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_高考论文

1995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_高考论文

1995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沿着88年-93年的命题轨迹

多年来,高考作文题尽管经常翻新,但也逐步形成一些共识:

首先,在内容上注意可写性。高考虽然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但为了使全国范围内的考生“机会均等”,为了使考生不致于作文内容空洞,命题者充分注意到命题内容要适应广大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普遍的知识结构水平,以便于考生能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避免“空话”、“套话”、“大话”。拟题者或直接取材于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如1988年的《习惯》,1989年的填志愿,1991年的人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或取材于中学生走出校门和报刊杂志都能看到读到的自然、社会现象,如1990年玫瑰园的故事,1992年的发生在候车亭边的故事,1993年的关于新树皮长出、老树皮脱落的现象等。尽管命题者一方面努力回避直接涉及热门话题,以防猜题押题,另一方面总是巧妙地与热门话题藕断丝连,联系学生的生活、思想和学习的实际,反映时代特点、折射社会生活,来检测学生的立场、观点、方法、道德、品质、情操以及思想感情等。考生根本不必担心无话可说。命题的可写性,还体现在使考生自由选择的写作角度多。如1988年的《习惯》,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1991年可以任选一题,1992年作文题对最后谁来扫碎玻璃可能性也多,但仅选一种即可。这样,考生能较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其次,在立意上追求哲理性。辩证思维方法是正确认识事物、深入阐明事理的一把钥匙,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多年来,高考作文题都或明或暗地包含着事物的某种关系,隐藏着某种事理或哲理。如1988年的《习惯》,表面上是单因素题,其实,如果将它分解成“新习惯”或“旧习惯”,论题将更明确。再运用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事理,立意就高了。1989年作文题要辩证地处理个人志愿与现实状况、老师意见、家长要求之间的矛盾。1990年文题明显渗透着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认识和对待事物要全面。1991年作文题要求正确阐发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1992年作文题中可以看到个体对集体、环境的作用,以及人的认识飞跃的哲学道理。1993年作文题思辩色彩也较为明显,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存在着新老交替的规律,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高考作文题要检测考生的观点是否正确,立意是否深刻,是难以舍弃辩证思想的。

再次,在样式上趋向综合性。高考作文命题逐步由单一性趋向一题多作,考查多样能力的样式。1990年写两个片段和一篇大作文(议论文),1991年又写一小(想象作文)一大(议论文),1992年写两个“中”篇(记叙文、议论文),1993年全国卷要求写一小(说明文)一大(记叙文),上海卷也写一小(广播稿)一大(议论文)。两题、多题并举,文体和表达方式要求不同,扩大了考查面,是对考生较全面、较合理的一种水平测试,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高考作文题兼考议论、记叙、描写、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相应地,在能力考核方面也是多元化。同时注重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能力;重视材料作文,实际上还考测了考生在短时间内的速读能力;近年来,作文命题青睐于实用文题,检测了考生实用能力。

二、对94年高考作文题的思考

对于94年高考作文题,我们认为可作以下方面的思考:

第一,总的原则没有变。这个总的原则首先表现在没有超出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两纲要求中学生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见应用文。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命题形式,现行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是命题作文。其次,高考作文命题的可写性、哲理性和综合性没变。《尝试》一题较广泛地适应了中学生的生活体验。生活中“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尝试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考生要把文题写得深刻、独特,就必须把所叙的事情升华到对人生的体验与感悟,体现了实践和认识关系的哲理思考。“尝试”这个命题蕴含着初次、主动性、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追求等内容,文题虽然是一篇记叙文,但记叙之中可以用到说明、描写、抒情,在记叙之后要作画龙点睛式的议论,也体现了命题的综合性。

第二,关键是言之有物。我们发现94年高考作文命题与过去的命题有显著的不同。如1988年的《习惯》,1991年的《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1993年上海卷的《机遇》,甚至1994年上海卷的《父辈》,这些作文命题或是一个判断,或是需要阐发的名词,而94年的《尝试》,可作名词,也可作动词,它强调一件事情的过程(包括起因、结局),而没有过分具体地限制应写哪些事。凡是符合“尝试”的内含即可入文,大多数学生创造的思维空间更大,大多数考生在考场见到该题时,略加思考,便露踌躇满志之色。从作文卷面反映的情况来看,绝大数学生作文内容能言之有物,丰富多采。这个命题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青少年一代的真情实感和见识,想来应是命题者的初衷。言之有物,也是以后命题者首先要考虑的。

第三,不要孤立作文题。浏览过去的种种预测,我们还可以发现,大多数预测者把作文题从整份试卷中孤立出来。1994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写作题是命题写记叙文,那么议论文写作能力的考查是不是空缺呢?不是的。虽然记叙文中也有议论成分,命题者特意在第Ⅱ卷前面(第22题)配置了一道与议论文写作有关的小题以作弥补。并且连现代文阅读也选了科技说明文和文学评论。命题者甚至连对标题也不忽略,作文题已是命题,如第Ⅱ卷的第21题考测对标题的修改能力。这种互补性措施表明了命题者的整体意识强。实际上,1993年全国卷已有这个特点。第五大题作文题写一篇小说明文和一篇大记叙文,又在第三大题的第20小题考测了修改能力。第21小题则是小应用文——拟写通知。1993年六省市卷也有这个特点,第五大题是写广播稿,又在第三大题安排了第22小题写两个说明片段,现代文阅读材料选了以“青菜”为题的托物言志散文。

第四,单一性带来负面。由于作文题只有一道,在120分的试卷中占50分(60分/150分),尽管作文评分标准分四项分五等,考生作文中等、中上和优秀成绩距离仍拉不开。据调查,94年各省语文成绩普遍上扬。我校前几年语文成绩平均分徘徊在68分与72分之间,今年猛增至84分。超过100分的同学不少。想必这与作文题本身有关。从取材而言,许多考生只需将平时所练的记事记叙文习作和所读的范文稍加改头换面。机械套用旧作者较为常见,这一点减低了选拔性考试的深度和可信度。

三、今年高考作文命题走向预测

1、稳定第一。今年高考作文题仍会小心翼翼地“稳中求变”。试题内容取材离不开中学生活和时代生活以及它们交结点。我们认为命题将倾向于人与人之间的某些关系,要阐发像真与假、合与分之类的领域。高考是一种测试。更是一种教育、一次警钟。命题的可写性和思辨性将是稳定的。命题者着意于拓宽考生作文构思空间,力求作文内容厚实,观点正确、深刻,来考测学生对小我的自省力和对社会的洞察力。

2、突出全面。现在不是要考哪一种表达方式的问题,而是在五种基本方式中以哪一种为主以哪一种为辅的问题。因为它们各有优点,不可偏废。它们直接牵涉到思维能力的考查。现代社会需要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能力都有较高的水平。这两种能力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其把时间浪费在对考何种文体的猜测上,不如集中精力进行全面的训练,尤其要注意不同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读写中的作用和区别。今年的作文命题应有“小”评论文“大”记叙文或“小”说明文“大”可议论可记叙的格局可能。有人认为,1992年记叙、议论并重,1993年以记叙当家,1994年完全记叙,那么今年无疑是写议论文了。其实,从这几年高中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命题者愈往“记叙”上靠,而训练者则越往“议论”方向靠(但对应用文重视的指挥起了作用)。甚至可以说重议论、轻记叙思想在高中作文训练中根深蒂固。况且高考作文并无某种明摆着的规律。

3、多元互补。至于作文形式,多元互补是一种较好的办法。考测写作能力,可以结合阅读,可以是选择题、或简答题、或小修改、或小续写、或片段等,形式多样,面向整体,互为补充。供料作文,限制性强,具有多方面的检测功能,有利于客观评卷;而命题作文,灵活性大,有利于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发挥,有利于特殊才能的培养。如何集这两种主要命题形式的优势于一身,是今后命题者会考虑的问题。一题多作的好处超过单一命题。上海卷稳定于一题多作是一个启示。

4、重视审题。1994年“考试说明”对写作部分补充了“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一条,强调了审题的重要性,从94年考试结果来看,仍有不少考生受挫于审题上。有的考生平时沉缅于议论文训练,造成思维定势,把《尝试》写成议论文或议论多于记叙,虽然议论精辟,却有离题偏题之嫌。有的考生误将“尝试”作“品尝”或把参加高考当作尝试,实为不妥;有的则因字数不足而失分,很不值得。这些表明目前中学作文训练中审题关尚未引起大家足够重视。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今后命题者或许会重视审题的考测。

5、强调实用。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那些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相关的文体如广告、启事、感谢信、倡议书、电报、合同等还会得到重视,以强调语言的工具性、交际性。在这里,应把“实用”理解成为在社会现实里具有生命力的一切样式和内容,因为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要为社会服务。

当然,预测只是预测。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全面进行基础训练,这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好武器。另外,在大考前,我们应充分注意各地信息,其中包括教学现状和预测情况。它们对高考作文命题也有较强的干预作用。

标签:;  ;  ;  ;  

1995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