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探索研究论文_陆献蒿

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探索研究论文_陆献蒿

陆献蒿

(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 百色 533000)

【摘要】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它是由多种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性疾病,患者发病后主要以发热、手、足、口、口腔等出现丘疹、疱疹等为主,部分患儿甚至出现肺水肿、脑炎等,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对于手足口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儿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治疗预后较差。因此,临床上研究HFMD流行及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HFMD病原学、流行病学为起点,分析流行病学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预防控制等,使得临床HFMD的防治更具针对性。

【关键词】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特点;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058-02

前言

手足口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并呈现出季节性流行和全球性散发趋势。我国2008年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我国丙类传染病管理,由此看出手足口病危害的严重程度[1]。为了降低手足口病发生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相关部门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本文将以HFMD病原学、流行病学为起点,分析流行病学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预防控制等,现综述如下。

1.手足口病病原学

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且引起HFMD的病原体相对较多,目前临床上已经发现的病原体约有20多种,常见的有:小RNA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2]。同时,引起HFMD的主导毒株甚至出现交替现象。在我国传统的HFMD病毒更多的以EV71以及CVA16为显著。但是,近年来随着药物的不断乱用,ECO19、ECO13以及CVA4等病毒的比例也在逐渐扩大。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HFMD发病高峰期和气温、湿度等呈现正相关,并且病毒能够存在频繁的基因重组等,使得常规治疗方案效果不理想。因此,临床上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治应该长期系统开展,动态的了解亚型的变化,从而为HFMD防控以及疫苗的研制提供依据[3]。

2.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HFMD从大的角度来说属于全球性传染病。早在1958年,Robinson等对加拿大由CVA16引起的HFMD进行论述;20世纪90年代,HFMD在东南亚以及台湾等地大规模暴发,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多聚集型重症和死亡病例等。近年来,法国、芬兰等国家等也相继暴发HFMD病。我国2008年3月安徽发生HFMD外后续在全国各地发生,目前HFMD已经成为全球性关注的 公共问题[4]。

HFMD属于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和其他疾病相比具有以下特征,具体如下:(1)传染性。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感染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是HFMD的感染源。隐性感染者比例相对较大,并且难以鉴别、发现等,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显性和隐性感染者从咽部以及粪便排出病毒,并持续1周左右,部分病毒甚至持续1个月,从而给管理带来很大挑战,这也是造成HFMD疫情爆发和难以控制的原因之一[5]。(2)传播途径。HFMD传播途径相对较低,常见的有:胃肠道、呼吸道以及解除患者抠鼻分泌物等均能够造成感染和传播,由此看见:HFMD的传播途径复杂、以实现,难以切断等。(3)易感染性。人对人肠道病毒更加容易感染,并且各年龄组均容易发病。人体发病后可以获得相同血清型病毒,并且能够长期牢固的免疫力。但是,肠道病毒型别间不存在交叉免疫。当每一个病株通过机体免疫屏障后,另一个毒株将成为流行的主导毒株。因此,HFMD患者可能存在多种亚型毒株的混合感染[6]。

3.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其诊治

HFMD发病率较高,且其潜伏期为2~10天,平均潜伏期为3~5天,病程在7~10天。多数患者发病后症状相对比较轻,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即能够治愈。部分患者尤其是由EV71感染引起的患者病情变化相对较快,患者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将会出现脑膜炎、脑炎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患者将出现死亡。根据我国HFMD监测结果显示[7]:EV71多能够引起患者死亡,并且患者从发病到死亡时间平均为3.5天。因此,临床上早期应该加强HFMD识别及救治,降低临床死亡率。同时,临床上对于患者进行诊治时应该根据HFMD的流行季节发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肠道病毒分离、核酸以及其他抗体检测等。

4.手足口病预防控制

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且患者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将威胁其生命。为了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聚集性病例或者疫情的暴发,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同时,控制时还应该在夏、秋季重点时段,重点以儿童、学校以及医疗机构为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具体如下。

4.1 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和预警

我国从2008年开始,建立了HFMD暴发自动探测预警系统和三级实验室监测网络,其中主要包括: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等实验室,并且对HFMD疫情的发生和病原学构成等均进行了监测预警[8]。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个预警系统在HFMD探测暴发等发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及时性,使得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降低了疫情暴发发生率,同时也缩小了扩散规模大小。

4.2 及时调查进行防治

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且对于发生聚集性病例或暴发疫情趋于,应该立即对现场进行调查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防治。首先,相关部门应该调查清楚手足口病情况、疫情特点、传播方式等[9];同时,对于确诊的疫情应该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工作,可以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等采取居家、住院等方式进行治疗,设置专门的诊室和应急机构,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降低临床死亡率。其次,疾控中心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当地学校、托儿所等机构的卫生管理工作,做好地区的消毒工作,并根据相关消毒技术要求做好隔离措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10]。

4.3 加强宣传教育

疾控中心应该本地区居民素质等加强手足口病宣传教育,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加强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医师对于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救治能力培训,提高临床上对于手足口病的识别和救治能力,降低临床死亡率。同时,对本地区居民宣传手足口病时可以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等手段进行宣传教育,改变居民不良的卫生和饮食习惯,提高自身对手足口病的防病意识等。当前,手足口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案,且临床上缺乏无特异的疫苗,提高居民自我卫生意识和保护能力对手足口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11]。

4.4 加强对个体诊所的监督

在手足口病防治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个体诊所监督力度,在手足口病流行期个体诊所不能够收留手足口病患儿,尤其是5岁以下患儿,相关部门要加强监察目标,确定监察重点,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

4.5 加强疫苗研发和推广

目前,临床上对于手足口病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加强免疫的研发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台湾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均加快了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发工作。同时,我国对于手足口病疫苗的研制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国目前已经有3家公司完成了对手足口病以免的试验,并且针对EV71疫苗有效率已经高达94.8%,并且对于EV71重症病例疫苗的有效率能够达到100%。同时,疾控中心应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地区加强手足口病疫苗的研究,并加强手足口病疫苗的推广工作[12]。

5.结束语

手足口病并发肺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这种及其起病比较急,且患儿病情不稳定,病情变化十分迅速。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还没有理想的方法,治疗时比较困难,且患者一旦错过治疗时机将会引起死亡。因此,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该从源头进行预防和控制,深入研究手口足病的发病机制,制定出合理、有所的治疗方案,并做到早期预测、诊断、治疗,从而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同时,手足口病在防治时应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发病时段、不同的人群和场所等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降低手足口病的危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小燕,邓慧玲,符佳.手足口病2103例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01):15-16.

[2]占华剑,柯昌文.全球手足口病流行现状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华南预防医学,2011(05):40-44.

[3]谭丽兰,胡新菊,李春燕.179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江西医药,2011(03):65-66.

[4]李晓玲,应少华,袁丽君,屈伟光,徐金霞.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5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03):98-99.

[5]梁淑云,高晋鲜,郭春苗.浅谈健康教育在防治手足口病中的作用[J].青岛医药卫生,2011(06):74-75.

[6]朱学龙,窦艳华,王雪云.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2):225.

[7]李建明,谢靖婧,何颜霞等.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9,16(2):142-144.

[8]李晓玲,应少华,袁丽君,等.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5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3):52.

[9]Abu Bakar S, Chee HY, Al-Kobais MF, et al.Identification of enterovirus 71 isolates from an outbreak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with fatal cases of encephalomyelitis in Malaysia[J].Virus Res,2012,61(1):1-9.

[10]Blomqvist S,Klemola P,Kaijalainen S,et al. Co-circulation of coxsackie viruses A6 and A10 in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outbreak in Finland[J].J Clin Viml,2010,48(1):49-54.

[11]Xing W,Liao Q,Viboud C,et al.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ina,2008-2012:an epidemiologi-cal study[J].Lancet Infect Dis,2014,14(4):308-318.

[12]Lu QB,Zhang XA,Wo Y,et al.Circulation of Coxsackie virus A10 and A6 in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ina 2009-2011[J].Plos One,2012,7(12):e52073.

论文作者:陆献蒿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7

标签:;  ;  ;  ;  ;  ;  ;  ;  

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探索研究论文_陆献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