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探究论文_杨占云

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探究论文_杨占云

青海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近些年来,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相关部门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也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农田水利工程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将其与生态系统有效连接,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1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发展问题概述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都是采取大面积灌溉方式为主,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对于水源质量安全提出了较多要求。过去传统的灌溉方式已经不能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加上各类水污染问题的发生,使得地表固有水源不能为现代化生产生活提供水源补给。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大量应用混凝土与石块,使得地下水源渗透速率受到影响,虽然能够对水源流失问题进行控制,但是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此外目前农业生产活动中不合理的灌溉措施对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的破坏,还对农作物有效生长造成了负面影响。不合理灌溉方式将农作物中大量农药冲刷到附近水源流域以及种植土壤中,对生态环境破坏性较大。

2农田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就是通过人为作用对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各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使得农业生产的基础灌溉能力能够全面提升,对一定范围内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业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对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农业生产活动范围的扩大,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之后,在一段时间内很难有效恢复。例如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性较大。加上生态系统是通过自然循环和运转来保持自身平衡性,运转过程中某个环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将会导致生态系统出现恶性循环的发展趋势。例如生态系统中的水资源,在水资源循环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量支持,如果社会生产生活对水源大量开发,超出水资源自身承载能力后,将会造成较大的破坏性。所以当前为了保障生态系统中的水源不受到严重破坏,在农田水利工程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水源流域基本情况进行勘探,而后再进行科学化选址,能够有效防止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与生态系统发展不协调导致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发生。

3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探析

3.1农田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价

当前要想全面促进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相关部门首先需要强化调查工作,需要对各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能够掌握生态系统实际发展情况,分析农田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样对后续各项计划措施的拟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明确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各项要求以及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生态系统保持目标进行分析,探究农田水利工程在区域内建设的可行性以及能够适应区域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此外需要对工程建设施工方案进行分析,从工程建设布局以及施工特点等方面确定能够符合环境保护的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后需要对施工建设各个重点环节进行把控,其中主要有工程土方开挖、废弃土渣堆放等,结合施工中会面临的问题拟定方案整改计划。

3.2强化生态水利工程的全面推广

生态水利工程就是在过去传统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基础上,对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性进行分析,从技术层面以及整体建设规划角度全面完善原有的粗放式建设模式,摒弃落后的施工管理技术。在社会发展新时期需要整合各项技术资源,在科学发展观阶段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强化农田水利工程以及生态工程建设。以各项先进技术为载体,通过各项生态技术以及管理方式建立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目标,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建设内容。在原有的河道改造工程中,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选用最大限度的直立方式护岸,这样能够全面保护河流流通基本宽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工程施工占地面积,使得工程完工后实际应用面积有效扩大。在工程规划设计阶段需要融入生态化发展理念,结合区域内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各项要求。在传统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多数管理部门以及施工单位只单方面对工程建设效益以及建设质量进行关注,严重忽视了工程建设与周边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性,未整合建设区域周边生物存活情况以及各类资源存在特征。在新时期科学发展理念指导下,需要从工程建设综合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角度出发,对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出发,明确各项发展关系,对各项建设工作进行统一规划。比如在地质测量以及水文勘探过程中,也需要对周边区域生态系统各项依存关系进行探究。

3.3科学有序推进已建水利工程生态化改造,使受损的生态功能得以修复

科学深入评估已建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需求之间的差距,突出问题导向,在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按照“确有需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有序推进已建水利工程生态化改造;研究制定水利工程生态功能修复、提升改造的分类标准,依据标准将已建工程按无需改造、生态化改造、拆除等类别进行划分。对生态功能影响较大且无法实施改造的工程,科学论证选择替代方案。按照河流生态水量保障、敏感生境保护修复、河流纵向连通性恢复、面源污染治理与防控、岸线生态改造等具体功能要求进行必要的改造,有针对性地修复生态受损河湖水系的生态功能。

3.4面提升水利工程科学调度与监控管理水平,将水利工程生态功能落到实处

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强化并融合对江河、湖泊生态状况与水利水电工程的系统化监测与监控,完善河湖生态流量信息监测体系,加快搭建水利工程基础信息平台,研发升级以流域为单元的水利调度管理应用软件系统,提高水库、水电站等精细化生态调度管理水平。通过智慧、智能管理手段,将水利工程的生态功能作用落到实处。

3.5深入研究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体制机制,建立长效保障运行机制

新建以及已建生态水利工程的生态化改造,不能采取一蹴而就的运动式推进,需要创新工程建设体制以及运行管理机制,确保发挥水利工程生态功能的长效作用。构建支撑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协同攻关机制,开展以生态水利建设为重点的科技联合攻关。健全河湖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建立生态水利工程评价体系和认定机制。建立完善与河湖水系保护相关的生态补偿政策,加大对生态水利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整合使用现有各类与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相关的资金,合力推进生态水利工程实施。建立生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实现水利工程生态功能良性运行,确保生态功能可持续发挥作用。

4结语

综合上述,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性较大,当前结合世界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环境日趋恶化的现象,相关部门需要提高重视度。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转变发展理念,在扩大水利工程建设效益的同时需要注重生态系统以及自然环境的保护,树立科学可持续发展观念,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对提高我国现代农业经济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恢复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使得农业整体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雪花.新疆头屯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生态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6,22(03):72-74.

[2]杨琴.科学建设农业水利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以新疆农业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为例[J].吉林农业,2017(12):79.

论文作者:杨占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  ;  ;  ;  ;  ;  ;  ;  

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探究论文_杨占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