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一例跳湖轻生女性患者呼吸心跳停止10分钟后复苏成功的院前急救体会。方法:通过对溺水患者就地给予头低足高位、开放气道、控水处理及运用现场演示的方法告知年轻体健的围观人员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深度、节律等简单的急救方法后,运用多人接力胸外心脏按压15分钟等措施。结果:持续胸外心脏按压15分钟后,恢复自主呼吸、心跳,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结论:只有加强群众性的溺水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培训,使得不论男女老幼,人人都了解溺水的危害,加强群众性的监督和管理,掌握一定的溺水急救知识和抢救流程,只有这样,一旦发生溺水事件,才会有更多的人员参与进来,对溺水患者第一时间进行简单有效的院前急救,通过单纯有效、持续的胸外心脏按压,即使呼吸心跳停止超过6分钟,仍有心肺复苏成功的希望,大大降低其死亡的风险。
【关键词】溺水;院外接力;心脏按压;复苏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281-02
溺水又叫淹溺,是人淹没在水中,由于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痉挛发生窒息、缺氧和血液动力学及血液生化改变而危及生命。其临床特点是发生突然,抢救困难,死亡率高,但可以预防。常见于游泳、船只沉没、意外及自杀等情况。在全世界突发死亡事件中,溺水是第三大可预防的致伤亡因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到,全球每年由于溺水死亡的大约有50万人,在我国目前没有大样本统计数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57000人死于溺水,而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溺水事故成为第一死因,平均每年有近3万儿童死于溺水。溺水情况非常危机,一般人脑部缺氧超过4分钟就会造成损害,如果超过6分钟损害就不可逆转了,所以溺水抢救必须分秒必争,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现将一例溺水患者复苏成功案例汇报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18岁,于2013年8月28日11:30在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九龙湖因情感问题跳湖轻生,10分钟后被附近市民救至湖岸。当时患者无意识,面色灰白,口唇紫绀,瞳孔散大,无自主呼吸,无脉搏。立即将患者卧于坚硬的湖岸坡面,头低足高位(30度),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4人接力徒手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深度5~6cm,节律100~120次/分,15分钟后患者面色逐渐转为红润,口唇紫绀减轻,呼吸23次/分,心跳110次/分,后随120转至附近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后,患者康复出院。
2.急救措施
2.1 快速评估
快速评估溺水者的意识、瞳孔、呼吸、脉搏、气道、面色、皮肤的温度等,同时让围观者拨打120急救电话。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立即清除患者口鼻中的污泥、杂草及分泌物,松解衣领及紧裹的胸罩和腰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2.3 控水处理
将患者置于坚硬的湖岸坡面(30度),以使溺水患者吸入气管及肺内的液体尽快排出体外,并防止排到口腔的液体再次发生误吸。头低足高位既可以尽快排出液体,又可以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还可以在控水的同时给予心肺复苏。
2.4 心肺复苏
立即给患者行多人(4人)接力胸外心脏按压,急救者将一手掌的根部放在患者的两乳头中间的胸骨下端,另一手掌的根部置于前一手掌之上,使两手平行重叠,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半身、肩、臀部的重量垂直下压,按压深度5~6cm,节律100~120次/分钟,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回弹,同时指导参与救治的非医护人员(青壮年)行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方法,每人按压1~2分钟,15分钟后患者神志清醒,面色由灰白转为红润,口唇紫绀减轻,呼吸23次/分钟,心率110次/分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等待120急救人员到达的时间里安抚患者,并给患者换下湿冷衣裤,换上围观者赠送的干燥宽松的防晒棉质长衫。
2.5 生命支持及转运
120急救人员到达后立即给予氧气吸入,4~6升/分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静滴平衡盐溶液等,以补充血容量,从而稳定血压。在转运医院途中给于头低足高位,足部抬高15~20度为宜,有利于患者呼吸道吸入物的清除,减少窒息,使胃内容物不被吸入气道,对脑部血流的恢复及改善都有好处[1],继续抗休克治疗,保持气道通畅,给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与医院随时保持联系,确保接诊工作的顺利进行。
2.6 心理支持
溺水者苏醒后,情绪较为激动,给予心理疏导,安慰患者,指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护理体会及讨论
3.1 快速评估
尽快评估患者意识、胸廓起伏情况、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面色等,不可因反复摸不到大动脉搏动而影响或推迟胸外心脏按压的进行,要争分夺秒,否则将贻误抢救时机。
3.2 保持气道通畅是关键
对于溺水者而言,主要是大量的水分或泥沙进入气道,造成窒息、缺氧。将溺水者置于头低足高位有利于进入气道的水分快速排出,以畅通气道,改善缺氧情况。
3.3 大声呼救
能迅速获得周围人的协助,发挥集体或众人的力量。
3.4 专业指导
野外环境下,正确指导非医务人员施行正确的、持续有效的心脏按压是保证有效循环的必要急救措施,心脏按压越早越好,中途换人越快越好,不超过5秒[2]。
3.5 双向防护
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不能判断被救者的既往身体健康状况,为避免施救者的意外感染,做好双向防护,即单纯胸外心脏按压亦可获得复苏成功。单纯胸外心脏按压在按压心脏同时,也通过胸骨的传导联动使胸廓被动起伏,形成双肺处于压缩和舒张的被动呼吸状态,间接地形成吸气和呼气过程,从而改善溺水者的缺氧状态,提高其血氧饱和度,进而提高有效氧合,为复苏成功奠定基础。
3.6 保证持续心肺复苏的有效性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建议双人或多人在现场实施心肺复苏时,应每2分钟或者5个CPR周期更换按压者。研究表明,仅仅按压开始1~2分钟,操作者按压的质量即开始下降,每2分钟更换按压者可更好的保证按压的有效性[3]。蔡文伟博士的研究表明[4],这一建议对我国人员也完全适用。
3.7 溺水防治重点在于预防、教育和培训,强调现场急救
向大众宣传水上安全的重要性,并对民众开展水上安全教育,尤其是在淹溺频发的区域。此外,急救医疗服务提供者和其他公共安全相关工作人员更应参加水上安全教育,以免在工作过程中不幸淹溺。由于濒死的淹溺者在水中易因恐慌而挣扎,若救助人员未做好前期准备,可能造成双双溺死的情况。此外,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由旁观者进行的CPR会改善患者的预后[5]。
4.建议
4.1 生活区的预防与警示
家长时刻留意孩子的动向;勿将孩子单独留在水池边;泳池或水池边应设置围栏;水池边需放有救生设备和电话;年满 2周岁的儿童应参加游泳课;在儿童游泳完之后,确保儿童不会再回到泳池边;看护儿童的家长需学习CPR术等。
4.2 普及溺水知识
应加强群众性的溺水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培训,使得不论男女老幼,人人都了解溺水的危害。加强群众性的监督和管理,掌握一定的溺水急救知识和抢救流程,只有这样,一旦发生溺水事件,才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帮助救护人员,增加溺水者生存的机会。
综上所述,淹溺事件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尤其大中小学生、幼童的生命安全。只有加强危险地域和场所的监管和警示,加强溺水知识的普及和专业化培训,一旦发生溺水情况,无论在任何场所,在保证气道通畅的前提下,合理的体位以及快速持续的胸外心脏按压是复苏成功的关键,正确有效的多人接力胸外心脏按压可为溺水者的后续复苏抢救赢得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提高复苏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的风险,从而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刘晓云.溺水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西部中医药,2014,12:131-132.
[2]张波,桂莉.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三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9.
[3]李春盛,杨铁成译.2005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J].中华急诊学者杂志,2006,15(3):278-280.
[4]蔡文伟心肺复苏中胸外心脏按压持续时间与按压有效性的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8,4:348.
[5]孙荣距,赵晓东,黎檀实.溺水急救过程中的几点问题思考[J].中国急救医学,2015,8:762-764.
论文作者:孙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外心论文; 患者论文; 气道论文; 淹溺论文; 心肺论文; 呼吸论文; 通畅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