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燕[1]2004年在《宽带掺Er光波导放大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宽带掺Er(含Yb)磷酸盐玻璃光波导放大器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光波导放大器中光场分布的计算、光波导放大器物理特性(如小/大信号增益、噪声、量子效率、饱和吸收等)、离子交换波导制作工艺、光波导放大器性能测试、带薄膜介质滤波器的宽带放大器结构以及多层薄膜介质滤波器的膜系设计等问题。主要内容与成果有: 1.将交变隐式-时域有限差分(ADI-FDTD)方法应用于光波导计算,对光波导放大器中的光场分布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了平面光波导放大器中信号光和泵浦光的横向分布。ADI-FDTD方法具有隐式差分格式的稳定性和显示差分格式相对简单的优点,它比传统FDTD更广泛的适应能力。 2.将交变隐式-时域有限差分方法与重迭积分-RK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ADI-FDTD的重迭积分-RK算法来对光波导放大器进行理论分析,该方法利用ADI-FDTD计算Er-Yb共掺磷酸盐波导中信号光和泵浦光的归一化本征场,并计算光场分布与Er、Yb离子分布的重迭积分,然后利用重迭积分-RK方法计算信号光、泵浦光、自发辐射光功率沿光波导分布。该算法的优点在于避免了在RK算法中每一步都要计算光场分布,节省了计算工作量。 3.在忽略激发态吸收(ESA)的情况下,通过求解放大器的速率与功率传输方程,详细讨论了小信号下Er~(3+)离子浓度、Yb~(3+)/Er~(3+)浓度的比率、泵浦光功率、放大器长度以及泵浦光和信号光的横向场分布对放大器增益特性、噪声特性的影响;大信号下Er~(3+)离子浓度、Yb~(3+)/Er~(3+)浓度的比率、泵浦光功率对放大器量子效率的影响以及光波导放大器的饱和吸收特性和提高放大器增益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放大器的基质材料参数与波导参数大大影响放大器的物理特性。 4.用离子交换技术制作出了Er-Yb共掺磷酸盐玻璃平面、沟道波导及掩埋波导。详细研究了Ag~+(?)Na~+、K~+(?)Na~+、Ag~++K~+(?)Na+、Ag~++K~++Na~+(?)Na~+离子交换以及反交换等工艺。利用m线技术,得到了波导中传播模式的模折射率。提出了一种确定离子交换平面波导折射率的新方法:预测-校验法,该方法利用反WKB方法分段插值所得到的值作为初值,然后利用拟合方法对其优化。其优点在于避免了传统做法所带来的误差(由于实验测量有误差,而插值方法不能消除误差)。介绍了一种确定掩埋沟道波导折射率分布方法-模场测试
王衍勇[2]2004年在《宽带掺铒光纤放大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WDM系统的核心器件,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了系统的传输带宽和距离。本论文围绕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关键技术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C波段和L波段EDFA的理论分析和优化设计及其实验基于铒离子能级速率方程和光传输方程,对掺铒光纤放大器的稳态放大特性进行了详细地理论分析。针对不同功能的C波段和L波段放大器,分别编写了相应的优化设计程序。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分别完成了具有良好增益平坦度的C波段高增益(>31.5dB)、低噪声(<4.76dB)预放级放大器和L波段高增益(>38.84dB)、低噪声(<5.29dB)预放级放大器实验。二、C+L波段宽带EDFA的实现1.采用并联结构EDFA组合方案,实现了C+L波段的宽带放大,获得30dB以上57nm的3dB增益带宽。其中C波段25nm(1530nm~1555nm),L波段32nm(1570nm~1602nm)。2.国内首次进行了基于新型铋基掺铒光纤的宽带放大器和宽带荧光光源实验研究。在不同功率的信号输入情况下,该铋基掺铒光纤放大器都实现了1540nm~1610nm范围内的宽带放大。在基于此铋基掺铒光纤的超荧光光源实验中,我们利用双向泵浦、双通放大结构,得到了谱宽88nm、功率14.3dBm的宽带超荧光输出。叁、EDFA增益平坦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现基于光纤环形镜的滤波原理分析,提出利用级联结构光纤环形镜实现EDFA增益平坦滤波的方案,并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使用级联FLM取得了明显的平坦效果,其1535nm~1557nm波长范围内的增益不平坦度由±5dB减小到±1dB。四、EDFA动态增益箝制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验1.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全光增益箝制EDFA的稳态特性和瞬态特性进行了全面地理论分析。研究了瞬态过程中系统参量(泵浦功率、环路损耗、上下载速度、上下载信道功率、箝制激光振荡波长等)对剩余信道驰豫振荡特性的影响。2.首次提出了使用光纤环形镜实现双波长增益箝制的方案,并得以成功的实现。实验结果显示:放大器处于增益箝制状态时,其输出增益波动最小可达0.1dB。
于岭[3]2004年在《超宽带EDFA及增益控制的研究》文中指出波分复用(WDM),尤其是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使得通信带宽大大增加,成为目前开发和应用的热点。它的发展也对光纤放大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譬如要求光纤放大器具有更大的带宽,具有自动增益控制、功率控制等功能。基于上述情况,并结合天津市科委基金重点项目——超宽带光纤放大器、智能光纤放大器和光源的研究等课题,论文主要围绕放大器的宽带化和增益控制两方面进行了一些理论和实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综合评述了DWDM系统中EDFA增益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增益平坦和增益锁定两方面内容,并对典型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提出了几种实验方案。2.利用双折射光纤环镜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结构简单的可调谐光纤衰减器,具有灵敏度高,偏振无关,低插入损耗和低成本等特性。实验证明它可以很方便的控制光功率。3.提出了一种由布拉格光纤光栅和高双折射光纤环镜共同构成波长选择器件的掺铒光纤激光器。获得了一系列波长间隔约为0.8nm,边模抑制比大于54dB的激光输出。实验中还通过调节偏振控制器改变环镜对不同波长的反射率,从而使得输出激光的功率在超过13.5dB的动态范围内得到了控制。4.提出了一种结构新颖的L-波段环形腔掺铒光纤激光器,有效的提升了L-波段铒光纤激光器的性能。这种利用光环形器将后向的ASE再引入铒光纤的前端,重复利用ASE的方法对超宽带连接中提高L-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增益也有借鉴价值。5.提出了一种高效、超宽带、平坦的超荧光光源结构。实验结果得到了覆盖C+L-波段的超荧光光源,在1527.2 -1603.2nm波长范围内,自发辐射谱功率高于-25.0dBm,自发辐射谱的不平坦度为±1.4dB。6.利用高双折射光纤环镜,设计了一种新颖的L-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可有效的改善L-波段的噪声状况,最多降低近6dB。7.分别优化C和L两个波段掺饵光纤放大器,利用并联方式实现了C+L-波段超宽带光纤放大器。研制出了一台结构简单,高增益低噪声,增益平坦的超宽带掺
张航东, 詹黎[4]2017年在《一种新型低噪声并联C+L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提出并论证了一种新的低噪声系数C+L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利用一个前置放大器以减少噪声系数,并利用一个带有光纤布拉格光栅的双通结构以增加L波段增益,同时减少噪声系数。实验结果表明,新宽带放大器的噪声系数减小了约2 dB,并且在1 525~1 605 nm波长范围内,增益提高到了25 dB以上。
王思劼[5]2004年在《L带及宽带掺铒光纤放大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光通信系统特别是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单元。C-band EDFA早已成熟和商品化,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新的数据业务的飞速发展,现有的C波段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人们开始把通信波段向L波段延伸,L-band EDFA以及C+L band EDFA的研究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本文主要围绕L带及宽带EDFA进行了理论和实验方面的研究。理论方面1.尽力以深入浅出为目标写了本文的绪论。2.详细介绍了在光纤放大器的理论计算中使用最为广泛的Giles模型,并运用Giles模型对EDFA的放大自发辐射(ASE)特性进行了研究。着重计算了前向和后向ASE沿光纤长度方向的积累、不同泵浦功率下的ASE曲线以及ASE的波长特性,以期对宽带EDFA系统中如何利用ASE有一个理论上的指导。3.运用Giles模型计算了980nm泵浦和1480nm泵浦时,上能级粒子集居数、泵浦光功率等沿光纤长度方向的演变,以比较两者给C-band和L-band EDFA带来的性能影响;同时分析了在L带及宽带EDFA系统中如何有效结合两种泵源使EDFA的性能达到最佳。实验方面1.对基于高掺杂铒纤的L-band EDFA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Er3+浓度对L-band EDFA性能的影响,采用加拿大Coractive公司的高掺杂铒纤EDF-L1500和1480nm前向泵浦的结构进行了一些L-band EDFA的基本实验。2.进行了980nm前向泵浦、C带种籽光注入的L-band EDFA实验研究。实验证实,加入C带种籽光后L带放大器的泵浦转换效率可以有较大的提高。3.采用高双折射光纤环形镜进行了L-band EDFA增益平坦实验。将环形镜应用在基于普通掺杂浓度铒纤的双级结构L-band EDFA和基于高掺杂铒纤的单级结构L-band EDFA中,都达到了较好的增益平坦效果。4.对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的高转换效率的L-band EDFA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通过在光路中加入FBG反射放大器的后向ASE,可以起到类似种籽光的作用,并且省去了额外的种籽光源,增加了实用性。5.对并联结构的宽带EDFA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尝试将C-band支路中的后向ASE以正向、反向和级间叁种不同的方式引入到L-band支路中,起到了一定的提高L-band EDFA泵浦转换效率的作用。
张莹[6]2008年在《超荧光光源及其光谱分割的研究》文中认为超荧光光源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宽带光源,它在光纤传感器、光纤探测器以及航天导航级的光纤陀螺仪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超荧光光源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对掺铒光纤超荧光光源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通过软件仿真,研究了泵浦光功率、掺铒光纤长度和反射镜反射率对输出超荧光光源的影响,在软件仿真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搭建实验模型,设计出高输出功率的C波段超荧光光源结构和短铒纤的L波段超荧光光源结构。由于超荧光光源的超宽谱带特性,考虑可以将其进行光谱分割,形成多波长光源应用于WDM通信网络中,作为一个可实用且廉价的多波长光源。因此,本文设计出两种分割超荧光光谱的方案:串联光谱分割和并联光谱分割。通过对两种结构实验结果的对比,得出两种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并选择出一种最适合应用于WDM通信网络的结构——并联光谱分割结构,对这种结构中分割出的单波长光谱进行调制传输。
包焕民[7]2004年在《掺铒光纤放大器实验研究及其驱动源研制》文中提出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是当今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的核心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性能的优劣。本文围绕EDFA的若干关键技术及其驱动源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一、EDFA驱动源的研制采用模拟电路研制出两台的980nm LD的驱动源;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EDFA驱动源的数字化过程,简化电路设计,增强电路控制功能,优化显示界面,制成一台980nm LD驱动源和一台1480nm LD驱动源。经测试与使用证明性能良好,符合驱动源的设计要求。二、宽带EDFA实验研究在C波段和L波段EDFA的实验研究基础上,采用并联结构组合方案,实现了C+L波段的宽带放大,并通过使用级联光纤环形镜(FLM)滤波得到了C+L波段的平坦增益输出。此宽带放大器30dB以上的3dB增益带宽到达了57nm,其中C波段25nm(1530nm~1555nm),L波段32nm(1570nm~1602nm)。叁、EDFA自动增益箝制(OAGC)实验研究使用环形腔方案,进行了单波长和双波长OAGC实验。首次使用FLM实现双波长增益箝制方案,结果显示:放大器处于增益箝制状态时,其输出增益波动最小可达0.1dB。此外还进行了低噪声两级级联结构增益箝制放大器实验,在输入信号功率<-15dBm的条件下,得到的噪声指数优于8.15dB。四、新型铋基铒纤相关实验研究国内首次进行了基于新型铋基掺铒光纤的宽带放大器及其宽带超荧光光源的实验研究。在输入不同功率信号的情况下,此铋基铒纤放大器所实现的10dB以上增益范围达到70nm(1540nm~1610nm); 在铋基掺铒光纤的宽带超荧光光源实验中,我们利用双向泵浦、双通放大结构,得到了谱宽88nm、功率14.3dBm的宽带超荧光输出。
胡智勇[8]2004年在《宽带光纤放大器技术与光通信光源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光纤放大器技术和光源技术是 DWDM 传输系统的核心技术。本论文主要围绕宽带光纤放大器技术、多波长光源技术和可调谐光源技术取得如下研究成果:一、宽带 EDFA 的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1. 使用模拟软件 OptiAmplifier 4.0 对 L 波段 EDFA 的本征增益平坦特性及级联结构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优化设计,并给出了特定条件下的本征增益平坦的近似计算公式,实验获得的结果与数值模拟符合很好。2. 使用并联结构进行了 C+L 宽带 EDFA 的实验研究,小信号增益大于 20 dB,可用带宽约 70 nm(1530~1561 nm,1567~1607 nm)。二、宽带 FRA 与宽带 EDFA/FRA 混合放大器的数值模拟1. 数值模拟了 7 个波长泵浦的宽带增益平坦 FRA,通过合理配置泵浦波长和泵浦功率,可实现 80 nm(1530~1610 nm)范围内±0.5 dB 的平坦增益。2. 数值模拟了分立式 EDFA/FRA 混合放大器,结合增益均衡滤波器,对设定的多波长信号得到了 75 nm (1530~1605 nm)范围内约 22.7 dB 的平坦增益。叁、多波长半导体光放大器-光纤环形腔激光器(SFRL)实验研究1. 报道了一种基于 SOA 的结构简单的新型双波长 SFRL,其中以两个中心波长不同的 FBG 作为选频滤波器,在室温下实现了稳定的双波长输出。2. 以 F-P 腔做为梳状滤波器的多波长 SFRL,在室温条件下得到了具有高信噪比、窄线宽、高稳定度的 7 个波长输出,峰值功率相对起伏小于 4%3. 利用高双折射光纤环形镜(Hi-Bi FLM)的梳状滤波特性的多波长 SFRL,在室温下获得了基本符合 ITU 标准 100 GHz 的 15 个波长以上的输出,线宽 0.1 nm,各信道峰值功率相对起伏小于 12%四、可调谐光纤激光器的研究1. 宽可调谐 SOA 基高双折射环形腔激光器:在 SFRL 的腔内串接一段高双折射光纤,通过调节腔内偏振控制器和偏振片,获得了 1555~1604 nm 范围的可调谐激光输出。我们获得的 L 波段可调谐,以及 49 nm 的宽可调谐范围,在国内外均属首次。2. 离散可调谐掺铒光纤环形腔激光器:使用高双折射光纤环形镜和一个选择信道的可调谐薄膜滤波器,获得了 C 波段 41 个离散波长的可调谐输出,各信道波长输出的功率起伏几乎为零。
宋英雄[9]2007年在《1550nm超干线及宽带接入光传输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广电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程的展开,光纤有线电视网的规模持续扩大。为了更好地整合和配置网络资源,实现运营级的综合业务网络,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有线电视大范围联网,在地市级共享有线网络前端,以节约投资及便于管理。由于1550nm传输技术的低损耗、可光放大等特点,使1550nm技术成为数百公里超干线传输的必然选择。二是光纤向小区、楼栋日益延伸,实现光纤接入(FTTx)基础上的叁网融合,由于以太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成熟,网络结构与有线电视网一致,使EPON技术成为广电实现综合业务接入的首选技术。这两种趋势都会对1550nm副载波复用光纤电视传输系统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围绕1550nm超干线及宽带接入光传输关键技术进行了理论、仿真和实验研究,全文的主要内容由四部分组成,具体如下:第一部分论述了EPON下行1490nm数据通道与1550nm CATV通道的相互串扰问题。采用等效传递函数法得出了任意调制信号下1490nm光波对1550nm光波拉曼串扰的理论计算公式,并将拉曼串扰转化为CATV系统相对强度噪声指数RIN的变化,得到了CATV通道载噪比劣化的计算公式。首次系统地进行了RF Overlay EPON系统的实验,观测到了以太空闲字符Idle信号在62.5 MHz及倍频处对CATV信号的单频干扰和随机码流对低端载噪比的影响,并研究了偏振对串扰的影响,提出了对Idle信号进行扰码和采用改变发端1490nm或1550nm信号的偏振态以减小拉曼串扰的方法。论述了下行1550nm CATV光波对1490nm数据光波的线性串扰,得出了串扰造成的光功率代价,指出波长隔离度大于30dB的1490nm/1550nm分波器可以基本消除线性串扰。第二部分论述了1550nm长距离光纤CATV系统中由自相位调制(SPM)和色散引起的组合二阶失真(CSO)劣化及其补偿问题。采用微扰法求解了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得出了存在SPM和色散的情况下,多级EDFA级联光纤CATV系统CSO指标的计算公式。在采用啁啾光栅进行色散补偿时,对以上的CSO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指出色散补偿器的位置对补偿效果具有很大影响,通过计算得出的色散补偿器最佳位置,对工程应用具有指导作用。VPI软件的仿真结果与以上理论计算结果一致。进行了1550nm长距离光纤CATV系统的实验。测试了没有色散补偿时CSO随传输距离的变化及CSO随入纤光功率的变化,对100km传输系统啁啾光栅色散补偿器的最佳位置进行了实验,在将色散补偿器置于理论计算的最佳位置后,得到了较好的CSO输出指标。建立了200km传输实验系统,对比了有无DCM色散补偿时的指标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啁啾光栅的色散补偿确实能够改善由SPM效应引起的CSO指标。第叁部分论述了分布式拉曼放大器在光纤有线电视网中应用的相关问题。给出了拉曼放大器的增益、噪声公式,指出在采用窄带光滤波器时,拉曼放大器的噪声主要由信号—ASE拍频噪声引起,进而得出了拉曼放大器的载噪比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双向或反向泵浦分布式拉曼放大器可以改善长跨距无中继系统的CNR。给出了由模拟系统向数字调制系统整体平移后调制误差比MER指标的计算公式,及采用色散补偿光纤(DCF)进行色散补偿的最佳DCF长度的理论计算方法。最后分析了目前国内最长的包含超长跨距拉曼放大、DCF色散补偿的560km数字调制光纤传输系统的设计、指标计算及测试结果。第四部分对1550nm超长距离传输的关键设备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进行了研究。研制了DWDM系统用的增益平坦C+L波段超宽带EDFA,根据提出的优化策略对C波段和L波段增益平坦EDFA的泵浦功率、光纤长度和增益滤波器进行了优化仿真,并根据仿真结果采用分波段并联结构设计制作了功放、线放和预放叁种类型的EDFA,进行了测试,得到了70nm的传输带宽。研制了一种新型全光增益箝制EDFA,通过增加980nm泵浦的预放和在输出端设置增益均衡滤波器,在C波段内获得了平坦的增益谱、较高的箝制增益和较低的噪声系数,为应用于WDM系统和波长路由全光网络的EDFA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研制了一种新型的EDFA大功率泵浦激光器控制器,采用PWM方式实现泵浦的自动温度控制(ATC)及自动功率控制(APC),比传统模拟方式降低了功耗和体积,成果已应用于EDFA产品。
盖娜[10]2008年在《多组分宽带掺铒玻璃光谱性质及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在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中,传统的石英基质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具有高增益、低噪声等许多优良的特性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其放大带宽只有35nm左右,仅仅覆盖了光纤低损耗窗口中的一小部分带宽,难以完全满足现代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的要求。因此,研究新型的EDFA基质材料,对实现能同时放大C+L波段信号的宽带EDFA非常重要。另外,随着DWDM技术的发展,光纤放大器的小型化要求,需要在单位长度内提高信号增益,这就需要开发高浓度掺杂的玻璃光纤基质。新型宽带掺铒碲酸盐和铋酸盐玻璃具有较宽的荧光有效线宽、较大的峰值发射截面和较好的稀土溶解特性,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多组分掺铒碲酸盐和铋酸盐玻璃各自进行了光谱性质的研究,并在荧光浓度猝灭、荧光俘获及玻璃中OH-根离子对于Er~(3+)离子1.53μm波段荧光的影响等方面作了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了上熔制了碲铋共存的新型宽带玻璃,分析了其光谱性质,为更好的选择掺铒光纤放大器基质玻璃材料提供了理论及实验基础。论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光纤通信的发展概况以及波分复用系统和掺铒光纤放大器的研究与发展,然后简述了稀土离子掺杂的激光玻璃材料的特点和掺铒宽带玻璃基质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以及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论文第二章主要介绍了论文中涉及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其中包括Judd-Ofelt理论、McCumber理论、无辐射跃迁机理。论文第叁章主要研究了Er~(3+)掺杂的TeO_2-ZnO-La_2O_3玻璃中引入Ce~(3+)离子对光谱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Er~(3+)离子在1.53μm处的荧光强度、受激发射截面、荧光半高宽都有所增加,而在975nm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强度却有所降低。分析了~4I_(11/2)能级和~4I_(13/2能级寿命的变化规律。论文第四章主要研究了B_2O_3组分对应用于1.53μm波段宽带放大掺Er~(3+):Bi_2O_3-GeO_2- Ga_2O_3-Na2O玻璃光谱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B_2O_3组分的引入,Er~(3+)离子~4I_(11/2)能级和~4I_(13/2)能级寿命都下降,~4I_(13/2)→~4I_(15/2)跃迁的量子效率减少,1.53μm波段荧光发射强度减弱,但进一步展宽了其荧光发射谱,荧光有效线宽增大。论文第五章主要对Er~(3+)离子掺杂的组分为TeO_2-ZnO-La_2O_3(TZL)碲酸盐玻璃和组分为Bi_2O_3-B_2O_3-GeO_2-Na_2O(BBGN)铋酸盐玻璃的荧光俘获和浓度猝灭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Er_2O_3掺杂摩尔数相同的情况下,TZL玻璃比BBGN玻璃具有更为强烈的荧光俘获效应和浓度猝灭效应。论文第六章主要进行通氧除水处理,研究了玻璃中不同OH-根含量对Er~(3+)离子掺杂的TeO_2-ZnO-La_2O_3(TZL)碲酸盐玻璃和Bi_2O_3-B_2O_3-GeO_2-Na_2O(BBGN)铋酸盐玻璃光谱性质影响的比较。通过红外光谱的测试,计算了OH-根离子的浓度。随着通氧时间的增加,玻璃中OH-根离子浓度下降,导致Er~(3+)离子的~4I_(13/2能级的荧光寿命和荧光强度相应增加。比较了碲酸盐和铋酸盐玻璃中OH-根与Er~(3+)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参数KOH-Er,发现在相同的通氧除水时间处理下,碲酸盐玻璃的相互作用参数要小些。论文第七章主要进行了碲铋组分组合的新型宽带玻璃研制,研究了Er~(3+)/Yb~(3+)共掺TeO_2-Nb_2O_5-Bi_2O_3(TNB)玻璃中Nb_2O_5组分含量的变化对Er~(3+)离子光谱性质的影响。随着Nb_2O_5组分含量的增加,Er~(3+)离子的光学强度参数Ω_t(t=2,4,6)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少趋势。在TNB玻璃系统中Er~(3+)离子有较大的FWHM×σe参数值,优于Er~(3+)离子掺杂的硅酸盐和磷酸盐玻璃,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因此有可能成为制备宽带掺铒光纤放大器的潜在基质材料。最后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概括了全文创新性理论及实验研究结果,同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宽带掺Er光波导放大器关键技术研究[D]. 陈海燕. 电子科技大学. 2004
[2]. 宽带掺铒光纤放大器关键技术研究[D]. 王衍勇. 天津大学. 2004
[3]. 超宽带EDFA及增益控制的研究[D]. 于岭. 南开大学. 2004
[4]. 一种新型低噪声并联C+L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J]. 张航东, 詹黎. 电信科学. 2017
[5]. L带及宽带掺铒光纤放大器的研究[D]. 王思劼. 天津大学. 2004
[6]. 超荧光光源及其光谱分割的研究[D]. 张莹. 吉林大学. 2008
[7]. 掺铒光纤放大器实验研究及其驱动源研制[D]. 包焕民. 天津大学. 2004
[8]. 宽带光纤放大器技术与光通信光源技术[D]. 胡智勇. 天津大学. 2004
[9]. 1550nm超干线及宽带接入光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 宋英雄. 上海大学. 2007
[10]. 多组分宽带掺铒玻璃光谱性质及比较研究[D]. 盖娜. 宁波大学. 2008
标签:无线电电子学论文; 掺铒光纤放大器论文; 宽带连接论文; 光纤宽带论文; 自动增益控制论文; 光纤损耗论文; 荧光材料论文; 宽带论文; 荧光分析法论文; 荧光强度论文; 荧光寿命论文; l波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