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与图书馆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环境论文,工作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技术变革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图书馆储存着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给图书馆留下特有的痕迹。迄今为止,人类图书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自古延伸而来的、以单纯收藏、流通纸张印刷文献为主的传统图书馆;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实现计算机操作、运作的自动化图书馆;今天方兴未艾的电子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印刷型书刊资料,通过目录卡片和检索刊物来反映馆藏信息,用户以手检方式查询。计算机的普及使图书馆进入自动化阶段,采用计算机及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辅助采购、编目、流通、检索以及内部管理,建立本馆或网络系统机读目录数据库和分专业建立二次文献数据库,用户通过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OPAC)。
联机信息检索系统终端查询书目与二次文献信息。20世纪中叶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文献的形式及其传播方式。电子出版物的出现、电信网络的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图书馆的外部环境。当图书馆置身于一个布满电子网络的社会之时,就会认识到这不仅仅是技术手段、条件上的变化,而且还有由此而引起的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
2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网络化发展的影响
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局域网、广域网和因特网。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开发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建立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实施计算机化管理。70年代后期,他们开始探讨资源共享问题,拟实行联机编目,组建城域网或广域网。到8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初步实现了联机编目,建立了联机书目信息数据库和一些专题数据库,初步实现了联机检索和资源共享。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Internet的普遍兴起和快速发展,图书馆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些图书馆纷纷上网,探索信息服务的新方法,并开始研究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等,图书馆由此进入网络环境发展——Internet阶段。近期国外有关电子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基于Internet的信息查询、信息的开发加工与组织管理、面向对象的数据库设计和服务等领域的研究项目较多。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灵魂就是各类网络管理和信息查询软件。在微机局域网阶段,是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广域网阶段的图书馆,主要是在局域网的基础上实现合作采访和联机编目,并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书目等信息的共享。因特网阶段,主要是利用网络浏览软件和搜索引擎检索、浏览和下载网上的各类信息资源。
我国图书馆的计算机化发展起步较晚,自80年代开始研究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建设微机局域网,到目前基于Internet的数字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的建设,没有明显的阶段性。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还处于第一阶段,即微机局域网阶段,但部分条件较好的高校和一些科研机构图书馆已连入Internet,进入网络建设——基于Internet的虚拟或电子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
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的变革
3.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点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馆际互借、联机访问、远程登录等资料共享方式能够顺利实现,每个图书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追求那种独立完善的实物馆藏体系,而是以网络资源为依托,广泛交换采购书目信息,形成一个个特色馆藏体系。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有以下5个特点:(1)从载体形式上看,馆藏文献的种类越来越多;(2)从馆藏文献的构成比例看,电子文献在馆藏中所占的比例在逐步增加;(3)从文献资料的分布看,不仅有本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料,而且有异地(计算机网络上)信息资料;(4)从馆藏文献的利用率来看,电子文献的利用率呈上升趋势;(5)从馆藏文献的信息服务功能看,电子文献相对于传统印刷型文献,服务功能更强,效率更高。
3.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参考服务的变革
图书馆参考服务将由原来的以馆藏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移。一般来说,参考服务主要包括以下类型:一般的书目辅导、专门的事实性问题解答、指导性和技术性的辅导。在网络环境下,参考服务的类型并没有本质性的变化,但服务内容却发生重大变革。技术的发展使得用户可以用电子方式精研各个数据库,从而进一步限定其检索题目;也可以用一种非常宽泛的方式来浏览各个条目。参考馆员的任务是解释电子式检索的各个步骤,以及辅导用户构建检索式,与用户一起探索各种不同电子资源的选择方案。借助先进的技术,参考馆员将能回答更多的事实性咨询问题。在网络环境下,检索重点将由作为整体的图书或文章,向段落甚至单个句子转移,参考馆员可以很容易地对姓名、地址、日期等各种事实数据进行检索,大大拓宽了参考服务的内容范围。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将会发生重大变革,出现功能集成和机构重组,参考服务部作为一个机构将有消失的可能,其工作将会渗透到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中去,公共服务和技术服务的界限将会变得越来越模糊,但参考服务作为一项服务内容,将会变得越来越宽泛,其重要性将日益突出。
3.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变化
网络环境下,文献的借阅主要由计算机流通管理系统或读者在自己的终端上自动完成。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将发生深刻变化。
3.3.1 服务模式:从“1-n”到“n-1”
“1-n”模式,指文献信息的传播1点对多人,及一个图书馆同时对应无数个读者。“n-1”模式,指的是多个图书馆或信息资源集散地共同对应1个读者。读者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所需信息,而且所得到的信息只是原信息的电子拷贝品,不存在由于多人共同使用而发生冲突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下,读者可以任意选择访问的图书馆或信息源,充分享受资源共享的便利。
3.3.2 服务从馆内向远程发展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技术的保证及“n-1”传播模式的建立,读者不必关注自己离图书馆有多远,可通过联网的计算机随时查阅信息。
3.3.3 参考咨询服务更为重要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原馆内的采、编、流等基础工作由计算机代替,随着远程联机服务手段的增加,网络用户逐渐扩大,使网络信息咨询服务增多,从而使参考咨询服务显得更为重要。完成方式上,更多地利用电话、移动通讯、电子邮件等来完成。咨询内容上,更多的是关于信息源查询、网址查询、操作查询和信息资源的甄辨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