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第二任期的中东政策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布什论文,中东论文,任期论文,走向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东地区是美国反恐谋霸的重要舞台,新一届布什政府将继续推行“改造中东”的计划,并针对中东地区出现的新形势,加大对该地区的整合力度。美国将通过重建伊拉克、推动巴以和谈、打压叙利亚和伊朗及在该地区扩展自由民主等,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中东的影响与控制。中东地区各种矛盾复杂多变,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也将命运多舛,难以一帆风顺。
一、全力稳定伊拉克安全形势,扶植亲美政权
伊拉克战争“后遗症”持续发作,美国重建伊拉克面临挑战。美国未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以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出兵推翻萨达姆政权,此举不但破坏了国际关系的法理基础,伤及美与法、德、俄等大国的关系,也令美在伊拉克重建过程中遭遇到始料未及的困难。伊民众未因美推翻萨达姆而对美感恩,反因生活和安全环境恶化及美军滥杀无辜而不满。与此同时,大量反美武装潜入伊拉克,制造了一系列暴力事件。伊成为国际恐怖势力和伊抵抗势力攻击美军的战场。严峻形势不仅使伊重建举步维艰,也使美军伤亡数字不断攀升。截至2005年3月11日,美军在伊拉克的死亡人数已达1513人。
在近期内,恢复伊拉克国内安全秩序是美首要任务。为实现稳定,美军将继续加强对反美武装的清剿,加紧建设伊安全部队和警察力量,助伊恢复经济,增强伊新政权的威望和行政效能。2月16日,美防长拉姆斯菲尔德在参众两院透露了分阶段训练伊安全部队的计划:在2005年10月伊宪法全民公投时,伊安全部队数量将由目前的13.6万人增至20万;到年底大选时,增至23万;到2006年年中,增至27万人。与此同时,美加大对叙利亚和伊朗的压力,阻止两国支持伊拉克境内的反美力量;争取更多国家为伊重建出资出力,延缓各国从伊撤军。布什2月访欧时,与北约就支持伊重建达成一致,北约重申为伊提供经援及训练部队。
美部分撤军问题将逐渐提上日程。美指望通过大选制造“伊人治伊”假象,维持对伊实际控制。但大选后伊各派都表达了要求联军在一年半内撤离的态度。据民调显示,82%的逊尼派与69%的什叶派穆斯林希望美军早日离开。无论从近期安全形势还是美战略利益考虑,美在短期内不可能从伊大规模撤军。2月6日,拉姆斯菲尔德称,美国驻军时间长短将取决于伊安全局势。大选后民心思定。假以时日,美军和伊军有可能把暴力袭击活动势头压制下去,使局势相对趋稳。但只要美军存在,暴力事件就不会平息。尽管美否认有撤军时间表,但确有逐步撤军的打算。美留守部队既要防伊局势失控,又负有军事威慑伊朗和叙利亚的使命。大规模撤军后,美可能推动联合国或北约派兵入驻伊拉克,以弥补美兵力不足。这样既可确保美主导地位,也可减轻美负担。
防止伊出现内战是美长期任务。大选后伊安全形势并未好转,各派争权夺利更加激烈。占人口总数60%的什叶派穆斯林凭借数量优势在选举中胜出,由受压迫者转变为掌权者,他们将利用在过渡议会中的优势,在制宪过程中巩固自身地位。库尔德人因参选率高,在议会中获得高于其人口比例的席位,他们不仅要维持自治地位,且要在中央政府中享有更大权力。在伊长期居统治地位的逊尼派因罢选人数较多而进一步被边缘化,但他们并不甘心权势旁落,强烈要求在未来政治架构中拥有相应地位。三大派间的权力斗争虽为美分而治之提供了机会,但同时更影响了过渡政府的运作效率,并使伊面临分裂的危险。美不得不为平衡各派利益诉求而大费周章。在过渡政府和议会中占居优势的“伊拉克团结联盟”和库尔德政党联盟都与伊朗有联系,美担心伊朗加强在伊拉克的渗透。美可接受什叶派掌权的现实,但不能容忍伊拉克新政府成为伊朗的代理人。为防什叶派建立宗教政权,美在伊制宪过程中,将施加影响,确保伊国家体制的世俗化和各派对什叶派的制衡。为确保伊新政府不与美利益相左,美可能不惜降低民主“门槛”。美将争取伊新政府在反恐、防扩散、石油生产与出口、阿以关系正常化等问题上的配合,逐步实现“改造”中东的目标。
二、整治叙利亚、伊朗,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
叙利亚、伊朗长期被美视为其推行中东战略的障碍。在萨达姆倒台,卡扎菲妥协后,整治叙伊、以压促变成为美中东战略的主要内容。美认为,叙、伊支持巴勒斯坦“恐怖组织”,阻挠中东和平进程,反对“大中东民主倡议”,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支持伊拉克反美武装,确属“暴政前哨”,故须以各种方式最终导致叙、伊政权性质的改变。
叙利亚一直被美国列为“流氓国家”和“支恐国家”。近年来,叙致力于寻求改善同美国的关系,但伊拉克战争却使美叙关系再度紧张。美新保守派和亲以势力,借口叙支持伊拉克反美武装及巴勒斯坦激进组织,要求布什政府对叙实施制裁,甚至是“政权更迭”。2003年10月,美国会通过《叙利亚责任与黎巴嫩主权法》。2004年5月,布什根据上述法案宣布对叙实施经济制裁。当年9月,美与法国一道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559号决议,要求叙从黎撤军。
布什连任后,加大了对叙压力。2月2日,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指责叙“支恐”。2月14日,黎前总理哈里里遇刺身亡。布什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下令召回驻叙大使,要求叙“立即和全部”从黎撤军,“遵守安理会第1559号决议,支持黎实现自由和公正的选举。”(注:URL〈http://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archive05/0218bush.htm〉.)面临美重压,叙于3月5日宣布分步骤撤军,并将部分叙军留驻于黎叙边境一线,欲继续与美周旋。对此,美加大压力,企图迫叙在黎5月大选前完成全部撤军。从长远看,美在迫叙撤军后,还将压叙与以媾和。囿于诸种因素牵制,美不会轻易采用军事手段更迭叙政权。
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以来,美伊关系一直处于敌对之中。2002年初,布什抛出“邪恶轴心论”,伊朗榜上有名。2003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披露伊核计划进展情况。阻止伊发展核武器,成为布什政府对伊政策的首要考虑。美不断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施压,要挟将伊核问题送交安理会,以期对伊实施制裁与封锁。
在伊朗核问题上,美国内存在两种意见。新保守派认为,施压不足以迫伊弃核,应“改变政权”,从而确保以色列安全和伊拉克重建成功,促使叙利亚和沙特等国发生积极变化,催生中东地区民主化,根本改变中东格局。鸽派主张与伊接触,诱伊融入地区安全机制,以约束其行为;逐渐结束对伊经济制裁,发展美伊经济关系,接纳伊为世贸组织成员,通过接触争取伊民众,推动伊内部变革。如上两派均批评布什政府无所作为。布什辩解:“我们正依靠其他国家(指英、法、德三国),因为制裁伊朗使我们失去对伊朗的影响力……我们现在没有更多影响伊朗的手段。”(注:URL〈http://usinfo.state.gov/xarchives/display.html〉.)实际上,布什政府对伊朗的政策一直徘徊于接触与遏制之间。双方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问题上曾保持秘密磋商。美既阻止伊发展核武器,又要求与伊开展反恐合作;既寄望于哈塔米政府的改革,又支持伊反对派。
近期内,可供布什政府选择的政策手段不多。尽管“鹰派人士”建议对伊核设施实施军事打击,但白宫反应谨慎。伊拉克乱局及每月40亿美元的开销,使美难以现在就发动另一场战争。伊朗的地形及军力,会给美军造成更大困难。伊朗对中东地区什叶派的影响,足以使美在中东难有宁日。伊反对派在国内影响有限。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都表示不支持美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因此,在目前情况下,美纵然有军事打击伊朗的计划,也难付诸实施。正是考虑上述因素,布什多次强调伊朗与伊拉克不同,美首先将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核问题。布什访欧后,美欧处理伊朗核问题的立场有所接近。3月11日,美宣布不再反对伊朗申请加入世贸组织,也不反对欧盟向伊出售民用飞机零部件。布什政府认为,如欧盟通过经济、科技合作换伊弃核的努力失败,将有利于构建对伊制裁的国际统一阵线。欧盟三国已经表示,如谈判不果,将改变立场,支持美把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总之,美对伊朗的政策,取决于伊拉克局势、伊朗的抉择及美国内政治气候。美将根据欧盟与伊朗谈判的进展情况及今年6月伊朗总统选举结果和新政府的政策宣示,来确定对策。从长远看,美伊关系趋紧的前景增大。在布什新政府中,新保守主义势力占据要津,他们不相信对伊采取接触政策会奏效,更不相信伊会弃核,认为除以压促变,别无他途。另一方面,伊国内宗教决策层对美深怀敌意,对愿与美接触的势力形成威慑。因此,布什政府主要寄希望伊朗民众通过“民主化”浪潮推翻宗教统治阶层。当然,如伊执意拥核并授美以柄,美动武可能亦难排除。
三、支持巴勒斯坦政权建设,推动巴以和谈
布什在第一任期汲取克林顿介入巴以和谈无果的教训,对此问题袖手旁观,相对超脱。后期,为争取阿拉伯国家对伊拉克战争的支持,美才逐渐恢复对巴以冲突的介入。推翻萨达姆政权后,布什于2003年4月30日推出“路线图”计划。该计划虽被巴以双方接受,但很快搁浅。2004年4月,布什表示支持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称之为“路线图”计划的“组成部分”,默认以修建隔离墙,并在巴难民、以定居点、巴以两国未来边界等问题上提出“尊重既成现实”的主张,(注:布什在信中提出,巴以未来边界不可能完全恢复到1967年的停火线;巴勒斯坦难民不应返回他们当初在以色列的家园,而应最终被安置在未来成立的巴国境内;巴以在最终地位谈判时应考虑到“存在着一些以色列重要人口中心的现实”。)暴露了袒以面目,并确立了对待巴以和谈的框架立场。
阿拉法特去世及阿拉伯世界的分化,使布什感悟到“机遇”。一月份巴大选形成以阿巴斯为首的领导机构。阿巴斯在内部改革、结束暴力反以等问题上态度积极,获美赞赏。沙龙积极回应,采取了暂停“定点清除”、释放巴囚等措施。2月8日,在埃及倡议下,巴、以、埃、约在沙姆沙伊赫举行四方首脑会晤,巴以双方宣布停止针对对方的暴力袭击和军事行动,并组建四个联委会,具体磋商停火、安全、移交巴城镇及释放巴囚等事宜。国际社会推动中东和平的努力也明显增加。3月1日,包括中国在内的23国外长及6个国际组织参加了“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伦敦会议”,表示将采取实际措施,助巴进行机构建设和经济发展,为巴建国铺路。
面对新形势,布什政府表示要抓住有利时机,增加对巴以问题的投入。继美中东特使、助理国务卿伯恩斯1月下旬中东之行后,国务卿赖斯2月6—7日再访中东,敦促巴以停火复谈。布什还邀请巴以领导人访美。布什政府上述举动既为修补美在阿拉伯世界的形象,也希望通过稳定巴以局势,对伊拉克重建形成策应,进而实施“民主改造中东”。
近期,布什政府对巴以问题的政策重点仍将以扶持巴温和派、推动巴内部改革为主,启动和谈并非当务之急。布什称:“我对如何实现和平持现实态度。……在巴人领土出现真正的民主国家之前,不可能有和平。”(注:URL〈http://usinfo.state.gov/xarchives/display.html〉.)布什已要求国会拨款3.5亿美元,支持巴政治、经济和安全改革。他还任命陆军中将威廉·沃德领导国际安全协调小组,帮助巴实施安全改革,监督并协调巴以间安全合作。
在推动巴以和谈问题上,美国将以循序渐进方式参与调解。赖斯表示,巴以直接接触更为重要。目前,美国对双方都保持压力,维持和缓势头。3月8日,布什在美国防大学的讲话中要求以色列冻结建立定居点,帮助巴恢复经济,确保新巴国自立,在西岸有连成一体的领土。他同时要求巴领导层惩治腐败,鼓励自由企业制度,打击极端组织。美期待巴内部局势稳定后,再推动巴以重返“路线图”计划。
布什政府将继续支持巴勒斯坦建国。“9·11”事件后,布什为争取阿拉伯国家支持反恐,表示赞同建立巴国。布什政府迄今仍坚持这一立场。在2005年国情咨文中,布什强调支持巴以作为“两个民主国家”和平相处。赖斯也说:“以色列有义务为建立新巴国创造条件。”(注:URL〈http://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ok/archive05/0208rice.htm〉.)
从长远看,美袒以压巴政策不会改变。维护以色列安全,使其服务于美中东战略,是美历届政府中东政策目标之一,故袒以实属必然。美不但在隔离墙和单边计划等问题上支持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最终地位等问题亦低调处理。一旦“民主改造”伊拉克获重大进展,美可能压巴做出实质性让步。
四、倾力扩展“自由与民主”
在中东扩展自由与民主,是布什政府反恐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9·11”事件改变了布什对美传统中东政策的看法。他认为“几十年来为寻求稳定而原谅和包容极权统治只能导致不公正、不稳定和悲剧。”(注:URL〈http://usinfo.state.gov/xarchives/display.html〉.)布什认为,中东地区的独裁专制政体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潮,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故美须对中东国家进行“民主化改造”。布什在2004年的国情咨文中说,“在中东地区,只要仍存在暴政、绝望和怨恨,就将继续产生威胁美国及其盟友安全的活动。因此,美国执行在大中东地区促进自由的前进战略。”阿富汗、巴勒斯坦、伊拉克选举成功,令布什深受鼓舞。他希望其他中东国家依次效法,走上“民主化”道路。布什连任后表示将加大在中东扩展自由与民主的力度。美已将此视为根除恐怖主义的途径。
美国改造中东软硬兼施。硬表现为政治施压、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相威胁,以压促变,主要针对伊朗、叙利亚等“无赖”国家;软则通过“大中东民主倡议”引诱中东国家逐步走民主化道路,辅以教育和文化交流、发展市场经济,解放妇女等措施,主要针对埃及、沙特、巴勒斯坦、科威特、巴林等国家。
为实施“扩展自由与民主”战略,美将在中东地区维持军事存在,保持对地区国家的高压态势。同时,美将通过国际开发署、各种基金会、非政府组织培植各国反对派,资助其活动,徐图策动社会变革。布什政府准备拨款1.2亿美元,用于“中东伙伴倡议”的改革项目;4000万美元作为民主基金,支持“大中东民主倡议”;1.8亿美元用于教育交流项目。为争取其他大国的支持,美携八国集团“共襄义举”,建立“未来论坛”,与大中东国家开展对话。
美除继续打造伊拉克、巴勒斯坦两个“民主样板”外,正把黎巴嫩作为扩展民主的新突破口。美利用黎前总理遇刺事件,支持黎反对派掀起“雪松革命”,通过“催生民主”,将叙利亚势力逐出,为黎以单独媾和创造条件。
埃及、沙特是布什政府着力经营的两大“民主改革试验田”。布什数次呼吁埃及、沙特在扩大自由与民主方面做出表率。在美推动下,沙特已有所动作,今春举行了建国后首次地方议会选举。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已承诺改革总统选举制度,允许公民直接投票在多名政党候选人中选出总统,使选举真正有竞争性。
布什政府在中东扩展民主着眼长远,不会急于毕其功于第二任期。赖斯说:“中东民主改革之路艰难曲折,扩展民主是几代人的工作。”(注:URL〈http://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archive05/0202sotv2.htm〉.)一些中东国家是美长期盟友,美在反恐、石油供应等问题上仍需这些国家合作。激进变革会打破现有秩序和稳定,使部分国家陷入混乱,危及美战略利益。因此,美输出民主将掌握分寸,循序渐进。美新保守派代表人物沃尔福威茨称:“我们期望中东国家政府受到鼓励,走上一条渐进的改革道路。”(注:《美国在中东的理想主义之风趋弱》,《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4年12月15日。)布什也承认,“在中东地区鼓励民主是一代人的承诺。这是一个艰难的承诺,需要耐心和决心。”(注:URL〈http://usinfo.state.gov/xarchives/display.html〉.)
“大中东民主倡议”出台后,曾遭到阿拉伯国家反对。为争取中东国家对民主改造的支持,美重申民主与自由须各国自愿选择,并可采取不同于美的民主形式。布什表示,“美国不会将我们自己的治理风格强加于不喜欢它的国家。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他国找到自己的声音,获得自身的自由,走他们自己的路。”(注:布什就职演说,《纽约时报》2005年1月21日。)布什的言论虽有安抚人心之意,但也反映了他要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平衡的意图。
总之,在新保守主义势力推动下,布什政府将一以贯之地在中东推展民主。美将以各种手段诱压中东各国朝自由与民主迈进,传播美价值观与治国理念。布什政府将利用中东各国的每次选举,施加影响。
五、美国中东政策的前景
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既有所得手,更面临挑战。伊拉克重建、巴以和平进程、伊朗核问题最有希望“创造和平、稳定和民主的外交政策业绩”,但也“最有可能演变成流血、动荡、油价上涨以及冲突与恐怖加剧的后果”。今后,美将在中东消耗更多的经济、军事和外交资源。扩展民主将立足长远。如上三问题解决不好,将使美“民主改造中东”的计划受挫。
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超强实力和影响力,这为其推行中东政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经过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美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大大加强。该地区多数国家,或有求于美,或畏惧美,不敢直接与美冲撞。美国改造中东虽挟一己之私,客观上却顺应了该地区社会发展方向,因此能够得到部分民众的接受与支持。但由于美国中东政策的霸权主义色彩及中东地区特殊的历史与现实,美在推行过程中将受到诸多因素的牵制。
伊拉克乱局不仅影响伊自身重建,也将牵制美国处理其他问题。反美武装对伊过渡政府及美军的袭击不会终止,彻底剿灭这些武装需要时日。如伊陷入内战,将导致美对伊拉克政策的失败。伊政府虽依赖美,但不会完全俯首帖耳。伊拉克重建的进展,不仅直接影响美在伊朗等问题上的政策选择,而且还影响扩展自由与民主的成败。
巴以和谈虽现曙光,但道路曲折。在控制各派武装、制止对以袭击方面,阿巴斯新政府任重道远。以色列愿在何种基础上谈判、能有何种让步仍是未知数。边界、巴难民地位及耶路撒冷地位三大敏感问题仍陷于僵局。已故阿拉法特在这些重大问题上未让步,阿巴斯也难拍板。美偏袒以色列的一贯立场不会根本改变,做不了“诚实的掮客”。最终的巴以和平一旦大失公允,将再次触发阿拉伯世界民间反美浪潮,造成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蔓延。
在伊朗问题上,美国和战两难,鲜有良策。萨达姆倒台,什叶派在伊掌权,增强了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美及海湾国家开始担忧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形成四点一线的“什叶派新月地带”。伊朗正利用其油气资源和地区影响,在国际和地区层面上纵横捭阖,试图瓦解美遏制。遏制伊朗坐大需海湾国家配合,为此美不得不降低对这些国家的民主要求。美在伊朗核问题上,需欧盟、俄罗斯支持,单边主义将受一定制约。如美贸然对伊朗动武,中东—海湾地区将陷入乱局,美难收场。
中东“民主化”前途多舛。多数中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不具备民主变革的社会基础。若强行改造,轻则激化反美情绪,重则加剧地区动荡。美长期袒以并在若干地区问题上奉行双重标准,使美形象受损。穆斯林民众对美不信任,亲美当权者也担心民主化会威胁其既得利益,故利用民众情绪拖延民主改革,打算与美长期周旋。
其他大国对美欲独霸中东形成警觉,试图迟滞该势头。伊拉克战争给美带来教训,使其在处理伊朗等问题时不得不寻求多边合作。在联合国框架内,美虽可施加影响,却难以为所欲为。欧洲是美改造中东的主要借重力量。美欧在“西化”大中东、反恐防扩等领域存在共同利益,但二者在战略目标、地缘利益及手段上有差异。美从独霸心态出发,企图强化对中东的全面控制。欧洲从自身安全和经济利益出发,希望中东实现持久和平与稳定,不愿激化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因此,欧洲国家对美中东政策配合有限。在伊拉克问题上,法德等国至今未改变反战立场,拒绝派兵助阵。在阿以和谈问题上,欧洲更关心阿以冲突的公正解决,不会与美联手偏袒以色列。针对美民主改造中东的计划,欧洲强调以温和方式来推进伊斯兰世界的改革,不愿引火烧身。俄罗斯不甘被美挤出中东,将维系与激进国家的关系视为反制美的有效策略。俄不顾美反对,与伊朗签署了布什尔核电站供料协议,同时向叙出售导弹。俄虽不能左右美中东政策,却可增大美外交成本。
美在中东有重大战略利益,其政策成败关乎美全球霸权。尽管美推行中东战略遭遇阻力,但美不会抽身。从近期看,美中东政策可能会取得局部进展。但从长远看,美将不堪重负,独霸中东的战略与策略可能难以为继。
标签:军事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叙利亚战争论文; 中东历史论文; 以色列总理论文; 叙利亚政府军论文; 伊朗伊斯兰革命论文; 伊朗经济论文; 伊朗政治论文; 伊朗石油论文; 伊朗革命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中东局势论文; 伊拉克战争论文; 美军论文; 乔治·沃克·布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