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域旅游形势下为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乡村成为城市市民休闲旅游的重要承载地。乡村的城市化和休闲化导致景观风貌的同质化和地域特色丧失等问题。乡村的发展应该做到综合发展,即在促进乡村经济优化、宜居宜游、生态保护的同时,维护和创造具备地域和文化特色的乡村景观。本文以乡村景观规划为手段,综合考虑乡村景观构成要素,对乡村旅游类型进行的分类,构建基于地域文化景观特色的多功能乡村景观,对乡村建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景观规划
一、相关概念解读
全域旅游是区域旅游发展的理念,其本质特征主要体现于全局性、空间性、带动性、整合性和共享性五个方面。通过全域旅游来带动田园综合体、旅游小镇和特色小镇、主题村落、美丽乡村的建设。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融合发展,创新产品供给;加强旅游服务,提升满意指数;加强基础配套,提升公共服务;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共建共享;实施系统营销,塑造品牌形象;加强规划工作,实施科学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治理体系。
从旅游业类别来看,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的分支;从旅游业区域空间角度来看,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的一个构成部分。乡村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重要承载地。伴随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带来旅游资源的无序开发,这必将影响乡村旅游的长期发展,甚至使乡村逐步失去本真。
乡村景观规划运用科学、技术以及系统性的思维,以乡村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持续协调发展为目的,以景观保护为前提,对乡村各种经过要素进行整体规划,在乡村保护和发展之间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综合规划。
二、乡村旅游景观规划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系统性整体性规划。缺乏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梳理,景观环境美学质量的评价,市场客源地分析,旅游形象及发展目标定位,未形成差异化和联动式的发展模式,致使缺乏资源的有效整合,乡村旅游布局分散不能形成合力。(二)乡村景观同质化,地方特色未充分挖掘。乡村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是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文化标识。对乡村本土历史文化脉络的认识不足,及保护意识的缺乏,导致乡村景观千村一面,缺少地域文化特质且人工化和外来化严重。(三)乡村旅游服务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如交通的便利性,食宿接待设施水平,旅游基础设施等直接影响游客体验满意度。(四)缺乏全域景观的保护意识。乡村的地域文化,生态资源的价值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与保护。传统的生存智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遭受冲击与破坏。
三、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内容
(一)乡村旅游特色景观要素的挖掘与景观形象定位
乡村中的景观资源要素是打造成为乡村旅游核心吸引物的基础。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文化特征、乡村旅游景观特质的分析,对乡村景观形象定位,为乡村旅游提出发展方向。
将乡村旅游景观构成要素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个基本功能来划分为生活空间景观要素、生产空间景观要素、生态环境空间景观要素及非物质文化要素。
生活空间景观要素包括乡村建筑风貌、村庄植物景观配置、休闲活动集聚场所、街道风貌等;生产空间景观要素包括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加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空间要素;生态环境空间景观要素包括地形地貌、乡土植被群落、乡村水域等;非物质文化要素包括农耕文化、传统民俗文化、历史文化等。综合分析景观要素,对乡村景观要素的空间布局和风貌的保护与改造提升提供依据。
根据特色景观资源优势的比较的分析,将乡村旅游类型划分为:农业观光乡村旅游、民俗风情乡村旅游、生态休闲乡村旅游、历史文化乡村旅游、特色产业乡村旅游。
(二)乡村旅游景观规划原则
以农民和游客的需求为核心。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满足农民对于生产生活品质的需求,同时为外地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和休闲体验。
保护村落传统特色。传统特色体现在村落空间布局、名胜古迹丰富度、古树名木、传统建筑形式和街道等。应该充分尊重其物质空间形态,进行合理的提升与改造。
保持自然景观的完整性与多样性。完整性和多样性体现在地貌类型多样性、景观类型丰富度、绿色覆盖度、植被种类丰富度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是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深度挖掘乡土文化,重视文化传承。注重对地方民俗文化发扬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尊重与了解村庄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
(三)总体景观的规划设计
3.1景观空间结构体系
规划区作为一个整体,结合规划区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分布,分析旅游发展条件,根据乡村旅游发展定位和目标,以全域旅游的理念出发,构建功能协同,差异互补,紧密联系的空间结构体系。空间结构组成部分包括旅游服务核心、景观廊道、生态水系、产业片区、功能组团、重要旅游项目节点等。以点、线、面的空间形式,对乡村旅游进行概念层面的空间规划,并科学论证其合理性与可行性。
3.2景观功能布局
搭建“农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以农为本;构建复合的休闲旅游功能体系,坚持旅游驱动;营造可持续的乡村生活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抓好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生态体系和服务体系等支撑体系的建设,构建农业发展基础坚实、旅游服务功能完善、环境宜居宜游宜业的功能布局。
3.3乡村空间保护格局的构建
良好的生态山水资源和村庄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的核心,保护和限制对于生态环境的开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村庄历史文化保护,体现在物质空间的载体和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保护传统建筑风貌和原始的村庄空间肌理,在保护与开发中做好适度的平衡。
3.4旅游基础服务配套设施完善
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包括乡村旅游交通设施、乡村接待服务设施、乡村环卫设施、乡村信息服务设施。乡村旅游交通设施配套包括停车场、服务驿站、道路标识系统等,是游客满足接待需要的基础配置; 乡村住宿设施应坚持地域性的原则,体现乡土性和独特性;乡村餐饮设施应坚持安全性、民俗性原则,体现舒适性、卫生性和地域性,打造本土物产;乡村环卫设施应坚持数量质量升级,保证数量充足,卫生方便且坚持乡土格调;乡村信息服务设施应具备充足完善的导览标识,明确导向、解说和警示。
3.5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的构建,注重旅游观光休闲的过程体验。
依托风景廊道和游憩廊道系统将分散的特色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服务配套设施联系起来,打造旅游一体化空间结构布局。乡村旅游主题突出文化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等,注重游客的旅游动态旅游体验过程的营造。
四、结语
乡村旅游在全域旅游趋势下,有利于摆脱乡村旅游布局零散,规模小,形式单一趋同的发展瓶颈,形成区域式的旅游方式。从区域的尺度出发,综合考虑乡村的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每个地区乡村景观的最大优势,发展不同的旅游项目。旅游景观规划从产业、生活、生态的角度出发,根据旅游发展基础和目标,对协调功能空间布局,保护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提供指引。
参考文献
[1]唐小翠.全域旅游视阈下的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探析[J].百色学院学报,2019,32(03):106-110.
[2]王帅.全域旅游视角下北戴河区乡村振兴发展研究[D].燕山大学,2018.
[3]宋传祥.基于全域旅游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11):15-16.
[4]陈英瑾.乡村景观特征评估与规划[D].清华大学,2012.
[5]滕志杰.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景观优化的对策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8.
[6]于丽.乡村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
[7]金云峰.休闲时代下的文化和旅游空间规划与产品转型研究——以长白山文化和旅游空间规划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9.6.
[8]袁媛.田园综合体目标导向下乡村旅游区规划建设——以思良江乡村旅游区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7.
论文作者:徐珍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标签:乡村论文; 旅游论文; 景观论文; 要素论文; 特色论文; 文化论文; 设施论文; 《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