培育稳定的就业市场。
七、加强就业教育、强化就业训练,做好纽带桥梁、重视“产品”促销
(一)建立“全学程就业指导”模式
“全学程就业指导”模式,就是以就业为导向,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贯穿学生大学生涯的始终,渗透到教学、科研、课外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去。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计划、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学生一入学重点进行就业意识的灌输和成才教育,帮助他们尽早树立起就业观念,使其切实感受到就业的压力,同时协助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设计,树立人生目标、明确学习导向;一、二年级重点实施学生高质量完成学业的途径与方法的指导,协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其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形成与提高;三年级注重就业政策和择业观教育,强化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技能、技巧训练。职业院校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择业观,要利用多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形势、国情、政策、职业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合理定位,克服期望值过高、盲目攀比、悲观失望等不良择业心理和“等、靠、要”思想,树立自我推销意识和竞争意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毕业生就业技能、技巧训练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采用授课、报告、讲座、论坛、咨询、模拟招聘训练等多种形式。训练的内容应侧重于自荐书设计、拟定与佐证材料的准备、一般应聘礼仪与自我形象设计、面试计划的拟定与自我素质展示、面试语言与应变技巧等方面的训练。通过训练使毕业生熟练把握就业过程各环节的应对技巧,克服恐惧心理,从容面对各种面试,充分展示自我,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二)推拉并举,加大人才产品的促销力度
借用企业营销中的两种市场策略,即市场推动策略和市场拉动策略。市场推动策略是指职业院校采用各种手段把人才产品推向市场,要求职业院校主动走出校门,深入用人单位,积极推销职业院校和职业院校的人才产品;市场拉动策略是指职业院校苦练内功并通过宣传和公关活动,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吸引广大用人单位主动来校选才。在职业院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时,应推拉并举、重点采用市场推动策略;在职业院校建立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时,应推拉并举、重点采用市场拉动策略。
(三)牵线搭桥、做好“红娘”
毕业前夕,职业院校应上下动员、全员“营销”,充分运用官方或民间渠道,有效利用有形或无形市场,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为其成功就业牵线搭桥,做好“红娘”,全力推动就业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