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香花 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 365001
【摘要】新高考、新课标,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老师要重视对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文言文教学中,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语文课堂质量,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文言文;高中;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71-01
下面主要探讨几点如何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善于提问引发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老师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可以自觉的开展文言文的学习,获取他们想要了解的知识。老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写作环境,理解当时作者的思想,让他们可以感受文言文的博大精深。老师要发挥好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教学,善于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让课堂的学习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并且针对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专注力,提升教学效果。文言文的语言简洁,精炼,老师的提问要贯穿整个文言文教学中,问题要有专业知识的内涵,围绕一个中心点展开,目标明确更有起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思考,从而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老师在设计相关问题时,要密切联系课文内容,并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可以明白问题的主题是什么,让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让学生可以思考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比如在有关《离骚》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找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提出一个问题 :“文章中屈原以死抗争,你是怎么看的,觉得值得吗?”提出问题后就引起学生们的热烈讨论和积极发言,每个学生的回答都是经过思考和感悟以后形成的语言表达,在潜移默化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品味语言鉴赏作品,提升审美鉴赏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言文都是传诵千古的名篇,文章的语言表达,行文立意和文学艺术水平的层次都非常高。学习文言文,除了传递和获得知识以外,更是一种情感交流和审美教育。语文有审美教育功能,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让学生在文言文教学中接受美的熏陶,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素养。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要以语言为桥梁,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细细的品味语言入手,让学生可以体验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可以感受到作者高雅的志趣,提升审美力,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一定要忠实于原文,译成的现代汉语要如实传达出原文的意思,不要曲解和随意增减文意,要文通字顺,把原文的意蕴更好地传达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对作品要进行整体的鉴赏,并对其中的重点词句语言细细推敲和品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滕王阁序》教学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作者以四个景象: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勾勒出的一幅动人画面,给人一种引人遐思的想象之美。首先,对仗工整考究,上下句中还各自成对,其中有动有静,以动衬静,画面和谐,宁静致远,美不胜收。也表现了作者明净美好的心境,对美丽和谐的自然景观的喜爱感叹之情缓缓流出。细细推敲,品味语言,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三、反复朗读背诵全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在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来判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然后选择合适的语感进行阅读,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印象,从而提升背诵效率。文言文教学不是单纯的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老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老师要注重范读,让学生放下心中的负担,乐意去读,对文章产生初步的感知。老师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把握好句子中的重音、停顿等,处理好诵读的语气语调和节奏语速等,让学生可以了解文章大意和基本内容,体会到文章的内涵,对文章的艺术特色有一定的感悟。在学生朗读熟练之后,要求学生进行背诵,在诵读中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不断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获得情感的体验,丰富和提升学生们的文言文知识底蕴,获得心灵共鸣和精神陶冶。
比如,朗读《六国论》时,老师便可以给学生设计朗读技巧。如“今日割五成,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语调要沉郁和浑厚,让学生读出文章中的愤懑心情。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要读出一种不满和不平,语速要快,语调要高亢。不同的地方运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语速等,才能读的恰当和得体,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通过多次有感情的吟诵,就可以自然而然的以己心贴作者心。
四、创设情境开展教学,传承民族文化精神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最初的语言形式,是中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高中课本里面的文言文都是精挑细选的,体裁丰富多样内含了中华文化的精髓,选材时间跨度很大,承载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形成的历史积淀。语文老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情景式教学法,是让学生进入到老师所构建的情境中来开展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灵活生动富有趣味性,可以让学生更身临其境的站在古人的角度去理解,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精神。
比如,《鸿门宴》一文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使用影像来进行情境的构建,先向学生播放《鸿门宴》的电影片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对故事人物的性格进行了解,可以更精准的解读人物,了解历史文化。在学习屈原的《离骚》时,老师可以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一些习俗文化,让学生了解到诗人的爱国情怀,让学生了解传统的端午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理想的执著追求等美好精神。
总之,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老师要深入文言文教学过程,打造文言文高效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艺培,李晓丽.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學策略[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2]厉双双.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措施[J].科学中国人,2015(03).
论文作者:罗香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文言文论文; 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素养论文; 语感论文; 核心论文; 语言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