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各科疾病都需要心理治疗论文_李凌霞

临床各科疾病都需要心理治疗论文_李凌霞

(山西财经大学医院 山西太原 030006)

【摘要】 心理治疗是当代四大疗法之一,临床各科疾病都需要实施心理治疗,这是因为:不良情绪与临床各科疾病密切相关;素质、人格、行为关联各科病;心理治疗可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各科患者的遵医率。常用的心理治疗主要是言语性心理治疗、非言语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与中医心理治疗。

【关键词】各科疾病;心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292-01

心理治疗是一种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治疗精神与躯体疾病的方法。心理治疗是整个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即理疗)、外科手术治疗并列为当代四大疗法。

为什么临床各科疾病都需要心理治疗呢?这是因为:

1.不良情绪与临床各科疾病密切相关

情绪是一种特殊情感状态,包括情感的波动以及生理波动两个方面。人体为了维护躯体健康,必须有饮食、营养、性、休息、活动等生理需要,同样为了维持良好的精神健康,也必须有安全、友谊、爱情、尊重、信任、成就等高层次精神需要,根据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在这些需要受到威胁、遭到否定或遭受挫折时,人类就会发生明显情绪障碍,同时伴有心率、呼吸的改变以及出汗、紧张、胃肠蠕动的变化等生理反应[1],进而引起多种疾病,心理治疗可缓解甚至逆转这种病理改变,从而达到治疗临床各科疾病的目的。

2.素质、人格、行为关联各科病

素质即机体的易罹性,有先天、后天的因素,有生理、心理的特点。

生理素质又称生理始基(analogue),它是某些疾病的发病基础,如脱辅基脂蛋白A、B、C基因缺陷可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而高脂血症就是冠心病的生理始基,再如溃疡病的生理始基是高胃蛋白酶原血症,“甲亢”的生理始基是高蛋白结合碘,痛风病的生理始基是高尿酸血症。

人格也称个性,人格是个体各种心理品质(性格、气质、能力)与身体特征的总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行为方式,这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都有明显影响,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性格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人、对己、对事的稳定态度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美国著名医生Fridman与Rosenman首次提出性格分为A、B两型,A型人雄心勃勃、逞强好胜、事业心强、精力旺盛、富于竞争、急于求成、固执己见、容易激动;B型人恰恰相反,表现为悠闲自得、从容不迫、慢条斯理、随遇而安。弗、罗二氏对初次发作的年轻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大多数病人病前均表现为一种特殊情感上的特征,称之为A型性格。这种A型性格与冠心病有明确联系,没有A型性格,冠心病的七大传统易患因素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高龄、高体重(肥胖)与吸烟与冠心病的发生只有微弱联系,也就是说,A型性格是导致冠心病的独立高危因素[2]。

行为是人类心理的外在表现,行为影响免疫力。心理治疗的宗旨之一在于提倡健康行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不良饮食行为与缺乏运动),戒除不良嗜好行为(吸烟与酗酒)、远离高危行为(吸毒、卖淫嫖娼、自杀)、克服变态行为(各种人格障碍),从而有助于防治疾病。

3.心理治疗可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各科患者的遵医率。

随着新医学模式(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与大卫生观、大健康观的日益深入人心,随着心身医学的兴起,医疗服务质量的内涵也更加丰富和广泛[3]。各科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中不仅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更需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所谓医患关系主要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医患关系有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与共同参与型,后二者是新医学模式下的产物,尤其是共同参与型模式,这种模式更加重视患者的自主权与选择权因而更值得提倡,而对各科疾病实施的心理治疗,有助于医患建立相互信任、尊重、融洽的关系,提高各科病患者的遵医率。

遵医行为是为了健康的目的,按照医务人员的指导出现的医患行为,即患者对医嘱的依从,良好的遵医行为对疾病的诊断和预后都有重要意义。对各科病进行心理治疗,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患者的遵医行为,增强患者对医嘱的理解、记忆和执行,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助于各科疾病的早日康复。

怎样对各科病实施心理治疗呢?根据心理因素权重,可以把临床各科疾病的心理治疗分为四个层次。其一是心理因素起主要作用的各科各系统心身病,此时心理治疗将起重要作用;其二是心理因素作为诱因的各科疾病,此时心理治疗起辅助治疗作用;其三是产生神经、精神症状的各科疾病,此时心理治疗将成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其四是将各科疾病的一般治疗,包括饮食与休息等生活方式纳入行为治疗大范畴。具体心理疗法按心理学三大思潮,不外乎精神分析治疗、行为主义治疗与人本主义治疗;按治疗要领分为分析性、认知性、行为性、人际关系性、支持性治疗;按心理实质分为言语性心理治疗、非言语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中医心理治疗。结合中国国情,我国多采用心理实质分类法。其中,言语性心理治疗又包括简易精神疗法、认知疗法、患者中心疗法、格式塔疗法、积极心理疗法、诗歌疗法、森田疗法、集体心理疗法、家庭疗法、催眠疗法、精神分析疗法;非言语性心理治疗又包括音乐疗法、舞蹈疗法、美术疗法、书法疗法、运动疗法;行为治疗又包括系统脱敏法、渐进放松疗法、自我训练法、信念(信心)疗法、辩证行为疗法、关爱疗法、生物反馈疗法、行为调节药的应用;中医心理治疗又包括心理疏泄法、默坐澄心法、中医娱乐疗法、中医圆梦疗法、情志相胜法、中医自然疗法以及调欲疗法[4]。

【参考文献】

[1]傅小兰.情绪心理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79.

[2]毛富强.医学行为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35.

[3]吴爱勤,袁勇贵.中国当代心身医学研究.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63.

[4]李殊响,李凌霞.百病心理治疗速查.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44.

论文作者:李凌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9

标签:;  ;  ;  ;  ;  ;  ;  ;  

临床各科疾病都需要心理治疗论文_李凌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