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肿瘤化疗护理体会论文_尹波

胃肠道肿瘤化疗护理体会论文_尹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江苏 南京 211100)

摘要:化疗是胃肠道肿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化疗期间的多种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困扰一直是临床护理中的难点。如何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建立更为安全、舒适、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是护理工作研究的重点。该文通过总结365 例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经验,为临床缓解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胃肠肿瘤;化学疗法,辅助;护理工作;不良反应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5 例诊断为胃癌或结直肠癌的患者均在本科进行化疗。其中胃癌85 例,结肠癌161 例,直肠癌119 例;行根治性手术251 例,姑息性手术77 例,未手术37 例;男215 例,女150 例,男女比例1.43∶1;中位年龄53.5 岁。化疗前均行心电图、B 超、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等常规检查,排除其他严重疾病和化疗禁忌证。

1.2 化疗方案

本科使用奥沙利铂(85mg/m2,第1 天)联合5-氟尿嘧啶(400~600mg/m2,第1~2 天)、亚叶酸钙(200mg/m2,第1~2 天)等对患者进行化疗。

1.3 治疗效果

根据化疗药物和化疗方案的不同,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便秘、骨髓抑制、脱发、神经毒性及口腔黏膜反应、静脉炎、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周围组织损伤等。365 例患者中78.3%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43.4%患者出现骨髓抑制,34.7%患者出现腹泻,16.8%患者出现口腔黏膜反应,12.6%患者出现便秘,12.1%患者出现静脉炎,6.2%患者出现化疗药物外渗,5.2%患者腹泻、便秘交替发作。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患者思想负担较重,尤其是晚期肿瘤患者及经历过大型手术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本科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大都经历了消化道重建手术,术后恢复期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较大,加之部分患者对化疗知识的缺乏。因此,这些患者在接受和经历化疗时,往往表现出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甚至出现自闭和抑郁,对疾病治疗缺乏信心而消极或抵制治疗。对于入院准备化疗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介绍环境、床位医生及责任护士、同病房的病友,以消除其陌生感;建立起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给患者以真诚的安慰和鼓励。在化疗开始前,向患者及其家属强调术后化疗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介绍化疗的基本操作步骤及方法,说明治疗中可能出现的某些不良反应,将化疗前、化疗时和化疗后相关注意事项解释清楚,同时介绍成功病例,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消除其治疗前从各个方面获取的负面信息所带来的恐惧,避免患者在化疗尚未开始就出现预期性的不良反应。

2.2 胃肠道反应及饮食护理

结合本科采用的常见化疗方案和药物,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化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等。呕吐与胃充盈度有关,胃残存量越大,食管反流率也越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要多关心患者的进食情况,指导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少食多餐,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动植物蛋白应合理搭配,如鸡肉、蛋、大豆等),可给予半流质软食,时间可选在呕吐、无恶心反应的早晨进食,即患者在化疗当天早餐应较早吃,晚餐较晚吃,这样可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由于化疗对机体的损害较大,患者在接受化疗前可适当补充营养,选择合适的口味,注意色香味的搭配,避免油腻辛辣食物。餐后或化疗后鼓励患者适当活动,促进胃排空,减轻恶心反应。当患者呕吐时,应嘱其侧卧,以防误吸;同时,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量、色以及患者有无脱水情况,做好记录。呕吐后,也应尽量进食,中和胃酸,减少刺激。

2.3 腹泻便秘的护理

化疗药物不仅对肿瘤细胞发挥作用,亦干扰正常细胞的代谢,大剂量应用时可出现腹泻、腹痛,甚至发生黏膜坏死脱落、穿孔等。当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腹痛、腹泻时,应严格记录出入量,严密观察腹部体征、腹泻次数、量及大便性质等,询问患者化疗初期饮食情况,并排除感染性因素。腹泻后,部分患者出现发热,还需做好抗感染治疗。当腹泻次数超过每3 次,应及时通知医生考虑暂停化疗,并留取大便标本送检;同时,要保证患者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及肠道内环境稳定,可予以止泻药物和(或)益生菌等。另外,指导患者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2.4 骨髓抑制的处理

骨髓抑制是化疗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亦减少,严重者甚至全血细胞三系减少,增加治疗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在化疗期间及化疗后要定期检查血常规。若发现白细胞少于4×109L-1 时,应考虑给予升白细胞的生物制剂治疗, 如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若发现白细胞少于1×109L-1,除使用G-CSF 等,还要立即停止本次化疗,实行保护性隔离,限制探视,并用紫外线消毒病房,避免发生交叉感染。血小板过低则要密切注意防止出血,避免磕碰,并检查有无皮下瘀点瘀斑、牙龈出血、尿血、便血等症状,注意休息,避免感冒。

2.5 静脉炎的处理

采用静脉途径为化疗常用方法。然而,化疗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也受到损伤;除了化疗药物本身的毒性和刺激外,长期输液、反复静脉穿刺及药物外渗等,均是导致静脉损伤的主要原因,轻者局部疼痛,重者组织坏死溃烂。临床上一般表现为:血管壁弹性下降、萎缩变细、回流不良,受累静脉沿走行方向红肿,甚至色素沉着或变黑,患者感觉局部有灼热感和压痛等。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需正确使用和保护静脉。

选择合适的静脉,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差异,系统而有计划地使用静脉。由于下肢静脉较上肢静脉易于阻塞。因此,除非一般条件不许可,否则宜首选上肢静脉给药。一般选择前臂最容易穿刺的大静脉、勿在靠近肌腱、韧带、关节等处穿刺,遵循由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的原则,忌用末梢循环差的静脉,并采用左右静脉交替注射法,使损伤的静脉得以修复。还应避免在短时间内被穿刺过的静脉下方再次穿刺,以免化疗药物渗漏。由于治疗期间要经常采集血液标本或某些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因此,要加强对化疗药物输注血管的保护,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注射宜选用非化疗血管。当然,若是上肢近期进行过放射治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或压迫症状、上腔静脉压迫症等,则应考虑其他静脉途径或深静脉置管。

2.6 化疗药物渗漏的处理

化疗药物渗漏是比静脉炎更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必须立即处理。当出现上述穿刺部位红、热、肿、痛等静脉炎表现时,要引起高度重视。典型的化疗药物渗漏表现为穿刺点周围皮肤出现大水泡及簇疱疹,随后发生局部紫斑溃疡、坏死,由中心向外蔓延至周围皮下组织。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降低生活质量。因此,更应强调选择管腔大、弹性好、走向清晰的血管进行穿刺。一旦发生药物渗漏,立即停止静脉滴注,保留原滴注针头回抽血管内药物,并沿原通道注入拮抗剂或解毒剂。局部封闭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结合,稳定细胞膜,阻止致炎,致痛、致敏物质的释放,减轻炎症扩散,促进组织修复;而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局限损伤部位。因此,常用2%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沿渗漏局部作环形向心性封闭,并抬高患肢,间断冷敷或冰敷(急性期切忌热敷),外渗严重者,可间断24h 重复封闭。传统的方法还常采用硫酸镁、2%~4%碳酸氢钠、50%葡萄糖等液体湿敷,可有效改善微循环,缓解局部肿胀。另外,还可局部外敷喜疗妥(多磺酸黏多糖)、金黄散、肤轻松(醋酸氟轻松)等软膏。当坏死面积较大且无明显好转时,行清创或植皮。

参考文献

[1]蒋蔚茹,刘杰.结直肠癌化疗进展[J].中国肿瘤,2011,20(3):200-203.

[2]孙益红.胃癌术前和术后化疗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9):777-778.

论文作者:尹波

论文发表刊物:《卫生部公告》2015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0

标签:;  ;  ;  ;  ;  ;  ;  ;  

胃肠道肿瘤化疗护理体会论文_尹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