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多样性论文,世界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时代呼唤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
(续第十期)放眼21世纪的人类社会,在全球性经济和政治联系不断加强的同时,各种文明的关系也愈益突出和深入。如何处理各种文明类型的相互关系,已经成了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世界丰富多彩的文明之间,既有交流、合作的必要,又有发生矛盾、冲突的可能。两者怎么统一?关键是建立制度、程序和规范,也就是说,要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
所以,我们在继续倡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同时,应该进一步提出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的要求。
首先,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当代世界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越出国界,形成国际化的生产和经营,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越来越多地与外部资源的利用和国际市场的开发联系在一起;而其国家利益和安全,也遇到了更大的风险和挑战。经济全球化,似乎是纯粹的经济问题,但其实,它也是一个文明问题。
世界范围的市场经济怎么运行?各国的经济贸易按什么规则往来?股票、证券、汇率、投资市场怎健康发展?这些都涉及到各种价值理念、制度体系、运行规则问题。世界贸易组织制度的大量规则,既是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建立的,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结晶。它反映了人类对于世界范围内经济活动规律性的认识所达到的水准。这些规则的确立,事实上也是不同文明磨合的结果。而它的付诸实施,仍将会触及到不同文明对于同一个事物、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认识、不同观念问题。在每一桩买卖、每一次谈判、每一个协议的背后,我们都会发现不同文明的影响和作用。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了使这样的全球化更加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和处于贫困状态中的人民,为了使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更加规范有序,我们就不能不加快国际文明新秩序的建设。
第二,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是国际政治关系健康发展的需要。
目前全世界有60亿人口,1万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或部落,200个左右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而建立的国家政权,数百个为不同利益而结合的国际组织,5000多种语言,5000多种宗教信仰。如此众多、不同形式的人类共同体,怎样才能和平共处于一个星球上?
联合国和其他类型的国际组织,从某种角度搭起了世界政治体系的框架,有无数的宪章、条约、协议、声明、公告等等,编织起了国际政治关系的经纬。所有这些,同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与当代世界的现实相适应的一种政治文明。世界需要和平、安全与稳定。而这一切,不能仅靠武力来获得和维持。更多的,它需要人类文明的提升和应用。制定更加详尽、严格的文明规则,大力促进国际文明新秩序的建设,才能够使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相互之间的利益契合关系,才能对相互之间的文明抱有更加友善的态度,才能使用文明的手段而不是战争、掠夺等非文明的手段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三,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是科技革命发展趋势的需要。
科学技术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科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不仅会通过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而影响人们的价值体系,而且也会通过改变社会的生活方式而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从更广阔的领域来看,它还深刻地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格局。仅从100多年来电话、电影、电视的发明和发展,就可以看到科学技术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将会给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多么巨大的变化。
利用科学技术的成就,人们可以共享人类文明的成果,加深相互的理解和信任,不仅推动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人类精神的升华。当然,作为某种程度上的双刃剑,科学技术也会被某些势力用来误导人们的精神生活,甚至从事邪恶的活动。因而,如何在科技领域按照文明的要求,制定更加科学的规则,引导和建立国际文明的新秩序,也成为一个迫切的要求。国际间的科技合作如何开展?知识产权如何保护?科技成果如何交流?哪些领域可以探索,哪些领域,如克隆人类、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应该加以限制和禁止?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建立起必要的秩序。
第四,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是世界文化发展与交流的需要。
当代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正在通过先进的传播手段广泛交流、渗透。因特网的迅猛发展,极大地缩短了人类交往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们在瞬间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成为可能。无处不在的电视、广播信号,传输着大量的信息,发布着这一部分人或那一部分人的见解,甚至使谣言像瘟疫般流行都轻而易举。在世界贸易总量中,已经有相当比例的份额是文化类的产品,从而使文化消费占据了人类生活的一大部分时间和空间。
自然,在这种文化的流转中,具有强大实力的美国占据着极大的优势。如今,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已不再是地里的农作物,也不再是工厂里制造的产品,而是批量生产的流动文化——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和电脑软件。世界各地的娱乐界充斥着美国制造的产品。1996年美国软件和娱乐产品在国际上的销售额高达602亿美元。自1991年以来,美国知识产权的出口额上升了近94%。这还不包括大量的盗版。《读者文摘》以19种语言发行,它的48种国际版本的发行量为2800万份。《大都会》月刊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妇女杂志,共有36个外国版本。1997年美国电影在国外取得的票房收入达到58.5亿美元。一部《泰坦尼克号》在美国本土净赚6亿美元,而在海外则达12亿美元。据报道,加拿大影院上映的影片有96%是外国影片,主要是美国影片;报摊上出售的杂志和书籍分别有4/5和3/5来自国外,主要是美国。1987年,美国在欧洲联盟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为56%,1996年达到70%。
面对着如此规模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市场,或者还包括明里暗里的文化渗透,如果不赶紧建立国际文明的新秩序,怎能处理由此产生的种种矛盾冲突?怎能保证文化交流规范有序地进行?怎能限制文化霸权主义的扩张?
第五,建立世界文明新秩序,还是正确处理所谓“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关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需要。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的一些人持有一种片面和盲目的“西方文化优越论”,并常常以此作为借口贬低、干涉、压制甚至侵略非西方国家。这种“西方文化优越论”,实际上是西方推行霸权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
人类文明的发展确定有差异。不仅有内容、形式的差异,而且就历史的某一个横截面而言,也会有发展水平和程度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不能成为评价各文明类型对人类文明所作贡献的唯一标准,更不能成为某一所谓“先进”文明压制甚至消灭所谓“落后”文明的理由。
为什么?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往往有某种文明居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异,这种地位往往会由新的其他类型的文明所取代,由此而造成新的历史横截面中新的文明格局。这种变动是延续不断的,所以历史上先后出现的各种文明类型,很少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当古埃及文明已相当发达时,希腊与罗马文明还处于很低的层次。而希腊文明,在古代显然比中欧北欧的文明更为优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欧与北欧文明又超过了希腊文明。
当一种文明处于衰退状态时,我们不能否认其历史上对世界文明所作的贡献;当一种文明比较先进时,也没有理由妄自尊大,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架势。古代巴比伦文明,虽然后来衰落了,但它的文明成就,如创造楔形文字、编制汉谟拉比法典、测出圆周率为3,确定太阴历法并设置闰月等,谁能否认其对人类的贡献?当中国文明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并曾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时,今日的“美国文明”当时还没有诞生,谁又能借这种差异而否认美利坚民族生存、发展的权利?即使在同一时代,无论较为先进的文明类型,还是相对落后的文明体系,都可以对世界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都有自己值得珍视的精华。
所以,后进的文明要向先进的文明学习,并抛弃自己的糟粕,但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而先进的文明则要帮助落后的文明,但没有理由以“文明霸主”自居,鄙视其他文明的国家和民族。为了解决对待文明类型的种种偏见,推动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世界需要和平、安全与稳定。世界也需要走向更高程度的文明。所以,我们在努力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的同时,应该及时和响亮地提出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的要求。
国际文明新秩序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主张。在“七一”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又论述了这个问题,指出:“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我们相信,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不仅正确对待世界文明多样性的问题会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而且正式提出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的主张,恐怕也将是呼之欲出的事情了。
我们所要建立的国际文明新秩序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和要求呢?这个问题,当然要由国际社会去磋商、去研究、去逐步形成共识。但从我们的角度,不妨提出一些设想。
首先,我们要推动世界逐步形成一个共识: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大自然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正因为其形态、质地、色彩、运动的多样性,才使得自然的世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样,人类文明也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唯有这种多样性,才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融汇、发展和进步。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有益于世界文明的进步。所以,世界上的人们,都要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每一种文明,都要学会与其他文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学会从别的文明吸收养分,而不能自以为优越、高贵,而对别的文明横加指责,随意干涉。
第二,应该允许每个国家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
各国人民走过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延续着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种多样性正是世界充满竞赛、活力和创新的根本原因。各国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和了解,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共同前进,而不应让这种多样性成为阻碍各国人民携手共进的隔阂,更不应人为地从中挑起对立和冲突。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长远的战略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不应成为发展相互关系的障碍。中国尊重每个国家自己的选择,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同时也决不允许别国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每个国家都应该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相互尊重,友好相处。尊重和发展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并在这种多样性中找到共同利益之所在,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伟大动力。
第三,制定、完善和实施国际文明的系统规则。
秩序是由规则来引导、约束和规范的。没有规则,就不可能有秩序。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就必须大量建立和完善涉及文明问题的各种规则。比如,由联合国宪章、国际条约、国际组织的决议等等构成的国际法体系,就是具有不同约束力的国际规则。联合国宪章规定其四条宗旨: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间有关经济、社会及文化方面的合作,构成协调各国行动的中心;同时,规定了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守的若干原则:会员国主权平等,善意履行宪章义务,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禁止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助,确保非会员国遵行宪章义务,不干涉内政。所有这些,对于国际社会的各种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同样也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并为建立国际文明的新秩序提供了基础。在经济领域,世界贸易组织等等的一些规则,也是对国际文明新秩序的一种规范,有助于协调和处理相互之间的经济关系,包括人类文明的关系。凡是遇到国际冲突,都应该按照规则来加以解决,反对使用武力和依靠强权。
对于国际规则,还应该强调“条约必须遵守”、“承诺应该兑现”的信用准则。美国作为一个世界超级大国,理应有较高的信用度,但近年来,它却不顾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坚持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不顾国际关系中的信誉、责任,拒绝执行自己曾经同意的《京都议定书》;它还不肯准时交纳联合国会费,反对普遍使用抗艾滋病药物等等。如此傲慢霸道,怎么符合文明社会的要求?
第四,进一步规范国际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
现代文明的发展,造就了世界文化产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文化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越来越明显。文化与现代生产力的结合造就了现代文化产业。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文化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
1997年,美国制定了“北美行业分类系统”,囊括了34种生产信息、文化产品和处理数据的行业,其中有20个是新兴行业,包括录音棚、有线电视节目分销以及数据库等。欧洲文化产业委员会提出:在最抽象的意义上,文化产业可以定义为——生产文化意义内容的产业。
目前,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GDP中的80%已经来源于服务业,而其中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扮演了主要角色。视听产品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1985年为第11位,1994年就跃居为第6位。在英国,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近两倍于整个经济的增长率。日本仅文化娱乐业的经营收入就已超过其汽车工业的产值。世界九大媒体巨无霸支配着全球绝大部分文化市场。1999年,名列全球500强第31位的索尼公司年收入为531.56亿美元,列第151位的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年收入为229.76亿美元。
世界文化市场如此迅猛发展,就不能不有一定的规则。国际社会对于通过电视、广播、电影、书籍、软件、音像制品、国际互联网、电讯工具等等进行的信息和文化交流,应该建立和遵循必要的规则,注意保护各种文明的特色。贸易要有规则,内容要有规则,传输也要有规则。比较公认的规则有知识产权等等。其他许多方面,比如电视传播,电台播音等等,也都要有明确的规则。这种规则,还不能仅仅依据发达国家或跨国公司的意愿来制定。它必须充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在世界市场和国际舞台上实现公平合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