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少年高消费家长怎么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消费论文,家长论文,少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有个儿子,今年中考。中考结束后,他到学校去领成绩单,回来就找我要钱——500元。问他做什么用,他说:“过生日请同学一起吃饭。”平常同学过生日都请他,他不能不请别人。虽然离儿子的生日还有几天,但马上面临分别的孩子们想找个理由聚一聚,作为父母我们也十分理解。可是他们还是中学生,一起过生日没必要花这么多钱。我刚劝导他两句,儿子就振振有词地顶回来:“我请了10多个同学,准备去吃‘乐杰士’快餐,一人二三十块,不就得500块?”
不知从何时开始,连十几岁孩子们也学会了“请客吃饭”,过生日、升学、考试结束,似乎都是花钱吃饭的理由。风气如此,做父母的不得不忍痛“随俗”,不情愿的我只好拿出了500元。没想到,这只是暑假开始后儿子的第一个500元。
几天后,儿子第2次伸手要钱,理由是“和同学约好了出去玩”。应付了严峻的中考之后,这帮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一门心思撒开了玩,这我们也能理解。但到哪里去,玩什么,成了我们和儿子怎么也谈不拢的“代沟”。
不容我们多讲,几个孩子坐着出租车已经开到家门口,在楼下大声呼叫儿子的名字。看着儿子不耐烦的表情和似乎受了伤害的眼神,我只好递上他要的200元钱。惟一能做的只是追着出来告诫:坐公共汽车,不许“打的”。
也许感觉到每次要钱都有点障碍,随后的一周里,儿子再出去时改向奶奶伸手,两次从奶奶那儿共要了200元。
恰逢他生日到来,爷爷奶奶又给了他200元“红包”,没两天又被他花个精光。
粗略一算,从7月初放假到月末,他已经先后向家里要了1000多块钱。晚上看见儿子钱包放在桌上,打开一看里面只剩下20多块钱。
逼着儿子算了算账,除了购买两本英语书花了50元“正经钱”外,其余全花在请同学吃饭、到网吧打游戏、打的、买游戏盘、吃冷饮等方面。
如此消费如何得了?心里打定主意下次绝不妥协,不再给他这么多钱。但打定主意后还是不踏实,看看他周围净是花钱大手大脚的孩子,若我坚决不给他钱,正在青春期“叛逆”阶段的儿子会不会干出什么其他“坏事”?我们又该怎样教育孩子节俭呢?
家长 曲红
国庆期间,儿子的同学送来两张请帖,一张是同学十周岁生日,邀儿子到他家参加生日PARTY;另一张则是儿子同桌搬了新居,邀了一帮要好的小伙伴到某饭店共庆乔迁之喜。
我和妻子不解,说怎么现在的孩子过个生日也搞得这么隆重,连搬次家也要郑重其事请吃饭?儿子老成地说:“这有啥奇怪的,前次我们班选举班干部,当选的人还请大家吃了回肯德基呢。”妻子说:“小孩子家在一块玩玩吃个生日蛋糕送什么礼,就在家里带几个作业本送去吧。”儿子却不答应,说:“现在谁还送这些东西呀——即使不拿红包,也得带本‘大迷宫’或买个‘奥特曼’才拿得出手。”
犟不过儿子,妻子只好掏出钱包,问儿子要多少钱,儿子说:“至少得50元吧。”见我们嫌多,儿子说:“多的还在后面呢。”说完从书包里拿出一本电脑打印的小册子,我们接过来一看,里面竟全是儿子班上同学过生日的具体日期——已经过完生日的,儿子用蓝色笔画上圈,而没过或正准备过的,儿子则用红色笔标出来。我们大致估算了一下,仅这个月就有七八个同学要过生日。妻子不由吓了一跳,说:“如果大家过生日都请,不是要花好几百块钱吗?”一旁的儿子却满不在乎地说:“怕什么,等我过生日时,每人发张请帖叫大家来吃顿饭,这钱不又送回来了吗。”
见儿子说得理直气壮,我和妻子吃惊之余,更多的则是感到不解和担心。
家长 相适
中学教师杨立新认为:少年高消费同样属于学校教育的范围。现在有好多家长是在超过自己经济能力的情况下过度满足孩子的消费要求。这种过度容易发生在孩子的教育投资上,因为只要对孩子教育发展有好处,似乎谁也不能来半点“抠门”,同时,我们不应该苛求每一位家长的教育水平都能如专家一般,但有利于孩子成长,恐怕是每一位家长都孜孜追求的愿望。高消费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不利,其中关键的一点是不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家长必须在消费观上掌握好度。学校也应从教书育人的角度加强孩子的品德、意志的教育,让孩子知道勤俭节约是光荣,创造财富是光荣。进而在学会量力消费、科学消费的基础上,激发出创造财富的欲望。
中国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理事程玉义认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在孩子高消费的问题上,一是往什么地方消费、也就是适当与否;二是应该如何掌握消费的程度;三是消费的目标指向,即看这种消费可能取得的效果,对孩子的消费,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满足过程,你可能满足了今天,却满足不了明天。前印度总理尼赫鲁早就下过结论:不给孩子留下任何财产。因为如果孩子有出息,他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财产;如果孩子没有出息,再多的财产也不够他挥霍。因此,对待孩子的消费程度,比较好的做法是采取部分满足法或不充分满足法,让孩子心理上感觉到,每一件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但又都是可以得到的,那就是看这种消费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家庭财力,当合理的消费心态形成之后,孩子不仅能够理解消费过程,正确对待“攀比”之风,而且最重要的是孩子可以潜移默化地将消费转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从而带来潜力的充分发挥和智力的充分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天下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把孩子培养成新世纪需要的人才,父母责任重大。“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每个为人父母者,应当从唐初政治家魏徵的这一名言中获取启迪,用科学的方法培养教育孩子,为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甘肃某报记者新华先生认为:节俭的孩子品行好。孩子的高消费问题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思考,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应该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当务之急,蔺某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父母绐他算了一笔消费账,其中包括学杂费、校服费、买衣服文具等开销,把他一年能花的钱按预算存到银行,给他单独开户,实行消费包干,需要钱时由父母代取,既培养了他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又培养了他理财的能力;王某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父母教育他在学校不能和同学比吃比穿,而要比勤奋好学、比思想品德,平常很少给他买新衣服,亲友们送的旧衣服他也不嫌弃,他一直是班上的学习尖子,还被评为“十佳少年”;郭某的爷爷奶奶在乡下,每年学校放寒暑假后,父母都让他回到乡下,既帮爷爷奶奶干农活,又让他了解农村的生活情况,看看农民是怎样挣钱和花钱的,对他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广东湛江市麻章区太平中心小学教师许立川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孩子沉沦于“富”的陷阱,源于父母对其爱得太深。特别在推行计划生育的今天,生儿育女随心所欲的势头得到了遏制,带有血统亲情之爱却随岁月流逝而有增无减,老牛舐犊理所当然。然而,把孩子视为无价之宝,含在口中怕融化了、捧在手上怕摔碎的家长,忘却了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历史教训,与居里夫人只给“精神”不给“金法郎”的教子做法恰恰截然相反。“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富”生活的追求、“富”父母无限满足孩子这样那样合理与不合理的物质要求,使许多孩子成了高墙下的囚犯。“富”孩子,“富”生活,父母之“爱”惹的祸社会担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