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学校文化建设的审思*
周 琴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重庆,400067)
摘 要 学校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我们的政治优势,也是建设中国特色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注重创新其教育方法策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导向功能,积极营造优良的文化育人环境,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播与辐射,大力丰富学校文化的时代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引领学校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学校文化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良好的舆论氛围和不竭的精神动力。
关键词 学校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审思
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推动学校文化不断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是文化创造和传播、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的主阵地。培养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引领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激发广大师生的文化责任和文化担当,推进先进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播辐射,使他们成为先进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传播者、建设者和践行者。
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内核引领学校文化发展方向
学校文化不是一个孤立的物质形态,它包含在学校之中,但又牵动和引导着学校的思维和行动变化[1]。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和人格建构等方面起着引导作用[2]。学校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利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重视学校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通过营造健康积极、自然和谐的学校文化环境,引导学生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促进自我的健康成长。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深化学校文化的内涵,营造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自身价值观,在多元中强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增进社会认同,克服错误的思想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机结合,开展各种各样的学术活动、技能竞赛、专家讲座等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把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人人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实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统一。
猕猴桃,又叫奇异果,基维果,KIWI fruit,胡桃,羊桃,其原产地在中国,在我国的文字记载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然而到了是20世纪初才由野生植株转进为人工驯化栽培,也就是说猕猴桃至今仅有100多年的人工栽培时间。
2.遵循学校文化建设规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遵循学校文化建设规律需把握学校文化的整体性、层次性和结构性,走内涵式质量发展之路。首先,健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建设运作过程的程序、途径和规则,坚持探索自我实践、自我反思、自我提炼、自我发展的内生性学校文化建设路径。其次,对学校文化进行全局的设计规划,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从教师文化到学生文化、从课内文化到课外文化、从通俗文化到高雅文化、从现实文化到虚拟文化等进行统筹规划,有序高效地进行学校文化建设,使学校文化适应全球化时代文化整合的历史潮流,吸纳优秀文化精华,立足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承担传承道德、弘扬文化的历史使命。针对学生特点、培养模式、文化氛围提升学校文化活动的层次和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影响力[3]。再次,创新思路,明确“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实现全方位育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优化学生的发展环境,依据学生发展特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文化鉴别力提升,有力促进学校文化内涵式发展。
二、营造优良的文化育人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成为一个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深厚育人环境和氛围,使学生身在其中、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被熏陶和养成,不断内化为学生的理想追求、文化行为、乐观向上等行为、品质和习惯[4]。
1.用校园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状态
文化自觉是文化创新的着力点和先进文化模式运行的具体表现形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模式的运行是学校文化自觉的保证,是学校文化前进的动力和源泉[12]。创新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前提,重视学校的历史发展过程,总结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的贡献,以及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特色,坚持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吸收适合自身的办学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推动学校文化内涵创新。秉承“立德树人”和科学管理相结合的理念,尊重学术自由,进行实事求是的学风建设,培养学生崇尚创新、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念,鼓励建设性的批判思维,推崇敢于挑战探索、不惧失败的勇气,实现人文与科学相融合、自主与合作相统一。
优秀学校文化的传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学校肩负的重要文化使命就是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2.优秀的学校精神文化能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开放的观念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为学校文化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11]。针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时代主题,拓宽学校文化的时代内涵,运用充满时代气息的思想精神教育、说服、激励学生,向学生传播新信息、传达新思想、传授新知识。
3.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育人的行为保障
学校制度文化是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有助于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和规范。健全的学校制度文化能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发展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强化学生自我发展的责任心,塑造和谐的人格[7]。学校制度文化是对学校文化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学生自觉成为学校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学校制度文化不仅仅体现了学校的人文传统、办学思路和校风学风,还通过暗示、舆论、从众等途径对学生产生潜在的影响,约束其行为方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使学校规章制度的外显文化转为学生的内隐文化,成为自身发展的价值目标,成为教育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播与辐射
由于按照中药药性理论,中药临床对五味子和南五味子未做明确区分,统称为“五味子”,各地使用习惯和处方也不相同。而《中国药典》对五味子和南五味子分别有独立的标准。五味子药典标准中薄层色谱法专属性欠佳,南五味子药典标准中薄层色谱法基本可以区分五味子和南五味子,但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按五脂素的薄层表现不同,有时会影响判断。
1.优秀文化的传承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方式得以实现
首先,发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进一步开发。以信息传递给学生,坚定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一是坚持先进理论体系正面灌输和引导是我国学校文化教育的强大思想和价值基础。增强课堂思想政治理论的针对性,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教材,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式[8]。二是利用掌握的传播媒介及创造的条件,有组织地将社会的主导思想文化进行宣传,向学生提供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信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粮食。三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多种形式的文化主题实践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培养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
2.把握时代脉搏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内涵
孔子一生,仕止久速,造次颠沛,纂修删述,盛德大业,靡一不具《论语》;及门弟子德性气质、学问造诣、浅深高下、进止得丧,靡一不具《论语》。《论语》多记言,少记事。知孔子之言者,即知孔子之事。知及门弟子之言者,即知及门弟子之事矣。[注] 朱彝尊撰,林庆彰、蒋秋华、杨晋龙、冯晓庭主编:《经义考新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3851-3852页。
四、丰富学校文化的时代内涵
黑格尔指出:“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是不可以低估和小视的。”[6]优良的校风、教学和学风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师生普遍认同的价值观,是学校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学生是塑造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主体。组织开展学校文化宣传教育系列主题活动,以知识竞赛、开学典礼等潜移默化地深化师生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使学校文化成为广大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
1.拓宽文化时代内涵,培养文化自觉意识
马克思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5]良好的学校环境文化,既是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成果,又是学校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优化校园环境,赋予校园建筑、校园生态以丰富的人文内涵,建设人文与自然和谐、传统和现代交融的学校文化,用校园环境及其蕴涵的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对学校文化环境的认同感,实现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学校文化的熏陶和社会活动的情感交流,将学校文化精神内化至学生的心灵深处,两者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主体—客体—主体与内化—外化—内化的良性循环,实现文化吐故纳新的过程,使学生成为有文化和有精神的人[9]。一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深化并提升活动的内涵,发挥学校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成果渗透于各种活动之中,扩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传播辐射范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疏导,达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的目的。二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思想体现“以文化人”。学校要根据社会发展程度和自身的基本情况,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把先进学校文化的理念和思想转化为全体师生的共同追求,使学校师生能将其和工作学习实际结合,渗透在教学、管理、服务工作中,形成一种制度、一种习惯和行为自觉。使学校优秀文化更加深远传播辐射[10]。三是加强学校学风建设,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将学校育人、文化建设和成长成才等结合起来,合理安排,统筹规划。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育,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工作于一体。注重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和社会责任、科学道德、科学规范的和谐统一,使之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部过程。同时,精心组织融多样性、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为一体学生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在,增强学生对党、国家、社会的热爱,使学生既增长知识,又陶冶情操,达到“润物细无声”育人的目的。
择取SPSS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妇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数据,计数资料以(n,%)为体现,x2检验方法负责差异分析;计量资料以(±s)为体现,t值检验方法负责差异分析,以P<0.05作为判定统计学差异显著的标准。
2.彰显办学个性,突出文化品牌
发挥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精神和文化内涵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学校的个性特色就是学校的文化[13]。办学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凝结集体智慧的结晶和经验形成的,是一所学校文化特色形成的基石,要促进学校文化的发展,就要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内涵。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培育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学校特色的社团组织,培养一批教师骨干,形成文明诚信、崇尚科学、团结友爱、平等自强、关系融洽、共同发展的新型学校人际关系,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氛围。
3.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精神境界
学校文化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拓展“第二课堂”阵地,组织开展专家讲座、文艺汇演、体育竞赛等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启发学生自发、主动地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广播站、校报、校园网络、宣传橱窗等各种传播媒体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潜移默化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升华学生的精神境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爱党、爱集体的社会主旋律,使学生在享受节假日的同时,品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中升华精神内涵。寻求学校文化传承和开展文化活动的有机契合,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涵养道德,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神内涵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使学校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文化高地”,丰富学校文化的时代内涵,实现现代化的飞跃发展。
新形势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遵循学校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不断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而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新庚,刘韧.论学校文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2]韩延明.学校文化育人之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杨亚庚,凌四立.试论“五位一体”的学校文化建设[J].湖南社会科学,2014(03).
[4]姜正国,范大平,杨国辉.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黑格尔.小逻辑[M].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店,2009.
[7]骆郁廷,魏强.文化发展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12(05).
[8]彭立春,胡凯.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科学社会科主义,2012(02).
[9]李红革,王威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10]范明.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理念与实践创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11]徐建军,胡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文化建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02).
[12]张雷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1).
[13]张应强.大学的文化精神与使命 [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该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治理机制构建研究”(18XJC710014)、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党内基层民主制度建设路径研究”(17SKJ03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 周琴(1985-),女,重庆九龙坡人,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